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Bf 110 C-6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Disambig.png

本条目介绍的是德国螺旋桨攻击机 Bf 110 C-6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Bf 110 C-6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机库背景.jpg
  • 简介
Bf-110c-6 资料卡.png
Bf 110 C-6


II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3.03.03.0
获取方式:
礼包/活动奖励

交易所

载具历史

梅塞施密特 Bf 110 C-6是二战初期在Bf 110 C系列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实验性改型,其主要目的并是为了验证在双发重型战斗机上搭载大口径机炮的可行性,尤其是将其用作反装甲、反舰或拦截轰炸机。该型号在机鼻下方的机腹位置加装了一门30mm的莱茵金属-博尔西希(Rheinmetall-Borsig)MK 101机炮。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德国军方对重型战斗机的构想——即兼具远程护航与较强火力的作战平台——与实际战场表现出现了差距。Bf 110在遭遇诸如霍克 飓风或超级马林 喷火等单发战斗机时,机动性明显不足,但其载弹能力和航程仍受到重视,被运用于近距离对地支援、反舰作战以及重火力截击任务。因此,在采用DB-601发动机的Bf110 C系列早期量产型中,衍生出若干试验分支,用于测试不同武器配置。C-6即是“增大机炮口径”方向的尝试,将原有的两门20mmMG FF机炮更换为一门威力更强、穿甲性能更好的30mmMK 101机炮。这一思路与同期将MK 101用于Hs 129等反坦克飞机的做法一脉相承。

MK 101的高初速和穿甲能力使其在打击装甲目标——例如轻中型坦克的顶部或薄弱部位——以及海上或地面固定目标时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该炮射速较低、载弹量有限、后坐力大且自重较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其在空战格斗中的适用性。对于双发重型战斗机而言,Bf 110 C-6在实施俯冲或近地突袭时可能发挥一击制敌的潜力,但在与单发战斗机进行近距离缠斗时则落入下风。

总体而言,Bf 110 C-6是在Bf 110 C系列基础上实施的火力强化实验型号,核心在于试装30mmMK 101机炮,以验证其反装甲与对地打击能力。这一改装符合当时德国发展机载反坦克武器的整体思路。在战斗机上搭载大口径反装甲炮,体现了“以火力换取机动性”的典型妥协:虽然对地面支援、袭击列车舰船和摧毁轰炸机等战术应用具有一定吸引力,却也显著削弱了空战生存能力。正因如此,Bf 110系列后续的发展更倾向于转向夜间战斗机或专用攻击机型号,例如更适合加装较轻量、高射速武器或电子设备的衍生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