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53P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本条目介绍的是苏联螺旋桨战斗机 I-153P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I-153P。
载具历史
I-153P 海鸥是苏联波利卡波夫设计局在I-153战斗机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机炮武装型,其代号“P”源于俄文“пушечный”,意为“火炮的”。该型号主要特点是将原有的轻机枪更换为两门20mm施瓦克机炮。这款改型仅进行了小批量试制与改装,并未成为主力装备。
至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仍在探索多种战斗机设计方案。I-153作为一款晚期双翼战斗机,在保留良好机动性的同时,工程师尝试改进其火力与生存性。基于对飞机火力提升的需求,设计团队尝试在I-153上安装射速更高、威力更大的机炮武器系统。最终方案是在机头位置加装两门带射击断续器的20mm施瓦克机炮,旨在显著增强单次射击的毁伤效果,尤其对装甲目标和飞机结构具有更强破坏力,以期更有效地应对带装甲的战斗机以及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与通常配备4挺施卡斯机枪的标准型I-153相比,P型的核心改动是加装机炮,但也导致整机重量增加,重心和气动特性发生一定变化。此外,机炮射击产生的火药气体和烟雾容易污染风挡玻璃,影响飞行员视线,这是该型在实际测试与作战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尽管P型在单发杀伤力方面优于机枪构型,但其火力持续性、射速以及飞行性能并不占优。与同时期的新型单翼战斗机,如米格-3、拉格-3、雅克-1等相比,伊-153P的整体性能已然落后,其气动布局和极速均无法与新一代战机抗衡,因此价值主要体现在近距格斗和对地支援等特定场景。
I-153P仅进行了小批量生产或改装,总产量大约为8架。1940年初曾制造3架用于试验,之后又追加生产了5架,因此至少共有8架进入试飞与试用阶段,但该型号未进入大规模量产序列。
I-153P是一次目标明确但规模有限的火力强化尝试,通过换装机炮显著提升了打击威力。尽管该型成功实现了两门20mm同步射击调节机炮的装机目标,在技术上具有一定意义,但在战斗机向高速单翼机转型的整体趋势下,它仍未能扭转伊-153系列逐渐退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