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01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本条目介绍的是苏联螺旋桨战斗机 I-301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I-301。
载具历史
I-301(И-301)是在OKB-301设计局任职的拉沃契金、戈尔布诺夫与古德科夫三人组成的设计小组(取三人名字开头简称LaGG,即拉格)为响应苏联空军1939–1940年间新型单座战斗机招标而研制的原型机。该机后来进一步发展并批量生产,成为拉格-3(LaGG-3)战斗机。I-301在设计上大量采用木质与胶合板复合材料,原型机于1940年春季完成首飞并进入国家试验阶段。并在其后根据军方提出的航程与装备新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939年,苏联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部(NKAП)发起“现代单座战斗机”设计竞标,多个设计局参与其中,其中包括雅克夫列夫设计局的雅克-1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的米格-1。拉沃契金(谢苗·阿列克谢耶维奇·拉沃契金,Semyon Alekseyevich Lavochkin)、戈尔布诺夫(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戈尔布诺夫,Vladimir P. Gorbunov)和古德科夫(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古德科夫,Mikhail I. Gudkov)在OKB-301设计局共同推出I-301方案。
I-301原型机于1940年3月28日实现首飞。其编号中“I”代表俄语“истребитель”(战斗机),“301”则源自设计局编号。完成国家试验后,该机型于1940年内被正式命名为拉格-1(LaGG-1),其后又因航程和燃油容量进一步改进,最终定型为拉格-3(LaGG-3),并于1940年底至1941年间投入批量生产。严格来说,I-301本身仅作为原型机并未列装部队,而是作为拉格系列战斗机研制和量产的技术基础。
I-301采用当时较为现代化的气动布局:单座、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封闭式座舱和半硬壳机身结构,其翼型与同期其他苏联下单翼战斗机相似。该机最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广泛使用三角材(delta-wood),这是一种将极薄桦木或松木单板与作为粘合剂的VIAM-B3酚醛树脂在高温高压下压制而成的复合板材。这种材料在强度上接近未经时效处理的铝合金,有助于节约金属资源,但由于当时生产工艺尚不成熟,导致结构偏重且质量波动较大——粘合剂的性能和生产工艺对成品质量影响显著。为保证结构强度与生产可靠性,设计预留了较大安全余量,这也成为后来拉格-3系列飞机重量过大、推重比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武备方面,I-301表现出注重火力的设计理念:机头原计划配备一门23mm MP-6机炮,并搭配四挺带射击断续器的机枪,分别为两挺12.7mm别列津 UBS和两挺7.62mm施卡斯机枪,此外还可于机腹或翼根处额外加装机枪或机炮。然而,在后续的拉格-1与量产型号拉格-3上,由于发动机功率和可靠性方面的限制,实际武器配置有所简化和削弱。
动力系统方面,I-301原型机搭载一台克里莫夫 VK-105P V型12缸涡轮增压液冷发动机,后续量产型号则陆续改用其改进型号或不同子型,以提升飞机性能。
作为拉格-3的原型机,I-301代表了苏联在二战初期在资源受限条件下寻求战斗机快速量产的一条重要技术路径:通过采用木质复合材料以替代金属,并兼顾现代战斗机性能。其经验与教训也十分显著:一方面,三角材等创新材料在理论和工业层面具备可行性,但因生产经验不足、工艺不稳定,导致机体超重和质量波动。另一方面,动力装置的选择与升级——从量产型拉格-3沿用I-301的V12液冷发动机到后来在拉-5/拉-7上改用气冷星型发动机——对战斗机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尽管I-301及其量产型拉格-3在战争初期并非最成功的苏联战斗机,但其后续衍生机型拉-5和拉-7却表现出色,使该系列在苏联战机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