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IAR-93B

阅读

    

2025-08-29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29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载具历史

IAR-93B 秃鹰是罗马尼亚在冷战后期基于与南斯拉夫的联合研制项目——YUROM(取两国国名前半部分组合而成)——进一步发展出的改进型战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和低空截击。该机型为双发高亚音速近距离支援与战术侦察平台,B型主要在发动机、武器挂载、机翼结构和内部油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以提升航程与对地打击能力。

70年代初,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为减少对苏联军用飞机的单一依赖,满足两国对近距离支援与战术侦察机的需求,签署了名为YUROM的联合研制协议。该项目由罗马尼亚的INCAS(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与发展所 Institutul Național de Cercetare-Dezvoltare Aerospațială „Elie Carafoli”)与南斯拉夫方面的VTI(军事技术研究所,Војнотехнички институт)和索科公司(SOKO)共同负责设计与试验工作。原型机于1974年10月31日完成首飞,随后进入小批量预生产阶段,并于1979年开始正式装配和交付。整个项目旨在研制一种经济实用、能在简陋机场起降且便于维护的战术攻击机。

早期生产的IAR-93A/IAR-93MB采用的是无加力版本的罗罗“蝰蛇”涡喷发动机。随着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发动机生产和改进许可问题的逐步解决,罗马尼亚推动了IAR-93B型的研发,关键改进包括:采用加力型“蝰蛇”发动机以提高低空突防速度、增加内油量以扩展作战半径、加强并增加硬挂点以搭载更多武器、修改机翼外形并加装前缘缝翼,并减少、取消了部分小型气动附件,如腹鳍、翼刀等。这些改动显著优化了该机型的对地攻击挂载能力、燃油携带量和低空操纵性能。IAR-93B于1985年实现首飞,约自1987年起开始在罗马尼亚空军中服役。

在生产方面,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的产线并行运作:整个系列(包括A、MB、B型及双座型)总产量约为88架,其中罗马尼亚生产的IAR-93B包括约27架单座型和7架双座型。冷战末期的局势和南斯拉夫内战(及随后的联合国禁运)对整个项目造成严重冲击:南斯拉夫方面的工厂遭到破坏,合作被迫中断,后续生产与现代化计划均受阻。罗马尼亚于1992年左右基本停止了该系列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一批IAR-93于1998年正式退役,大多数飞机被封存或作为展品保留。

IAR-93B在罗马尼亚航空工业史上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代表了冷战时期罗马尼亚试图通过国际合作走“自主与有限进口相结合”的路线,成功建立了本土喷气战术飞机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该项目也暴露出小国航空工业在高端技术系统(如加力发动机生产许可、现代化航电)上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一旦遭遇国际政治或武装冲突,这类合作项目极易中断。B型通过引入加力发动机以及改进挂载和航程,确实增强了对地打击与低空作战的实用性,但受限于总产量和后续现代化能力,未能像同期西方或苏联主力机型那样通过规模化的升级延长服役寿命。1992年后虽提出过现代化方案,但均未大规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