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 288 C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本条目介绍的是德国螺旋桨轰炸机 Ju 288 C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Ju 288 C。
载具历史
容克斯 Ju 288C是容克斯公司根据德国“轰炸机B计划”开发的Ju 288系列的最终试制型号,原计划自1944年起投入量产,并逐步列装部队以替换旧式机型。该机型的设计目标旨在将高空飞行性能、远航程、高速度与较大的内置弹舱相结合,打造一款双发中型轰炸机。为达到预期动力性能,C型改用戴姆勒-奔驰开发的DB-606/DB-610双联动力系统作为替代方案。然而,由于动力系统可靠性不足和战略资源短缺等问题,Ju 288C最终未能实现批量生产,并于1944年项目终止。
Ju 288最初是容克斯公司内部代号为EF-074的项目,后来中标德国航空部的“轰炸机B计划”,原定于1943至1944年间投入大规模制造。C型的改进重点在于解决此前试飞中暴露出的推重比不足、武器系统配置和生存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力求在不显著增加机体复杂度的前提下实现性能提升。早期Ju 288计划采用容克斯自主研发的Jumo 222四排直列大功率发动机,但因该发动机迟迟未能达到实用标准,容克斯与德国航空部不得不考虑其他动力方案。最终,C型选用了戴姆勒-奔驰的DB-606/DB-610“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系统”——即通过将两台DB-601或DB-605发动机并联为一套动力单元,以满足输出功率要求,并以此推动飞机进入量产准备阶段。Jumo 222发动机的屡次失败,直接导致了“轰炸机B计划”及Ju 288全面服役进程的受阻。
Ju 288C延续了该系列的“整体式座舱”设计,修长的机身与翼展帮助其提高高空巡航性能并扩大弹舱容积——其设计载弹量显著超过同时代的上一代Ju 88轰炸机。为支持远程高空任务,机舱机体还部分采用了加压设计。根据当时的技术理念,C型尝试配备遥控炮塔,以减少舱体开口、维持加压效果。
由于Jumo 222发动机无法按时量产,Ju 288C最显著的变更在于放弃了该理想化的动力方案,转而采用DB-606或DB-610并联发动机系统。尽管这类动力装置在理论上可达到所需功率,但也带来了重量增加、维护复杂性高以及在He 177轰炸机上曾出现的安装风险,如冷却系统设计不良,热管理失效导致容易着火和传动轴可靠性问题。1943年,Ju 288 V11(与后续机)先后试装 DB-606发动机,而编号为V103至V106的C型原型机开始搭载DB-610A/B发动机进行试飞与评估。
在量产规划方面,德国曾于1943年制定了Ju 288C-1的生产计划。然而,随着1943至1944年间盟军战略轰炸对德国工业产能的持续打击,加之燃油与关键材料短缺以及发动机技术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德国航空部于1944年3月23日正式决定终止Ju 288项目,大规模量产计划被取消,部分在建机体被拆解或转用于零部件供应与实验用途。这一决定也标志着“轰炸机B计划”在实战环境下已彻底破产。
Ju 288C的历史教训并不在于其气动设计,而在于将整套战略、生产计划与机型服役前景,过度依赖、紧密绑定于少数高风险发动机方案(如Jumo 222及后续的DB-606/610)。这一策略在资源日趋紧张、盟军空袭不断加剧的战争环境中显得尤为脆弱。倘若发动机问题得以解决、生产环境保持稳定,Ju 288C确实具备发展成为一款高空高速中型轰炸平台的潜力;然而在战略层面,盟军的空中优势与德国航空工业的持续衰退,已使这一潜力失去了实现的现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