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BWiki近期改动影响,普通用户无法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正常访问。

全站通知:

M18 赛猫

阅读

    

2024-10-26更新

    

最新编辑:Tom4121

阅读:

  

更新日期:2024-10-26

  

最新编辑:Tom4121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Tom4121
Disambig.png

本条目介绍的是美国Ⅲ级轻型坦克M18 赛猫。 关于其它型号,请参阅M18_(消歧义)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车库背景.jpg
  • 简介
M18 赛猫


Ⅲ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4.75.04.7
研发点需求:
免费
价格:
免费

介绍

M18“赛猫”是美国Ⅲ级轻型坦克,权重为4.7(街机/全真)或5.0(历史)。赛猫是M18 (“黑猫”号)的竞速特化版本,与波-2“夜魔女”一同专供参加万圣节活动的玩家使用,没有任何武器,玩家也不能在万圣节竞速模式以外的模式中使用它。

基本信息

生存性及装甲

装甲 正面 / 侧面 / 背面

车体 500mm / 500mm / 500mm

炮塔 500mm / 500mm / 500mm

成员组 5 人

战场辨识度 %


装甲类型:

  • 轧制均质装甲
  • 铸造均质装甲(炮盾)
位置 正面(倾斜角) 两侧(倾斜角) 后侧(倾斜角) 顶部(倾斜角)
车体 首上 550 mm (39-64°)
首下 500 mm (23-52°)
上方 500 mm
下方 500 mm
上方 500 mm
下方 500 mm
500 mm
炮塔 炮塔正面 1 mm (15-26°)
炮盾处 1 mm (0-55°)
500 mm (1-21°) 500 mm (7°) 0 mm (敞篷)
尾舱和前部 500 mm

注:

  • 悬架轮厚度为500毫米。
  • 履带厚度为15毫米。
  • 车底厚度为500毫米。
  • 履带上方车体厚度为500毫米。
  • 炮塔后侧的备用履带厚度为500毫米。
  • 赛猫不能参与正常战斗,因此装甲数值并无实际作用

机动性

速度 前进/倒退

街机 113/37km/h

历史与全真 104/34km/h

挡位 前进5挡

倒车2挡

重量 17.7吨

发动机马力

街机 2290马力

历史与全真 1200马力

功重比

街机 129.4hp/t

历史与全真 67.8hp/t


赛猫是全游性子最野的哈基米。其惊人的极速和加速性能在老司机手里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威力。当然了,竞速地图上的赛道本身就充满了蜿蜒曲折,正所谓“行车不注意,亲人两行泪”,玩家要是技术不到家或是急于求成就很容易让哈基米成为脱缰野猫,到了这一步,撞车就是难免的事情了。综上所述,“行车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各位赛车手们一定要小心行驶!

游戏模式 最大速度
(千米/时)
重量
(吨)
发动机马力 功重比
(马力/吨)
前进 倒退 白板 完全体 白板 完全体
街机 113 37 17.7 653 2290 36.89 129.38
历史与全真 104 34 407 1200 22.99 67.8
  • 作为对比,T-90的推重比约为22.6,T-80的推重比约为27.1(GTD-1000T燃气轮机),而白板地狱猫的推重比为25.99。

武器

赛猫作为竞速用车移除了所有可用的武器。毕竟赛车场上已经够乱的了,为了不使这场光州般的的竞速比赛变成真正的无限制格斗大赛,还是把大小枪炮全都收起来为好。

“战”术介绍

省流:要想赢下竞速模式,只要做到这两点:

  • 加快车速;
  • 保持车速。

笔者保证,只要能一直保持这两点,就一定能拿到第一名。

竞速模式中所有玩家都只能使用同一款载具,因此如何过弯和如何少撞车是拉开玩家差距,乃至决定最终名次的主要因素。要小心弯道,但不能小心过了头:安东星的物理学与地球OL迥异,F1赛车手们梦寐以求想做出的过弯机动在战雷赛猫上不难做出来。然而赛猫本身车重不足,过弯过急容易使赛猫不受控制地剧烈转向,导致玩家失掉领先机会。请合理利用地形优势,也别忘了在进弯道前稍稍压住速度。赛车的基础是以速度和技巧。

优缺点

优点:

  • 速度超快
  • 车身低矮
  • 推重比逆天
  • 倒车极快

缺点:

  • 没有缺点——赛猫是别样的安东星赛车大战指定用车

历史

美式坦克歼击车学说

美军的反坦克学说需要一种速度快、火力猛的坦克歼击车。在预想的作战情景下,这种载具要以伏击德军坦克部队的方式消解其凌厉迅猛的闪电战攻势。坦克歼击车与战区内的其它装甲战斗车辆不同,主要是编入预备队,随时准备前出伏击突破我前线防御的敌方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对坦克歼击车的性能要求主要强调在机动性和火力上,装甲防护则被认为应让位于机动性。这一思想初步体现在了M10“狼獾”上:作为[[|us_m4_sherman]]车体与3英寸(76.2毫米)M1918型主炮的结合物,狼獾勉强满足了军方对理想坦克歼击车的相关要求,但其机动性实在不敢恭维——狼獾和一般谢尔曼差不多快。于是军方对新一代坦克歼击车的机动性做了着重要求,是为“地狱猫”项目之肇始。

开发

M18项目最早起源于1941年12月,军方当时发布了新坦克歼击车的技术要求,包括使用克里斯蒂悬挂和一门37毫米主炮,还要求应该采用全新的设计,而非与M10一样,在谢尔曼坦克的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些要求随着二战的行程出现了变化:首先是要求使用通用动力旗下别克公司研发的新型扭杆悬挂系统,其次是要求改用丘吉尔Ⅲ型坦克同款英制QF6磅炮(57毫米),别克按上述要求研发出T49GMC原型车。尔后,军方又决定换用口径更大的谢尔曼同款75毫米坦克炮,此型原型车被命名为T67GMC。最终,军方决定装上尚在研发中,预定为谢尔曼坦克配备的新型76毫米坦克炮,将其命名为T70GMC。在这些原型车之间,为了满足各种军方不停提出的新要求,研发人员对车身形状和炮塔进行了数项改进,最终军方接受了该方案,并将其命名为M18GMC,并于1943年年中投产。直到1944年10月停产为止,共生产出2507辆M18。此外,在M18的基础上,拔掉炮塔,就得到了M39多功能装甲车辆(AUV),可载8名成员,或载货,或牵引火炮。

参战

M18于1944年夏被投入战场,在那里被坦克手们起了个“地狱猫”的诨名。与先前的M10不同,M18专注于机动性,因此极大地牺牲了装甲: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不超过1英寸(25毫米),其它部位则不超过半英寸(12.7毫米)厚。炮塔采用与M10类似的敞篷设计,这会使得乘员直接暴露在破片与冲击波下。但考虑到M18是一款坦克歼击车,是一款尽可能不与敌方步兵接触而是在隐蔽阵地上伏击装甲部队的防御型载具,这些缺点是情有可原的。M18尤为其乘员所钟情,76毫米主炮发射的高速穿甲弹(HVAP)能有效地从正面击毁德军新锐的坦克(对豹式坦克的有效射程更短);最高55英里(约88.5千米)时速所带来的强悍机动性不仅使其可绕道袭击敌人的侧后方,也使其成为整个二战速度最快的装甲车辆。

M18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较少,这是由于日军的小豆丁坦克无需专门的坦克歼击车动手,一般的谢尔曼就能搞定了;与之相对的,M18主要被用于欧洲方向上的作战。M18车组针对座车弱装甲强机动的特点,制定了“打了就跑”的战术——在某个阵地攻击敌人,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机动到第二个阵地再行攻击。这种战术在实战中常常能使德佬摸不着头脑,甚至会惊慌失措以致误判敌人数量上。在阿拉库尔之战中,第704坦克歼击车营的埃德温·利珀(音)中尉率领C连某个M18坦克排,以自身仅损失3辆M18的情况下消灭了15辆德军坦克,其中,仅亨利·R·哈特曼(音)下士的座车一辆就击毁了6辆德军坦克(大多数为豹式坦克)。M18在突出部战役中,依靠自身机动性成功绕过敌人,对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第705坦克歼击车营的4辆M18协助第506伞兵团攻击了德国第2装甲师及其油料补给线。此次战斗中,美军共击毁了30辆德军坦克,而M18贡献了其中的24辆。

结局

总的来说,M18通过打出极高的KD比证明了自己,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对敌效率最高的坦克歼击车。但是英雄总有迟暮时,M26“潘兴”这类装甲厚实坦克本身就能升任坦克歼击车的主要任务,使M18这类坦克歼击车变得无关紧要了。加之战争末期的德国已经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装甲车辆了,于是这段时候的M18会更多地使用高爆弹支援步兵战斗,这也象征着在一直现代化的装甲部队中,反坦克任务的优先级被大大地降低了。

M18在世界各地其他国家都有使用。南联盟于五十年代获得了一批M18,一直使用到南斯拉夫内战时期,直至本世纪初。

另请参阅

参考


模板:美国轻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