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9A
阅读
2025-09-0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0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载具历史
贝尔 P-59A 空中彗星是美国第一款量产型喷气战斗机,在二战末期作为喷气技术的试验和训练平台交付美军使用。虽然其为美军喷气时代的开创者,但因动力与气动设计方面的局限,其作战性能并未超越当时的活塞战斗机,因而主要用作训练和实验用途,为美军积累了喷气飞机的操作、维护和战术经验。
英国通过蒂泽德任务将早期的惠特尔涡喷发动机样机与图纸移交美国后,美军迅速开始仿制并推动国产化。通用电气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早期的 J31涡喷发动机。随后,美国陆军航空队委托贝尔飞机公司研制一款搭载该发动机的喷气战斗机原型机。P-59项目自1941至1942年起被列为高度机密。
P-59A采用单座设计、半硬壳机身和中单翼布局,两具涡喷发动机安装于翼根部位的流线型短舱内,起落架为前三点式,驾驶舱采用加压设计。
量产型P-59A大多配备通用电气J31系列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涵盖早期I-A至I-16等子型号),单台静推力因具体型号而异,典型输出范围在1250至1650磅力(约5.6–7.3千牛)之间。
1942年10月1日,原型机XP-59A在试飞员罗伯特·M·斯坦利(Robert M. Stanley)的驾驶下完成首飞。飞机及早期样机均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穆罗克空军基地的罗杰斯干湖床等地区开展试验。为保密需要,这些飞机在停放时还曾加装木质假螺旋桨以混淆视听。
P-59系列总产量为66架,包括原型机和预生产型。其中P-59A量产型为20架,序列号为44-22609至44-22628,其余为P-59B及前期试验机型。最初订单数量更大,但因性能评估未达预期而遭到削减。P-59A大多于1944年秋季交付,整个P-59系列自1948年起在机务和编制上被重新编号,例如ZF-59A等。
受限于当时涡喷发动机推力较低以及进气道与气动设计经验不足,P-59(含P-59A)的实际最大速度和爬升率并未显著优于同期优秀的活塞战斗机。其极速大约在389至414mph(约626–665km/h)之间。该性能未能使P-59在与洛克希德 P-38 闪电或共和 P-47 雷电等活塞战斗机的模拟对抗中占据优势。试验还表明,P-59在高速飞行中存在横向与偏航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飞机容易在滚转与偏航之间产生耦合振荡,飞行员感受到的就是机体来回轻微摆动、难以保持笔直飞行,因而在空战格斗射击时表现不佳。发动机响应迟滞、可靠性问题(早期涡喷常见问题)也进一步限制了其战术价值。最终,美军将P-59定位为喷气机操作训练平台,主要用于培训美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掌握喷气机基础操作、开展飞行测试与技术验证(如进气道/发动机舱布局、发动机运行特性研究),而非一线战斗机。美军的首批喷气试验单位,如第412测试联队,就曾使用P-59系列飞机熟悉喷气飞行特性。
尽管P-59A并非一型成功的战斗机,但作为美国喷气时代的“起步者”,其历史地位仍十分重要。它标志着美国在航空工程、发动机制造、地勤维护和战术运用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直接推动了后续更先进的喷气机(如P-80 流星)的需求提出与设计改进,并积累了运行与维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