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PV-2D

阅读

    

2025-09-0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0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载具历史

PV-2D 鱼叉 鱼雷轰炸机是洛克希德公司在PV-2基础上开发的末期火力增强型号。该机型基本延续了PV-2的机体设计,但将机头部的玻璃舱罩改为实心结构,并加装8挺12.7毫米机枪,显著增强了对地与对海扫射能力。D型的初始订单数量较大,但由于1945年战争局势已趋明朗,大量订单被取消;实际产量仅为数十架,大多未能投入前线作战,主要在本土部队和战后预备役中担任训练任务。

PV-2本身是PV-1 文图拉的放大改进型,于1944年列装部队。为应对太平洋岛屿战场上的低空扫射需求以及火箭弹和炸弹攻击任务比重的提升,美国海军在PV-2的基础上提出“火力机鼻”构想,最终发展出PV-2D。将原先的玻璃机鼻改为金属实心结构,内置8挺12.7毫米机枪,也成为了其最显著的特征。PV-2D其弹舱门设计为向外鼓起形状,以容纳更大尺寸的载荷。该机甚至可将小蒂姆火箭成对装载于弹舱内进行运输或转场,也可直接发射。凭借密集的前射火力,PV-2D可用于压制岸防工事、小型舰艇及海上目标,并可配合HVAR火箭、深水炸弹或鱼雷实施组合打击。

PV-2D延用PV-2系列的两台普惠R-2800-31双排星型发动机,机翼、垂尾等总体设计与PV-2保持一致,包括PV-2相对于PV-1的翼展加大、副油箱外形优化和纵向稳定性改进等措施,也全部在D型上得以继承。

海军在战争末期对PV-2D的订购数量高达908架,但从1945年夏季起订单被大量取消。根据海军历史与遗产司令部(NHHC)发布的《海军飞机编号附录》,原计划分配给PV-2D的大段编号(如37551–37623)多数标注为“取消”,仅有少量D型被重新分配至后续编号段中。最终,PV-2D仅生产了35架。

D型于1945年春夏开始交付,但规模有限,且当时对日作战已接近尾声,因此几乎没有可靠证据表明PV-2D曾成建制投入前线作战。同期在阿留申群岛和中、西太平洋地区执行任务的多为PV-2基本型,而非D型。战后,PV-2系列大量分配给海军及海军预备役中队,用作反潜和训练平台,D型也参与其中。而后一部分还被转用于民用消防和农业喷洒等领域。

PV-2D以高密度前射火力与挂载翼下火箭弹为立项核心,专注于对地与对海压制任务,契合1944至1945年太平洋战场末期对岛屿岸轰作战的需求。其设计理念与当时许多采用“机枪机鼻”设计的海军及陆军双发攻击机一脉相承。然而,由于投产时间过晚、生产数量过少,未能在一线战场形成可量化评价的战绩;加之战后喷气机时代来临和P2V 海王星等专用反潜机的快速接班,进一步削弱了该机型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