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战争雷霆BWIKI!也欢迎关注本站视频账号:安东星兵科所,加入我们,为中文wiki添砖加瓦!若提示无编辑权限,请在浏览器右上角登陆B站账号
本站内容与建设均为人工,如有错漏或建议,欢迎自己动手,若不会编辑也可私信站长或加入编辑群反馈消息 | 编辑群号:1029549336 现站长:Zyszhao
本站所使用的游戏内数据等,其著作权属于Gaijin Entertainment,仅以介绍为目的引用。
格式指导当前正在编写中,欢迎各位编辑者在编辑群和讨论页进行讨论!

全站通知:

马丁 139WC

阅读

    

2024-05-29更新

    

最新编辑:yusui-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5-29

  

最新编辑:yusui-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yusui-
F-41地心鸦
Disambig.png

本条目介绍的是中国螺旋桨轰炸机 马丁 139WC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B-10B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机库背景.jpg
  • 简介
Martin 139wc 资料卡.png
马丁 139WC


I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1.31.31.7
研发点需求:
2900Specs-Card-Exp.png
价格:
700Specs-Card-Lion.png

介绍

马丁 139WC 是中国的 I 级螺旋桨轰炸机,分房权重 1.3/1.3/1.7 (街机/历史/全真),其于版本更新1.91“夜视”加入游戏。

马丁 139WC 与美国陆军航空队装备的 B-10B 是同种飞机,工厂代号为“马丁 139”。马丁 139 是世界第一种全金属单翼轰炸机,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设计,其性能高于当时的战斗机。1936年,在纪念诞辰蒋介石50周年的“献机祝寿”运动中,国民政府向美国订购了9架马丁式轰炸机。

马丁 139WC 参与的最著名的战斗是“纸片轰炸”,这次战斗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这是日本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入侵。

基本信息

飞行性能

最大速度

在 2438 米 370 千米/时

回转时间 21 秒

实用升限 7380 米

引擎 莱特 旋风 R-1820-G2

类型 星型,9 缸

冷却方式 气冷

起飞重量 7 吨



项目 最大速度
(千米/时,于 2438 米)
实用升限
(米)
回转时间
(秒)
爬升率
(米/秒)
起飞距离
(米)
街机 历史/全真 街机 历史/全真 街机 历史/全真
白板 353 340 7380 21.9 22.7 5.6 5.6 600
完全体 389 370 20.1 21.0 10.5 7.7

详情

部件
作战档位 起飞档位 着陆档位 扰流板 (减速板) 舰载机尾钩 减速伞
Icon GreenCheckmark.png Icon GreenCheckmark.png Icon GreenCheckmark.png Icon RedXCross.png Icon RedXCross.png Icon RedXCross.png
机体限制
机翼 (km/h) 起落架 (km/h) 襟翼 (km/h) 最大过载
作战 起飞 着陆 + -
564 235 328 313 235 ~7 ~3
最佳速度 (km/h)
副翼 方向舵 升降舵 散热器
< 200 < 270 < 290 > 307

生存性和防护

成员数量 4

解体速度

机体 564 千米/时

起落架 235 千米/时


马丁 139WC 虽无任何装甲防护,但其所有油箱具有自密封功能。

改装件和经济


最高维修费 白板 → 完全体

街机 111 → 138

历史 159 → 198

全真 211 → 263

改装件总成本 2960

885

护身符 190

成员组培训费 200

专家 1000

王牌 20

王牌(研发点) 9 6000

战斗收益 街机 / 历史 / 全真

10% / 30% / 50%

100% / 100% / 100%

改装

飞行性能

生存能力

武器配置


Mods aerodinamic fuse.png
维修机身
Mods aerodinamic fuse.png
维修机身
研发点:
150
花费:
45
40



Mods radiator.png
散热器
Mods radiator.png
散热器
研发点:
150
花费:
45
40



Mods compressor.png
增压器
Mods compressor.png
增压器
研发点:
220
花费:
65
55



Mods aerodinamic wing.png
维修机翼
Mods aerodinamic wing.png
维修机翼
研发点:
185
花费:
55
45



Mods new engine.png
发动机
Mods new engine.png
发动机
研发点:
185
花费:
55
45



Mods metanol.png
喷油系统
Mods metanol.png
喷油系统
研发点:
480
花费:
145
120



Mods armor frame.png
机体翻新
Mods armor frame.png
机体翻新
研发点:
220
花费:
65
55



Mods armor cover.png
蒙皮
Mods armor cover.png
蒙皮
研发点:
480
花费:
145
120



Mods ammo.png
7 毫米自卫弹链
Mods ammo.png
7 毫米自卫弹链
研发点:
150
花费:
45
40


Mod arrow 1.png


Mods pilon bomb.png
100 GPs 挂架
Mods pilon bomb.png
100 GPs 挂架
研发点:
150
花费:
45
40


Mod arrow 0.png


Mods pilon bomb.png
200 GPs 挂架
Mods pilon bomb.png
200 GPs 挂架
研发点:
220
花费:
65
55


Mod arrow 0.png


Mods weapon.png
7 毫米自卫机枪翻新
Mods weapon.png
7 毫米自卫机枪翻新
研发点:
185
花费:
55
45



Mods pilon bomb.png
GP250
Mods pilon bomb.png
GP250
研发点:
185
花费:
55
45


载具武备

Msg-info.png 该机无攻击武器。

自卫武器

3 座炮塔 7.62 毫米 勃朗宁 机枪 × 1

弹药 600 发

射速 1000 发/分钟


  • 1 座炮塔:位于机头,方向向前
  • 1 座炮塔:位于机背,方向向后
  • 1 座炮塔:位于机腹,方向向后

预设挂载

Msg-info.png 该机无自定义挂载选项。
挂载表格
1 2 3 Icon RedXCross.png 4 5 6
对地面目标
SAP 100M ×6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100 千克 1 号 ×6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Bombs middle.png
GP 250 ×2 Bombs large.png Bombs large.png
200 千克 1 号 ×2 Bombs large.png Bombs large.png

载具攻略

作为一架轰炸机,马丁 139WC 的性能表现不错。其可以在被拦截之前轻松抵达投弹点,并且可以用两枚250千克炸弹对敌方基地造成伤害,然后转身返回机场重新装弹。如果敌方战斗机在高空,考虑利用云层掩护,或者向友方战斗机浅俯冲,或者返回机场。

这架飞机在防御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与队友一起飞行时非常有效。这架轰炸机非常灵活,可以比大多数敌方战斗机转弯更快,但缺乏对付敌机的重火力,仅配有7.62毫米机枪,在空战中手动控制机枪手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若与队友在一起,马丁 139WC 可与敌机交战,通过机动引诱敌人陷入低能量状态,成为非常容易击落的目标。

独自一人时,玩家仍然可以舒适地与大多数德国和意大利单翼飞机进行 1v1 的空战,但如果这场战斗远离友军,另一架敌机可能会加入战斗,而作为如此大的目标,一场 2v1 的战斗不会对玩家有利。在遭遇敌机之前尝试向友军俯冲,玩家离队友越近,队友前来帮助的可能越大,离得越远,敌人加入战斗的可能越大。

如果比赛后期周围没有敌人,玩家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机鼻炮手攻击轻型地面目标,但要注意树木和地面障碍物。

手动发动机控制

手动发动机控制要素
油气混合比 桨距 散热器 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
滑油散热器 散热器 类型
可手动控制 可手动控制
不可自动控制
可手动控制
不可自动控制
可手动控制
不可自动控制
分离控制 不可控制
一档增压
不可控制

优缺点

优点:

  • 虽为轰炸机,但机动性良好
  • 不太知名,敌人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打击它
  • 机翼很容易中弹,但生存能力还算很强

缺点:

  • 载弹量少
  • 乘员无任何装甲保护
  • 尾部炮手射击角度受限

载具历史

研制与购入

1929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发标书研制新一代轰炸机,美国福特、波音、马丁等多家著名飞机制造商均参与竞标,最后马丁公司以收放式起落架、开敞三座式座舱的张臂式全金属双发轰炸机中标,公司代号 马丁 123,军方试验型号为 XB-907。该机速度与当时战斗机相当,是世界上第一代同类轰炸机中的佼佼者。同年,该机换装莱特 旋风 675 马力发动机,以 NACA 式整流罩加长翼展,将中段机翼与机身结构融合为一体,以金属结构为主,采用全封闭座舱、机头大型圆形透明旋转炮塔,最大时速进一步提高,公司代号 马丁 139,军方试验型号 XB-907A 号。1933年1月,美国陆军航空队订购48架该机,赋予型号 B-10B。为验证性能,同年7月,美国军方组成一支由10架 B-10B 组成的编队,执行华盛顿—阿拉斯拉费尔班克斯往返航线长途飞行,航程11000千米未出现任何问题,赢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柯里尔大奖。

1936年,马丁 139 轰炸机获准外销,代号为 马丁 139W。同年,为了纪念蒋介石50周年诞辰,国民党党务、特工、各机关系统在全国人民中强令展开“航空救国,献机祝寿”运动。这次“勒索”筹集资金6551514元,随后民国政府向美国订购9架 马丁 139WC (“C”代表“China”) 。1937年2月,首批6架运抵上海,在虹桥机场完成组装,编入航空委员会新编第8大队直属第30中队 (后改组为中国空军第14中队)。半年后,剩余的3架飞机也运抵中国。

马丁 139 共生产192架,除中国外,阿根廷、泰国、菲律宾和土耳其等国亦有采购,荷属东印度 (今印度尼西亚) 订购120架,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参与对日作战。

“纸片轰炸”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武汉则成为重庆政府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作战物资主要集散地。为此,日本航空兵加紧对武汉实施空袭,不断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中国空军决定飞越东海远征日本本土,以此来警告日本当局。

经过在成都凤凰山基地1个多月的秘密训练,最后敲定,由徐焕升1403号机组 (徐焕升正驾驶、苏光华副驾驶、刘荣光领航、吴积冲通信员) 和佟彦博1404号机组 (佟彦博正驾驶、蒋绍禹副驾驶、雷天眷领航、陈光斗通信员) 执行任务。他们各驾驶一架 马丁 139WC 型轰炸机。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飞行员只能依靠目视飞行、导航并发现地面目标。因此,对日本轰炸就必须选择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远征机组的成员都在期盼一个好天气。5月间正值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气候变幻莫测,而我方又没有日本本土气象资料,只好逐日抄录东亚各地气象报告进行推测,数日归纳的结果是:在月圆望月前后难以出现良好天气。由于武汉战局日紧,一旦延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执行远征,徐焕升队长干脆直接飞赴前进基地宁波,依靠自己长期海上飞行的经验,从当地直接观察、推测东海洋面气候变化。

1938年5月19日,总部终于下达了“立即执行任务”的命令,飞行员们接到通知后,驾驶着当时中国仅剩的两架远程轰炸机,从汉口飞赴日本。为了保密,地面上没有送行的人。由于汉口到日本的距离超过 马丁 139WC 的最大作战半径,两机不得不先在宁波 (当时仍在国民党控制下) 补充燃油,甚至此前还将一个炸弹舱改装成燃油箱。20日2时45分,两架飞机飞临日本长崎上空。炸弹仓开启,“纸弹”飞向地面。两架飞机在长崎撒完传单后,又折向福冈方向,总计在日本本土撒下的传单超过100万张。直到此时,日本的防空部门才“大梦初醒”,对福冈实行灯火管制,全城一片漆黑,地面高炮也猛烈开火,但两架飞机毫发无损地从长崎附近脱离日本领空出海,胜利返航。

尽管这次被称作“纸片轰炸”和“人道远征”的空袭,没有改变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但却彻底打破了“大日本神圣领空不可入袭”的妄言。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的入袭。

媒体

涂装

相关页面

美国陆军航空队
具有类似作用、结构和时代的飞机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