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阅读
2024-09-25更新
最新编辑:魔十四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9-25
最新编辑:魔十四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现今通常认为此书作者是吴承恩。为何强调“通常”?“谁写了西游记”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争议。
古代小说通常源于话本、传说和戏剧,吸收其中流传的民间故事与神话,历经多年而能成书。在这种集体创作的模式下,很难断定真正作者名谁姓甚。由于古代尚未有“著作权”的概念,彼时书商通常会修改书稿甚至再创作。这与开放编辑共享知识的Wiki(例如本站)甚是相似,而与当今的图书出版模式完全不同。
现在出版的各本《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自《西游记》问世以来,作者的真正身份就一直存在着争议。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唯有明代万历二十年刊刻的世德堂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 清初文人曾普遍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历史上确实有《长春真人西游记》[1]。在清代,除了笃定西游记是讲修金丹的道书的观点外,清代也有学说认为西游是注《大学》,甚至能解《易经》。
一部伟大的著作,总是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心中产生不同的回响;但自来[2]也不曾听说,哪部经典一定就能被人轻易概括出了无可移易而类似标准答案的“中心思想”。 —— 李天飞[3]
如果要买一本西游记,笔者首推中华书局(李天飞 校注,2014)[4]版,注释较为详细。
其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后的版本,开篇有修订说明即可)[5]版。这本书流传最广,很多网络阅读平台是这一版。
成书过程
唐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赴天竺学习佛经,取回经书六百多部。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辩机执笔写出《大唐西域记》(地理、游记类著作),但此书主要为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弘扬师父的业绩,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6],这被认为是《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开端。
此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神异的色彩越发浓厚。
从传记到神异故事
西游记从人物传记蜕变为文学作品,最早是由唐五代的通俗文学“变文”[7]完成的[8]。唐代寺院盛行讲经,包括僧讲(讲佛经)和俗讲(讲佛教故事)。俗讲后来广泛讲解历史和传说,这种演说把古典的故事变化成有说有唱并配合图画的形式,更容易让人明白。根据唐代小说、敦煌壁画、欧阳修记载的取经壁画和早期诗话中的唐五代痕迹,曹炳建教授推论,在宋代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前,应该有一部《大唐三藏取经变文》[8.1]。
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最早的较完整讲述西游取经神异故事的文学作品。诗话是指有“诗”有“话”。存在两个版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新雕大唐三藏取经记》[9]。其成书时间有争议,但参考刘坚、张锦池等学者的研究,取经诗话极有可能成书于北宋中后期[8.2]。
平话、戏曲的集体创作
元代的西游记有三个故事系统:平话本、戏曲本和绘画本。
平话本是说话艺人讲唱西游用的底本,有多个版本,学者们总称为《西游记平话》。从残存内容考据,其故事结构(大闹天宫、取经缘起和西天取经)已经基本具备,在百回本的三十七个故事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多个。可惜至今只有四处残文[8.3]:
- 大典本:《永乐大典》收录,名为《梦斩泾河龙》。
- 谚解本:朝鲜《朴通事谚解》中,关于平话本的注文和“车迟国斗圣”故事。
- 销释本:《销释真空宝卷》[10]中有关西游的概述。
- 礼节传簿本:《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中记载的《唐僧西天取经》一剧。
根据大典本,平话本西游记已经形成了魏征斩龙 - 唐太宗入冥 - 无遮大会 - 取经,这一段“取经缘起”的情节。 从谚解本看,平话本增加了大量人物和细节,一师三徒的取经团队已经形成。 其主要结构也与百回本西游记一样,由大闹天宫、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块组成。 销释本多出了黑松林、流沙河、灭法国等等故事,但不具体。 礼节传簿本多出了黄袍怪、人参果、乌鸡国、九头驸马、蝎子精等等故事。礼节传簿本中还有四个相关剧目:“熊精盗宝”、“鬼子母揭钵”[11]、“泾河龙王难神课先生”和“文殊菩萨降狮子”[8.4]。
元至明初,西游有关的戏曲至少有十五种,其中元人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和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是描写唐僧西天取经的戏曲古版本。此外留存至今的西游相关戏曲还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龙济山野猿听经》、《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8.5]。 杂剧西游记全名为《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12],六本二十四出。其成书过程同样复杂,目前学界认为是杨景贤在集体创作基础上的再加工。
绘画本全称《唐僧取经图册》,有三十二幅图和清代梁章钜的六篇跋文。其内容与熟知的取经故事大不相同。比如张守信谋唐僧财、玉肌夫人、金顶国长爪大仙斗法……十余个独特取经故事。其故事以唐僧为主,明显的表示出对佛教的宣传。但是,平话本中已经削弱了宣扬佛教思想,在百回本西游记中,作者一方面宣传佛教,一方面又讽刺和嘲笑佛教,佛教仅仅是作者结构故事、表达思想的手段[8.6]。
西游记定型
到了明代,历经九百余年发展,西游故事已经非常丰富。随着明朝中叶长篇小说的成熟,西游故事的演变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后西游故事虽然还有发展,但已经基本定型。
其核心版本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吴承恩稿本,佚)[13],很可能是以元代平话本为祖本[14]。 曹炳建总结版本流变时提到,吴承恩做荆府纪善时完成《西游记》创作后,应该在荆府留下了一个抄本。大梁周王府的九十九回抄本《西游记》,很可能就转抄于荆府。后来周府刊刻这个版本的时候,因为其不满百回,故而增加一回,形成百回刊本。周府百回刊本之后是不是还有其他刊本则不甚清楚,但世本至少和周府百回刊本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因此,前世本(指世德堂本之前)的版本流变应该是: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周府九十九回抄本—周府百回刊本—(?)—世本。可惜的是前世本俱已亡佚[8.7]。
明代流传至今的西游记有七个版本,根据内容繁简分为三类:繁本、简本和删本[8.8]。
- 繁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因卷首提有“金陵世德堂梓行”称世德堂本,简称世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学术界简称李评本。
- 简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其有“朱鼎臣编辑”题款,故学术界简称朱本。《西游记传》,因有“杨致和编”题款,学术界简称杨本。
- 删本:《唐僧西游记》,学术界简称唐僧本。《鼎镌京板全像西游记》,题款有“清白堂杨闽斋梓”,学术界简称清白堂本或杨闽斋本。《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因题有“闽斋堂杨居谦校梓”,学术界简称闽斋堂本。
其中,世德堂本[15]和李评本[16]是百回本西游记中最重要、优秀的版本。清代的西游记版本几乎都受到了李评本的影响。其他的版本(除清代《新说西游记》外)都有删削,不如原作风采[8.9]。
世本和李评本在个别字句上不一致。有些地方世本错讹,李评本正确;有些世本正确,李评本却出现错误。因此,二者可以互相校勘改正错误。
目前出版的西游记,多是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再用李评本和新说本校改而成。
清代西游记版本
清代的西游记版本很复杂,其中证道本最重要,是优秀的删节本,影响了清代几乎所有西游记版本,不过它不是最优秀的西游记版本。
证道本、真诠本和原旨本认为西游记是宣扬道教金丹大道的“道书”。还有新说本,评点者主张“劝学说”,即认为西游记是注解《大学》,证“圣贤者之道”的,这当然也不合《西游记》本意。 不过,在鲁迅、胡适认定西游评论中的讲道、解易、劝学诸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17]”后,许多人不屑于阅读《西游证道书》的评点。虽然这些“学说”对西游记主旨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证道本的评点文字对理解西游记中的道教内容很有帮助。新说本评点从社会学和人性的角度看待西游,揭示其“奇”、“幻中有真”的艺术审美,对我们理解西游记还是很有帮助的[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