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Bf 109 G-10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Disambig.png

本条目介绍的是德国螺旋桨战斗机 Bf 109 G-10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Bf 109 G-10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机库背景.jpg
  • 简介
Bf-109g-10 资料卡.png
Bf 109 G-10
IV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5.75.75.3
研发点需求:
3,1000Specs-Card-Exp.png
价格:
20,0000Specs-Card-Lion.png

载具历史

梅塞施密特Bf 109 G-10是Bf 109系列在1944至1945年末推出的一款中期改进型兼过渡型号。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在不大幅改动生产线的前提下,将G型机身与新一代戴姆勒-奔驰DB 605 D系列发动机相结合,从而尽快提升飞行性能,为后续K系列的投产做好过渡准备。G-10于1944年末投入实战,并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和部署。

1944年中后期,德国航空工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尽快将功率更高的D系列发动机投入实战,以应对盟军不断增强的高空单发战斗机威胁;二是在维持现有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因生产线切换导致的停产与混乱。G-10的诞生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考量——尽可能将可用的D系列发动机装配于正在生产的G型机身。因此,G-10的实际投产时间反而晚于部分型号序列靠后的改型(如G-14),并由多个工厂同时生产。

G-10广泛采用了由厄拉(Erla)式三片式座舱盖,扩大了后方视野范围,减少了早期型号多框架结构造成的视觉遮挡,有利于近距离空战格斗和对地观察。自G-5开始引入的加大型木质尾翼单元,在G-10上成为标准配置,后续的K-4也沿用这一设计。该设计提升了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以及起降阶段的方向舵效能,但也增加了整体重量,因此需在机头加装配重块以维持平衡。G-10还继承并标准化了与K型相同的2000W发电机等晚期电气系统改进,以支持更复杂的后期加装设备和无线电系统。为适配D系列发动机更大的曲轴箱和不同的油路布局,G-10采用了更流线型的机头整流罩,并装备更大的Fo-987滑油冷却器与相应加高的冷却器进气口。

G-10的核心动力装置是早期型号的戴姆勒-奔驰 DB 605 D系列发动机(DB-605DM、DB-605DB或DB-605DC等)。这类发动机设计可使用晚期高标号C3燃油,或在标准B4燃油的基础上配合MW-50甲醇-水混合喷射加力系统,以获取短时加力。在使用MW-50条件下,其短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800至2000马力,这也是G-10能够在机体尺寸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爬升率和较大速度的主要原因。DB-605 D系列发动机的引入,也是G-10及后续K-4型号最关键的动力升级。

G-10于1944年年底投入战场,据服役记录显示,约在11月前后开始出现于一线作战单位,主要执行对盟军轰炸机的截击任务。该机型在帝国保卫战(Reichsverteidigung)行动中被多个战斗机联队使用,如第300战斗机联队(Jagdgeschwader 300)。东部战线的一些著名王牌飞行员,如埃里希·哈特曼(Erich Hartmann),在战争后期也曾驾驶厄拉工厂生产的G-10执行任务。G-10既用于高空截击任务,也可用作战斗巡逻任务。

总体而言,G-10是在兼顾产能和短期战斗力提升的背景下,将新型DB-605 D系列发动机快速整合至G型机身中的过渡产物。得益于D系列发动机和若干气动外形上的改进,G-10成为G系列中在中低空及中高空表现较为出色的一型,甚至有人称其在特定高度和工况下,是G系列中速度最快的型号。然而,与同期专门设计的K-4相比,G-10仍属于一种过渡方案——K-4在气动细节、发动机匹配以及极限速度和可靠性方面都更具优势。由于战争后期燃油短缺、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线频繁转移等因素,晚期生产的G-10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存在明显的批次差异。再加上飞行员经验不足、训练时间缩短,这些技术改进并未在整体空战效能中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