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查看“黄鼠狼 III”的源代码
刷
历
编
阅读
2024-02-19更新
最新编辑:瓦瑞克Warrick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2-19
最新编辑:瓦瑞克Warrick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x
1
{{载具图鉴
2
3
|载具ID=Germ_pzkpfw_38t_marder_iii
4
|大类=陆军
5
|国家=德国
6
|载具等级=II
7
|载具类别=坦克歼击车
8
|权重=2.3/2.3/2.3
9
|前置载具=germ_sdkfz_251_9
10
|下个载具=germ_stug_III_ausf_A
11
|研发点=5900
12
|银狮=6300
13
|联队研发=
14
|金鹰=
15
|获取方式=
16
|交易所ID=
17
|商城ID=
18
}}
19
== 介绍 ==
20
{{tr|germ_pzkpfw_38t_Marder_III/long}}是一辆德系II级银币坦克歼击车,于[[版本更新1.43|1.43]]版本更新中加入到游戏当中。
21
22
装甲是“黄鼠狼”最大的短板,开放式战斗室布局使得战机扫射一轮就能昏睡几个成员,甚至有可能就此殉爆!不过,只有在走位稀烂、队友战线崩溃的情况下敌军坦克才有射击“黄鼠狼”的机会。炮塔前部装甲十分薄弱,除了7.62毫米机枪挡不住任何东西;车体前部装甲较厚,为50毫米,带倾斜角度,对坦克歼击车来说足矣。这点前部装甲不够抗线,但摆个角度还是能跳英制2磅炮,德制、美制、苏制37炮,有时还能抗50炮和KV-1系列的炮弹。
23
24
“黄鼠狼”作为一辆小型坦克歼击车,机动性也是出奇的差。其底盘源自38(t)坦克,前进时转向掉速很快,原地转向能力不尽如人意,而前置主炮、无炮塔的设计又让它在目标离开射界后必须移动整辆车才能瞄准,城区战斗室机动性极差,因此,强烈建议和队友或其他高机动载具一同作战。利用黄鼠狼的速度移动至射界良好的点位,然后蹲坑——转向能力差、转向速度低、装甲羸弱的“黄鼠狼”几乎无力与任何带炮塔的坦克比拟。
25
26
不过,“黄鼠狼”搭载的高速高伤76毫米火炮使其瑕不掩瑜,其能一击摧毁1.7至3.7权重内的任何坦克。不管是谢尔曼、T-34还是丘吉尔,首上都扛不住它的攻击。这门炮的弹道表现与德系其他中75(四号F2型,“黄鼠狼”III H型什么的)比较相近,因此德系陆战老手应该很快就能上手。
27
28
== 基本信息 ==
29
=== 生存能力和装甲 ===
30
{{Specs-Tank-Armour
31
|车体厚度=50/15/15
32
|炮塔厚度=11/11/0
33
|乘员=4
34
|战场辨识度=88
35
|载具特性=烟雾弹
36
}}
37
38
'''装甲类型:'''
39
40
* 轧制均质装甲
41
42
{| class="wikitable"
43
|-
44
! 装甲数据 !! 正面装甲(倾斜角度) !! 侧面装甲(倾斜角度) !! 后侧装甲 !! 顶部装甲
45
|-
46
| 车体 || 50mm (19°) ''前部'' <br> 12mm (74°) ''首上'' <br> 50mm (13°) ''首下'' || 16mm ''上部'' <br> 15mm ''下部'' || 15mm || 12mm
47
|-
48
| 炮塔 || 11 + 8mm (31°) || 11mm (8-9°) || 无 || 无
49
|-
50
|}
51
[[文件:黄鼠狼III_射界示意图.png |缩略图|右|“黄鼠狼”III主炮与机枪的射界示意图]]
52
53
'''注:'''
54
55
* 底部装甲厚度为15毫米
56
* 负重轮和履带厚度为15毫米
57
* 炮手和装填手仅由前部炮盾保护
58
* 装甲极为薄弱,炮击、空袭、撞击和轻机枪扫射都能轻易拔除之
59
60
=== 机动性 ===
61
{{Specs-Tank-Mobility
62
|街机前进极速=47
63
|街机倒车极速=7
64
|历史与全真前进极速=43
65
|历史与全真倒车极速=7
66
|前进挡=5
67
|倒车挡=1
68
|街机发动机马力=305
69
|历史与全真发动机马力=160
70
|街机功重比=27.0
71
|历史与全真功重比=14.2
72
}}
73
74
{| class="wikitable"
75
! rowspan="2"|游戏模式
76
! colspan="2"|最大速度<br>(千米/时)
77
! rowspan="2"| 重量 <br>(吨)
78
! colspan="2"| 发动机马力
79
! colspan="2"| 功重比 <br>(马力/吨)
80
|-
81
! 前进 || 倒退 || 白板 || 完全体 || 白板 || 完全体
82
|-
83
! ''街机''
84
| 47 || 7
85
|rowspan="2"| 11.3 || 227 || 305 || 20.09 || 26.99
86
|-
87
! ''历史与全真''
88
| 43 || 7 || 142 || 160 || 12.57 || 14.16
89
|}
90
91
=== 改装件与经济 ===
92
93
{{Specs-Economy
94
|街机维修费=300/390
95
|历史维修费=330/429
96
|全真维修费=408/530
97
|所有改装件研发点需求=5990
98
|所有改装件银狮需求=4510
99
|护身符=410
100
|成员组培训费=1800
101
|专家=6300
102
|王牌=75
103
|王牌(研发点)=135000
104
|银狮收益系数=22/34/42
105
|研发收益系数=106
106
|table_html={{载具改装件表格
107
|type=2
108
|11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履带|研发点=400|银狮=300|金鹰=75}}
109
|12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悬挂系统|研发点=270|银狮=200|金鹰=50}}
110
|122={{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刹车装置|研发点=270|银狮=200|金鹰=50}}
111
|13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滤清器|研发点=300|银狮=230|金鹰=55}}
112
|14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传动装置|研发点=970|银狮=730|金鹰=185}}
113
|142={{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车辆发动机|研发点=970|银狮=730|金鹰=185}}
114
115
|21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进阶维修套件|研发点=400|银狮=300|金鹰=75}}
116
|22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进阶灭火套件|研发点=270|银狮=200|金鹰=50}}
117
|23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补充乘员德|研发点=300|银狮=230|金鹰=55}}
118
119
|31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方向机|研发点=400|银狮=300|金鹰=75}}
120
|32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HEAT|名称=Gr.38 Hl/c|研发点=270|银狮=200|金鹰=50}}{{Mod-Arrow}}
121
|322={{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校准主炮|研发点=270|银狮=200|金鹰=50}}
122
|331={{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APCR|名称=PzGr.40|研发点=300|银狮=230|金鹰=55}}
123
|332={{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高低机|研发点=300|银狮=230|金鹰=55}}
124
|333={{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改装件=烟雾弹|研发点=300|银狮=230|金鹰=55}}
125
}}
126
}}
127
解锁优先度:
128
* 维修套件和灭火器——必需品,助你活下来。
129
* 校炮相关:高低机、方向机、校准主炮。
130
* 机动相关:履带、悬挂、刹车装置、滤清器、引擎、传动
131
* 最后研发炮弹,默认弹后效最好。
132
133
=== 主武器 ===
134
{{Specs-Tank-Weapon
135
|name=76mm Pak 36(r) 反坦克炮
136
|link=76mm Pak 36(r) 反坦克炮
137
|俯角=6
138
|仰角=18
139
|弹药=30
140
|普通成员组装填时间=7.8
141
|王牌成员组装填时间=6.0
142
}}
143
{{main|76mm Pak 36(r) 反坦克炮}}
144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100%"
145
|-
146
! colspan="5" | [[76mm Pak 36(r) 反坦克炮]] || colspan="5" | 炮塔转速 (°/s) || colspan="4" | 装填时间 (秒)
147
|-
148
! 模式 !! 备弹数 !! 垂直 !! 水平 !! 稳定器
149
! 白板 !! 完全体 !! 满级 !! 专家 !! 王牌
150
! 白板 !! 满级 !! 专家 !! 王牌
151
|-
152
! ''街机''
153
| rowspan="2" | 30 || rowspan="2" | -6°/+18° || rowspan="2" | ±10° || rowspan="2" | 无 || 10.6 || 14.6 || 17.8 || 19.6 || 20.9 || rowspan="2" | 7.80 || rowspan="2" | 6.90 || rowspan="2" | 6.36 || rowspan="2" | 6.00
154
|-
155
! ''历史与全真''
156
| 7.1 || 8.4 || 10.2 || 11.3 || 12.0
157
|-
158
|}
159
160
=== 弹药 ===
161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100%"
162
! colspan="8" | 穿深数据
163
|-
164
! rowspan="2" data-sort-type="text" | 弹药
165
! rowspan="2" | 弹药类型
166
! colspan="6" | 0°角时的穿透力 (mm)
167
|-
168
! 10 m !! 100 m !! 500 m !! 1,000 m !! 1,500 m !! 2,000 m
169
|-
170
| PzGr.39 rot || APCBC || 138 || 135 || 124 || 112 || 101 || 91
171
|-
172
| Gr.38 Hl/c || HEAT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173
|-
174
| PzGr.40 || APCR || 182 || 178 || 160 || 140 || 122 || 107
175
|-
176
| SprGr. 39 || HE || 9 || 9 || 9 || 9 || 9 || 9
177
|-
178
|}
179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100%"
180
! colspan="10" | 炮弹细节
181
|-
182
! rowspan="2" data-sort-type="text" | 弹药
183
! rowspan="2" | 弹药类型
184
! rowspan="2" | 出膛速度<br>(m/s)
185
! rowspan="2" | 弹头质量 (kg)
186
! rowspan="2" | 引信延迟<br>(m)
187
! rowspan="2" | 引信灵敏度<br>(mm)
188
! rowspan="2" | TNT当量 (g)
189
! colspan="3" | 跳弹概率
190
|-
191
! 0% !! 50% !! 100%
192
|-
193
| PzGr.39 rot || APCBC || 710 || 7.6 || 1.2 || 14 || 34 || 48° || 63° || 71°
194
|-
195
| Gr.38 Hl/c || HEAT || 450 || 5.05 || 0 || 0.1 || 875.5 || 62° || 69° || 73°
196
|-
197
| PzGr.40 || APCR || 990 || 4.15 || 无 || 无 || 无 || 66° || 70° || 72°
198
|-
199
| SprGr. 39 || HE || 550 || 6.25 || 0 || 0.1 || 585 || 79° || 80° || 81°
200
|-
201
|}
202
203
==== [[弹药架]] ====
204
[[文件:黄鼠狼_弹药架.png |缩略图|右|“黄鼠狼”III的弹药架布局]]
205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206
|-
207
! 满弹药
208
! 1号<br>弹药架空置
209
! 2号<br>弹药架空置
210
! 3号<br>弹药架空置
211
! 4号<br>弹药架空置
212
! 5号<br>弹药架空置
213
! 6号<br>弹药架空置
214
! 7号<br>弹药架空置
215
! 8号<br>弹药架空置
216
! 视觉<br>差异
217
|-
218
| '''30''' || 28 ''(+2)'' || 25 ''(+5)'' || 22 ''(+8)'' || 17 ''(+13)'' || 12 ''(+18)'' || 9 ''(+21)'' || 6 ''(+24)'' || 1 ''(+29)'' || 无
219
|-
220
|}
221
'''注''':
222
223
* 携带25发或更少的弹药能够清空弹药架侧面(1号与2号弹药架空置)
224
* 携带12发或更少的弹药能够清空右侧的弹药架
225
226
=== 机枪 ===
227
{{Specs-Tank-Weapon
228
|name=7.92mm MG37(t) 机枪
229
|link=7.92mm MG37(t) 机枪
230
|弹药=1200
231
|弹链容量=200
232
|普通成员组装填时间=10.4
233
|王牌成员组装填时间=8.0
234
|射速=769
235
}}
236
{{main|7.92mm MG37(t) 机枪}}
237
238
239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50%"
240
|-
241
! colspan="5" | [[7.92mm MG37(t) 机枪]]
242
|-
243
! 位置 !! 弹药总量(弹链容量) !! 射速 !! 垂直射界 !! 水平射界
244
|-
245
| 车体机枪 || 1200 (200) || 769 || ±10 || ±10
246
|-
247
|}
248
== 载具点评 ==
249
250
等待补充
251
252
=== 优缺点 ===
253
254
'''优点:'''
255
256
* 主炮穿深高
257
* 全距离下表现优良
258
* 前进速度较高
259
* 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装药量较高
260
* 车体装甲厚度适中,为50毫米
261
* 能够正面打穿同级任何坦克
262
* 车体索敌机枪弹药量大
263
264
'''缺点:'''
265
266
* 外形高大,难以隐匿
267
* 转向慢
268
* 由于车体较高,容易翻车,没怎么点驾驶技能的萌新尤甚
269
* 炮盾薄弱
270
* 开放式战斗室,炮手和装填手极易被机枪扫死
271
* 易被超压
272
* 对于倾斜角度较大的装甲,入射角加大,穿深衰减后难以穿透之
273
274
== 历史 ==
275
276
'''发展历程:'''
277
278
巴巴罗萨行动打响后,国防军急切需要补充机动反坦克单位、换装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遭遇苏军的 {{JDC|ussr_t_34_1941|T-34}} 和 {{JDC|ussr_kv_1_L_11|KV-1}} 后则更为迫切。然而,唯一授权量产的反坦克武器是羸弱的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唯一投入大规模使用的机动反坦克单位是搭载捷克造47毫米反坦克炮的''一号坦克歼击车''。为增配自行反坦克载具,现役车辆经改装后再次投入使用,黄鼠狼系列应运而生:基于法制洛林运载车的I型、基于{{JDC|germ_pzkpfw_II_ausf_F|二号坦克}}的II型、基于捷克造{{JDC|germ_pzkpfw_38t_ausf_F|38(t) 坦克}}的III型。
279
280
'''规格数据:'''
281
282
“黄鼠狼”III和系列内其他型号一样,是主炮比德军坦克更好的自行火炮,搭载了75毫米Pak 40反坦克炮,或装有改膛过以便适配Pak 40弹药的缴获苏制76.2毫米火炮。所有“黄鼠狼”的装甲都十分薄弱,迫击炮炮击、弹片和步兵武器都能透过顶部与后部杀伤乘员,使其在实战中被用来偷袭敌军来袭坦克,而非担任机动反坦克载具的角色。
283
284
38(t)坦克逐渐过时,前线又缴获了不少苏制76.2毫米火炮,所以德军就先把这些炮装了上去,成了“黄鼠狼”III:最终成品要比38(t)坦克外形更高大,更容易被针对;改膛过后编号为Pak 36(r)的76.2毫米火炮,以便适配Pak 40弹药,可随车携带30发炮弹;车体机枪得以保留,用于反步兵。
285
286
搭载了75毫米Pak 40反坦克炮的“黄鼠狼”III则被称为{{JDC|germ_pzkpfw_38t_Marder_III_ausf_H}}。M型则外形更为低矮,战斗室装甲倾斜角度更大,但Pak 40主炮备弹只有27发。至停产前,共计有3472辆“黄鼠狼”III及其衍生型号下线或自38(t)坦克完成改装。
287
288
'''战斗经历:'''
289
290
“黄鼠狼”III系列曾在各个战线投入战斗,其从1942年生产至1945年,总计有2080辆搭载了76.2毫米火炮的型号接受改装并下线。“黄鼠狼”III基于38(t)坦克的成熟设计发展而来,机械性能可靠,主炮能摧毁大多数盟军二战坦克。装甲是其最大的短板,至多仅15毫米厚的炮盾和侧面装甲无法完全保护乘员。如此开放式战斗室设计使得乘员极易被隐蔽处的步兵击杀,由此无力承担突击任务,也无法替代坦克。不过,让乘员恼火的是,“黄鼠狼”III有时候还是会被叫去当冲锋车。
291
292
随着生产进行,德军又研制了其他几种自行突击载具,诸如反坦克能力相同但有全封闭战斗室,且装甲够厚的{{JDC|germ_stug_III_ausf_F|三号突击炮}}。这类载具显然优于“黄鼠狼”系列,由此推进德军基于38(t)坦克开发一种装甲更好的新型坦克歼击车,最终促成{{JDC|germ_jgdpz_38t}}的诞生。不过,直到战争结束前“黄鼠狼”系列仍在服役。
293
294
'''游戏内描述:'''
295
296
“黄鼠狼”III基于38(t)坦克开发而来,由BMM(Böhmisch-Mährische Maschinenfabrik AG,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机器制造厂,前身为捷克ČKD机械公司,Českomoravská Kolben-Daněk,捷克摩拉维亚·科尔本-丹历)安装由德国工程师改膛过的76.2毫米F-22师属火炮。1941年,国防军在东线无力抗击苏军重型坦克,由此促成了这一火炮运载车的开发。当时,缴获的苏制76.2毫米F-22师属火炮能与其一战,所以德军决定将其安装在可靠的38(t)坦克底盘上。BMM总计生产了344辆“黄鼠狼”III。
297
298
== 媒体 ==
299
300
'''皮肤'''
301
302
* [https://live.warthunder.com/feed/camouflages/?vehicleCountry=germany&vehicleType=tank&vehicleClass=tank_destroyer&vehicle=germ_pzkpfw_38t_Marder_III live.warthunder.com上的{{PAGENAME}}皮肤]
303
304
'''相关视频'''
305
306
* 等待补充
307
308
== 更多 ==
309
310
* [[LT-38 (消歧义)|LT-38 (消歧义)]]
311
312
== 链接 ==
313
314
* 等待补充
315
316
317
{{德国陆军}}
318
本页使用的模板:
- 模板:-(查看源代码)
- 模板:JDC(查看源代码)
- 模板:Main(查看源代码)
- 模板:Mod-Arrow(查看源代码)
- 模板:Navbox(查看源代码)
- 模板:ResourceLoader(查看源代码)
- 模板:Specs-Economy(查看源代码)
- 模板:Specs-Link(查看源代码)
- 模板:Specs-Tank-Armour(查看源代码)
- 模板:Specs-Tank-Mobility(查看源代码)
- 模板:Specs-Tank-Weapon(查看源代码)
- 模板:Tr(查看源代码)
- 模板:Tr/db(查看源代码)
- 模板:W(查看源代码)
- 模板:WT风格按钮(查看源代码)
- 模板:德国陆军(查看源代码)
- 模板:注释(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图鉴(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图鉴/等级(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改装件图标项(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改装件图标项/名称(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改装件表格(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特性根(查看源代码)
- 模板:载具类别根(查看源代码)
- 模板:面包屑(查看源代码)
- 模块:Arguments(查看源代码)
- 模块:Navbar(查看源代码)
- 模块:Navbox(查看源代码)
返回至“黄鼠狼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