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I-29

阅读

    

2025-08-29更新

    

最新编辑:F-41地心鸦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29

  

最新编辑:F-41地心鸦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F-41地心鸦

载具历史

I-29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1938–1940年提出并试飞的一种双发高速重型战斗机/护航机原型,其在试飞中表现出极佳的速度与升限,但存在发动机散热、燃油与起落架等技术问题,最终未进入大批量服役;同系设计演化出雅克-2等轻型轰炸/侦察机量产型。

苏联空军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对多用途双发高速机的需求,希望这种飞机既能胜任远程护航和高速侦察,又能兼具截击作战能力。雅科夫列夫局在此背景下以厂内编号Я-22(Ya-22)(设计代号飞机(Самолёт)22)开展双发高速机研制,设计目标是打造一种多用途双发高速机,除满足苏联空军方面提出的上述需求,这一型号也被视为技术样机,用于检验双发高速布局在气动和结构上的可行性。

I-29采用中单翼布局,机身为单体结构,机头流线型,双发动机置于机翼前缘的短舱中;机体和机翼均使用木材与金属的混合结构,以在重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之间取得平衡。

I-29原型机采用克里莫夫M-103/M-105系列V12液冷发动机(约960–1100马力级别),并采用双发设计以实现高速与优异爬升性能,但也是后续散热问题的一部分。

I-29在试飞中显示出非常突出的高速与升限:在高空、轻装状态下,记录速度接近567km/h,实测升限可达 10800m左右,在当时同类多发机中名列前茅。试验同时暴露出若干工程性问题:发动机过热、燃油供应问题、起落架/刹车可靠性问题等,这些问题也限制了其服役前景。

I-29的直接衍生量产型为雅克-2(及后续的雅克-4)等轻轰/侦察机。雅克-2在20世纪40年代初小批量生产。而作为“重战/截击机”定位的 I-29并没有进入大规模量产——部分原因是上述可靠性问题,以及苏联在战前和战时的装备选择更倾向于那些成熟可靠、便于批量生产的单发机型,或已经验证过的设计。

I-29可以看作一次成功的技术样机探索,但它未能解决定型量产中的技术问题,也受制于战时生产条件和作战需求的限制,因此最终没有发展为苏联的主力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