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v 122A
阅读
2025-01-21更新
最新编辑:F-41地心鸦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1-21
最新编辑:F-41地心鸦
- 简介
 
权重等级:
| 街机 | 历史 | 全真 | 
| 11.7 | 11.7 | 11.7 | 
介绍
Strv 122A是瑞典VIII级中型坦克,于版本更新1.97“维京之怒”中引入游戏
Strv 122A是由瑞典制造的德国豹 2A5的第一款子变体。相比于原版,122A的整个车体装甲都进行了重新设计,车体首上和炮塔前侧都加装了楔形间隔附加装甲,乘员舱安装了防崩裂衬里以防止破片,侧裙的前部区域也进行了升级和加固。炮塔转向和系统完全由电动控制,并为车长单独配备了热成像仪。
基本信息
生存性和装甲
装甲 正面 / 侧面 / 背面
车体 35mm / 25mm / 20mm
炮塔 25mm / 25mm / 15mm
成员组 4 人
战场辨识度 87%
Strv 122A的外观与德国的豹2A5相似,最显著的区别是炮塔顶部的外部钢板为炮塔周围提供了140毫米厚的复合装甲,这种设计增强了炮塔顶部对大多数高爆弹和一些穿透力较低的顶部攻击导弹的防护能力。Strv 122A在侧裙和车体前部附加装甲上使用的材料也比豹2A5更好,拥有不错的正面炮塔和首上斜面防护,可抵御大多数顶级主战坦克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但是与多数顶级主战坦克相比,Strv 122A的首下比较薄弱,从首下左侧击穿可能引爆弹药架,从首下右侧击穿则很可能让驾驶员、炮手和车长一击毙命。其炮盾底部能被穿深超过450毫米的动能弹击穿。炮塔顶部的前部没有复合装甲覆盖,当炮塔上凸起的前部接住大口径高爆弹时,复合装甲太薄,无法抵消超压冲击。炮塔侧面的楔形间隔附加装甲可能会被一些炮火轰炸和非致命炸弹袭击破坏。
装甲类型:
- 轧制均质装甲(车体侧面、后部和顶部、炮塔后部和顶部、炮塔座圈、车体底部、指挥官光学系统、驾驶员指挥塔)
 - 高硬度轧制装甲(车体前部、炮塔前部和侧面、侧裙)
 - 结构钢(炮塔顶部附加装甲)
 - 复合装甲(炮塔顶部、侧裙板前部、车体前部的附加装甲、炮塔前部和侧面的外部装甲)
 - 带有非爆炸反应装甲的外部复合装甲(炮盾)
 - 铸造均质装甲(炮塔前上方)
 
| 表面装甲位置 | 正面装甲(倾斜角度) | 侧面装甲 | 后部装甲 | 顶部装甲 | 
|---|---|---|---|---|
| 车体 | 35 毫米(53°)首上 40 毫米(51°)首下  | 
10 毫米(5°)上部 35 毫米 下部前侧  | 
20 毫米(11°)上部 20 毫米(16°)中部  | 
35 毫米(82°)前部 20 毫米(88°)两侧  | 
| 炮塔 | 80 毫米(57-59°)右脸附加装甲 80 毫米(55-57°)左脸附加装甲  | 
80 毫米(22-23°)左侧炮塔附加装甲 80 毫米(20-22°)右侧炮塔附加装甲  | 
25 毫米 炮塔隔板 25 毫米(70°)炮塔底部  | 
40 毫米 前部 60 毫米 舱门  | 
| 位置 | 正面 | 侧面 | 
|---|---|---|
| 车体 | 600-1000 毫米动能防护/800-1200化学防护 首上 150-550 毫米动能防护/200-800 毫米化学防护 首下  | 
220-260 毫米动能防护/540-600 毫米化学防护 | 
| 炮塔 | 800-1000 毫米动能防护/1300-1400化学防护 脸颊 600-800 毫米动能防护/600-1000化学防护 炮盾两侧  | 
250-350 毫米动能防护/250-350化学防护 前部 60-70 毫米动能防护/80-100化学防护 后部  | 
笔记
- 悬挂轮和履带厚度为20毫米,车身底部厚度为20毫米。
 - 乘员舱与发动机之间有一块厚度为8毫米的轧制均质装甲隔开,车体前部的两个外部油箱与乘员舱之间有两块厚度为35毫米的轧制均质装甲隔开。
 - 炮塔内的弹药架由35毫米厚的轧制均质装甲隔开。
 - 炮塔后部安装有数条10毫米厚的附着履带,炮塔后部左侧安装有一条20毫米厚的履带。
 - 炮塔脸颊的楔形间隔附加装甲厚80毫米,可被打掉。
 - 两座炮塔舱门周围有140毫米厚的复合装甲,内部有数块10和20毫米厚的结构钢覆盖复合装甲。
 - 烟雾弹发射器受到轧制均质外壳的保护。
 - 车体前侧、炮塔顶部以及车体弹药架周围有数块防崩落内衬。
 
机动性
速度 前进/倒退
街机 76/35km/h
历史与全真 69/31km/h
挡位 前进8挡
倒车4挡
重量 62.5吨
发动机马力
街机 2862马力
历史与全真 1500马力
功重比
街机 45.8hp/t
历史与全真 24.0hp/t
| 游戏模式 | 最大速度 (千米/时)  | 
重量 (吨)  | 
引擎功率 (马力)  | 
引擎功重比 (马力/吨)  | |||
|---|---|---|---|---|---|---|---|
| 前进 | 后退 | 白板 | 完全体 | 白板 | 完全体 | ||
| 街机 | 78 | 35 | 62.5 | 2032 | 2862 | 32.51 | 45.79 | 
| 历史 | 69 | 31 | 1327 | 1500 | 21.23 | 24 | |
改装件和收益
最高维修费 白板 → 完全体
街机 4665 → 6941
历史 4530 → 6740
全真 5737 → 8536
改装件总成本 28 4700
47 2000
护身符 3100
成员组培训费 31 0000
专家 108 0000
王牌 2200
王牌(研发点) 128 0000
战斗收益 街机 / 历史 / 全真
150% / 190% / 210%
250% / 250% / 250%
配件
主武器
| 120 毫米 Kan Strv 122 坦克炮 | 炮塔转速(°/s) | 主炮装填速度 (s) | |||||||||||
|---|---|---|---|---|---|---|---|---|---|---|---|---|---|
| 模式 | 弹药总量 | 垂直射界 | 水平射界 | 稳定模式 | 白板(1级成员组) | 完全体(1级成员组) | 完全体(150级基础成员组) | 专家成员组(150级) | 王牌成员组(150级) | 白板成员组(1级) | 基础成员组(150级) | 专家成员组(150级) | 王牌成员组(150级) | 
| 街机娱乐 | 42 | -9°/+20° | ±180° | 双向稳定 | 38.1 | 52.7 | 64.0 | 70.8 | 75.3 | 7.80 | 6.90 | 6.36 | 6.00 | 
| 历史性能 | 23.8 | 28.0 | 34.0 | 37.6 | 40.0 | ||||||||
弹药
| 穿透数据 | |||||||
|---|---|---|---|---|---|---|---|
| 弹药名称 | 弹药种类 | 0°角时的穿透数据(mm) | |||||
| 10 m | 100 m | 500 m | 1,000 m | 1,500 m | 2,000 m | ||
| DM23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410 | 408 | 401 | 393 | 384 | 376 | 
| DM33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481 | 478 | 470 | 461 | 450 | 440 | 
| slsgr m/95 | 高爆弹 | 36 | 36 | 36 | 36 | 36 | 36 | 
| slpprj m/95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589 | 586 | 577 | 565 | 553 | 541 | 
| 弹药详细数据 | |||||||||
|---|---|---|---|---|---|---|---|---|---|
| 弹药名称 | 弹药种类 | 出膛速度(m/s) | 弹头质量 (kg) | 保险解除距离(m) | 引信灵敏度(mm) | TNT当量(kg) | 跳弹概率 | ||
| 0% | 50% | 100% | |||||||
| DM23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1640 | 4.3 | N/A | N/A | N/A | 78° | 80° | 81° | 
| DM33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1640 | 4.3 | N/A | N/A | N/A | 78° | 80° | 81° | 
| slsgr m/95 | 高爆弹 | 736 | 17.5 | 0 | 0.1 | 3.54 | 78° | 80° | 81° | 
| slpprj m/95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1705 | 5.6 | N/A | N/A | N/A | 78° | 80° | 81° | 
弹药架
| 弹药总量 | 第一弹药架 | 第二弹药架 | 弹药转移速度(秒) | 
|---|---|---|---|
| 42 | 16 (+26) | 1 (+41) | 16.5 | 
光学系统
| Strv 122光学系统 | ||||||
|---|---|---|---|---|---|---|
| 光学类型 | 缩放倍率 | 夜视设备 | ||||
| 图像增强器(夜视仪) | 热成像仪分辨率 | 备注 | ||||
| 分辨率 | 光线增强 | 噪点等级 | ||||
| 炮手观瞄 | 4.0x-12.0x | N/A | N/A | N/A | 500 × 300 | 通过“热成像仪”改装件解锁(III级) | 
| 车长观瞄 | 2.0x-8.0x | N/A | N/A | N/A | 800 × 600 | 通过“热成像仪”改装件解锁(III级) | 
| 驾驶员观瞄 | X1 | 800 × 600 | 5.0 | 高 | N/A | 通过“热成像仪”改装件解锁(III级) | 
机枪
弹药 4600 发
弹盒容量 200 发
装填时间 普通成员组 → 王牌成员组
10.4 → 8.0 秒
射速 1200 发/分钟
弹药 2000 发
弹盒容量 200 发
装填时间 普通成员组 → 王牌成员组
10.4 → 8.0 秒
射速 1200 发/分钟
| 7.62 毫米 94 型机枪 | ||||
|---|---|---|---|---|
| 位置 | 弹药总量 (弹盒总量)  | 
开火速率 (每分钟)  | 
垂直射界 | 水平射界 | 
| 同轴 | 5000(200) | 1200 | N/A | N/A | 
| 车顶 | 2000(200) | 1200 | -10°/+75° | ±180° | 
载具攻略
Strv 122A的首上和脸颊可以抵御绝大部分钢针,但首上也不是无敌的,驾驶员观察窗和炮盾附近的装甲较为脆弱,需要注意隐藏。首下也是豹2系列的主要弱点,容易被戳弹药架(如果弹药多的话)和一炮穿死三个成员,需要注意
优缺点
优点
- 装甲精良,弱点较少
 - 炮塔顶部中部有厚厚的复合装甲
 - 速度快,机动不错
 - 弹药穿深优秀
 - 拥有车长高清热成像
 
缺点
- 首下脆弱
 - 炮塔座圈是主要弱点
 - 炮塔顶部有突出的装甲,容易被超压
 
历史
在瑞典新主战坦克Strv 2000计划取消后,瑞典政府于1991年决定采购外国主战坦克,以取代当时服役的Strv 101、102、103和104。在“Strv Ny”项目期间,三种坦克原型被送往瑞典参加试验: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德国豹2改进型和法国勒克莱尔的原型变型,最后豹2取得了胜利。1994年,瑞典政府决定在新型坦克完工之前采购20辆新型生产型坦克和160辆老式豹2A4作为权宜之计。瑞典服役的豹2A4 被指定为Strv 121,而新生产的被指定为Strv 122。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714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