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yuki丸子申请于2020年03月03日创建,现站长辉錵。WIKI正在急速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收藏,也欢迎加入我们来一起完善。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BWIKI收藏到桌面的方法说明

全站通知:

ISU-152/现实原型

阅读

    

2025-08-05更新

    

最新编辑:Kpz-3476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05

  

最新编辑:Kpz-3476

来自灰烬战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Kpz-3476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角色信息 空艇数据 现实原型 历程 测评 画廊

ISU-152

ISU -152(俄语:Самоход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на базе танка ИС с орудием калибра 152мм, ИСУ-152,意为“配备152毫米口径火炮的IS坦克自行火炮”)是苏联在 二战期间开发和使用的自行火炮。它被非正式地称为“Zveroboy”(俄语:Зверобой;“野兽杀手”),以响应数种德国大型坦克和火炮的服役,包括虎式坦克黑豹坦克。由于ISU-152的火炮安装在炮廓内,瞄准非常不便,必须利用履带重新定位整辆车才能完成。因此,它被用作机动火炮,以支援机动性更强的步兵和装甲部队的进攻。它一直服役到20世纪70年代,并在多个国家参加了多个战役。

ISU-152,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发展历史

ISU-152 的诞生始于 1943 年 1 月 24 日,当时SU-152的第一辆原型车亮相。这是一门基于KV-1S坦克底盘的全封闭式 152 毫米榴弹炮。它被命名为Объект 236 (“236 工程”)。236 工程在车里雅宾斯克的第 100 号工厂完成,并于 1943 年 1 月 24 日至 2 月 7 日成功测试。2 月 14 日,该车被采用并以KV-14(кв -14)的型号投入生产;1943 年 4 月,该型号更名为 SU-152(СУ -152)。


尽管SU-152在战斗中取得了成功,但KV-1S坦克底盘的生产即将结束,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现代化升级,使用新的IS坦克底盘。1943年5月25日,100号工厂管理层下令对SU-152进行现代化升级,包括增强装甲防护和其他改进。该车的研发工作于1943年7月开始,由苏联重型坦克首席设计师约瑟夫·科京(Josef Kotin)监督,GN莫斯科(G.N. Moskvin)担任主设计师。


新设计被命名为IS-152(ИС -152),并于1943年9月至11月进行了测试。测试发现其存在大量缺陷,因此被退回进行进一步改进。1943年11月6日,苏联下令采用改进型,并将其命名为ISU-152(ИСУ-152)。12月,该型坦克在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斯克工厂开始生产,以取代SU-152。

一辆ISU-152 在德国柏林卡尔斯霍斯特展出。

设计特点

1942年4月15日,炮兵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了用于支援步兵的突击炮的研发,并确认有必要研发能够摧毁防御工事的突击炮。会议计划将这些突击炮装备152.4毫米榴弹炮,并在1942-1943年计划的进攻行动中用于突破敌方防御。这促成了236工程(Objörg 236)以及最终的SU-152的研发,而这一概念后来被延续并进一步发展,最终诞生了ISU-152。


ISU-152 自行火炮的设计与大多数苏联自行火炮相同。全装甲车体分为两个舱室:战斗舱供乘员、火炮和弹药在车体前部使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车体后部。火炮安装在车体中心略偏右的位置,左右各有12度的有限旋转角度。车组成员由四到五名人员组成,位于上层建筑中。三名车组成员位于火炮左侧:驾驶员在前,然后是炮手,最后是装填手。车长和炮尾操作手(操作火炮后膛)位于右侧:车长在前,炮尾操作手在后。当车组成员为四人时,装填由炮尾操作手负责。

ISU-152 乘员职位:1. 驾驶员 2. 车长 3. 炮手 4. 炮尾操作员 5. 装填手。

悬挂系统由十二根扭力杆组成,分别作用于两侧的六个负重轮。驱动链轮位于后部,前惰轮与负重轮相同。每条履带由90个链节组成。车内有三个油箱,两个位于乘员舱,一个位于发动机舱。通常还会配备四个独立的外部油箱。12伏和24伏的电力来自一台1千瓦发电机,为四个蓄电池供电。


为了便于内部观察,所有车顶舱口均配备了潜望镜,并配备了两个瞄准镜:ST-10(СТ-10)望远式瞄准镜和全景式瞄准镜。车组成员通信方面,配备了TPU-4-BisF对讲机,车内通信方面,则配备了一台10R或10RK无线电台。这些设备比战争初期的苏联设备要好,但仍逊于德国同类设备。


机组人员配备两挺PPSh 冲锋枪,配备 1491 发子弹和 20 枚F-1手榴弹,用于近距离自卫。 ISU-152 装备与 SU-152 相同的火炮,但其底盘并非KV-1S,而是IS-1坦克的底盘。战争后期,ISU-152 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它采用了IS-2IS-2 1944型坦克的底盘,炮盾装甲有所增加,火炮也被更新的型号所取代,右前舱口安装了一挺 12.7×108 毫米DShK防空机枪,后来其载弹量有所增加,10R 无线电装置升级为 10RK,载油量也增加了。


部分ISU-152坦克配备了更大的外部油箱,除了四个最大容量为90升(20英制加仑;24美制加仑)的外部油箱外,还在车体后甲板上安装了两个油箱,或者在车体后部额外安装两个较小的外部油箱。这种配置可能在战后的ISU-152衍生型中有所体现。


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期间,共生产了1,885辆ISU-152。1947年停止量产,共计生产了3,242辆。 战后 ISU-152 的现代化改进包括安装夜视瞄准具、用 V-54K 替换 V-2IS 发动机、用较新的型号替换 12.7 毫米机枪、弹药容量增加到 30 发、增加装甲、改进机动性以及显著增加主油箱容量。

相关改型

初始型号于1943年开发,工厂代号为241工程(Объект 241)。该火炮装备152.4毫米ML-20S(МЛ-20С)1937型榴弹炮,炮管长度超过4.2米(27.9倍口径)。该火炮最大射程为6,200米(6,780码)。其穿甲弹重48.78千克(107.5磅),炮口初速为600米/秒(1,969英尺/秒),在500米(547码)的距离上,最大穿透力为125毫米(4.9英寸) 90°轧制均质装甲(RHA)。射速为2-3发/分钟。 ISU-152主炮携带21发两用(炮弹和装药)穿甲弹和高爆弹。后期的ISU-152型号装备了一门更新的火炮,炮管略长,超过4.9米(32.3倍口径),最大射程可达13,000米(14,217码)。


ISU-152坦克拥有多个版本,其火炮(后期版本)、舱口数量或车体(基于IS-1、IS-2或IS-2 1944型坦克的车体)均有所变化。基于IS-2的版本拥有更厚的炮盾和更大的油箱。直到1944年5月,其主要武器均为152.4毫米ML-20 1937型榴弹炮。ISU-152的射速为每分钟2-3发。早期版本在上层建筑顶部设有三个舱口,并在车体底部驾驶员座椅后方设有一个紧急舱口,驾驶员座椅后方有装甲覆盖。后期版本在右侧上层建筑顶部设有第四个圆形舱口,位于左侧矩形舱口旁。


ISU-152-2
ISU-152BM(ИСУ-152БМ),有时也被称为ISU-152BM-1或ISU-152-1,工厂编号为246号工程(Объект 246),是1944年4月在100号工厂研制的单辆原型车,旨在增强ISU-152的火力。名称中的“BM”(БМ)代表“高功率”(Большой Мощности)。ISU-152BM的主要用途是对抗诸如“象式”“猎虎”等装甲厚重的坦克歼击车。它装备一门152.4毫米BL-8(БЛ-8)长管炮,与ISU-152的火炮不同,它并非榴弹炮。该火炮最大射程18,500米(20,232码),发射43.56千克(96.0磅)高爆弹,炮口初速880米/秒(2,887英尺/秒)。火炮全长超过8米(26英尺),身管长7,620毫米(300英寸)(50倍径)。发射的穿甲弹重48.78千克(107.5磅),炮口初速850米/秒(2,800英尺/秒)。在对不同厚度装甲板进行的试射中,ISU-152BM在2,000米(2,187码)的距离上,成功击穿了90°倾角、厚度最大203毫米(8.0英寸)的轧制均质装甲。然而,在1944年7月的试验中,该炮暴露出一些缺陷,例如乘员操作困难、炮口制退器和炮尾机构不可靠以及炮弹性能不佳。此外,该炮突出于车体前部过远,限制了车辆的机动性。该自行火炮携带21发两联装弹药(炮弹和装药),射速为每分钟2发。它使用ISU-122的发动机、传动装置、行走机构和电气设备。1944年8月,BL-8火炮被改进型152.4毫米BL-10(БЛ-10)长管火炮取代,其炮管略短,为7.392米(24.25英尺)(48.5倍口径)。该自行火炮被命名为ISU-152-2。(ИСУ-152-2)。工厂代号为247号工程(Объект 247)。它还配备了外部油箱。该火炮配备了改进的炮口制退器和半自动炮尾挡。射速为3发/分钟。BL-10炮弹的最大射程为18,000米(19,685码),使用43.56千克(96.0磅)的高爆弹。1944年12月,ISU-152-2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其身管强度和水平制导角度不令人满意。该火炮被送去进一步改进,但在战争结束前未能完成。该车从未被采用。战后,ISU-152-2的最后一个也是改进程度最高的第三个改型完成了。该炮最大射程为 19,500 米(21,325 码),使用 48.5 公斤(107 磅)高爆弹,炮口初速为 880 米/秒(2,887 英尺/秒)。


704工程(Объект 704)
704工程是1945年研制的一款自行火炮原型车的工厂代号。该车也被称为Kirovets-2型,基于Kirovets-1型底盘开发,后者是IS-3型自行火炮项目的初始原型车。车辆总高降低至2,240毫米(7.35英尺),但车体宽度增加。该车装备一门152.4毫米ML-20SM 1944型(МЛ-20СМ обр. 1944 г.)榴弹炮,炮管长度超过4.5米(29.6倍口径),没有炮口制退器。最大射程为13,000米(42,651英尺)。该自行火炮携带20发两件式(炮弹和装药)穿甲弹和高爆弹。穿甲弹重48.78千克(107.5磅),初速655米/秒(2,149英尺/秒)。射速为每分钟1-2发。704工程在上层建筑顶部设有四个舱口,在车体底部驾驶员座椅后方设有一个紧急舱口,驾驶员座椅后方有装甲覆盖。该自行火炮携带两个90升(19.8英制加仑;23.8美制加仑)的外部油箱,未连接到补给系统。该战车的辅助武器包括两挺12.7×108毫米杜什卡机枪、一挺高射机枪和一挺同轴机枪。通过以更大的倾斜角度加厚装甲,增强了防护能力。在火炮区域,即炮盾与其后方车体前部以及后坐装置外壳的结合处,装甲厚度达320毫米(13英寸)。704工程是二战期间所有苏联实验型或量产型 自行火炮中防护性能最强的。然而,由于缺乏炮口制退器,上部结构壁板的大幅倾斜加上火炮后坐力的增大,极大地增加了乘员的操作难度,因此该型火炮最终未被采用。


ISU-152K
241K工程(Объект 241К)是1956年研制的ISU-152战时改进型的工厂代号。它使用了T-54的新型发动机,并配有冷却系统和加热器。主油箱容量增加到920升(202英制加仑;243美制加仑),使车辆的道路行驶里程增加了500公里(311英里)。在拆除位于乘员舱的附加内部油箱后,弹药容量增加到30发。该炮的最大射程为13,000米(14,217码)。它安装了新的车长指挥塔和新的瞄准具。行走装置运用了T-10的许多元素。炮盾有额外的装甲环来保护瞄准具。部分ISU-152K坦克在覆盖其上部防盾的60毫米装甲板上方焊接了一层15毫米的附加装甲板。此外,部分ISU-152K坦克还在上部防盾正面焊接了一层附加装甲板。该坦克的现代化改装工作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进行。


ISU-152M
ISU-152M是ISU-152的最终型号,于1959年研发。研发工作随后转移到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斯克工厂。此次现代化升级与IS-2M项目同步进行,ISU-152M沿用了IS-2M坦克的许多元素。工厂代号为241M工程(Объект 241М)。其创新之处包括夜视瞄准具、增加12.7毫米机枪(该机枪已被改进型DShKM机枪取代)的弹药容量,以及内部车辆改进。它拥有与ISU-152K相同的新型车长指挥塔和瞄准具。它的主油箱容量也与ISU-152相同,均为920升(202英制加仑;243美制加仑),与ISU-152相比,其公路行驶里程增加了500公里(311英里)。由于取消了内部油箱,弹药容量也增加到30发。该炮的最大射程为13,000米(14,217码)。该炮保留了保护瞄准具的环,上炮盾正面的装甲也通过更厚的附加装甲板进一步增强。ISU-152M搭载了与ISU-152相同的V-54K发动机,并配备了加热器,但没有冷却系统。

实战

实战运用
ISU-152自行火炮集三种战斗角色于一身:重型突击炮、重型坦克歼击车和重型自行火炮。这门152.4毫米火炮使用多种威力强大的弹药(包括炮弹和装药)。其中一些弹药是43.56公斤的高爆弹,或48.78公斤的穿甲弹,以及最重的53-G-545(53-Г-545)远程混凝土穿甲弹,炮弹重56公斤。ISU-152用于支援步兵和坦克以直接火力攻击敌方防御阵地,以间接火力在战场上提供炮兵支援,以及以直接火力攻击装甲车辆。


  • 重型突击炮

作为重型突击炮,ISU-152 在柏林战役、布达佩斯战役和柯尼斯堡战役等城市作战中是极其宝贵的武器。该车出色的装甲防护最终使 152.4 毫米火炮能够很好地抵御大多数德国反坦克炮的攻击,使其能够直接面对反坦克火力推进,而巨大的低速高爆炮弹非常适合炸开即使是最严密防御和加固的敌方据点。对于传统的牵引火炮来说,这样的行动会更加危险,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为它们的乘员暴露在外,机动性较低,甚至对于主炮较小的坦克来说也是如此。在支援坦克时,ISU-152 通常的战术是位于攻击序列的第二线,位于攻击坦克后方 100 至 200 米(110 至 220 码)处,而攻击坦克通常是机动性相当的IS坦克


ISU-152 与早期的SU-152和当代的ISU-122一样,由独立重型自行火炮团使用。1943 年 5 月至 1945 年间,独立重型自行火炮团组建了 53 个。其中许多是改组后的坦克团,采用与坦克支援步兵时类似的直接射击战术。每个重型团有 21 门火炮,分为 4 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有 5 辆车和一辆指挥官的车。为了支援,这些重型团还有一些辅助的非装甲车辆,如卡车、吉普车或摩托车。1944 年 12 月,近卫重型自行火炮旅成立,为坦克集团军提供重型火力支援。他们按照坦克旅的模式组织,每个配备 65 门 ISU-152 或 ISU-122 自行火炮。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城市作战中被装备铁拳部队击毁的风险,ISU-152 通常以一到两辆车的分队形式与步兵班一起行动以提供保护。步兵班将包括一名专业狙击手(或至少是一名神枪手)、一些冲锋枪手,有时还有一名火焰喷射器。ISU-152 的大口径DShK机枪也可以用来瞄准躲藏在城市建筑物上层或防护罩和防御路障后面的铁拳炮手。ISU-152 乘员和支援步兵之间的有效团队合作使他们能够以最小的损失实现目标,但如果不遵守这种战术,进攻车辆很容易受到攻击和摧毁,通常是通过车顶或后部较弱的装甲。


  • 重型坦克歼击车

ISU-152 也可用作有效的重型坦克歼击车。虽然它并非为此目的而设计,但它继承了前身 SU-152 的绰号Zveroboy (“野兽杀手”),因为它能够可靠地击毁防护最严密的德国战斗车辆:豹式坦克虎式坦克 I虎式坦克 II,甚至是罕见的象式坦克歼击车猎虎坦克歼击车。152.4 毫米炮弹的重量导致其射速极低,每分钟只有两到三发,远距离射击精度不如高速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然而,重型高爆弹头的巨大爆炸力足以将虎式坦克的炮塔完全炸毁。直接命中通常会摧毁或损坏目标的履带和悬挂系统,使其无法移动。虽然低速的152毫米高爆炮弹通常无法穿透厚重装甲,但它经常会因车体内部的剥落(碎裂)以及爆炸冲击造成的损伤而导致乘员死亡或重伤。由于战争后期德国坦克钢材的脆性,受冲击的装甲板经常在冲击波中碎裂,或者焊缝断裂,导致整块装甲脱落。幸存的乘员往往只能被迫放弃这辆无法动弹的坦克,以免被摧毁。


被ISU-152高爆弹击中的“黑豹”坦克

为了在 1943 年 7 月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进行反坦克作战,苏联研制了穿甲弹,目的是让榴弹炮具备更传统的反坦克能力。然而,这些弹药价格昂贵、供应不足,而且效能只比标准的非穿透高爆弹高一点点。作为榴弹炮,ML-20S 用速度和精度换取了投掷重量和距离,其目的并非与真正的反坦克炮竞争。有时,穿甲弹也用于反坦克。苏联还研制了一种原始的聚能弹药,弹壳重 27.44 公斤(60.49 磅)。它的最大穿透力为 90° 时 250 毫米的RHA,但在战争期间并未使用。


ISU-152 的倾斜正面装甲厚度为 90 毫米,而 SU-152 的为 65 毫米,因此,ISU-152 可以在除近距离外的所有距离上,有效抵御随处可见的四号坦克和装备KwK 40火炮的三号突击炮的攻击,同时迫使配备88 毫米 KwK 36火炮的原版虎式坦克必须在中距离附近才能成功穿透车辆,从而抵消了其传统的远程优势,使其处于苏联T-34-85中型坦克的有效射程内。 ISU-152并非真正专用的坦克歼击车。与德国“猎豹”或苏联SU-100等专用坦克歼击车相比,它的射速非常低,后两者每分钟可以短时间射出5至8发炮弹。然而,在SU-100问世之前,它是唯一能够可靠地对抗德国重型坦克的苏联装甲车辆,而且它能够胜任多种任务,这意味着它的产量远远超过SU-100。注重伪装、在射击位置之间快速转移以及四五辆坦克组成的密集伏击队对单个目标侧翼齐射,这些都削弱了射速低的劣势。

  • 自行火炮

ISU-152有时也被用作自行火炮,用于战场支援和预备性轰炸,尽管它的射程中等,装填速度较慢。苏联军队尚未研制出专门用于此用途的车辆。他们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装备了充足的牵引式火炮,但牵引式火炮在行进过程中非常脆弱,无法支援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快速推进至敌方阵地,尤其是在它们缺乏像ISU-152这样的全封闭装甲设计的情况下。


内部储存限制仅为 20 或 21 发弹药,额外的弹药通常存放在后部墙壁上。由于炮弹尺寸大且重量超过 40 公斤(88 磅),补充车辆的弹药需要 40 多分钟,并且需要非常强大的装填手。用于直接射击的 ST-10 望远镜瞄准镜可精确瞄准 900 米(3,000 英尺)。第二个全景瞄准镜用于直接射击,最远可射程为 3,500 米(3,800 码)禁止直接射击。然而,炮手很难在两者之间切换。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更简单的方法是集中几辆车的火力攻击目标,牺牲精度来换取火力。高爆炮弹足够大,甚至可以摧毁重装甲车辆或防御工事,而更重的远程混凝土穿透炮弹则可以摧毁防御工事。通常配备的弹药为 13 枚高爆弹和 7 枚穿甲弹或混凝土穿甲弹。
弹药数据
弹药名称 弹药类型 弹壳类型 弹壳重量 最大穿透力 1000M穿深 1500M穿深 2000M穿深
53-OF-540 远程高爆弹 枪钢外壳 43.56KG / / / /
53-OF-530 远程高爆弹 榴弹炮钢壳 40KG / / / /
53-BR-540 穿甲弹 尖头弹壳(无被帽) 48.78KG 500M距离,90°入射角,125mm轧制均质装甲 115mm 105mm 90mm
53-BR-540B(1944年末装备) 穿甲弹 平头弹(有被帽) 46.5KG 500M距离,90°入射角,130mm轧制均质装甲 120mm 115mm 105mm
53-BP-540B 破甲弹 聚能装药 27.44KG 250 毫米 RHA,90°

(220 毫米,与垂直方向 30°) (120 毫米,与垂直方向 60°)

/ / /
海军型1915/1928型 半穿甲弹 / 51.07KG 90° 处 RHA 厚度为 136 毫米

(100 米处) (500 米处为 128 毫米)

119mm 111mm 105mm
53-G-530 混凝土破坏弹 榴弹 40KG 约1M厚的钢筋混凝土 / / /
53-G-545 混凝土破坏弹 枪壳 56KG / / /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