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旅行者酒馆于2021年10月05日申请开通。内容按CC BY-NC-SA 4.0协议提供,编辑权限开放。本WIKI仍在努力完善中,欢迎收藏。编辑组为非官方民间组织为爱发电,欢迎各路能人异士加入。

免责声明反馈留言收藏方法 • 交流群:1017604603
全站通知:

《地底百科:动物》

阅读

    

2023-10-15更新

    

最新编辑:白烛清安

阅读:

  

更新日期:2023-10-15

  

最新编辑:白烛清安

来自崩坏:星穹铁道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翠白琅
水镜波止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如果没有显示获取方式请点击右上角刷新缓存两次
《地底百科:动物》
雅利洛书籍.png
卷数 2
所属 雅利洛-Ⅵ
实装版本 1.0
相关角色
相关任务
获取方式
其一 雅利洛Ⅵ行政区与莉拉对话获取
其二 雅利洛Ⅵ行政区与莉拉对话获取
一份年代久远的下层区动物生态的研究报告,部分动物已经不存于世了。


其一

【结晶宝石蜥蜴】

「在久远的神话故事里,结晶宝石蜥蜴被认为是矿山娘娘的小兵。」


结晶宝石蜥蜴是一种穴居在矿道中的冷血爬虫类生物。其在成年的过程中,革质麟上会渐渐析出结晶体,并且根据地域、温度、健康程度的不同,结晶体的颜色还会产生变化。有生物学家指出,结晶宝石蜥蜴经由体内的渗透压将地髓等矿物质透过盐腺排出体外,这些结晶体是调节体液渗透平衡的副产物。

因其革质麟上结晶体的颜色在形成阶段具有一定随机性,民间一度出现了许多结晶宝石蜥蜴的收藏家,哄抬价格回收稀有野生种,造成了矿穴生态失衡。历史上多次下层虫灾被认为与结晶宝石蜥蜴滥捕有关。贝洛伯格明令禁止私人捕猎野生结晶宝石蜥蜴的行为。

结晶宝石蜥蜴体液中的生物碱常被用作药物成分。将其适量体液溶于水后制成喷剂,雾滴经上呼吸道进入人体肺泡腔内,可见其明显促进吸入肺部的矿尘从支气管排出体外,阻止粉尘倾入肺间质,阻滞粉尘在淋巴结的运行,原理不明。因此,常有下层区医生会饲养结晶宝石蜥蜴。不过,圈养的结晶宝石蜥蜴本身也不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

【食髓洞螈】

「怎么会有以纯能量为食物的爬虫呢!」


食髓洞螈是一种穴居在地下水脉附近的一种两栖生物。羽毛一样的鳞片白皙粉嫩,视力退化、听觉和嗅觉非常发达,并且在水中和陆地都可以呼吸。根据旧开拓团的资料显示,历史上著名的大矿源的位置附近,往往存在食髓洞螈的生态,原因未知。于是有人认为这些洞螈以地髓为食,因此得名。

有生物学家指出,食髓洞螈生存环境缺乏食物,新陈代谢和抗氧化能力较其他生物要强上许多。由于缓慢的代谢机制和受限的运动,食髓洞螈可以十年不进食生存下去,而在合理的科学假设里,未被人类观察的食髓洞螈可能进食周期在十五年以上。所以,并非食髓洞螈以地髓为食,而是进食行为难以被观测,专家普遍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性很高。

因食髓洞螈栖息生态昏暗潮湿与人类几乎不重合,并且畏惧人类,基本上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葬礼虫】

「只有这些虫子不觉得恶心——它们从不缺席每一具尸体的葬礼。」


葬礼虫是地下洞穴中广泛存在的鞘翅目埋葬虫亚种。葬礼虫的体长从极小到3.5厘米皆有,平均体长1.2厘米,外表多为黑色和橙色相间,身体扁平又柔软,利于其在动物的尸体下爬行。在发现疑似动物尸体后,葬礼虫会召集虫群在尸体旁集结,通过长时间确认尸体死亡后,才会开始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地、分解动物尸体。

葬礼虫观测动物尸体的过程非常像参加葬礼,因此得名。有生物学家指出,他们这些特有的习性可能与食髓洞螈等极少运动的生物有关,如果判断尸体失误,可能反而会被捕食。葬礼虫是下层生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广泛分解各种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在坟场、蝙蝠洞穴等地可以观测到葬礼虫的葬礼过程。


其二

【水晶蝎子】

「水晶蝎子没有水晶,这不是常识吗?」

成年的水晶蝎子表面几乎全是高度透明的甲壳。长约5~6厘米,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头胸部有附肢6对,第一对是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是威胁十足、形似蟹螯的角须,能够捕食、触觉以及防御,剩下的四对附肢都是步足。而后腹部被称为蝎尾,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蛰刺,其中毒液对人类虽不足以致命,但会引起灼烧一样的剧痛感。

水晶蝎子最著名的透明甲壳实际上是对地髓的拟态,并非昂贵的水晶。地髓粉末在蝎子体外析出过程中,与角质硬甲皮同化,才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透明甲壳。借助特殊的拟态,水晶蝎子能够在地髓附近以捕食宝石结晶蜥蜴为生。

在曾经宝石结晶蜥蜴收藏火热期间,水晶蝎子被人为捕杀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水晶蝎子变成了奇货可居的濒危生物,在地下市场交易中价格居高不下。


【疯地鼠】

「我不禁心想,在黑暗中探索阴森的洞穴深渊时,不幸跌进这种老鼠的深坑中会有什么下场?」


疯地鼠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尤其发达,适合挖掘,但更多地使用头和门齿而不是前肢来挖洞。它们的眼睛完全退化,几乎没有视力,没有外耳,耳壳则是围绕耳孔的小皮褶。尾巴短,略长于后足,通常裸毛或者稀毛。疯地鼠曾被认为主要以植物根茎为食,如今则被广泛认为是杂食动物。

生态学家观测到疯地鼠种群保有一些不利于种群存续的奇妙特征。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此类特征的成因是裂界侵蚀的加速蔓延:疯地鼠似乎对裂界中的某种物质有着比其他物种更高的敏感性。这使其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行为:对于自己体型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哺乳动物也能毫不犹豫地一拥而上,并且快速啃噬。

然后是永无止境的生存地狱:疯地鼠种群基本不会离开洞穴,而是不断将洞穴扩张——原因有二:第一,疯地鼠对地表大气中的某些物质表现出强烈的不耐受性,这使它们难以在洞穴之外生存;第二,裂界加速侵蚀、挤占其有限的生存空间,这使疯地鼠必须在地下不断寻找新的宜居地点。若有不幸的生物掉进洞穴中,他们会吃掉生物;如果没有这样的生物,他们则吃掉彼此。潮水般的疯地鼠洞穴里总是有着成堆的尸骨。

然而,此类不利于存续的性状所产生的影响被其极强的生育能力相互平衡。即使疯地鼠的数量被人为消灭到很少,也能在几个月后恢复到潮水般的数量。

曾经有一个不幸的矿工在每晚睡觉时总听到墙后老鼠乱窜的声音,让他陷入了长期的幻觉和噩梦之中,就算清醒的时候,也总是喃喃不清地说着从未有人听说过的语言。不幸中万幸的是,巨大的鼠穴和厨房的土灶相连,不充分燃烧的烟尘将洞穴中的疯地鼠尽数消灭,这让他躲过一劫。

【岩居蟹】

「你说这个玩意儿曾经差点毁灭贝洛伯格?搞笑呢?」


岩居蟹主要以坚硬的岩石作为寄体。它们的形态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在岩石内部,体形较长,分头胸部及腹部。据考证,岩居蟹最早是海岸分布的物种,具有挖掘岩石排卵回到海中成长的生存习性。在冰河期降临后,早期的岩居蟹通过大量繁殖,向较为温暖的贝洛伯格地下移动,在迁徙过程中造成大量的隧道塌陷。其在这一时期被称为「隧道岩蟹」。主体种群到达贝洛伯格地下后,因不明原因数量大幅下降,现在几近灭绝。

现在地下世界的人们谈论起岩居蟹,多半将其作为美食的餐料。虽然岩居蟹数量较少,并且获取困难,通常需要借助碎石工具,但肉质的美妙口感使其成为下层世界的明星食材。除了主流的清蒸岩居蟹外,还有非常多衍生的菜谱:如铁锤辣椒炒蟹肉、盐焗岩蟹等等,岩居蟹蟹粉可以和各种食材自由组合,广受好评。

由于岩居蟹现在的整体数量较少,有不少人怀疑曾经在地下世界里口口相传的「家家户户吃蟹肉」情况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