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旅行者酒馆于2021年10月05日申请开通。内容按CC BY-NC-SA 4.0协议提供,编辑权限开放。
本WIKI仍在努力完善中,欢迎收藏。编辑组为非官方民间组织,为爱发电,欢迎各路能人异士加入。
免责声明 • 编辑教程 • 反馈留言 • 收藏方法 • 交流群:1017604603
本WIKI由旅行者酒馆于2021年10月05日申请开通。内容按CC BY-NC-SA 4.0协议提供,编辑权限开放。本WIKI仍在努力完善中,欢迎收藏。编辑组为非官方民间组织,为爱发电,欢迎各路能人异士加入。
斗技场检修日志
9阅读
2025-01-25更新
最新编辑:庄森
阅读:9
更新日期:2025-01-25
最新编辑:庄森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斗技场检修日志 | |
---|---|
卷数 | 1 |
所属 | 翁法罗斯 |
实装版本 | 3.0 |
获取方式 | |
斗技场检修日志 | 「浴血战端」悬锋城琢石区往南走到尽头,路边拾取。 |
一本厚重的工程手册,纸页已经泛黄,其中夹杂着各种工程图纸和计算草稿。
斗技场检修日志
记录者:首席工程师 德达洛斯
时间:光历3875年
【选址勘测】
经「天谴之矛」神谕指引,祖辈们在休眠火山中开凿斗技场。这处火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岩浆可提供永续能量,山体坚固足以承载宏伟建筑,更重要的是,此处离圣枪坠地之处仅三里,可借其神力庇护。
根据祖辈们的记录,初期勘测发现三处隐患:
1、西北侧岩层有裂隙,需加固
2、地下暗河可能影响地基
3、火山虽休眠,但岩浆仍有活动
【整体规划】
斗技场分为四大区域,由下至上依次为:
1、采石区(-300至-200尺)
2、雕琢区(-200至-100尺)
3、铸魂区(-100至0尺)
4、竞技区(地表以上200尺)
各区通过螺旋升降装置连接。装置由岩浆提供动力,借助机关核心运作。这是我们从「代达罗斯之子」那里学来的技艺,但因技术不够纯熟,曾发生过两起事故。
第一次事故发生在光历3847年。升降机的齿轮在高温下变形,导致整个系统停摆。所幸当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教训深刻。此后我们改用了山铜打造核心部件,这种金属虽然稀少,但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
【采石区】
采石区的工程年代久远,需要改造翻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山体结构的前提下开凿足够大的空间。起初我们采用常规开凿方式,但在-270尺处遭遇了意外:开凿震动引发了地下暗河改道,大量涌入的水汽与岩浆相遇,造成剧烈爆炸。损失了三名工匠,愿尼卡多利护佑他们的英灵。
事故后我们改变策略,先用探测杆确认地下水脉,再谨慎开凿。同时在关键位置布置了排水管道,材料选用耐高温的特殊陶土,这是从悬锋城陶匠行会定制的。
【雕琢区】
雕琢区是集悬锋巧匠技艺之大成的杰作。我们设计了一套利用岩浆热能驱动的自动雕琢系统。高温蒸汽通过铜管输送至各工作台,推动机械臂运转。这些机械臂能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基础雕琢,大大提高了效率。
但在光历3845年的一次意外中,管道突发性破裂,喷涌的蒸汽导致三座雕像报废,两名工匠重伤。经查是铜管在持续高温下产生了金属疲劳。此后改用了山铜与寻常铜的合金,提升了耐久性。
【铸魂区】
铸魂区需要扩建,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祭祀需求。扩建工程完美地将工程技术与祭祀需求融合在一起:环形大厅的地面镶嵌着导热的黑曜石,下方是错综复杂的导热管网。在祭祀仪式时,岩浆热量通过管网传导,使整个大厅温度升高,有助于神性注入雕像。
值得一提的是天顶的设计:我们在拱顶上开凿了数百个小孔,形成了尼卡多利长矛的图案。当阳光透过这些孔洞照射时,恰能映照在祭坛正中。
【竞技区】
竞技区最重要的机关是中央巨剑的升降系统。这柄剑不仅是建筑支柱,更是裁决生死的神器。它通过一套复杂的机关与地下岩浆连通,吸取其力量。当剑身升起时,会带动整个竞技场地面变化。
然而在光历3829年的一次祭典中,升降系统突发故障,巨剑卡在半空。所幸当时角斗已经结束,未造成伤亡。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是岩浆中的杂质堵塞了传动装置。此后我们在系统中加装了过滤装置,并制定了严格的维护规程。
【检修建议】
1、建议在采石区增设备用排水系统
2、雕琢区的蒸汽管道需每月检查
3、铸魂区祭坛底部的导热层需定期更换
4、竞技区地面裂缝的修补材料应适当改良
【后记】
历经诸多波折,斗技场于光历2523年正式完工,距今已有千载。悬锋后辈应维持每年的检修工作,不负尼卡多利垂青。今写下此志,既为记录,亦为警示。愿后来者能从中得到启发,继续完善斗技场的工程,使尼卡多利的荣光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