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ZTZ59
阅读
2024-07-07更新
最新编辑:Tom4121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7-07
最新编辑:Tom4121
本条目介绍的是中国Ⅴ级中型坦克ZTZ59。 关于其他型号,请参阅ZTZ59 (消歧义)。
介绍
ZTZ59(1959年式中型坦克,工厂产品代号:WZ120)是一辆Ⅴ级中国中型坦克,权重为7.7(街机/历史/全真)。其于1.91“夜视”版本更新中随新加入的中国科技树一同被加入游戏。
59式起源于1958年起对苏联T-54A(137G工程)的许可生产,这一新中国的首款国产中型坦克在接下来的40多年间成为了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石。尽管曾有计划在国内生产T-34-85,且所需的部件已经全部准备好了,但由于苏联启动了援华156项工程,并向中方移交了T-54A的图纸,前述计划最终被叫停。新建的包头617厂(今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用进口散件组装了32辆T-54A,与此同时,617厂也在生产59式所需的零件。受到中苏交恶的影响,新中国不得不在开始大规模投产完全国产化的59式前又等了几年;解放军在后来也不断地改进者59式,在80年代的升级中为其安装了新型火控和主炮,90年代的现代化改装又提高了其防护能力。59式最终在21世纪的头两个十年被新型国产坦克取代,现在作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的预备役坦克和新武器测试的靶车。
59式坦克是我军最知名的冷战装备之一,在多个国家服役,为我国后续坦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尽管59式基本上是许可生产的苏联T-54A,由于制作工艺上的简化,59式看上去更像T-54 1951 型。最值得注意的不同点在于炮口加装了抽烟装置以及类似T-55A的负重轮、就车内而言,59式与T-54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了垂直稳定器,且弹药分区略有不同。
作为新中国坦克之祖,熟悉这辆车有助于更快上手其改进型号,如ZTZ69、ZTZ59D1与69-IIG。
ZTZ59的后继者是ZTZ69,在很多方面都较59式有较大不同,且除了其表现欠佳的新型滑膛炮外,这些改动大多都是正面的。
基本信息
生存性及装甲
装甲 正面 / 侧面 / 背面
车体 100mm / 80mm / 45mm
炮塔 200mm / 155mm / 65mm
成员组 4 人
战场辨识度 83%
59式的装甲布局与T-54 1951型相似,都拥有卵形炮塔和大倾角首上。装甲本身并不算差,但59这一权重所要面对的大多数炮弹——包括脱壳穿甲弹(AP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与尾翼稳定破甲弹(HEATFS)强度较高以至于能轻松击穿其装甲。虽然59的正面能免疫穿甲榴弹(APHE),这一权重很少有人会用这种炮弹了。M103发射的120毫米全口径穿甲弹能轻易击穿其车体。尽管如此,59式对机炮的防护还是可圈可点的。大多数步兵战车不能击穿其正面装甲,在距离和角度得当时,其80毫米厚的车体侧面也能挡住脱穿弹的攻击。
59式对后效的防护有很大不足。弹药架散落在车内各处,且没有一处是有着良好的防护的。车内空间相对拥挤,因此一旦击穿就很有可能带走数名乘员。当59的炮塔指向正前方时,其驾驶员、炮手与车长正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很容易被敌人一发击毁。
装甲类型
- 轧制均质装甲(车体、炮塔顶部)
- 铸造均质装甲(炮塔、炮盾)
装甲类型 | 正面(倾角) | 两侧 | 后侧 | 顶部装甲 |
---|---|---|---|---|
车体 | 首上 100 毫米 (60°) 首下 100 毫米 (54°) |
80 mm | 上方 45 毫米 (16°) 下方 30 毫米 (72°) |
前方 30 毫米 后方 20 毫米 |
炮塔 | 炮盾两侧 160 毫米 (14-39°) 炮盾 200 毫米 (4-78°) |
上方 115 毫米 (45-50°) 下方 155 毫米 (10-30°) |
65 毫米 (9-35°) | 30 毫米 |
注:
- 悬架轮与履带厚度为20毫米。
机动性
速度 前进/倒退
街机 56/9km/h
历史与全真 51/8km/h
挡位 前进5挡
倒车1挡
重量 36.0吨
发动机马力
街机 992马力
历史与全真 520马力
功重比
街机 27.6hp/t
历史与全真 14.4hp/t
游戏模式 | 最大速度 (千米/时) |
重量 (吨) |
发动机马力 | 功重比 (马力/吨) | |||
---|---|---|---|---|---|---|---|
前进 | 倒退 | 白板 | 完全体 | 白板 | 完全体 | ||
街机 | 56 | 9 | 36 | 806 | 992 | 22.39 | 27.56 |
历史与全真 | 51 | 8 | 460 | 520 | 12.78 | 14.44 |
59式的机动能力与T-54相同,虽然并不出众,但也超过了平均水平。尽管只能在铺装路面上达到最大速度,但宽履带改善了其越野能力。59式不能空挡转向,且-7千米/时的倒车速度略显不足。尽管59很容易被豹 1这类灵活的主战坦克甩开,超过百夫长 Mk 10,跟上M60还是不难的。
改装件与经济
最高维修费 白板 → 完全体
街机 4392 → 5652
历史 4892 → 6296
全真 6936 → 8926
改装件总成本 8,7900
14,6900
护身符 2100
成员组培训费 8,6000
专家 30,0000
王牌 1200
王牌(研发点) 72,0000
战斗收益 街机 / 历史 / 全真
130% / 200% / 230%
196% / 196% / 196%
武器
主要武器
1959年式坦克炮与苏联T-54 1951 型上的原版D-10T坦克炮相似,但加装了稳定器,且可供选择的弹药种类有所不同。炮塔转速如同涂过强力胶一样缓慢,使其在被伏击和近战时的表现都受到了影响。垂直稳定器使59能在40千米/时以下的速度进行行进间射击。装填速度相对较慢,相较同权重中坦的平均装填速度要慢上2秒。
100毫米 59式 | 炮塔转速 (°/秒) | 装填时间 (秒) | ||||||||||||
---|---|---|---|---|---|---|---|---|---|---|---|---|---|---|
模式 | 备弹数 | 垂直 | 水平 | 稳定器 | 白板 | 完全体 | 满级 | 专家 | 王牌 | 白板 | 满级 | 专家 | 王牌 | |
街机 | 34 | -5°/+18° | ±180° | 垂直 | 9.5 | 13.2 | 16.0 | 17.7 | 18.8 | 9.75 | 8.62 | 7.95 | 7.50 | |
历史与全真 | 5.9 | 7.0 | 8.5 | 9.4 | 10.0 |
弹药
穿深数据 | |||||||
---|---|---|---|---|---|---|---|
弹药名 | 弹种 | 0°入射角时的穿深(毫米) | |||||
10 m | 100 m | 500 m | 1,000 m | 1,500 m | 2,000 m | ||
BR-412 | APHE | 218 | 212 | 189 | 164 | 142 | 124 |
BR-412B | APHEBC | 218 | 215 | 201 | 184 | 169 | 155 |
BR-412D | APCBC | 239 | 236 | 220 | 202 | 185 | 170 |
BR-412P | APCR | 224 | 216 | 186 | 153 | 127 | 105 |
OF-412 | HE | 27 | 27 | 26 | 24 | 23 | 21 |
73式破甲弹 | APDS | 390 | 390 | 390 | 390 | 390 | 390 |
59式脱壳穿甲弹 | HEATFS | 361 | 356 | 335 | 311 | 288 | 267 |
炮弹细节 | |||||||||
---|---|---|---|---|---|---|---|---|---|
弹药名称 | 弹种 | 出膛速度 (米/秒) |
弹头质量 (千克) | 引信延迟 (米) |
引信灵敏度 (毫米) |
TNT当量 (克) | 跳弹概率 | ||
0% | 50% | 100% | |||||||
BR-412 | APHE | 895 | 15.88 | 1.2 | 19 | 100.1 | 47° | 60° | 65° |
BR-412B | APHEBC | 895 | 15.88 | 1.2 | 19 | 100.1 | 48° | 63° | 71° |
BR-412D | APCBC | 887 | 15.88 | 1.2 | 19 | 100.1 | 48° | 63° | 71° |
BR-412P | APCR | 1050 | 8.53 | - | - | - | 66° | 70° | 72° |
59式脱壳穿甲弹 | APDS | 1432 | 3.18 | - | - | - | 75° | 78° | 80° |
73式破甲弹 | HEATFS | 1000 | 10.05 | 0.05 | 0.1 | 1180 | 65° | 72° | 77° |
OF-412 | HE | 900 | 15.6 | 0.2 | 0.1 | 1460 | 79° | 80° | 81° |
59式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弹药。初始可用的是BR-412型穿甲榴弹。作为一款无任何风帽/被帽的弹药,其性能在这一权重略有不足,在面对远距离有角度的装甲时可能有心无力。BR-412B型风帽穿甲榴弹在远距离上的表现更佳,而BR-412D型被帽风帽穿甲弹是三种穿甲弹中的最佳者。这些弹药用于对付豹 1这类轻装目标时最有效,常常能一发毙敌。轻型坦克与自行防空炮也是良好的目标,不过一些装甲薄如蝉翼的车辆可能无法触发引信,造成过穿。
BR-412P型硬芯穿甲弹的穿深低于BR-412D,因此它是完全无用的,千万别带着它上战场。
1959年式脱壳穿甲弹在刚推出时只是换皮的苏联3BM8脱穿弹,但“天空卫士”版本更新以后其性能发生了变化:现在的59式脱穿弹有着紧凑的弹鼻与硬质合金弹芯,相较弹鼻较宽且弹芯由钨合金构成的3BM8而言垂直穿深更大,但面对倾斜角时表现较差。361毫米的垂直穿深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当倾斜角来到60°时穿深只剩下100毫米出头了,很难击穿重型坦克,甚至是稍微摆出角度的T-54系列的车体装甲。脱壳穿甲弹本身是一种可靠的弹药,其弹速较高,很适合中远距交战。射击大多数坦克的炮盾和炮塔就足以瘫痪敌人,这之后也可换用其他种类的弹药以求彻底摧毁它们。
1973年式气缸尾翼稳定破甲弹与T-55A的3BK5M型尾破弹有着相同的穿深,弹速在3BK5和3BK5M之间,不过由于装药不同,73式的TNT当量相较苏联同行少了260克。在实战中,这260克并不能造成显著的差别,尾破弹仍然具有59式所有弹药中最高的穿深,只要敌人没有复合装甲或是爆反就能轻松击穿敌人。在面对轻型坦克和自行防空炮时偶尔也能触发超压。但其敏感的引信很容易被树丛和栅栏触发。
OF-412型榴弹只有26毫米的穿深,实战用处有限。其口径不足以对主战坦克造成任何客观的伤害,尽管它可以造成超压,但尾破弹也能做到这一点。
请注意:59式没有T-54 1951型所拥有的3D3型烟雾弹。
弹药架
满弹药 | 1号 弹药架 空置 |
2号 弹药架 空置 |
3号 弹药架 空置 |
4号 弹药架 空置 |
5号 弹药架 空置 |
6号 弹药架 空置 |
视觉 差异 |
---|---|---|---|---|---|---|---|
34 | 33 (+1) | 28 (+6) | 24 (+10) | 23 (+11) | 21 (+13) | 1 (+33) | 否 |
注:
- 每发弹药单独建模,发射/装填后即消失。
- 6号弹药架是待发弹药架。容量20发,补充弹药时优先补充6号弹药架。
- 6号弹药架清空后才会使用其他弹药架,即弹药架使用顺序为6-1-2-3-4-5。
- 在6号弹药架中还有余弹时能达到最快的装填速度。6号弹药架打空后的装填时间将会延长。
- 在装弹完毕后不开火时,乘员将把1-5号弹药架上的弹药移至6号待发弹药架。在此期间开火将会中断这一过程。
- 带28(+6)发弹药能清空炮塔内的弹药架。
- 带21(+13)发弹药能清空车体内大部分弹药架。
59式的弹药架算不上保险,但许多同时代的坦克也就这样了。多余的弹药分布在炮塔和战斗舱室周围,在驾驶员身边还有一个大弹药架。建议最多带28发以清空炮塔内的弹药架。而如果带的弹药不超过21发,那么就可以清空所有非待发的弹药架,这将确保来自侧面的射击不至于立刻打爆弹药架。
机枪
弹药 500 发
弹盒容量 50 发
装填时间
普通/王牌
10.4/8.0 秒
射速 600 发/分钟
垂直射界 --4°/82°
弹药 3000 发
弹盒容量 250 发
装填时间
普通/王牌
10.4/8.0 秒
射速 600 发/分钟
12.7毫米 54式 | ||||
---|---|---|---|---|
安装位置 | 备弹数 (每条弹链) |
射速 | 垂直射界 | 水平射界 |
顶置 | 500 (50) |
600 | -4°/+82° | ±180° |
7.62毫米 59式 | ||||
---|---|---|---|---|
安装位置 | 备弹数 (每条弹链) |
射速 | 垂直射界 | 水平射界 |
同轴 | 3000 (250) |
600 | - | - |
战斗用途
ZTZ59适用的战术与原版T-54类似。该车的机动性不错,但方向机和高低机宛如焊死了一般的转速确实令人头疼。对于那些尚未适应此类车的玩家而言,最好先别直接冲入交战区。而是应该跟在其他队友后面,留意周围环境,预测敌人可能出现的方位。59配备了此权重并不常见的垂直稳定器(垂稳),在40公里/时以内都有效,这一数字比起更广为人知的,谢尔曼坦克所使用的低速垂稳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此外,考虑到59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飙过40公里/时(除非在公路上或是下坡时),因此其垂稳也就约等于一款双向稳定器了。尽管如此,由于火炮手感较为一般,炮塔很难快速转向新发现的目标,因此高速射击仍有风险。在与无稳定器的坦克交手时,垂稳的优势将会非常明显,因为敌人需要先停车,磕上几个头克服悬挂的影响后才能精确瞄准,而装备了垂稳的59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一点。应始终将主炮指向敌人可能出现的位置,当需要快速调整瞄准方位时,应同时转动车体以加速炮塔转速。
自ZTZ59所在的权重起,直升机开始成为游戏中的常客。如果它们装备了火箭弹或是导弹,就会产生极大的威胁。59的火炮性能较差,也没有烟幕弹掩护,因此对直升机的攻击手段或防护能力有限。在某些情况下,脱壳穿甲弹也许能击落分心的敌方直升机。如果它们靠得很近,重机枪也许能驱离乃至击落轻装的直升机。如果以上办法都不奏效,应尽快在建筑物后或树林中寻找掩体。
装弹慢、主炮手感差、再加上存在机动性更强的对手,使得59与队友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54式高射机枪的方向机转速相当快,可以轻松击穿AUBL74/HVG等轻型目标的侧面,所以别忘了给高射机枪绑定一个独立的开火按键。如果不让敌人靠得太近,59式主炮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应注意战场情况,提前识别敌人的车型,这有利于提前调整主炮指向并选择相应的的弹药。BR-412D型穿甲弹可用于对付装甲薄弱的敌人。值得提醒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豹 1的纸糊装甲四面漏风,但和它长得差不多的OF40、STB-1和豹 A1A1在车体正面对常规弹药的抗性远胜于前者。如果可能的话,请瞄准OF-40的首下、STB-1的上部(靠近炮塔座圈或炮口的位置)和豹A1A1的车体。
在对付美英苏三系中常见的,具备良好防护性能的坦克时,如果找不到窗口从侧面射击的话,则应使用脱壳穿甲弹或尾翼稳定破甲弹攻击。一般而言,具备更高穿深的尾破弹通常是更好的选择(就以酋长炮塔一例来说,穿甲弹拿它毫无办法,但尾破弹能轻松击穿),但脱穿弹下坠更小,便于远距离瞄准(考虑到59未配备测距仪,这一点尤为重要),而且不会被爆反阻挡。综上所述,建议在将两种弹药都带在身上,在大地图里可以多带一些脱穿弹。在使用这两种弹药时,火炮应尽可能瞄准乘员和弹药架。
59式的没有安装T-54A的夜视设备,因此在夜战中必须依靠照明弹来提供视野。其后继者69式在这方面则摆脱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如果出于某种原因,需要将早期锅盖头带上10.0以上才能排到的夜战时,应首选69而非59。
优缺点
优点:
- 100毫米火炮强而有力,弹种多样,与T-54_1951_型相类似,包括强力破甲弹和高速脱壳穿甲弹
- 正面装甲足以阻挡穿甲弹和穿甲榴弹
- 车顶重机枪适合对付轻型目标和飞机
- 不错的垂直稳定器,尽管只在40千米/时以下有效,但59很少会超过这个速度
- 不错的机动性
- 穿甲榴弹稳定可靠,稳穿豹1这类轻型目标的正面和其他目标的侧面
缺点:
- 装填时间过长
- 方向机转速如同涂过胶水
- 装甲难以阻挡脱穿、钢针和尾破
- 完全不能用作战场遮蔽
- 没有夜视仪
- 无法空挡转向
- 没有任何测距设备,加大远距离狙击难度
- -4°俯角
- -7千米/时的倒车速度
历史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向苏联购买了大量坦克,其中包括T-34-85与IS-2.当时新中国的工业水平与工程技术极为有限,于是苏联同意帮助中国援建一个用于组装T-54A坦克的工厂。国产版本的T-54A被命名为59式,并在一些方面做出了改动,如至少在早期的59式上,并未装备夜视仪与稳定器。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量的59式坦克走下生产线,在十余年间完全替代了过时的T-34-85,并最终发展出了各种型号,成为中国军工的拳头产品之一。尽管59的设计在服役的早年间颇有竞争力,但后来其需要接受改装的需求愈发明显。69式最初是作为59的替代品投产的,但这一型号在解放军内部并不受欢迎,只在国内小批次列装。因此59式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维持着其解放军主力坦克的地位。59式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投入使用,期间升级了火控、机动和灭火等子系统。解放军持续使用59式这种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的一大原因是受到了十年动乱的影响。在此期间,尽管专业且高素质的中国工程师曾设计出一系列用于替代59式的第二代坦克方案(如WZ-122),但这些项目大多受到了政治上的阻碍。
八十年代与西方关系转暖后,中国设计师设法将国外技术移植到了59上,这一努力的成果演变出了59-II式、59D1式、59D式、美洲虎坦克与VT-3等各种升级型号。此后不久,国产坦克的研发进度大大加快,59式也为更加现代化的80/88式坦克所取代。目前,解放军仍有数量庞大的59式库存,但主要承担预备役与训练用途,而作战单位则正在列装更加现代化的96式与99式主战坦克。
与原版的T-54/55系列一样,59式也是一种著名的出口产品。越战期间,北越在使用苏制坦克的同时也列装了一批59式。59还在经过大量升级后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服役。中国公司目前仍对海外客户提供对出口59式的改装升级。据估计,自1959年到上世纪80年代这四十年间,其产量至少达到了五位数。
媒体
皮肤
另请参阅
有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