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战争雷霆BWIKI!也欢迎关注本站视频账号:安东星兵科所,加入我们,为中文wiki添砖加瓦!若提示无编辑权限,请在浏览器右上角登陆B站账号
本站内容与建设均为人工,如有错漏或建议,欢迎自己动手,若不会编辑也可私信站长或加入编辑群反馈消息 | 编辑群号:1029549336 现站长:Zyszhao
本站所使用的游戏内数据等,其著作权属于Gaijin Entertainment,仅以介绍为目的引用。
格式指导当前正在编写中,欢迎各位编辑者在编辑群和讨论页进行讨论!

全站通知:

蝮蛇 1A 空对空导弹

阅读

    

2024-05-16更新

    

最新编辑:yusui-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5-16

  

最新编辑:yusui-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重定向自蝮蛇 1A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F-41地心鸦
yusui-

介绍

蝮蛇 1A(Aspide-1A) 是意大利研制的一款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名称中的“蝮蛇”是意大利对一种毒蛇的称呼。该导弹基于AIM-7E“麻雀”空对空导弹设计,有地对空和空对空两种版本。1989年空空型出口中国,被中国人称为“A弹”、“甲弹”或者“阿斯派德”。

装备此导弹的载具

基本信息

蝮蛇 1A 空对空导弹的总体尺寸与AIM-7“麻雀”的后期型号相同,唯一的主要区别是载机的制导雷达。

资料卡参数
质量 制导方式 频段 下射能力 锁定距离 作战距离 最大速度 最大过载 导弹制导时长 装药类型 装药质量 TNT 当量
230 kg 半主动雷达寻的(SARH) I 迎头攻击 30 km 80 km 5.0 M 25 G 45.0 s PBXN-4 8.0 kg 10.24 kg
拆包参数
初始质量 末端质量 推力 (恒定!) 初始推重比 点火延迟 速度上限 预热时长 离轴圈角度 射后锁定角 近炸激活时长 近炸触发范围 信号频率
230.0 kg 173.0 kg 37500.0 N 16.3 0.25 s 1500.0 m/s 1.4 s 35.0° 50.0° 0.8 s 8.0 m 连续波 (CW)

杀伤方式

引爆10.24千克TNT当量炸药,产生破片和冲击波杀伤飞机。

类似的导弹

蝮蛇 1A 空对空导弹的速度高达5马赫,比AIM-7FR-23R/24R超级 530F都快。最大过载达到了25G。

武器攻略

The Aspide-1A is intended to intercept high-altitude or head-on targets, so the best way to utilize it is to aim for enemies who are flying high or in head-on range - they might not have sufficient manoeuvrability to dodge the missile. However, if coupled with an inferior radar, it is best to use the Aspide-1A against only targets which are higher than you, to avoid ground clutter interference.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 没有R-24R的惯性导航系统(IOG),
  • 只能被配备普通雷达的飞机使用

武器历史

意大利版本

上世纪六十年代,欧洲不少国家开始研制地对空战术导弹,诸如西德的“罗兰特”系统,英国的“长剑”系统,法国的“响尾蛇”系统等。上述武器系统均已先后定型并装备部队。这些武器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弹体较小、机动灵活、反应时间短、低空性能好、采用指令式制导。由于这些武器系统都是独立的从头开始研制,因此研制周期较长,研制费用较大。意大利政府为了节省研制和装备费用走了另一条道路——在“麻雀”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要求研制出一种可用于地空、舰空和空空用途的、三军通用并能与“麻雀”导弹互换的多功能导弹。

这项任务由曾经对美国“霍克”和AIM-7E“麻雀”导弹进行维修和生产的意大利塞列尼亚公司(Selenia,后改组为欧洲导弹集团(MBDA))承担,并定名为“Aspide”。第一种型号定名为Aspide Mk.1,原来只打算在1970年从美国引进的AIM-7E-2的基础上换装塞列尼亚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后来又决定采用自行研制的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舵面驱动装置等其它关键部件。为满足意大利军方的具体要求,节约武器系统的研制和生产费用,于六十年代末开始拟定自行研制“阿斯派德”导弹的计划。1971年,意大利空军开始资助这项计划,1972年初确定了导弹的最后外形设计,1974-1975年完成了海岸和舰上发射试验,1977年,“奥尔巴托斯”(Albators)系统首次开始小批量生产,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

虽然“阿斯派德”的空空型也在1974年进行了发射试验,但一直没有投入正式研制。到八十年代初,意大利空军决定将F-104S改进为F-104S ASA(“ASA”意为“武器系统升级”)作为EF-2000“台风”战斗机服役前的过渡,主要改进内容是采用新型航电设备和武器,如具有下视能的R-21G/M1雷达(由FIAR研制)、新的火控计算机、敌我识别装置等,近距弹换装美国最新的AIM-9L,中距弹一时却没有合适的选择—— F-104S使用的AIM-7E/F都没有下射能力,而最新的AIM-7M还没有服役(当时美国政府也不允许出口)。于是,塞列尼亚在空军的支持下,研制了Aspide Mk.1的空空型——Aspide Mk.1A。Mk.1A 在1981、1985和1986年进行了飞行试验,但由于经费不足,直到1988年才开始服役。

中国版本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从意大利进口了一小批Aspide Mk.1,然后与塞列尼亚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当地获得许可生产该导弹。1989年,中国使用意大利进口零件生产了第一批Aspide Mk.1导弹。然而,由于同年6月欧共体实施对华武器禁运,中国无法购买额外的Aspide套件。中国随后在Aspide Mk.1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导弹系列,地对空版本被指定为红旗-61(HQ-61,后升级为红旗-64),空对空版本被指定为霹雳-11

另请参阅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