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BWiki近期改动影响,普通用户无法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正常访问。
霹雳-2 空对空导弹
阅读
2024-05-20更新
最新编辑:F-41地心鸦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5-20
最新编辑:F-41地心鸦
介绍
霹雳-2 (PL-2) 是中国的红外寻的空对空导弹,它于版本更新1.91“夜视”中随中国科技树一起加入游戏。
装备此导弹的载具
基本信息
导弹参数 | |
---|---|
质量 | 75.3 kg |
制导方式 | 红外 (IR) |
攻击能力 | 尾后攻击 |
尾后攻击锁定距离 | 3.50 km |
作战距离 | 9.00 km |
最大速度 | 1.7 马赫数 |
最大过载 | 10 G |
导弹制导时长 | 21.0 秒 |
装药类型 | TGAF-5 |
装药质量 | 5.5 千克 |
TNT 当量 | 8.8 千克 |
杀伤方式
引爆 8.8 千克 TNT 当量炸药,产生破片和冲击波杀伤飞机。
类似的导弹
由于霹雳-2仿制苏联的 R-3S 空空导弹,而 R-3S 又仿制 AIM-9B,因此这3枚导弹的性能非常相似。霹雳-2与 R-3S 的所有参数均相同,但在最大射程方面均略微落后于 AIM-9B 。
武器攻略
与其他早期的红外空空导弹一样,霹雳-2的最大速度和最大过载都很低,适合锁定没有察觉的目标或能量较低的目标。霹雳-2适合在敌我相距 0.7 km 至 1.6 km 时发射,2km 外击杀目标的情况非常少见。
优缺点
优点:
- 大装药质量
- 近距离难以脱锁
缺点:
- 无离轴发射能力,难以锁定
- 过载太低,容易脱锁
- 爱吃热诱弹
武器历史
早期型号——霹雳-2甲
1958年9月24日,解放军米格-17与台湾空军 F-86 在温州湾上空爆发空战。台湾空军共向我军发射了四枚 AIM-9B 响尾蛇空空导弹,但其中一枚哑弹直直插在我军一架米格-17机身上。
飞机落地后我军技术人员发现并立即拆除了这枚哑弹,发现其除引导头部分缺失外大部分结构完整,随后上报中央军委。苏联方面知道后排专家前来索取导弹样本并带回苏联研究。在间谍瑞典空军上校斯蒂格·温纳斯特伦 (Stig Wennerström) 提供的 AIM-9B 图纸的帮助下,苏联成功仿制为 R-3S 空对空导弹。
1961年3月30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协议,苏联将米格-21F-13战斗机(中国仿制为歼-7)和 R-3S 的生产许可证颁发给中国。次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 R-3S 导弹的技术资料和样品,随即由西安844厂和248厂负责仿制。导弹零部件中765种由包头202厂生产,其余部分为三机部、四机部旗下所属单位共同研制。1964年10月,为满足海、空军装备需要,改为株洲航发厂311厂作为总装厂,同原各主要配套工厂协作。
1967年3月至7月,导弹进行定型试验,共发射了19发导弹。1972年7月,霹雳-2被批准定型,投入批量生产。9月2日,三机部批复霹雳-2导弹出厂价格:实弹5万元/枚,模拟弹1.5万元/枚。12月26日,霹雳2号导弹获得批量生产的许可。1983年停产,共计交付2950发。
后续改型——霹雳-2乙
霹雳-2型导弹在靶场测试和军队服役中,暴露出了抗干扰能力差、红外引信早炸等问题。1976年、1977年两次靶场试射均不顺利,造成1977年生产的导弹部分返厂,空军对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满意,迫切希望更新霹雳-2型导弹。
1977年,中国获得两枚美制 AIM-9E 空空导弹,第三机械部决定在洛阳612所进行分解测试,分析后发现,9E 改动了引导头,性能比霹雳-2导弹有很大提升。与此同时,在对于 AIM-9E 导弹的逆向研究中,发现与霹雳-2型导弹有一定继承性,60%零件相同,1447项元器件有1370项可以利用已有零部件。不同部分的零件中,关键性部件有14项,重大改进在引导头上。1978年2月,三机部转发了国务院、国防工办、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批复,确定以202厂为主,吸收331厂、222厂、612所及部外部分单位参与研制改进型导弹。
1980年3月,202厂完成20发改进型导弹,4月送至空军第一基地进行靶场测试,发射10发中有2发早炸。经过又一轮改进,于8月份重新测试,结果为引信全部正常,靶弹考核成功。
1981年4月至6月,导弹通过了“定型试验大纲”规定的所有项目考核。11月16日-19日由空军司令部科研部和三机部导弹局主持,在202厂召开了改进型空空导弹设计定型技术鉴定会。12月9日,航定委发出《 (1981年) 航定字第46号文件》,正式批准霹雳-2改进型导弹设计定型,同意转入小批量生产,并正式命名为“霹雳-2乙”。
相关条目
同系列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