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黄鼠狼 III H 型
阅读
2024-02-19更新
最新编辑:瓦瑞克Warrick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2-19
最新编辑:瓦瑞克Warrick
- 简介
介绍
38(t) 火炮运载车 H 型/75 毫米 PaK 40/3是一辆德系 II 级银币坦克歼击车,全模式权重3.0,其于1.47“大炮”版本更新中加入到游戏当中。
“黄鼠狼”III H型比原版“黄鼠狼”稍好些。作为德国开放式战斗室坦克歼击车线内的一辆载具,强大的火力即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它搭载有2.0-4.0分房内最强大的坦克炮——瑞典系加入之前,其使用的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足以击穿并摧毁任何敌军坦克,而硬芯穿甲弹(APCR)则是同分房穿深最高的弹种——即便跑到5.0也有一战之力。
“黄鼠狼”III H型所搭载的75毫米火炮比后期型四号坦克杀伤力更强,唯二的短板莫过于薄弱的装甲和开放式战斗室。
“黄鼠狼”III H型基于38(t)坦克改装而来,因此机动能力处于德系同级坦克前列——它甚至还能和某些苏联坦克飙飙车。其主炮近距离作战能力更强,并且与原版不同的是,前部装甲向两侧弯曲,覆盖面更大。
基本信息
生存能力和装甲
装甲 正面 / 侧面 / 背面
车体 50mm / 15mm / 15mm
炮塔 11mm / 11mm / 0mm
成员组 4 人
战场辨识度 87%
装甲类型:
- 轧制均质装甲
装甲数据 | 正面装甲(倾斜角度) | 侧面装甲(倾斜角度) | 后侧装甲 | 顶部装甲 |
---|---|---|---|---|
车体 | 50mm (19°) 前部 12mm (74°) 首上 50mm (13°) 首下 |
16mm 上部 15mm 下部 |
15mm | 12mm |
炮塔 | 11 + 8mm (31°) | 11mm (8-9°) | 无 | 无 |
注:
- 底部装甲厚度为15毫米
机动性
速度 前进/倒退
街机 49/7km/h
历史与全真 45/7km/h
挡位 前进5挡
倒车1挡
发动机马力
街机 286马力
历史与全真 150马力
功重比
街机 26.0hp/t
历史与全真 13.6hp/t
游戏模式 | 最大速度 (千米/时) |
重量 (吨) |
发动机马力 | 功重比 (马力/吨) | |||
---|---|---|---|---|---|---|---|
前进 | 倒退 | 白板 | 完全体 | 白板 | 完全体 | ||
街机 | 47 | 7 | 11.3 | 213 | 286 | 19.36 | 26.00 |
历史与全真 | 45 | 7 | 133 | 150 | 12.09 | 13.64 |
改装件与经济
最高维修费 白板 → 完全体
街机 434 → 538
历史 491 → 608
全真 597 → 739
改装件总成本 6900
5260
护身符 530
成员组培训费 3000
专家 10000
王牌 115
王牌(研发点) 160000
战斗收益 街机 / 历史 / 全真
30% / 46% / 58%
112% / 112% / 112%
维修套件和灭火器是必需品,一定要先研发。默认弹已经够强了,破甲弹和硬芯穿甲弹可以往后稍稍,先研发机动相关改件和方向机比较好。弄完了之后,依个人喜好把剩下的东西点了。
主武器
弹药 38 发
装填时间 普通成员组 → 王牌成员组
7.6 → 5.9 秒
垂直射界 -9°/9°
75mm Pak 40/3 反坦克炮 | 炮塔转速 (°/s) | 装填时间 (秒) | |||||||||||
---|---|---|---|---|---|---|---|---|---|---|---|---|---|
模式 | 备弹数 | 垂直 | 水平 | 稳定器 | 白板 | 改装件 | 满级 | 专家 | 王牌 | 白板 | 满级 | 专家 | 王牌 |
街机 | 38 | ±9° | ±28° | N/A | 10.57 | 14.63 | 17.76 | 19.63 | 20.89 | 7.67 | 6.79 | 6.25 | 5.90 |
历史与全真 | 7.14 | 8.40 | 10.20 | 11.28 | 12.00 |
弹药
穿深数据 | |||||||
---|---|---|---|---|---|---|---|
弹药 | 弹药类型 | 0°角时的穿透力 (mm) | |||||
10 m | 100 m | 500 m | 1,000 m | 1,500 m | 2,000 m | ||
PzGr.39 | APCBC | 151 | 148 | 135 | 121 | 108 | 96 |
Gr.38 Hl/B | HEAT | 80 | 80 | 80 | 80 | 80 | 80 |
PzGr.40 | APCR | 182 | 177 | 159 | 140 | 122 | 107 |
SprGr.34 | HE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炮弹细节 | |||||||||
---|---|---|---|---|---|---|---|---|---|
弹药 | 弹药类型 | 出膛速度 (m/s) |
弹头质量 (kg) | 引信延迟 (m) |
引信灵敏度 (mm) |
TNT当量 (g) | 跳弹概率 | ||
0% | 50% | 100% | |||||||
PzGr.39 | APCBC | 792 | 6.8 | 1.2 | 14 | 28.9 | 48° | 63° | 71° |
Gr.38 Hl/B | HEAT | 450 | 4.4 | 0.05 | 0.1 | 872.1 | 62° | 69° | 73° |
PzGr.40 | APCR | 990 | 4.1 | 无 | 无 | 无 | 66° | 70° | 72° |
SprGr.34 | HE | 550 | 5.74 | 0 | 0.1 | 686 | 79° | 80° | 81° |
炮弹细节 | ||||||
---|---|---|---|---|---|---|
弹药类型 | 出膛速度 (m/s) |
弹头质量 (kg) | 烟雾范围 (m) |
烟雾扩散耗时 (s) |
烟雾持续时间 (s) |
TNT当量 (g) |
K.Gr.Rot Nb. | 540 | 6.2 | 13 | 5 | 20 | 50 |
弹药架
满弹药 | 1号 弹药架空置 |
2号 弹药架空置 |
3号 弹药架空置 |
4号 弹药架空置 |
5号 弹药架空置 |
6号 弹药架空置 |
7号 弹药架空置 |
8号 弹药架空置 |
视觉 差异 |
---|---|---|---|---|---|---|---|---|---|
30 | 28 (+2) | 25 (+5) | 22 (+8) | 17 (+13) | 12 (+18) | 9 (+21) | 6 (+24) | 1 (+29) | 无 |
注:
- 携带33发或更少的弹药能够清空炮盾后弹药架(1号与2号弹药架空置)
机枪
弹药 1200 发
装填时间 普通成员组 → 王牌成员组
10.4 → 8.0 秒
射速 769 发/分钟
7.92mm MG37(t) 机枪 | ||||
---|---|---|---|---|
位置 | 弹药总量(弹链容量) | 射速 | 垂直射界 | 水平射界 |
车体机枪 | 1200 (200) | 769 | ±10 | ±10 |
载具点评
等待补充
优缺点
优点:
- 主炮穿深高,能够正面一发击毁T-34、谢尔曼和 丘吉尔
- 装甲能抗住机枪,也薄到可以让装药弹过穿
- 外形较为低矮,能够藏匿于大多数掩体后
- 9度俯角,山地作战性能优良
- 水平射界30度,利于隐蔽
- 硬芯穿甲弹穿深极高,拉壮丁也不虚
缺点:
- 易被高爆弹(HE)超压(比如 SU-122
- 战斗室并非全封闭(有乘员暴露在外),机枪、炸弹和空袭均可轻易击杀之
- 仰角只有9度,特定情况下就尴尬了
- 打薄皮小车会过穿(比如 94-KM 和长十二厘自走炮)
历史
发展历程:
巴巴罗萨行动打响后,国防军急切需要补充机动反坦克单位、换装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遭遇苏军的 T-34 和 KV-1 后则更为迫切。然而,唯一授权量产的反坦克武器是羸弱的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唯一投入大规模使用的机动反坦克单位是搭载捷克造47毫米反坦克炮的一号坦克歼击车。为增配自行反坦克载具,现役车辆经改装后再次投入使用,黄鼠狼系列应运而生:基于法制洛林运载车的I型、基于二号坦克的II型、基于捷克造38(t) 坦克的III型。
规格数据:
“黄鼠狼”III和系列内其他型号一样,是主炮比德军坦克更好的自行火炮,搭载了75毫米Pak 40反坦克炮,或装有改膛过以便适配Pak 40弹药的缴获苏制76.2毫米火炮。所有“黄鼠狼”的装甲都十分薄弱,迫击炮炮击、弹片和步兵武器都能透过顶部与后部杀伤乘员,使其在实战中被用来偷袭敌军来袭坦克,而非担任机动反坦克载具的角色。
38(t)坦克逐渐过时,前线又缴获了不少苏制76.2毫米火炮,所以德军就先把这些炮装了上去,成了“黄鼠狼”III:最终成品要比38(t)坦克外形更高大,更容易被针对;搭载了改膛过后编号为Pak 36(r)的76.2毫米火炮,以便适配Pak 40弹药,可随车携带30发炮弹;车体机枪得以保留,用于反步兵。
搭载了75毫米Pak 40反坦克炮的“黄鼠狼”III则被称为“黄鼠狼”III H型。M型则外形更为低矮,战斗室装甲倾斜角度更大,但Pak 40主炮备弹只有27发。至停产前,共计有3472辆“黄鼠狼”III及其衍生型号下线或自38(t)坦克完成改装。
战斗经历:
“黄鼠狼”III系列曾在各个战线投入战斗,其从1942年生产至1945年,总计有2080辆搭载了76.2毫米火炮的型号接受改装并下线。“黄鼠狼”III基于38(t)坦克的成熟设计发展而来,机械性能可靠,主炮能摧毁大多数盟军二战坦克。装甲是其最大的短板,至多仅15毫米厚的炮盾和侧面装甲无法完全保护乘员。如此开放式战斗室设计使得乘员极易被隐蔽处的步兵击杀,由此无力承担突击任务,也无法替代坦克。不过,让乘员恼火的是,“黄鼠狼”III有时候还是会被叫去当冲锋车。
随着生产进行,德军又研制了其他几种自行突击载具,诸如反坦克能力相同但有全封闭战斗室,且装甲够厚的三号突击炮。这类载具显然优于“黄鼠狼”系列,由此推进德军基于38(t)坦克开发一种装甲更好的新型坦克歼击车,最终促成38(t) 坦克歼击车的诞生。不过,直到战争结束前“黄鼠狼”系列仍在服役。
游戏内描述:
“黄鼠狼”III H型由阿尔凯特(Alkett)负责开发,1942年6月原型车下线,1942年11月至1943年4月由BMM(Böhmisch-Mährische Maschinenfabrik AG,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机器制造厂,前身为捷克ČKD机械公司,Českomoravská Kolben-Daněk,捷克摩拉维亚·科尔本-丹历)生产。
二战时期,“黄鼠狼”III H型在每一条战线上都投入作战过,不过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东线。
“黄鼠狼”III H总计下线613辆。
媒体
皮肤
相关视频
- 等待补充
更多
- 等待补充
链接
- 等待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