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20 毫米 施瓦克 机炮

阅读

    

2025-02-21更新

    

最新编辑:飞跃日耳曼尼亚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2-21

  

最新编辑:飞跃日耳曼尼亚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飞跃日耳曼尼亚

介绍

施瓦克机炮(俄语:ШВАК:Шпитальный-Владимиров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什皮塔利尼-弗拉季米罗夫大口径航炮)是一种 20 毫米自动加农炮,可安装在飞机上,包括机翼、机身或炮塔。施瓦克有3个型号,分别是“标准版”施瓦克、“早期版”施瓦克(缺少穿甲弹和曳光弹)以及同步调节型施瓦克。经过机炮-螺旋桨调节装置,此种施瓦克可在螺旋桨内射击而不损坏螺旋桨。同步型施瓦克的射速低于其他型号。

安装与机翼或机鼻的施瓦克与安装在炮塔的施瓦克别无二致。

装备此武器的载具

基本信息

可选弹链配置

早期型:

  • 默认:T · HEF-I
  • 对空:HEF · HEF-I · HEF · T
  • 曳光:T · HEF-I · T · T
  • 匿踪:HEF · HEF · HEF
0° 入射角穿深(mm)
弹链 10 m 100 m 500 m 1,000 m 1,500 m 2,000 m
T 10 8 7 6 0 0
HEF-I 4 3 2 2 2 2
HEF 3 3 2 2 2 2
炮弹细节
弹药 出膛速度
(m/s)
弹头质量 (kg) 引信延迟
(m)
引信灵敏度
(mm)
TNT当量 (g) 跳弹概率
0% 50% 100%
T 800 0.09 - - - 47° 56° 65°
HEF-I 800 0.09 0.04 0.1 4.35 79° 80° 81°
HEF 800 0.09 0.04 0.1 5.8 79° 80° 81°

标准/同步型:

  • 默认:FI-T · AP-I
  • 通用:FI-T · HEF · AP-I · FI-T
  • 对地:HEF · FI-T · AP-I
  • 曳光:FI-T · FI-T · FI-T
  • 穿甲:AP-I · FI-T · AP-I · AP-I
  • 匿踪:AP-I · HEF · HEF · FI
  • 默认(炮塔):FI-T · HEF
  • 穿甲(炮塔):AP-I · FI-T · AP-I
  • 对空(炮塔):AP-I · FI-T · HEF · HEF-I
0° 入射角穿深(mm)
弹链 10 m 100 m 500 m 1,000 m 1,500 m 2,000 m
FI-T 3 3 2 2 2 2
AP-I 28 24 14 7 4 2
HEF 3 3 2 2 2 2
FI 3 3 2 2 2 2
炮弹细节
弹药 出膛速度
(m/s)
弹头质量 (kg) 引信延迟
(m)
引信灵敏度
(mm)
TNT当量 (g) 跳弹概率
0% 50% 100%
FI-T 800 0.1 0.04 0.1 6.36 47° 56° 65°
AP-I 800 0.1 - - - 47° 56° 65°
HEF 800 0.09 0.04 0.1 5.8 79° 80° 81°
FI 800 0.1 0.04 0.1 8.62 47° 56° 65°

海军

  • 通用:FI-T · AP-I · FI-T · AP-I
  • 20 毫米 高爆弹链:FI-T · FI · FI · AP-I
  • 20 毫米 穿甲弹链:API-T · AP-I · AP-I · FI
0° 入射角穿深(mm)
弹链 10 m 100 m 500 m 1,000 m 1,500 m 2,000 m
FI-T 2 2 2 2 2 2
AP-I 27 25 17 10 6 4
FI 2 2 2 2 2 2
API-T 27 25 17 10 6 4
炮弹细节
弹药 出膛速度
(m/s)
弹头质量 (kg) 引信延迟
(m)
引信灵敏度
(mm)
TNT当量 (g) 跳弹概率
0% 50% 100%
FI-T 770 0.1 0 0.1 4.31 47° 56° 65°
AP-I 800 0.1 - - - 47° 56° 65°
FI 800 0.09 0 0.1 5.8 47° 56° 65°
API-T 800 0.1 - - - 47° 60° 65°

武器攻略

施瓦克有不错的射速和准度,然而它的HEF毁伤不尽人意。要想有效杀伤敌人,建议使用包含了AP/API/FI的穿甲/对地弹链

优缺点

优点:

  • 720或800每分钟的射速还算不错
  • 准确度较好
  • 破片燃烧弹(FI)可以狙飞行员,点火率也还可以
  • 曳光弹FI-T堪称苏维埃激光炮(不排除随版本变动削弱回去)

缺点:

  • 苏空永远的痛:备弹
  • HEI毁伤在20毫米机炮里堪称灾难
  • 对大型目标较为疲软
  • 初速低
  • 容易火花

历史

1931 年 2 月 9 日,苏联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国内制造商为 12.7×108 毫米的德仕卡机枪生产航空机枪版本。图拉的设计师 S.V. 弗拉基米洛夫响应号召,生产出了放大版的施卡斯机枪。枪管长 1246 毫米,全长 1726 毫米。第一把机枪于 1932 年 5 月 28 日完成测试。测试过程相当漫长,但12.7毫米的 施瓦克机枪于 1934 年正式服役。而批量生产于 1935 年在科夫罗夫的 INZ-2 工厂正式开始。但由于施瓦克机匣的制造相当复杂,生产很快就落后于计划。根据苏联的记录,1935 年计划为飞机生产410挺,但只完成了86挺;计划生产40挺坦克用施瓦克机枪,但同年只交付了6挺。[1]

它最初用于伊-16战斗机的机鼻作为同步机枪使用,并计划用于后被取消的 Yatsenko I-28 战斗机。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改装自施卡斯机枪,施瓦克机枪需要使用凸缘弹壳,而德仕卡使用的则是无缘弹壳。因此,施瓦克机枪被淘汰,能通用德仕卡弹药的别列津机枪则被采用。

1935 年至 1936 年间,经过设计改进,施瓦克变成了可发射 20 毫米炮弹的机炮。该炮保留了 “鸟笼 ”供弹系统以及可散弹链,将气瓶移至炮管下方,使外形更加紧凑。它成为了二战期间苏联飞机的标准机炮,被用于许多飞机上,包括 伊-153P 和 伊-16 战斗机、苏联租借的 Mk IIB 型 “飓风 ”战斗机、图-2 攻击机、佩-2 战斗机的对地攻击型、佩-8 和 叶-2 轰炸机的炮塔,以及 伊尔-2 对地攻击机的早期型号。1952 年,美国对缴获的施瓦克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了它的射程和射速与 M3 相同,但比 M3 更轻。不过,它是由未经热处理的零件锉削而成的。二战结束后,施瓦克被重量更轻,但威力同样强大的别列津 B-20 取代。

战争中,苏联大规模生产了施瓦克机炮以装备部队。在1942年34601门,1943年26499门,1944年25633门,1945年13433门。1946年,在生产了754门后,施瓦克被别列津 B-20 机炮正式取代。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