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查看新引擎相关问题
好记的网址:dwrg.wiki,输入浏览器直达本WIKI
如果你想联系我们,欢迎加入BWIKI的Q群→→点此←←

全站通知:

律师/信件

阅读

    

2021-04-24更新

    

最新编辑:摸鱼达人作业君

阅读:

  

更新日期:2021-04-24

  

最新编辑:摸鱼达人作业君

来自第五人格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摸鱼达人作业君

一封分手信

亲爱的弗雷迪: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应该已经离开了。
  我知道你也许会感到困惑,但看看那份报纸吧。
  不,实际上,可能你对新闻中发生的事了如指掌。
  那该死的收购,毁了一切。
  还记得离开白沙街的前一晚吗?
  我问你,密涅瓦是一个好的投资计划吗?
  那是唯一一次, 我要求你百分百的诚实。
  你回答我,如果投资人拥有充足的经验与资本,这将为他带来巨额的财富。
  可看看新闻里说了什么吧!
  “这位可怜的投资者购入了一间负债超过四位数的工厂”。
  是的,里奥并不聪明,没什么投资经验,更别说资本了。
  可就算是没脑子的人都知道,不要花钱去承担额外的债务。
  我知道你会有什么反应。
  所以我不会留下来听你讲那些漂亮话。
  丽莎,我的女儿,我不会让她一个人呆在孤儿院里。
  至于未出世的安纳西,我会给她起一个新名字。
  别替我们担心将来的生活会怎样。
  安纳西会和丽莎一块长大,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弗雷迪,没人能完全逃避责任。
  我们都需要为做过的事付出代价。


玛莎·雷明顿

一封诊断回函

尊敬的莱利先生:
  上周我与尊夫人进行了3小时左右的谈话,从心理学角度判断,她只是轻度焦虑,这种现象,在怀孕之初很常见,您无需过度担心,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辅助药物可以极大缓解这种症状。
  辅助药物我已随信奉上,请按照药品说明服用。
  另外,尊夫人下次复诊时,若您能一同前来与我商讨一下关于上次提及的投资“那所医院”的事宜,我将不甚感激。

梅斯默医生

弗雷迪·莱利一页实验档案

编号:4-0-3
姓名:弗雷迪·莱利

【测试标记】
1、谎言
2、爱人
3、不择手段

【测试倾向】
攫取利益的“场面人”

【测试结果】
1、整体评价:
  从各个方面而言,4-0-3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实验对象,虚伪、残忍、高傲、好高骛远,野心打造的培养皿让这些劣根性在他身上以最典型的方式呈现,而报复心则变成了比药物更好的催化剂。

2、流程说明:
  实验准备阶段,4-0-3对4-0-2表现出强烈敌意,也对4-1-1和4-0-4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心。对其他实验对象都主观保持一定距离。
  直到4-0-2与他的爆发冲突,暴露了他过于强烈的报复心。触发了风险性较高的惩罚执行人,不过因为暂时没有更合适的实验对象可递补,在这轮实验中,并没有对4-0-3进行根除性惩罚。
  实验第二阶段,参考第一阶段新收集的信息,对4-0-3进行了诱导,让他提前接收到了本次实验为他设置的关键信息。4-0-3的敌视对象从4-0-2变为4-0-4。在这一阶段,他针对4-0-4的行为较第一阶段更谨慎且具目的性,但这种行为特征仅限于行动对象是4-0-4时,这使他忽略了更致命的潜在威胁。

3、实验总结:
  4-0-2的实际到达时间与预期稍有不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4-0-3和4-0-4的药物使用序列,在实验流程中造成了一定麻烦,但至少目前看来对实验结果本身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但考虑到之后实验的多样性,这种风险还需要进一步避免, 在实验环境足够稳定前,不要盲目使用药物。
  而且本次实验也证明,某些实验结论的验证,并不一定需要药物介入。
  单就4-0-3而言,早期,他所有的行为目的,都源自阶级优越感和追逐最大化攫取利益的人性本质,这些更具社会性的行为动机即便是负面的,但实际上却为他在实验预设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区别于其他实验对象的安全区。
  直到更个体性的动机来源——爱占据主导,基于这种正面本质滋生的负面行为动机——复仇,在对标的物造成更大伤害的同时,也破坏了他自身的防御外壳,使4-0-3屏蔽了自身针对标的物以外的警戒视角,彻底暴露在了真正的危险之中。

一封遗嘱

遗嘱人:

姓名:弗莱迪·莱利
年龄:38岁

我立此遗嘱,对我名下所有财产,作如下处理:
名下所有现金存款,全数遗留交予凯恩·莱利先生由其自行处理。
其余所持债券、动产及不动产,除位于密涅瓦附近的公寓外,都委托基奥-巴利尔律师事务所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用以偿还我个人名下债务。

位于密涅瓦附近的公寓继续作为抵偿悬赏,寻找失踪女性——(被涂掉,依稀看清首字母是L)

本遗嘱一式两份,一份由我收执,一份交由委托执行人基奥-巴利尔律师事务所保存。

此遗嘱若6个月内未由我本人撤回,既视为即时生效。

自书立遗嘱人签名:弗莱迪·莱利
见证人签名:(被涂掉)

弗雷迪·莱利

1.这张脸太过习惯露出高傲的表情,以至于在表露痛苦时都略显生涩与僵硬。
2.满天星捧花,已有部分枯萎。曾经迎来的幸福和其载体一样转瞬即逝。
3.有些凌乱的领带,他的主人已无暇打理这些细枝末节。
4.高档的白色衬衫,这些昂贵的布料似乎已构成他对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5.有些卷边的笔记本,记录着使用者收集到的地形情报与他的计划。

一则留言

弗雷迪·莱利曾将利益视为衡量人生唯一的刻度,直到爱情与死亡的砝码落向同一端。当逝者的影子化作复仇的呼唤,能让倾斜的天平恢复平衡的,只剩下另一份死亡的重量。

弗雷迪·莱利的调查随笔(一)

  对于密涅瓦工厂所有权的周转情况,我曾进行过一次调查,而弗雷迪·莱利与其并购咨询的生意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起事件中,我逐渐发现弗雷迪·莱利拥有不止一重身份——通过一些通信记录不难看出,他一度获取里奥·贝克的信任,同时也是玛莎的情人。军工厂失火案不啻于一张被点燃的、由谎言布下的网。或许弗雷迪·莱利最后确实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我想这些终究不足以抹平他一生的债与偿。

弗雷迪·莱利

 关于弗雷迪·莱利,需承认的是,无论是“谎言”还是“不择手段”的标记,都是切中要题的,而或许因此,“爱人”在一众描述中才显得格外瞩目:一个狡狯而残忍之人如何“爱人”,而一个将自身福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人,又是如何与这个——在通常理解中具有强烈利他性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

 无论如何,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塑造了弗雷迪·莱利,对于他家庭的探究或许是一个好的起点。我选择对其遗嘱中所提到的“凯恩·莱利”——即其生父,进行一次拜访。这次邀请并未如想象中波折,在我与凯恩先生于兰开斯特郡的一家餐厅会面时,我再次提出我会尽我所能调查弗雷迪失踪后的行迹,以期从他那里获得一些情报。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位衣着算得上体面的老人,以一种近乎淡漠的态度接受了弗雷迪已死的可能性。
 在这次谈话中,我了解到莱利一家早先似乎经营着与运输业相关的工作,凯恩先生有发展自身事业的野心,却始终未有较大的起色。此外,对话中的一些细节,多少使我触及到弗雷迪行事方式的一部分成因:他自小被鼓励利用各种手段在竞争中取胜,并始终抱有对环境的不满。凯恩先生依旧认为弗雷迪是失败的,至少在他的教育下,或,在一种被倾注了尽可能多的资源的情形下,未能达到家庭对其的预期。
 (“巩固位置的重要手段就是剥削,无论您如何理解这个词汇,能认识到这一点没什么不光彩的。总有人生来就是要被吃掉的,而失败过的人更应该懂得这一点。”
 “如果您站在我的角度,相信您会了解的。而他最后所做的那些事情,实在……令人蒙羞。他被一些虚无缥缈的、可耻的事物蒙蔽双眼,不惜放弃智慧与事业。我宁愿相信他是精神失常了。现在,您应该了解莱利家的态度了。我是指,鉴于您的职业,如果您打算公开这部分信息的话。”)

 我提出想要对弗雷迪·莱利所留下的通信或私人物品——那些被认为应被归还和处置的杂物进行一些调查。我能从凯恩先生的语气中嗅出些许轻蔑的态度,不过他没有阻止我,只是警告我不该使一些“不应出现的细节”见报。
 那些通信、记录与私人物品,为我还原弗雷迪·莱利更早年的人生提供了许多帮助。实际上,从那些“遗物”看来,弗雷迪·莱利曾拥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我不认为这仅仅是一种使自身符合“上等人”外在形象的装点,那些书籍有被反复阅读和摘录的痕迹、符合一个阅读者应拥有的个人趣味,甚至包含针对瓦格纳所创作的,那部关于爱与欺骗的著名歌剧的评论。无论如何,它们并非簇新的室内装潢的一部分。
 在一部介绍法哲学的材料中,有着关于“正义”与“法律之用”议题的论述,这份材料似乎来自弗雷迪求学的时光,而从那些材料上的批注来说,显然弗雷迪更加认同法律应首要地被认知为一种工具、职业和实践的主张。而非另一种更加进步主义,或更具有引领性的观念。弗雷迪在记录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彼时一些职业演说的厌恶,尤其是其中对“不称职的律师专注于自身与雇主利益,而忽视其背后司法目的”进行展开的部分。
 无论这些观点如何,这些细碎的材料不禁让我产生一些思考。一个为满足一己私欲,被仇恨、虚荣与贪婪驱动的人,是否也确实在遥远的往昔,对“正义”的概念产生过片刻思考。即使我们需承认,最后的结果是:弗雷迪知晓法律不等于正义,但面对这种不完美的机制,他既不选择服从,更没有选择推行改善。或许手握信息的差距,并以个人意志施加利害的结果,对他来说才更加甜蜜。

 另一些线索,让时间推回到弗雷迪·莱利供职于基奥-巴利尔律师事务所的那些日子。在这个行当,弗雷迪·莱利显然无法与那些“忒弥斯之子”相较,在弗雷迪的实习期间,这位年轻但缺乏必要背景的实习律师,被委派各种烦琐但毫无价值的事务。但在少有能够参加开庭旁听学习的机会时,弗雷迪会提前预备远超一个普通判例所需的材料。基于凯恩先生和一些旧物所提供的细节,我想我能为弗雷迪·莱利的青年时期做出这样的侧写:弗雷迪不惜牺牲自身与他人的代价来达成目的。他的“聪明”注定会使他成为一个在道德上随意摇摆的人,即使大多数时候他都维持着“良好的教养”。但在涉及决定性利益的问题上,弗雷迪会做出出格的选择,并不会抱有丝毫愧疚心。
 这种愈发极端的特质曾短暂地为弗雷迪·莱利提供了助益,例如弗雷迪·莱利最终还是成功取得了律师资格,而又在更重大的事情上使他走向失败。他最终因为自身职业与社会行为的不端,失去了成为律所合伙人的机会。而另一件事则是关于玛莎的悲剧。
 有时我会对凯恩先生发问,这位父亲能够回忆起一些关于儿子职业进展的节点,但在触及弗雷迪·莱利的生活与情感时,却只剩一片空白。
 (“我对这些实在没什么话好说——婚姻不就是共同生活,或许共同挨饿享福,但一定降低风险,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所以我说他最后几乎像是个狂乱的疯子。”)

 无论如何,剩下的这些信件最后依旧被打开重读。其中部分是富于感性与“格调”的剖白,内容大都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有时弗雷迪会引用一些他曾读过的书中的细节,例如一首被标注为112的十四行诗。有一点令我感到有些意外:在这些书信中,弗雷迪·莱利并未彻底将这份爱意中消极的部分粉饰起来。即使他从来是个擅长利用辞令的人,营造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或许并不困难。
 对于基于感性的文字材料,只言片语的概括往往会使其细节失真,而忠实地呈现则是更接近客观的做法:
 (“……我确实设想过你是否更需要一场平静的婚姻,但我却没有眼睁睁地注视这一切的决心。从一切务实的、符合世俗礼法的角度来看,这当然不是公正或光彩的请求,但我毫不在乎。在我被爱击溃的那些时刻,我的心没有一刻不承载着憎恨、苦涩,轻蔑与屈辱。
 你知道我说许多谎,但我会给你一个骗子的忠诚。或许还有一柄足以随时使我身败名裂的利刃,以及尽我所能提供的一切自由——这足够吗?
 玛莎,我想说爱并非恒久的忍耐,或远离嫉妒,或收敛包容。无论你给我哪一种答复,我都恳请你知晓:自我第一眼见到你开始,我就已经血肉模糊。”)
 最后,我找到了一张由弗雷迪签署,用以为玛莎担保其具有“良好行为”,并准以参观博物馆的卡片。或许玛莎从来不喜欢这种规则,而弗雷迪烧掉了这张卡片。从时间上判断,这或许正发生在她决意离开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