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fix20250107.1
全站通知:

影袭

阅读

    

2025-08-18更新

    

最新编辑:本森级7号舰拉菲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18

  

最新编辑:本森级7号舰拉菲

来自卡拉彼丘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本森级7号舰拉菲
秋漫语
羽杭
Lu_23333
天丶辰辰
帕瑟

武器数据

名称 影袭
使用者 拉薇
类型 自动步枪
介绍 在拥有较高稳定性的同时,其精准性也十分出众。配备1.25倍瞄准镜。
辅助攻击 开镜模式
开火模式 全自动
放大倍率 1.25X
射速
750
瞄准速度
50
精准
71
操控
57
弹匣容量
32
装填速度
24
弦化伤害
67
拉薇-weapon.png

武器伤害

  • 以下伤害数据为靶场打靶测得
10米20米30米40米50米
头部3432252525
上身2321171717
下身1615121212


武器部位伤害系数

基础伤害 23
头部 1.5 脖子 1.5 胸部 1
腹部 1 骨盆 1 左肩 1
左上臂 1 左前臂 1 左手 1
右肩 1 右上臂 1 右前臂 1
右手 1 左大腿 0.7 左小腿 0.7
左脚 0.7 右大腿 0.7 右小腿 0.7
右脚 0.7 装饰 0.7


武器外观

  • 一剪梅
  • 暗藏声影
  • 野草
  • 风暴序曲
  • 十面埋伏
  • 狼齿
  • 馥郁兰香
  • 暗刃珠红
  • 朋克摇滚
  • 暗夜行者
  • 求索
  • 生化律动
  • 云雀琴音
  • 飞鸟
  • 浪人
  • 龙腾虎跃
  • 夏日海滩
  • 禁区
  • Q版世界
  • 纸牌屋
  • 霓虹
  • 迷彩
  • 浪潮
  • 紫金
  • 信念
  • 魅紫
影袭外观-一剪梅.jpg
影袭外观-暗藏声影.jpg
影袭外观-野草.jpg
影袭外观-风暴序曲.jpg
影袭外观-十面埋伏.jpg
影袭外观-狼齿.jpg
影袭外观-馥郁兰香.jpg
影袭外观-暗刃珠红.jpg
影袭外观-朋克摇滚.jpg
影袭外观-暗夜行者.jpg
影袭外观-求索.jpg
影袭外观-生化律动.jpg
影袭外观-云雀琴音.jpg
影袭外观-飞鸟.jpg
影袭外观-浪人.jpg
影袭外观-龙腾虎跃.jpg
影袭外观-夏日海滩.jpg
影袭外观-禁区.jpg
影袭外观-Q版世界.jpg
影袭外观-纸牌屋.jpg
影袭外观-霓虹.jpg
影袭外观-迷彩.jpg
影袭外观-浪潮.jpg
影袭外观-紫金.jpg
影袭外观-信念.jpg
影袭外观-魅紫.jpg


武器准镜样式

  • 注:瞄准目标统一为靶场10米人形靶头部。
  • 初始
  • 一剪梅
  • 暗藏声影
  • 野草
  • 风暴序曲
  • 十面埋伏
  • 狼齿
  • 馥郁兰香
  • 暗刃珠红
  • 朋克摇滚
  • 暗夜行者
  • 求索
  • 生化律动
  • 云雀琴音
  • 飞鸟
  • 浪人
  • 龙腾虎跃
  • 夏日海滩
  • 禁区
  • Q版世界
  • 纸牌屋


相关图片

移动端和APP用户也可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喔
影袭外观馥郁兰香官宣图.jpg 影袭外观馥郁兰香模型展示.gif 影袭外观暗刃珠红官宣图.jpg 影袭外观暗刃珠红模型展示.gif 影袭外观暗夜行者官宣图.jpg 影袭外观暗夜行者模型展示.gif 影袭外观一剪梅官宣图.jpg 影袭外观一剪梅模型展示.gif 影袭外观暗藏声影官宣图.jpg 影袭外观暗藏声影模型展示.gif 影袭外观十面埋伏官宣图.jpg


武器原型

基本规格

Xm8 sideview.jpg

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 program是多功能整合式武器系统的统称,美军在90年代ACR计划失败后开始发展这种系统计划将步枪、榴弹发射器及火控系统整合为一体,但因种种原因将两者分开研制,榴弹发射器与火控便是XM25,而步枪部分就是XM8。


XM8采用了G36的改进AR-18自动结构,发射5.56X45弹药。但和G36不同的是,她的目标是成为所谓“模块化武器”,通过更换不同部件和配件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冷战期间的斯通纳-63一样,以同一个核心部件扮演从卡宾枪、步枪到轻机枪的角色。XM8的目标是替换美军当时现役的AR-15结构制式步枪M16A2/A4,和M4卡宾


另外,XM8还参加了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在2003年10月正式提出的“特种作战部队战斗突击步枪”(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Combat Assault Rifle,简称SCAR)招标计划有关。不管常规部队是否会在近期换掉M16/M4系列,特种部队已经明确要求要采用一种全新设计的武器来代替M16/M4,而SCAR的要求之一就是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更换3种长度的枪管,并能转换口径,这些要求正好与XM8的设想吻合,所以尽管其他供应商都在加紧研制样枪参与投标,但在时间和技术上都领先一步的XM8胜算更大。


2003年10月HK公司正式公布XM8的原型枪,后来在2004年上半年又推出了经过多项改进的2代原型枪。XM8虽然得到陆军的大力支持,但却得不到前线士兵的热烈欢迎,主要是在人机功效和精度方面不如现有的M16和M4。在设计XM8时,HK公司向意大利的伯莱塔“学习”,聘请了汽车工业的外形设计师来设计外部轮廓,导致枪身上有一些非必要的形状和凸起,同时和AR-15结构本身的优秀人机功效设计相比也让前线士兵感觉产生了落差。弹道表现上,HK公司处于减重方面的考虑,使用12.5英寸的枪管作为标准型,远远短于M16的20英寸,也短于M4的14.5英寸。加之短程活塞结构较之气吹式结构的先天精度劣势,导致XM8的射程和精度不如现役步枪。


到了2005年11月,美国陆军正式宣布,在不改变现有口径的前提下将不考虑换装新步枪,随后也开始了Individual Carbine计划。至此,XM8和OICW算是下马了。在此之后,许多陆军人员仍然表示XM8并非有什么巨大的缺陷或弱点,而是因为军队的官僚主义与AR-15结构本身性能优异才失败。在10年左右有少数资料指出目击到美国陆军75游骑兵携带着XM8实战部署,但仍未见OICW计划和XM8本身有任何消息。


更新改动历史

加载中……


米雪儿·李Q版小人.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