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阵营方案舰介绍
这究竟是虚幻?抑或真实?
目录
概述
在2018年4月26日维护后,碧蓝航线新增了科研功能,包括开发船坞和军部研究室。在开发船坞中我们能够获得方案舰或者说图纸船魔法船。是与World of Warships(战舰世界)的联动产物。
同时,平胸怪也指出,今后各阵营都会有对应的方案舰。
那么,在历史上和明斯克海军造船厂中都有哪些方案舰/图纸船呢?这些图纸船又能带来什么样的研发装备呢?下面将从魔法世界出发分阵营介绍一二。
个人认为碧蓝航线新增方案舰基准为:WOWS中的T8或者T9船,具体来说是现有非科研船+1级,比如英国T7-KGV后的T8-君主。而T10船目前尚不明确(潜艇航母除外,有可能出)
下表里,已经在游戏中以某种形式登场,或不大可能登场的标记为星号*
各阵营八级科研舰数量(截至0.10.1ST):
国籍 | 驱逐 | 轻巡 | 重巡 | 大巡 | 战列 | 航母 | 总计 |
---|---|---|---|---|---|---|---|
日本 | 0 | 0 | 0 | 0 | 0 | 0 | 0 |
美国 | 0 | 0 | 安克雷奇* | 0 | 堪萨斯* | 0 | 0* |
英国 | 0 | 0 | 阿尔伯马尔* | 0 | 0 | 0 | 0* |
德国 | 古斯塔夫·尤里乌斯·梅克尔 | 0 | 0 | 0 | 0 | 奥古斯特·冯·帕塞瓦尔 | 2 |
法国 | 0 | 贝亚尔 | 查理马特* | 0 | 弗兰德尔 | 0 | 2* |
苏联 | 0 | 奥恰科夫、彼得·巴格拉季昂 | 0 | 0 | 博罗季诺 | 0 | 3 |
意大利 | 0 | 0 | 阿马尔菲 | 0 | 0 | 0 | 1 |
各阵营九级科研舰数量(截至0.10.1ST):
国籍 | 驱逐 | 轻巡 | 重巡 | 大巡 | 战列 | 航母 | 总计 |
---|---|---|---|---|---|---|---|
日本 | 0 | 0 | 0 | 0 | 肥前 | 0 | 1 |
美国 | 0 | 0 | 布法罗 | 0 | 明尼苏达 | 0 | 2 |
英国 | 0 | 0 | 0 | 0 | 狮 | 0 | 1 |
德国 | Z-44、菲利克斯·舒尔茨 | 0 | 0 | 齐格飞、埃吉尔 | 波美拉尼亚 | 0 | 5 |
法国 | 0 | 0 | 0 | 0 | 阿尔萨斯 | 0 | 1 |
苏联 | 无畏 | 迪米特里·顿斯科伊 | 里加 | 喀琅施塔得 | 0 | 0 | 4 |
意大利 | 保罗·埃米利奥 | 0 | 布林迪西 | 0 | 勒班陀、马可波罗 | 0 | 4 |
各阵营遥远的T10科研舰数量(截至0.10.1ST):
国籍 | 驱逐 | 轻巡 | 重巡 | 大巡 | 战列 | 航母 | 总计 |
---|---|---|---|---|---|---|---|
日本 | 疾风、春云 | 0 | 藏王 | 吉野 | 敷岛 | 白龙 | 6 |
美国 | 0 | 奥斯汀 | 0 | 波多黎各 | 蒙大拿、俄亥俄、佛蒙特 | 0 | 5 |
英国 | 0 | 米诺陶、普利茅斯 | 歌利亚 | 0 | 征服者、雷神 | 0 | 5 |
德国 | Z52、埃尔宾 | 0 | 兴登堡 | 0 | 大选帝侯 |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马克斯·殷麦曼 | 6 |
法国 | 克莱贝尔、玛索 | 0 | 亨利四世 | 0 | 共和国、勃艮第 | 0 | 5 |
苏联 | 雷暴、哈巴洛夫斯克 | 斯摩棱斯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 莫斯科、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 斯大林格勒 | 克里姆林、光荣 | 0 | 9 |
意大利 | 0 | 0 | 威尼斯 | 0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0 | 2 |
第一期开放研发的方案舰:
英国T8战列-君主、英国T9轻巡-海王星、日本T9重巡-伊吹、日本T9战列-出云、法国T9重巡-路易九世、德国T9重巡-罗恩
第二期开放研发的方案舰:
美国T9轻巡-西雅图、美国T9战列-佐治亚、日本T9大巡-吾妻、日本T9驱逐-北风、法国T8战列-加斯科涅、德国T9战列-腓特烈大帝
第三期开放研发的方案舰:
德国T8轻巡-美因茨、德国T8战巡-奥丁、法国T8战列-香槟、英国T8重巡-柴郡、英国T9重巡-德雷克
第四期可能开放研发的方案舰(预测向):
截至0.10.1ST,客户端出现编号PASB528的阿拉巴马复制舰艇,有可能是作为联动的AL 阿拉巴马(但也很可能不一定,因为以前的AL联动船均为7XX编号),那么此时可以来做一下最后的预测了,以1彩4金作为基本预测,如下。
彩轻巡:苏联T9轻巡-迪米特里·顿斯科伊;
金科研:苏联T8轻巡-彼得·巴格拉季昂、意大利T8重巡-阿马尔菲、德国T8航母-奥古斯特·冯·帕塞瓦尔、法国T8轻巡-贝亚尔;
彩装备:个人感觉最可能的是双联105mm C38全封闭式炮座,其余可能性见下分析。
一些分析:
1:彩船方面,考虑科研彩船不宜重复舰种,则剩下驱逐、轻巡、航母,又考虑到驱逐与航母彩船实际需要T10水平,目前看可能还有一定距离,故考虑四期科研彩是轻巡的可能性最大,那么最合适的人选是迪米特里·顿斯科伊;
2:为避免跳级科研,参照三期柴郡-德雷克经验,预测使用同款主炮(实际炮弹数据不同)的彼得·巴格拉季昂作为次级金科研,顺带一提,该船实际可能应视为重巡,且防空布置和柴郡很像。有可能是中甲、防空炮+1的承伤轻巡;
3:考虑到国服四周年大概率实装意大利阵营拐维内托,那么最可能推出的金科研船:重巡阿马尔菲(你也是罗恩?)
4:航母科研人选此前由于只有白龙,属于天花板级别不好出,但现在有德航了,所以奥古斯特·冯·帕塞瓦尔大概率出(主要是B航史特拉塞不顶尖,C/D来补这个T0/0.5位置就有一定必要性了,以及考虑引入火箭弹)。
5、法国人方面,目前还有两艘金科研可以出:轻巡贝亚尔、战列弗兰德尔。假定不连续三期都是战列,那么应该是贝亚尔了。
6、以上已经凑足三期的5艘数量,如果考虑再增加一艘金科研,且各阵营依然不超过最大2艘,则除前面提到过的还有:德驱费利克斯·舒尔茨、意驱保罗·埃米利奥等等
7、如果回归双彩,则航母可能为:白龙、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马克斯·殷麦曼;驱逐可能为:春云、疾风(需要先出岛风);若要出战列,则可能为意战:马可波罗、勒班陀;若为大巡,则为德大巡齐格飞、埃吉尔;超轻巡则为奥斯汀(但是这个科技跳跃幅度太大了)
8、彩装备方面,此前MKA和三联234均为X级下放的装备,不符合的至少也应是已有金装的升级版。考虑单彩船,截至0.10.1,比较符合的有:德驱二线双联150mm/60高平两用炮(可是在研发树上缺少金装过渡)、德航Ta-152C-1/R14(游戏中下放到780)、德航双联105mm C38全封闭式炮座;考虑双彩船,则还有:白龙的A8M陆风、J5N天雷、疾风的127mm/50五式高平两用炮、勒班陀的四联装381。(说实话,可选的不多,也许3-4月WOWS会有新卫星,并有合适的进入科研)
重樱/IJN
方案舰及其科研装备
T9-肥前:
基于大和级设计方案A-140-J3的战列舰,采用12门410mm主炮配置,相比原方案防空炮进行了加强。炮口初速介于出云和天城之间。
科研装备:三联装410mm/50主炮 mod.A(相比原出云炮,增加了测距仪,使用的炮弹也不同,HE弹空阻较低,是特色)
T10-藏王:
战舰世界开发者杜撰的属于“丸六计划”的重巡洋舰——1941年甲型巡洋舰。其不科学的动力、吨位与武装的组合,被戏称采用了外星科技材料。据信灵感来源于《丸》杂志上的“云仙型重巡洋舰(本社假想)”。
科研装备:三联装203mm/55 十八年式(虽然游戏中一直标注50倍径,但实际建模和性能参数是55倍径的,可认为是3号炮的三联装版本)、双联装40mm博福斯奇式。
T10-白龙:
战舰世界中的白龙原本是按G15建模,但由于当初考据失误,G15不足以成为10级,于是开发者在G15基础上按G14数据放大船体和设计,成为“SG-15”。
科研装备:战斗机三菱A8M二十试甲戦闘机(陆风)、鱼雷机中岛C6N1-B(彩云)、轰炸机Wakusei(惑星)航母重置导致舰载机型号发生变化,目前为A8M陆风、J5N天雷(舰攻舰爆)
白鹰/USS
方案舰及其科研装备
T8-堪萨斯:
南达科他级(1920)在游戏中的再现,低速标准战列舰。相比原计划,得到了类似其他美系铁王巴的改造。原计划使用四座三联装406mm/50 MK2主炮,但游戏中倒退回45倍径406mm主炮,且配备的是MK5穿甲弹。
科研装备:
T9-水牛城:
该级重巡洋舰代表着另一种可能的战前美国重巡洋舰发展形态。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海军发展进入后条约时代,美国海军随之提出了新一代重巡洋舰的发展计划,是为在1940年初成型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在巴尔的摩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重巡设计方案:CA-A、CA-B、CA-C。本型CA-B采用长艏楼船型,搭载四座三联装203mm/55 MK15炮,由于航空设施中置,大量防空武器被挤到船尾上。
科研装备:无
T9-明尼苏达:
南达科他级(1920)的魔改现代化版本,明尼苏达获得了大范围包裹的TDS,重建了烟道和上层建筑。游戏中配备了50倍径406mm主炮,配MK8超重穿甲弹(但是上线前被削了弹重)
科研装备:三联装406mm/50 MK2/3/D
T10-奥斯汀:
美国于二战末期开发的防空巡洋舰/超轻巡计划型(CL-154),采用6座双联127mm/54 MK18自动主炮、6座双联76.2mm/70 MK26(MK37炮座)
科研装备:双联127mm/54 MK18自动主炮(炮座型号暂时未知,随CL-154最终流产取消)
T10-俄亥俄:
蒙大拿级战列舰2号舰,换装双联装457mmMKA。同时一部分四联装40mm博福斯也被替换为双联装76.2mm高炮。
科研装备:双联装457mm/47 MKA主炮、双联装127mm/54 MK16(MK41炮座)
T10-波多黎各:
CA-2D项目,也是阿拉斯加级早期概念之一,比阿拉斯加级多一座三联装305mm主炮,装甲更厚(主装甲带10.1寸@19°),动力系统也更强劲:标准排水量387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49000吨,动力212000匹轴马力,已经超过了许多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游戏里副炮被换成了蒙大拿同款54倍径127。
科研装备:双联装127mm/54 MK16(MK41炮座)
历史介绍
皇家/HMS
方案舰及科研装备
T8-阿尔伯马尔:
二战爆发后条约废弃,时任第一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希望建造新的大型化巡洋舰,最初拿出的方案排水量高达21500吨,有3x3 9.2in与4x3 8in两个版本,与W.G.在1938年的方案实际上大同小异。1940年1月8日,DNC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提出三连装203mm方案并要求排水量降低到15000吨级,允许削弱装甲防护。1940年1月20日,一个15500吨方案初稿被提出,采用三座三连装203mm舰炮,装甲带152mm,标排航速33节,满载航速31.5节。该级舰曾被列入1941年造舰计划但随后被取消。根据计算结果,该方案对比德国同类型巡洋舰在航速上没有优势。
阿尔伯马尔的原型即是上述15500吨方案,与原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全舰按1944年(预定完工时间)的标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包括113mm MK N6副炮等。
本级舰改名为阿尔伯马尔(Albemarle)。本级舰艇会以大航海时代的英国海军将领的名字命名,而不像其他的英国重巡洋舰一样以英国的郡命名。因此我们决定将贝德福德改名为阿尔伯马尔以纪念乔治·蒙克(George Monck),第一任阿尔伯马尔公爵。
科研装备:三联装203mm/50 MK IX
T10-普利茅斯:
普利茅斯是爱丁堡级原案之一(KXV),采用四座四联装152mm主炮是其特色,火炮为实际建成的爱丁堡级同款。除排水量略微增加外并且换装现代化电子设备外,其余基本可以视为等同爱丁堡。
科研装备:四联装152mm/50 MK XXIII主炮
T10-歌利亚:
采用四座三联装234mm/50(9.2寸)主炮,基于1938年早期W.G.John的23700吨12炮234mm重型巡洋舰的理念,结合以前卫号战列舰为代表的1949年英国战舰典型风格形成的设计。游戏内满载排水量超过26000吨。歌利亚是一个传统舰名,她的名字過去曾使用在一些皇家海軍艦艇上,包括二等與三等帆船,以及一艘在 1915 年的加里波利戰役中覆滅的鐵甲艦。
科研装备:三联装234mm/50 MK XII主炮
T9-狮:
狮级战列舰(Lion-class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未完成的一级战列舰,也是英国皇家海军计划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中最大的设计。该舰大体上可以看成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放大。因战争、研发进度、战时经济等问题,最终没有建成。游戏中的狮基本按历史中1938年的系列方案进行,并对防空与电子设备进行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升级。不过,419mm炮实际并未在狮级设计中考虑,只是在20年代设计G3与N3时提了一下,也并未进行详细设计。406mm MK IV则是1944年方案的狮级战列舰设计。
科研装备:三联装406mm/45 MK IV主炮(HE)、三联装419mm/45 MK II主炮
T10-米诺陶:
此处米诺陶级巡洋舰指英国1947年巡洋舰计划方案ZA,为米诺陶级研发的水冷式双联152mm速射炮和双联76mm速射炮随后被用于战后的虎级巡洋舰。
科研装备:无
T10-征服者:
征服者与雷神的满载排水量约60000吨,她们是2017年由圣彼得堡的专家理论计算设计出的,代表了某种英国战列舰的可能发展方向。设计与蓝图参考了皇家海军历史上的狮级战列舰(16E)、前卫号战列舰与L2型战列舰,应该也是英国理论上能建造的起的最大战列舰了。
科研装备:三联装419mm/45 MK II主炮
T10-雷神:
征服者与雷神的满载排水量约60000吨,她们是2017年由圣彼得堡的专家理论计算设计出的,代表了某种英国战列舰的可能发展方向。设计与蓝图参考了皇家海军历史上的狮级战列舰(16E)、前卫号战列舰与L2型战列舰,应该也是英国理论上能建造的起的最大战列舰了。
科研装备:双联装457 mm/45 Mk II主炮
铁血/KMS
方案舰及科研装备
T8-古斯塔夫·尤里乌斯·梅克尔:
原型为1937J型驱逐舰,主武器为5座单装150mm炮,1x4+2x2鱼雷发射器。游戏里更换了防空配置。命名来自Gustav Otto Julius Maerker,一战时期德国海军军官,SMS格奈森瑙的舰长。
科研装备:
T8-奥古斯特·冯·帕塞瓦尔:
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渐改型,去掉了150副炮,强化了中近程防空能力,锅炉更换为柴油机动力。命名源自德国著名软式飞艇设计师。可以认为是“C/D航舰”的一种可能。
科研装备:双联37mm LM/42或单装55mm/77 G58防空炮。完全体舰载机为BF-109G和BF110C。
T9-Z44:
1936B型驱逐舰
在游戏中的Z-44,经过了开发者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包括:更换新式的带火控雷达的主炮射击指挥仪、新的电子设备、五联装533mm鱼雷、四联装30mm机炮等。
科研装备:五联装533mm磁性鱼雷(游戏中已有,猜测会进科研让做图纸)、四联装30mm机炮
T9-菲利克斯·舒尔茨:
原型为1938A/Ac型驱逐舰(Z40-Z42),这种大型驱逐舰设计随后演变为SP侦察巡洋舰(Spähkreuzer 1938)。游戏里搭载3x2 150mm高平两用主炮和2x4鱼雷。命名来自SMS沙恩霍斯特的舰长。
科研装备:双联150mm/60 高平两用炮、双联装55mm/77 G58防空炮、四联30mm机炮
T9-齐格飞:
即Z计划中的O级战列巡洋舰。装备3座双联装380mm主炮,带有鱼雷
考虑到其设计目的(打击敌方巡洋舰)和装甲(较薄弱),战舰世界中的齐格飞被作为大型巡洋舰设计。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现代化改造,包括长128mm副炮、55mm防空炮。
科研装备:双联装380mmSKC34主炮(大巡用?)、双联装128mm/61 KM40副炮、双联装55mm/77 G58防空炮
T9-埃吉尔(Ägir):
装备三座三联装305mm的齐格飞(奥丁同款主炮),取消水上飞机增加两座128副炮,防空也有一定强化,相比之下更适合碧蓝科研
科研装备:三联装305mmSKC39主炮、双联装128mm/61 KM40副炮、双联装55mm/77 G58防空炮
T9-波美拉尼亚:
根据玩家对该舰先前名称的反馈,我们决定将其更名为Pommern,历史上曾有一艘德意志级前无畏战列舰为纪念普鲁士波美拉尼亚省而命名。
装备4座三联装380mm主炮的改装版腓特烈大帝,中部还附带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器,但是没有航空设施。
科研装备:三联装380mm/52 SKC34主炮、四联装30mm机炮
T10-埃尔宾:
原型为SP侦察巡洋舰(Spähkreuzer 1938),游戏里搭载3x2 150mm高平两用主炮和2x5鱼雷。由于定位为巡洋舰,故舰名从人名变为地名。
科研装备:双联150mm/60 高平两用炮、双联装55mm/77 G58防空炮、四联30mm机炮
T10-大选帝侯:
战舰世界中的大选帝侯实际为H-39的炮、H-41的吨位、H-42的尺寸、H-43的防护,还有H级战列舰从未考虑的三联装主炮(据信为战前德三向毛子出口的三联装方案,不完整),由于整体过于魔法而被戏称为H2016(2016年的战列舰H)。
科研装备:三联装406mmSKC主炮、三联装420mmSKC主炮
T10-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
使用腓特烈大帝船体(H-39)改装得到的一艘装甲航母。命名来自“红男爵”曼弗雷德·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5.2—1918.4.21),著名德国一战飞行员。
科研装备:
T10-马克斯·殷麦曼: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变体,调整了防空炮布局,鱼雷机更换为使用HE炸弹的弹跳轰炸机(Skip bomber)。命名来自德国飞行员马克斯·殷麦曼中尉(Max Immelmann,1890年9月21日—1916年6月18日),他发明了著名的“向上跃升接半滚改平”机动动作,史称“殷麦曼翻转”
科研装备:四联装30mm机炮
北方联合/SN
方案舰及科研装备
T8-奥恰科夫:
OKB-172设计局于战后开发的MLK小型轻巡洋舰项目中的8x152设计,装备4座BL-115型炮座的双联装152毫米高平两用火炮,高炮使用四联装57mm/81 ZIF-75,该炮曾被用于一些驱逐舰的主武器(如57A型)进行试验,但在60年代终止,后被发展的水冷型双联57mm AK-725取代。
科研装备:双联装152mm/57 B-38(BL-115炮座)高平两用炮
T8-彼得·巴格拉季昂:
基于1945年苏联海军军官们制定的作战及战术计划,本计划包含了装备180mm主炮(炮塔采用改进型号,射速加快)的巡洋舰,这类巡洋舰以敌方轻巡洋舰为目标(图纸位于加特契纳中央海军档案馆)。巴格拉季昂是本计划的一个变种(魔改),达到15000吨级。装备三座改进型速射三联180mm主炮、良好的装甲和强力AA。具体建模细节参考了同时期的68bis型、65型轻巡洋舰设计:具体来说,船体尺寸是68-bis的,上层烟囱、防空炮平台则和65神似。在某些方面和柴郡非常类似(甚至装甲和外圈防空更好),不过本舰为轻巡标。
科研装备:三联装180 mm/57 Pattern 1932 MK-3-180M
T8-博罗季诺:
基于战后的波罗的海小型战列舰计划中III+III-406 IV-180设计,出于实用化与可行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四联装180mm副炮换成2座双联装180mm炮(84型同款),主炮为两座来自苏联级的三联406mm主炮。
科研装备:三联装406mm/50 B-37 (MK-1炮座)、双联180 mm/65 SM-45(SM-48炮座)
T9-迪米特里·顿斯科伊:
按照WG官方给出的资料,该舰是65工程计划舰没有疑问,不过在目前可查的65工程方案中,并没有4x3 180主炮的方案存在。官方人员在论坛上声称顿斯科伊是15000吨的65工程“最大化方案”,不过官方论坛上也有人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方案,只是WG创作。后来WG图纸船设计师承认这是一种结合了40余种不同方案的合体船,定位为Pr.66型的原型船。
注意,该船的C船体与AB船体有明显的时代差,C船体火控、副炮、电子系统、防空都有很大更改,比如副炮采用了SM-5-1s,主炮塔由光学测距仪改为雷达测距仪。0.9.2版本更新后,迪米特里白板船体删除,A船体外观上不再拥有炮塔光学测距仪,副炮仍为B-54。A\B船体差距仅为近距离防空机枪和副炮的不同,B船体副炮升级为SM-5-1s,近距离机枪升级为四联装。
科研装备:三联装180 mm/57 Pattern 1932 MK-3-180M
T9-里加:
装备较短倍径的三座三联装220mm主炮,应该是库茨涅佐夫元帅“中型巡洋舰”的早期构想之一,即82型的早期设计,游戏中声称为1943年方案。
注意完全体副炮为6座双联60倍径130mm BL-101,与白板存在较大差异。
科研装备:三联装220mm/60 B-43 (SM-7炮座)、双联装130mm/60 (BL-101炮座)……
T9-喀琅施塔得:
Pr.69大型巡洋舰(69号工程)。由于缺乏大型军舰的设计经验,喀琅施塔得级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得到了意大利和德国的技术援助,1939年,喀琅施塔得级的前两舰喀琅施塔得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分别在列宁格勒和尼古拉耶夫开工建造。随着二战爆发,德援中止而停工。
科研装备:三联装305 mm/54 B-50 (MK-15炮座)、……
T10-斯摩棱斯克:
OKB-172设计局于战后开发的MLK小型轻巡洋舰项目中的16x130设计,装备4座BL-132型炮座的四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火炮,火炮为41型、56型驱逐舰同款。防空炮使用四联装45mm SM-20-ZIF和四联装25mm 110-PM(4M-120炮座),这两种防空炮在41型驱逐舰上都可以见到。
科研装备:四联装130 mm/58 Pattern 1957 BL-132主炮
T10-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苏联战后开发的Pr.84舰队防空巡洋舰,装备了4座65倍径双联180mm高平两用炮,6座70倍径双联100mm高平两用副炮。随着导弹时代来临无疾而终,这也是苏联设计的最后一种火炮巡洋舰。
科研装备:双联180 mm/65 SM-45(SM-48炮座)、双联100mm/70 (SM-52炮座)……
T10-莫斯科:
Pr.66重巡洋舰
0.9.5版本更新后,莫斯科变为煤炭船,并且模型进行了调整优化,后桅杆更换为大雷达,指挥塔玻璃透明化。
0.9.6永久涂装更新未实装至正式服,舰艉增加舰名标识。
科研装备:三联装220 mm/65 SM-40 (SM-6炮座)、130 mm/60 (BL-109A炮座)
T10-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采用莫斯科同款主炮,可能是66工程的一个同期备选方案。官方声称为82工程在1947年时的设计,但是全舰配置为1958年。其特色为可以360°旋转的三座主炮塔。
科研装备:三联装220 mm/65 SM-40 (SM-6炮座)、130 mm/60 (BL-109A炮座)
T10-克里姆林:
24工程战列舰,1950年的方案含有搭载457mm主炮的计划。
下一艘主力艦的計劃,即24計劃,的初始工程研究於1941年1月展開。最初,這艘艦艇是原始23計劃的複製,但有更多的防空炮和強化的裝甲。1944年,規格被改動:副炮被兩用武裝取代;反魚雷防護以及艦艇前後端的防護也被強化。1945年12月,「24計劃」主力艦的技術和行動參考條件被批准,未來此艦的主要任務包含「對任何類型的近海和遠洋水面艦艇的完全優勢」。此計畫由一群由F.E. Bespolov領導的工程師負責,他們之前曾負責Kronstadt級巡洋艦的工程設計。根據此計劃,技術計劃將於1952年完成。新型主力艦考慮過許多武裝方案,從406毫米至457毫米的主炮。1950年,初步設計的版本XIII被批准為主要設計。然而,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建造如此巨大的主力艦,排水量為80,000噸。國家的領導階層似乎也對主力水面艦艇失去興趣。1951至1952年,計劃的未來仍不明朗,但在Stalin去世後,它最終被取消。
艦艇模型構成一艘24計劃戰艦,彷彿她已於1953年被建造。此艦艇裝備457毫米/48 炮,分佈在三座三聯裝炮塔中。兩用炮由8座130毫米BL-109A雙聯裝炮座組成;小口徑防空炮包含45毫米SM-20-ZIF炮座和25毫米4M-120炮座。
科研装备:三联装457 mm/48 B-45 (SM-8炮座)、130 mm/60 (BL-109A炮座)
T10-光荣:
24工程战列舰,方案之一搭载了406mm主炮,对比克里姆林,应该是由457mm主炮安装406mm内膛得到,类似美国的406mm MK4
科研装备:三联装406 mm/55 B-52主炮(类SM-8炮座)
鸢尾教廷/MNF&FFNF
方案舰及科研装备
T8-贝亚尔:
德格拉斯级战后续建计划中的“火力强化型”,采用4座三联装152mm主炮。现实中德格拉斯按防空巡洋舰建成,贝亚尔上层建筑高度与之相似,而副炮与防空炮则为战后让巴尔同款的新式武器。游戏里的状态为1953年。
科研装备:双联装100 mm/55 CAD Mle 1945、双联装57 mm/60 ACAD Mle 1951
T8-弗兰德尔:
理念基于阿尔萨斯级战列舰1型方案,采用三座三联装380mm舰炮,前2后1布局,阿尔萨斯级三种方案中最小的一型,排水量40000/45500吨。但游戏中舰体尺寸和阿尔萨斯并没有什么不同,属于阿尔萨斯换炮船。游戏中进行了一定幅度的现代化改造,换装了博福斯厄利孔和战后的一些电子设备,故应属于自由法国阵营。
科研装备:三联装380mm/45 Mle 1935主炮
T10-克莱贝尔:
法國在1932年至1934年之間訂購兩艘Mogador級領艦後,此類型有幾年沒有新艦艇被安放龍骨。由於國際情勢的惡化,1939年春季,決定恢復領艦的建造,將Mogador級艦艇的數量增加到六艘(兩個中隊)。與它的前身相比,1939型裝備強化的對空武裝。這些艦艇在洛里昂、南特和敦克爾克建造。然而,戰爭的開始干擾這些計劃,它們最終也被取消。從1940年2月到6月,此計劃根據戰爭經驗更新。法國的投降終結了此計劃。
1938bis計劃提供Kléber在敦克爾克的「Ateliers et Chantiers de France」造船廠建造,預計於1942年7月15日完工。然而,此艦艇沒有被安放龍骨。
科研装备:无
撒丁帝国/RN
方案舰及科研装备
T8-阿马尔菲:
本舰原型由意大利的安萨尔多公司在二战前的1940年3月为西班牙海军重建计划所设计,采用三座三联装203mm/55 新式主炮(非扎拉级同款)。与原案不同的是,战舰世界中将副炮换成了12座单装90mm高平两用副炮,采用与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相似的布置方式。(与T9对应的方案保持一致)
科研装备:三联装203 mm/55 model 1934、单装65 mm/64 model 1939
T9-保罗·埃米利奥:
本舰基于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UP39侦察舰设计,为历史上罗马统帅级大型驱逐舰的原型。
2020-7-3,公布降级为IX级并改变定位和参数。
实装时涂装翻新,和右图不同
科研装备:六联装20 mm/70 Breda 1941
T9-布林迪西:
本舰原型基于西班牙海军重巡洋舰计划若有进一步进展的假设,原方案采用四座三联装152mm/55 新式主炮(非阿布鲁奇同款)。与原案不同的是,考虑到舰体足够大(22m宽,与T8方案一样)战舰世界中将主炮换成了四座三联装203mm/55 新式主炮(非扎拉级同款)。原方案中单装90mm高平两用副炮采用与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相似的布置方式。
科研装备:三联装203 mm/55 model 1934、单装65 mm/64 model 1939
T9-勒班陀:
与哥伦布同款舰型的图纸战列舰,但其主装与核心区防护结构与马可波罗类似。采用3座四联装381mm主炮,6座三联装152mm副炮和12座双联90mm高炮。命名来自
科研装备:四联装381 mm/50 OTO model 1934、双联装90mm model 1939高炮、四联装37 mm/54 Breda 1939、六联装20 mm/70 Breda 1941
T9-马可波罗:
意大利安萨尔多继维内托级战列舰后新设计的一型战列舰,即UP41。是苏联级的近亲,但是吨位要小得多。
科研装备:三联装406mm/50 Model 1940 主炮、双联装90mm model 1939高炮、六联装20 mm/70 Breda 1941
T10-威尼斯:
终级图纸巡洋舰,這艘艦艇假想了義大利重型巡洋艦的可能發展,設想該計畫可能進一步增加 203 毫米主炮的數量。采用五座三联装203mm主炮与十二座双联90mm高平两用副炮。出处不明。
Venezia是在考量了建造義大利輕型巡洋艦與義大利皇家海軍最後一系列的主力艦所使用的技術後建造的。此艦艇基於Ansaldo公司的造船廠最初為西班牙海軍提出的技術設計。炮塔的位置特別值得一提:如果以傳統方式放置炮塔,裝甲區和艦艇本身的尺寸都會太大。為了減輕此問題,炮塔被放置在特殊位置。這可以降低艦艇與其裝甲區的尺寸,代價是第二座炮塔的發射角度受到部分限制。她十五門203毫米口徑火炮每次齊射都可以造成絕佳的傷害,而與她分支中的其他艦艇相比,更堅實的裝甲將幫助她撐過激烈的戰鬥。
科研装备:三联装203 mm/55 model 1934、双联装90mm model 1939高炮、四联装37 mm/54 Breda 1939、双联装65 mm/64 model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