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装备考究鱼雷篇

阅读

    

2022-09-17更新

    

最新编辑:負けん気な瞳

阅读:

  

更新日期:2022-09-17

  

最新编辑:負けん気な瞳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尼克妮可妮
負けん気な瞳
本文由 碧蓝海事局 ASANO 原创,CCZCXQ编辑排版。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修改,转载。可在下方留言反馈。

德国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鱼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制造的德国鱼雷的直径,长度和指标。改进型通常由T号表示。标准名称如下:

  直径:F = 45cm,G = 50或53.3cm,H = 60cm,J = 70cm,M = 75cm   长度:米   推进方式:D = Dampftorpedo(湿加热器,第一次世界大战),a =空气/蒸汽(湿加热器,二次世界大战),e =电,u =过氧化氢

例如,名称G7e T2意味着鱼雷的直径为53.3厘米(21“),长约7米,有电动马达,是原始设计的第二个改进型。

U艇的装备的鱼雷中至少有四个电动鱼雷,而水面舰只使用湿加热鱼雷。 S艇主要使用湿加热鱼雷,虽然电动鱼雷也可使用。

德国人使用的意大利鱼雷由制造商表示,W为Whitehead(Fium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测试了超过六十种不同的鱼雷设计,16种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 1941年春季,月产量从战前70枚上升至1000枚,在1943年达到高峰1,700枚,1944年降至1,400枚,53.3厘米(21“)的鱼雷产量总共约为7万枚,大多用于测试。战时支出刚刚超过10,000,其中约7,000枚是电动G7e,2,300枚湿加热鱼雷G7a和640个电动回声T5(Zaunkönig1)。

数据

二战及战前德国主要鱼雷(不包括飞机潜艇)

60厘米(23.6英寸)H8鱼雷

使用船只 巴伐利亚级,马肯森级,T艇S113
设计年份 1912
服役年份 1915
长度 8米
装药 210kg Hexanite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6000米36节

14000米30节

70厘米(27.6英寸)J9鱼雷

使用船只 试验鱼雷
设计年份 1912
使用年份 1915
长度 9米
装药 315kg Hexanite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18000米29节

53.3厘米(21英寸)G7a T1

使用船只 水面舰船和潜艇
设计年份 1930
使用年份 1938
长度 7.186米
装药 280kg Hexanite
动力 十氢萘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6000米44节

8000米40节 14000米30节

53.3厘米(21英寸)G7e T2 T3

使用船只 潜艇和S鱼雷艇
设计年份 1935
使用年份 1939
长度 7.186米
装药 280kg Hexanite
动力 铅酸电动机
射程/速度 早期型 5000米30节

后期型 7500米30节

美国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鱼雷

  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早在1907年11月就放弃了Whitehead压缩空气鱼雷,改用涡轮推进。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鱼雷引进了湿热推进系统,成为未来二十年的主要动力。

例如,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Mark 13机载鱼雷是一种酒精燃料的淡水湿热机,采用两级脉冲式涡轮机,反转转子,无定子和三个喷嘴。更为有效率的燃料系统,包括使用纯氧和过氧化氢(“Navol”)而不是空气的燃料系统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测试,但由于技术困难,这些发展已经终止。

纽波特站间歇地在战争之间进行电动鱼雷的试验,直到1941年德国G7e被英国人提供,才引起了兴趣签订开发合同。这些鱼雷非常受美国潜艇部队的欢迎,因为他们基本上是无痕迹的的。战后的分析表明,日本的商船很少注意到这种鱼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Navol的实验得到恢复,约有1000个鱼雷完成时间太晚,无法看到服役。

  战后鱼雷主要是电动和otto燃料活塞。

数据

美国二战及战前主要鱼雷(不包含潜艇飞机)

21英寸(533毫米)Mark11鱼雷

使用船只 驱逐和巡洋
设计年份 1924
使用年份 1926
长度 6.883米
装药 277kg TNT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5500米46节

9150米34节 13700米27节

21英寸(533毫米)Mark12鱼雷

使用船只 驱逐,巡洋
设计年份 1927
使用年份 1928
长度 6.883米
装药 277kg TNT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6400米44节

9150米34.5节 13700米27.5节

21英寸(533毫米)Mark15鱼雷

使用船只 驱逐舰,亚特兰大级巡洋
设计年份 1934
使用年份 1935
长度 Mod0型6.883米

Mod3型7.315米

装药 Mod0型277kg TNT

Mod3型363kgTNT或373kgHBX

动力 湿加热汽轮机
射程/速度 Mod 0型

5500米45节 9150米33.5节 13700米26.5节 Mod 3型 4100米45节 8200米33.5节 12800米26.5节

21英寸(533毫米)Mark17鱼雷

使用船只 驱逐
设计年份 1944
使用年份 1945
长度 7.315米
装药 399kg HBX
动力 过氧化氢涡轮机
射程/速度 16500米46节


日本

简介

  在1945年前日本人的鱼雷通常都是依据该国海军舰炮而设计制造,尽管反对声浪此起彼伏,不论是明治时期还是旧帝国时期就一概开始了研制。然而,一些似乎已经给出的型号被填补到该时间段的空缺中。鱼雷的重大变化展现在型号数字上,小的变化则显示在修改数字上。二战后的鱼雷命名类似于上述设计系统习惯,但现在则使用格列历进行型号命名。 以61cm93式1型改3鱼雷为例,该型鱼雷直径61厘米(24英寸),研制时间在日本皇纪2593年(公元1933年)并且是第一种型号的第三次小范围修改后的样式。在1917年10月6日之前,旧日本海军使用的是英式单位制,在此之后日本人则使用公制单位。以21英寸6式鱼雷(1917年)就被重命名为53厘米6式鱼雷。

  旧日本海军的鱼雷之所以在二战中大放异彩就是由于其使用纯氧动力,而不同于美英德诸国的鱼雷(压缩空气动力)保证了鱼雷的可靠性。 纯氧动力于1917年开始研发,但由于发电机屡次发生爆炸而在1918年放弃该计划。再未提起。后来御烧静雄(后来成为海军少将)前往英国旅行时听说皇家海军的纳尔逊和罗德尼号战列舰都是纯氧驱动。但是这个说法明显不准确,该两艘战舰并没有使用纯氧但动力驱动系统中确实包含氧气。这个消息传入日本后,直接导致吴海军水雷工厂重新开始研发纯氧鱼雷。第一个成功的纯氧驱动鱼雷在1933年被制造出来,它就是后来二战中名声大噪的长矛鱼雷的始祖。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二战日本全部的鱼雷都是纯氧动力,日本早期的鱼雷大多都是湿热空气动力。

数据

二战及战前日本主要鱼雷(不包括飞机潜艇)

53.3 cm (21") Type 6鱼雷

使用船只 一战时期驱逐
设计年份 1917
使用年份 1918
长度 6.84米
装药 203kg 下濑火药
动力 煤油空气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7000米35节

10000米32节 15000米26节

61 cm (24") Type 8 No. 1鱼雷

使用船只 驱逐,轻巡
设计年份 1919
使用年份 1920
长度 8.415米
装药 300kg 下濑火药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10000米37节

6200米43节

61 cm (24") Type 8 No. 2鱼雷

使用船只 驱逐,轻巡
设计年份 1919
使用年份 1920
长度 8.415米
装药 346kg 下濑火药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10000米38节

15000米32节 20000米27节

61 cm (24") Type 90鱼雷

使用船只 重巡,吹雪级驱逐
设计年份 1928
使用年份 1933
长度 8.485米
装药 375kg 97式炸药
动力 煤油空气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7000米46节

10000米42节 15000米35节

61 cm (24") Type 93 Model 1, Mod 1, Mod 2 and Mod 3鱼雷

使用船只 大部分水面舰船
设计年份 1933
使用年份 1935
长度 9米
装药 490kg 97式炸药
动力 煤油氧气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200马力 40000米36-38节

300马力 32000米40-42节 520马力 20000米48-50节

后期型93鱼雷拥有更尖的雷头比初期型快2节

61 cm (24") Type 93 Model 3鱼雷

使用船只 大部分水面舰船
设计年份 1943
使用年份 1944
长度 9米
装药 780kg 97式炸药
动力 煤油氧气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200马力 30000米36-38节

300马力 25000米40-42节 520马力 15000米48-50节

后期型93鱼雷拥有更尖的雷头比初期型快2节

61 cm (24") F3

使用船只 试验鱼雷
设计年份 1934
使用年份 没有服役
长度 8.550米
装药 500kg 97式炸药
动力 煤油氧气海水涡轮机
射程/速度 速度/射程

1000马力 8000米60节

英国

简介

  英国在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在鱼雷发展方面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是他们被日本人用纯氧所超越。然而,英国人仍然领先于所有其他国家。这个成功主要是由于采用了Brotherhood燃烧器循环引擎。燃烧器循环发动机实际上是半柴油。通常,通过燃烧少量雾化煤油燃料加压约840磅/平方英寸的空气加热至约1800℃(1,000℃)。然后,这种热空气/气体混合物通过提升阀进入发动机,并在TDC(上止点)之前稍加注入更多的燃料。该混合物的自发点火为发动机提供动力。 对于纳尔逊级战列舰使用的大型24.5“(62.2厘米)的MK1鱼雷和用于巡洋舰的21英寸(53.3厘米)MK7鱼雷,使用了富氧浓缩物,但富氧过程很麻烦,很难使用。这些鱼雷的表现远远低于日本的这个更为成功的氧气鱼雷。

  过氧化氢用于推进已在1923年进行了研究,但其先天的不稳定和采购问题意味着工作很快被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国和美国的工作进行了调查,并于1954年发出了几枚21“(53.3厘米)的MK12试验雷,但是随着潜艇HMS Sidon的破坏和Arrochar的爆炸性故障测试范围,该项目于1959年被取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皇家海军对使用电动马达推动鱼雷的兴趣并不大,因为他们的表现相对较差,而且英国没有无轨迹的需求。在战争期间,使用捕获的德国G7e鱼雷进行实验,但战争在英国生产的版本投入使用之前结束。被捕的德国电动鱼雷的样本已经交给了美国,他们用它们来开发自己的电动鱼雷。由RAF开发的22.4“(56.9厘米)电动鱼雷计划在进入生产之前被放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发的鱼雷是用Hap-Otto加油泵(Spearfish)或使用大容量电池供电的电动马达。

数据

英国二战及战前主要鱼雷(不包括飞机潜艇)

21" (53.3 cm) Mark IV and Mark IV*鱼雷

使用船只 胡德,一些旧驱逐
设计年份 1912
使用年份 1916
长度 6.896米
装药 234kg TNT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7300米35节

9150米29节 12350米25节

21" (53.3 cm) Mark V鱼雷

使用船只 A级B级驱逐,肯特级巡洋
设计年份 1917
使用年份 1918
长度 7.086米
装药 未知
动力 湿加热器
射程/速度 4570米40节

12340米25节

21" (53.3 cm) Mark VII鱼雷

使用船只 203毫米炮巡洋
设计年份 1925
使用年份 未知
长度 7.772米
装药 336kg TNT
动力 富氧浓缩物
射程/速度 5200米35节

24.5" (62.2 cm) Mark I鱼雷

使用船只 纳尔逊级
设计年份 1923
使用年份 1925
长度 8.103米
装药 337kg TNT
动力 富氧浓缩物
射程/速度 13700米35节

18300米30节

21" (53.3 cm) Mark IX and IX**鱼雷

使用船只 利安得级及大部分战时轻巡,A级后期型及大部分战时驱逐,战时替换8寸炮重巡的旧Mark VII鱼雷
设计年份 1928
使用年份 1930
长度 7.277米
装药 Mark IX, Mark IX*

340kg TNT Mark IX** 365kg Torpex

动力 燃烧循环机
射程/速度 Mark IX

9600米36节 12350米30节 Mark IX* 10050米36节 12800米30节 Mark IX** 10050米41节 13700米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