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New Orleans-Class Heavy Cruisers)是美国海军设计建造的一系列条约重巡洋舰,同型舰七艘。
自《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到1929年,是各海军列强之间展开“条约巡洋舰”军备竞赛的时期。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不会满足于已有的8艘条约重巡(彭萨科拉级与北安普敦级),因此,美国海军推出了3年建造总计15艘条约巡洋舰的庞大计划,这15艘巡洋舰分为3批,每批5艘为一级,一年一批。具体为:1929年度建造(CA32-36);1930年度建造(CA37-41);1931年度建造(CA42-46)。【注:在1930年前,依然使用CL作为条约巡洋舰的编号,实际上此时还没有CA编号,只是为了便于描述】
其中,1929年建造的CA32-36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北安普敦级的改进型,基本性能与北安普敦级类似——这是新奥尔良级原案。而1930年将建造的CA37-41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其中,在防护方面,本级首次在巡洋舰里引入了的免疫区概念(zone of immunity),并要求面对自身的8吋炮以60入射角入射的炮弹时,弹药库免疫区为12000-24000码,轮机舱免疫区为15000-24000码。除防护外,本级还将引入新型号的主炮(MK12),并且为了抵消加强防护所用的吨位,设计航速要求降低了1节——这便是塔斯卡卢萨的设计案,因与原案差异,亦有称“塔斯卡卢萨级”。
由于美国海军部对“塔斯卡卢萨级”的设计非常满意,故要求已开工的新奥尔良级原案舰也要修改方案按新设计建造,最终海军部船厂建造的3艘使用新设计方案(CA-32/34/36),而由私营船厂建造的2艘依然沿用旧的方案——这两艘便是后来的波特兰级。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谈判时,美国作为表率,只保留了1930年度的塔斯卡卢萨(CA-37)和旧金山(CA-38),其余全部取消。而最终条约签订后,美国获得了比英国多3艘共计30000吨的8吋巡洋舰建造份额,但这3艘重巡的开工、完工时间受到条约严格限制。在1933年,美国海军恢复了昆西(CA-39)的建造,此后又逐年开建另外2艘重巡洋舰:文森斯(CA-44)和威奇塔(CA-45)。昆西和文森斯有一定小改进,主要是舾装更简单,改变了烟囱间的探照灯台,修改了部分舰桥建筑。
介于上述原因,所谓新奥尔良级一共有三批,各批之间略有不同:
第一批:新奥尔良、阿斯托利亚、明尼阿波利斯。
第二批:塔斯卡卢萨、雾城。
第三批:昆西、文森斯。
其中第一批早期都安装了与旧型重巡相同的MK9舰炮,但其294吨炮塔外形与旧型不同,炮盾为弧面造型。后期在战争中更换为MK14 mod.0舰炮(明尼阿波利斯在1944-45年更换了MK15 mod.1舰炮)。第二批与第三批起初就装备了MK12 mod.0舰炮,这些炮塔更轻,炮盾则为平面造型。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三艘阿斯托里亚、昆西和文森斯在1942年的萨沃岛海战中损失。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不久,受新电子与雷达技术的进步和防空武器系统种类增多影响,该级其余巡洋舰都接受了改造,以降低舰舰上部结构重量。这样一来,该级巡洋舰具备了新的外形,特别是其舰桥部分,重新被称为新奥尔良级(CA-32/36/37/38)。二战结束后,4艘幸存巡洋舰很快就都退役了,并于1959年至1961年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