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

阅读

    

2023-01-31更新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阅读:

  

更新日期:2023-01-31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Leo丶莱茵
怒怒醬

苏联航空母舰发展简史

各种改装计划

  进入192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着手为新生的红军重整力量。在海军方面,苏联以波罗的海舰队为基础建立了黑海舰队和亚速海舰队,并开始着手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修复与续建沙俄时期的海军遗产以及建造新舰。沙俄时期的海军遗产包括4艘甘古特级、未完工的伊兹梅尔号战列巡洋舰、斯维特拉娜级纳西莫夫海军上将级轻巡洋舰等。
  一战时期,海军航空兵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航空母舰”这一新舰种,到1920年代初期,航母技术迅速发展,美、英、日等海军列强纷纷服役了第一代航空母舰,第二代由大型舰艇改装的大型航母也已开始建造。苏联海军内支持传统海权理论的人士向高层提议,新生的苏联红海军也应该拥有航空母舰。1925年,技术人员提议使用未完工的伊兹梅尔或者在革命中受损严重的波尔塔瓦(后改名伏龙芝)的船体进行改装。
  然而,对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新生政权来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技术水平都难以实现此等改装工程。之后的1927年,造舰技术部门还选中共青团员号训练舰以试图降低改装的技术难度与经济负担。但最终仍未能成行,在一五期间,苏联光是发展重工业和修复老舰艇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暇顾及在当时仍是新生事物的航空母舰。诚然,对于此时的红海军来说,新建更多的小型舰艇要来的更加重要。

Pr.1058航空战列舰

Pr.1058.1方案/Gibbs&Cox B方案(4x3 406mm主炮)

  1936年,“大舰队”计划起步,苏联开始制定计划,准备建造一支可以和各海军列强较量的大型现代化舰队。为此,航空母舰(或类似职能的舰艇)是必需的。只是在斯大林本人要求下,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必须为最优先,因此航母的正式设计工作并没有立即启动。
  由于红海军对航母的要求仅仅是伴随舰队行动并提供空中掩护,因此,苏联最初还曾考虑过设计一种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混合体,或者说“航空战列舰”。1935年以来,该型舰艇由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ЦКБС-1)负责开发。但苏联人很快就发现,无论是苏联还是1930年代技术发展水平的任何其他造船业,都不可能设计建造出一艘兼具驱逐舰速度、重型航空母舰的载机量、小型战列舰水平的火炮和装甲、排水量30000吨之内的“梦幻舰艇”。除了国内设计局外,苏联还向一些外国公司发出设计订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38年,美国Gibbs&Cox公司向苏联提交的一套航战设计,一共有A、B、C三个版本,对应不同的主炮配置,但都使用了舯部“龟背”机库和飞行甲板设计。该系列方案在苏联的工程代号是Pr.1058。其中A、B方案的长度超过300米,满载排水量超过70000吨,采用6轴推进,轮机功率300000匹轴马力,堪称海上巨兽。显然,苏联并没有合适的船坞、码头、锅炉厂、轮机厂来建造此类舰艇及生产配套设备,火炮也需要进口。在随后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还发现,这样的设计会产生强大的空气漩涡,干扰飞机起降。另外,“航空战列舰”的概念也仅仅是纸面上看起来美好,此等庞大且复杂的舰艇在实际作战中势必会面临许多技术故障和难题。苏联领导层很快就对这种混合舰艇失去了兴趣。

Pr.71A轻型航母与Pr.71B大型航母

Pr.71A方案(轻型航母)

  下面回到航母设计本身上来,在1930年代中期以前,红海军仍然以“近海防御”为主要任务,因此在岸基飞机航程内的话,航空母舰的需求就不再那么迫切,当然在技术上也存在问题,缺少积淀,加上斯大林本人要求以战列舰的建造为最优先,航空母舰在苏联海军领导层看来便不再是优先事项。但这也不意味着,苏联海军内部就不存在追求最新锐舰艇的声音了,1938年,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后来的海军人民委员兼海军总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就一直是航空母舰的追求者。
  1936年以来,虽没有正式立项,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НИВК)一直在预研一种17750吨排水量的较大型的航空母舰,这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1937年9月7日,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国防委员会1937年8月13/15日第87号的决议,修改了“大舰队”造舰计划的一些内容。与以前的计划相比,新增了重型巡洋舰和航空母舰。其中,总共计划建造2艘航空母舰:北方和太平洋舰队各1艘。第1艘的铺设计划于1941年,第2艘则是1942年,这些船在第4个五年计划中交付。该航空母舰被立项为Pr.71型轻型航空母舰
  1938年2月,新任海军总参谋长Л.М.珈乐批准了新型航空母舰的技战术指标,具体设计工作由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第45中央科学研究所(ЦНИИ-45,原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进行。1939年4月,库茨涅佐夫升任海军人民委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航母设计建造工作的正常进行。到1939年5月,ЦНИИ-45已经准备好了Pr.71的初步设计——一种以Pr.68的船体为基础的轻型航母,该模型还以1:200的比例制造用于在风洞试验。Pr.71最符合海军对航空母舰的想法,同时也在苏联造船业的能力之内。除航空设备外,大多数火炮装置和火控装置,船舶单元和系统的技术已经掌握。
   1939年9月,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查了提交上来的Pr.71,结论上总体满意但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进一步扩大机库容量,将舰载机搭载量提升至40-45架,并将机种全部更换为战斗机。此外委员会还希望增强防空武器。针对上述意见,1939年12月,ЦНИИ-45又初步完成了Pr.71B大型航母的草案,预计将使用苏联级、喀琅施塔得级的部分技术,为了方便区分,原来的轻型航母方案也被称为Pr.71A。与Pr.71A相比,Pr.71B的排水量几乎翻倍,达到了24000吨级。从技术层面看,Pr.71B的性能和美国约克城级、英国皇家方舟级、德国齐柏林伯爵级等相当。
  然而,尽管Pr.71A型轻型航母的基本方案已经准备就绪,但航母的具体施工设计和建造则被推迟。这是由于欧洲战场的紧张形势,尤其是英法联军的快速溃败,迫使苏联领导层决定将全部资源投入到紧急备战中,造船厂需要确保已开工舰艇的快速完工。原计划于1942年由位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第199号工厂开工建造Pr.71A型首舰,但到1940年1月,所有新型舰艇的建造工作,包括该型航母在内,都被取消。而随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航母方面的工作不得不推迟

  到1943年,随着战争形势逐渐明朗,胜利的天平逐渐偏向盟军一方,苏联的工程师们可以空出精力回到舰船设计上来,航空母舰的设计工作也在这一时期重启。

Kostromitinov方案

Kostromitinov方案

  1943年,从列林格勒撤退到撒马尔罕的海军学院开始了一项有关“军舰发展趋势”的大型研究,1944年完成了该研究的第六部分,专用于航母。苏联众多专家和工程师也参与了这项工作。该项目是在考虑了有关英国和美国航空母舰及其战斗用途的可用数据以及一组苏联专家的报告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曾参观战前正在建造的德国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还同步开展了一项航母设计课题,其中的一个典型产物便是由高级技术员科斯特罗米蒂诺夫中尉(Костромитинова)发布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他名字命名,写成英文就是Kostromitinov方案,简称“K”方案(常见误译:红色超新星)。该方案声称结合了Pr.71与齐柏林号航母的想法,但看起来似乎也吸收了美、日、英的舰队航母的部分设计思路。另外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设计探索(本质上类似于毕业设计),基本没有建造的可行性,但其一些想法体现在了后续的进一步发展中。

Pr.72

Pr.72 I-B方案

  在海军学院对航母设计展开探索的同时,在以库茨涅佐夫元帅为代表的,苏联海军领导层中航空母舰等舰艇的热心拥护者的要求下,1943年1月,海军总参谋部发布了设计各种级别大型舰艇的初步技战术指标,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舰,立项为“Project 72”,由撤退到伏尔加河沿岸的喀山的第17中央设计局(ЦКБ-17)接手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第45中央科学研究所(ЦНИИ-45,原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先前研发的Pr.71B型大型航母指标较为接近,也参与到了新航母的研制工作中,继续完善自己的Pr.71B。
  任务书规定了新航母的主要作战任务为:为在公海或敌方海岸附近活动的舰队提供空中支援。新航母要求最大航速30节,甲板、弹药库、机库均有装甲覆盖(类似装甲航母的概念),可在一定距离抵御130mm火炮直射,装备8-12座双联装130mm两用炮、16门85mm高炮、12门37mm机炮以及24座双联装20-23mm机枪,舰载机数量可以考虑配置30、45或60架。总的来说,这是一种重视防护性能与对海火力的航空母舰,某种程度上是装甲航母版的齐柏林伯爵。
  1943年,在对Pr.72设计进行初步研究时,通过初步计算已经确认,在给定航母尺寸限制下,最佳载机量应当是60架(双层机库)或者30架(单层机库)。而45架的载机量无法通过单层机库实现,若用双层机库的话性价比又偏低。
  在火炮布置方面也出现了问题。通常来说航母副炮可以布置在舰岛前后(类似埃塞克斯级)或者低于飞行甲板的侧舷(类似光辉级),但由于计划使用的B-2-U两用炮塔原本是为驱逐舰开发的,带有一个提弹井,并不适合布置在侧舷。而如果集中布置在舰岛前后,那就势必会导致核心区的长度并加剧航母的左右不平衡。因此,1944年1月26日,在第17中央设计局提交给造船局的报告中,建议开发新的甲板炮架式双联装130mm两用炮,将其在两舷均匀布置。这样虽然给搬运弹药带来一定麻烦,但甲板炮的结构重量更轻,可以搭载更多数量的火炮。
  基于上述技战术指标和初期研究,第17中央设计局提出了两大一小共计3种初步方案供选择,并催促造船局拿出有关通讯和火控系统的技术规范。
  1944年2月,修订了新的指标,增加了“在机动编队掩护航空母舰们行动的情况下进行独立航空作战”的要求(暗指计划打造多航母编队),两用火炮则要求用于击退空袭和敌方轻型舰队(驱逐舰和鱼雷艇)的偷袭,85mm和37mm炮采用双联装翻倍数量,机库不在要求防御130mm炮弹,但强调了要求具备9级海况下正常进行航空作业的能力。3月,第17中央设计局在还没收到通讯和火控系统技术规范(这些东西直到6月才抵达)的情况下,自行设计了航空母舰中最重要的结构——舰岛。
  但更大的问题出现在舰载机和配套航空设施上。由于苏联人没有任何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相关配套的研发基本上是停滞不前,或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而舰载机设计局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在只有尺寸要求的情况下改进设计,初步可行的规划是搭载原本是弹射起飞陆基降落的雅克-9K战斗机和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切特维里科夫设计局的PT-1(M-82)舰载攻击机。所幸通过1944年5月组织的前往英美两国考察的方式,获取了怨仇级和埃塞克斯级的相关资料用以辅助Pr.72型的设计,终于有了可靠的模板;但由于两国在航母使用上仍然存在差异,比如甲板系留与否、备用机与否等,苏联人还是不能确定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设计”。
  尽管困难重重,第17中央设计局还是在8月拿出了对应前文提到过的三种方案:
  1、大型方案(I-B):双层机库搭载60架飞机,排水量30000余吨,武器为8座双联装130mm B-2-U两用炮、8座双联装85mm高炮、12座双联装37mm机炮、24座双联装25mm机炮;
  2、大型方案(II-B):与I-B类似,搭载12座甲板炮架式双联装130mm两用炮,其余武器与I-B一致;
  3、小型方案(III-M):单层机库搭载30架飞机,排水量23700余吨,搭载8座甲板炮架式双联装130mm两用炮,其余武器与前两者一致;
  在经过比较和讨论后,大型方案(II-B)被看好,造船局同意开发新的甲板炮架式双联装130mm两用炮,并对原本的中小口径火炮提出了新的意见,主要是取消85mm高炮,中口径火炮统一为45mm,并将数量增加至总计60门,小口径的25mm机炮则可以减少至10-12座双联装。
  但在后续的进一步修改过程中,Pr.72就逐渐变得离谱了。Pr.72被要求具备防御152mm火炮和3~4km高度投下的500kg高爆弹的能力;TDS也希望得到强化,希望纵深达到7m;此外,航速也被要求比战列舰编队快3~4节,也就是要达到32~33节,这就需要将动力强化至224000SHP的四轴设计。以上需求导致1944年11月提交的方案中,Pr.72膨胀到了达到战列舰水平的36000余吨,航速32~33节,火力和防御优秀,但载机量只有60架的畸形产物,性价比实际上相当感人,新航母的开发走进了死胡同。有传闻称该最终方案最终被海军拒绝。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在战后开始的新造舰计划中,没有任何一艘航空母舰。而且显然,斯大林更热衷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经验的传统炮舰的优先级更高。

Pr.69AV

Pr.69AV方案

  由于苏联人完全缺乏航母设计经验,Pr.72的开发逐渐走入死胡同。但在其还没彻底咽气的时候,1945年初,海军方面开始规划战后海军重建的工作。当时人们已经认为,喀琅施塔得的舰体已经遭到一定破坏,且设计已经过时,但舰体的结构和防护适合被改建为一艘大型装甲航母。这就是“Pr.69AV”,设计工作同样由第17中央设计局展开。但该方案也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获得通过。一方面是斯大林认为与其维修和改建成航母,不如继续建成自己最喜欢的大型巡洋舰;另一方面,高功率舰用蒸汽轮机也难以实现国产化,需要进口,数量有限。
  总之Pr.69AV虽然先进且具备一定可行性,但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1950年代——Pr.85与其他

  • (参考WG维基百科—Pr.71型)[1]
  • (参考WG维基百科—Pr.72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