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级重巡洋舰介绍
阅读
2022-09-11更新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阅读:
更新日期:2022-09-11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高雄级重型巡洋舰
概况
高雄级重巡洋舰(たかおがたじゅうじゅんようかん,Takao-class)是旧日本帝国海军(IJN)的一等巡洋舰(重巡洋舰)。是基于昭和2年军舰扩充计划而建造,并且高雄级在公文上,是日本计划建造的最后一级一等巡洋舰,高雄级以后竣工的巡洋舰全为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然而实际上,IJN之后又以轻巡的名义建造了最上级重巡洋舰。同型舰共4艘,分别为高雄、爱宕、摩耶、鸟海。
高雄级在设计上与前型妙高级同样,采用“三年式二号20厘米(50倍口径)炮”。其性能为炮口初速870米/秒,110公斤的炮弹以仰角45度发射,射程能达到29,400米。该炮为安装在经更新的E型炮塔内。这款新型炮塔因就对空射击作出考虑,其最大仰角为70度,另分别设有通常炮弹及对空炮弹所专用的扬弹机。俯角与前型同样为5度。但经过实际测试后,炮弹太重的关系影响了发射速度,导致射击间隔过长,因此很难在实战中发挥作用。顺带一提,与高雄级有着同样思维的英国郡级重巡洋舰亦为同样失败。
对于妙高级的居住规划太过狭小的问题及作为仅次于战舰的准主力舰,于是将塔型舰桥大型化使其拥有高度的舰队指挥能力。更重要是,为了缩短舰桥的防御规划,将舰桥设置在烟囱的烟路之上,就该布局上的理由亦为舰桥大型化的一大原因。至于舰桥的布局,从下方开始,在下部舰桥、中部舰桥的两胁设有机枪台,而上部舰桥的两胁上各设置了1台1.5米测距仪,至于罗针舰桥、防空指挥所、测距所的天盖上则设有主炮用一四式射撃方位盘,并在其后方亦安装了主炮用6米测距仪。
而其他与妙高型不相同的地方,另一个特征就是将鱼雷发射管由中甲板移到上甲板。在使用上不但变得较为方便,亦减低了在中弹时因诱爆而扩大损伤的机会。后来因第四舰队事件之机,将“高雄”与“爱宕”过大的舰上构造物进行缩小工程令重心下降。不过,在航速与稳定性上稍逊于妙高型。
高雄、爱宕、摩耶与鸟海最终的舰桥形状及起重机的配置各有不同。摩耶在战时中损伤修理的时候与高雄、爱宕接受同样的舰桥缩小改装,并且将3号主炮塔撤去,在原3号主炮炮塔位置设置2座联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在昭和14年的改装中,拥有鱼雷发射管16门、127毫米高射炮8门(高雄/爱宕)。
高雄级各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各地活跃,并取得不少战绩。并且4舰同时参加莱特湾海战,但除高雄以外,其余3舰均相继沉没,而唯一生还的高雄在战时1945年遭英国潜舰XE3号攻击,失去行动能力,于新加坡大破搁浅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10月,由英军拖曳航至马六甲海峡自沉。
同型舰
- 以下使用竣工次序来排列
高雄 | たかお/たかを | 1932年5月31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竣工 | 1946年10月29日于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处分击沉 |
爱宕 | あたご | 1932年3月30日在吴海军工厂竣工 |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水域被美国海军潜艇击沉 |
摩耶 | まや | 1932年6月30日在川崎造船厂竣工 |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水域被美国海军潜艇击沉 |
鸟海 | ちょうかい/てうかい | 1932年6月30日在三菱造船厂竣工 |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域交战中,遭到美军飞机和驱逐舰的攻击重创,被己方驱逐舰击沉 |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