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Pr.69型大型巡洋舰设计史

阅读

    

2022-11-10更新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阅读:

  

更新日期:2022-11-10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Leo丶莱茵
Night__Voyager_
三水合成糖


反复横跳——Pr.69型设计史

更多前期背景介绍,参阅Pr.23型战列舰设计史,这里不再赘述。

【“大舰队”计划起步】

  随着1935年12月,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层对苏联海军未来建设提出新的规划,“大舰队(Большой флот)”计划正式上路。根据1936年7月16日批准的“大舰队”造舰计划,在10年内将要把530艘各型舰艇投入现役,总吨位达到130万吨,其中一半吨位将分配给各型战列舰。
  1936年2月21日,通过参照世界其他海军强国于30年代中期建造的战列舰以及前期预研的经验,奥尔洛夫司令发布了第一批新型战舰的技战术指标,并分配了相应的工程编号,分别为:
  1、计划于太平洋舰队服役的战列舰“Project 23”,标准排水量55000吨,配备9门457mm主炮,450mm侧舷装甲;
  2、计划于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的战列舰“Project 21”,标准排水量35000吨,配备9门406mm主炮,350mm侧舷装甲;
  3、新型重型巡洋舰“Project 22”,标准排水量18000-19000吨,配备9门254mm主炮;
  其中Pr.22型重巡洋舰的技战术指标参考了前期“巡洋舰X”(标准排水量达16500吨,配备4座三联装240mm火炮,12架水上飞机,甚至还有两艘超小型潜艇)设计的经验,具体设计工作仍然委托给“巡洋舰X”的设计单位即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ЦКБС-1)进行,后来波罗的海造船厂第四设计局(КБ-4)也加入到设计工作中。
  1936年前中期,出访意大利的技术团队带回了意大利人设计的两套大型重巡洋舰方案:标准排水量分别为22000吨与19000吨、配备254mm主炮,很大程度上成为了Pr.22型重巡洋舰初期的设计参考。
  1936年5月15日,海军二级副司令И.М.卢德里批准了由红海军司令部造船部门起草的《战列舰与重巡洋舰设计草图的初步技战术任务书》,其中,有关重巡洋舰的方案被明显地更新:共有4个方案被提出——排水量18000到22000吨,主炮口径可选254mm、280mm和305mm,最大巡航速度35节。
  实际上,在稍早前的1936年4月,两个设计局的Pr.22型巡洋舰的设计已经膨胀到了搭载9门305mm主炮的26000吨级或29000吨级超级重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对标德国沙恩霍斯特级和法国敦刻尔克级的类型,即所谓战列巡洋舰。

【“B”型战列舰——Pr.25型】
Pr.25型/“B”型战列舰指标、竞争方案以及ЦКБС-1的推荐方案
1936年Pr.25型/“B”型战列舰方案(ЦКБС-1)

  根据1936年7月16日,劳动国防委员会通过的《大舰队计划》,决定建造8艘标准排水量为35000吨、配备9门406mm主炮的“A型”战列舰与16艘标准排水量为26000吨、配备9门305mm主炮的“B”型战列舰。也是考虑到《英苏海军条约》的影响,正在设计的搭载305mm主炮的Pr.22型重巡洋舰被转移到新的“Project 25”小型战列舰项目上,也即分类中的“B”型战列舰
  1936年8月3日,海军司令В.М.奥尔洛夫将“B”型战列舰的主要用途表述如下:“该型战列舰应当有能力歼灭任何巡洋舰,包括‘德意志’级。”而不久之后,这艘船还被赋予了与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日本“金刚”级战列舰作战的任务。
  为了执行上述任务,“B”型战列舰的武备应包括:3座三联装305mm主炮、6座双联装130mm副炮、四座双联装100mm副炮、六座四联装37mm防空炮和4架水上飞机,同时配有2个弹射器;主装甲带200mm,上装甲带与舰艏水线带140mm,从甲板到核心区的水平装甲总厚度为150mm(弹药库上方为180mm),最大航速35节,标准排水量为26400吨。
  1936年10月,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和第四设计局分别提交了Pr,25型战列舰的方案,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方案被选中。但在随后的设计工作中,两个设计局很快就发现,Pr,25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必须越过所给定的26400吨排水量的上限。进一步研究发现,一艘排水量26400吨、最大航速35节的战列舰只能拥有不超过140mm的主装甲带与不超过95mm的装甲区顶板,远远达不到指标要求。而要满足装甲要求,所需要的排水量至少为30900吨。
  在对“B”型战列舰设计草案的总结中,海军首席观察员А.Э.楚克尔什维特指出,就其有限的用途(摧毁重巡洋舰)而言,她太大且昂贵,同时由于排水量不足导致的武备不足,这会直接导致在与两艘德意志级战斗时落于下风,甚至装甲也是如此(它的装甲不如沙恩霍斯特级、敦刻尔克级,甚至不如马拉级)。
  1936年11月26日,经В.М.奥尔洛夫的批准,对“B”型战列舰的与设计进行修改与补充的计划,建议在“B”型战列舰的总体设计中将标准排水量提高至30900吨,最大航速增至36节,同时装甲也被明显削弱。1936年12月下旬至1937年1月上旬,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设计了多种“B”型战列舰的方案。在技术设计方面,他们推荐了一种标准排水量为32870吨的方案,主装甲带230mm,水平装甲总厚度125mm,主动力系统30万马力,采用四轴螺旋桨推进,速度可达35.5节。1937年1月,当局批准加强“B”型舰的装甲,现在这艘船的整体诸元(薄装甲与高航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列巡洋舰相似。在当局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批准后,要求总体设计于1937年3月31日前完成。
  在5月中旬提交给第十七中央设计局(原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Pr.25型计划案(总设计师В.А.尼基丁В.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中,“B”型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5950吨,在主机输出功率为268000马力时,最大航速33.5节;而在主机超负荷过载时输出功率为300000马力时,最大航速为35节。
  根据评审和调查,红海军司令部下属造船部与国家国防工业委员会总局指出,因为部分装甲需要加强,故Pr.25型项目在某些重要节点上需要重新设计,设计团队为了修改上述缺陷需要工作两个半月,同时战列舰的排水量会增加到37300吨。然而这些建议于1937年7月3日向国防委员会上报后,虽然建议总体上被接受,但是该舰的标准排水量却被压缩到了仅36800吨,最大航速为35节。

【“大清洗”事件的影响与短命的Pr.64型】
“B”型战列舰(Pr.25和Pr.64型)方案的演变

  1937年7月,受“大清洗”影响,苏联海军领导层剧变。7月10日,В.М.奥尔洛夫司令被解职并被捕,他的助手们很快也被解职,虽然这些变故并没有影响到“A”型战列舰的命运,但“B”型战列舰就没那么好运了。早在去年秋天,海军首席观察员А.Э.楚克尔什维特对Pr.25型战列舰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表示怀疑,而现在,他可以更自由的批评了。1937年7月21日,А.Э.楚克尔什维特向海军代理司令员Л.М.珈乐着重阐述了他对25型战列舰的设计的思路以及部分想法,他认为由于红海军司令部上层的变更,“B”型战列舰的设计必须再次获得批准或拒绝,具体包括:
  1、“B”型战列舰的设计不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战术所规定的明确任务,而是盲目的尝试与寻找来偶然地满足技术要求。B型战列舰最初是“重巡洋舰”,后来变成“超级巡洋舰”,然后是“小型战列舰巡洋舰”,最终变成了“B型战列舰”,该型舰艇的尺寸变得过于庞大,不再符合给定的任务,需要重新规划技战术指标。
  2、“B”型战列舰的用途含糊不清,1936年8月3日批准的技术指标中没明确规定用途,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该舰必须具备可以摧毁所有敌方巡洋舰的能力,同时可以与多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作战”,而后还在口头上增加了与“沙恩霍斯特”级作战的任务。为此,“B”型战列舰显得过于庞大而昂贵,但该舰的武备又无法有效打击敌战列舰,变成了一种“最弱的战列舰乃至战列巡洋舰”。
  3、其他意见还包括:不可能同时设计适用于波罗的海等内海与太平洋等外海作战的战列舰;“B”型战列舰的305mm主炮口径、航速以及装甲对敌方巡洋舰是偏大的,但对敌方战列巡洋舰来说是不够的;要求建造的“B”型战列舰的数量过多,等等。
  为了解决国家的海上防御问题,А.Э.楚克尔什维特描绘了三种大型战舰的建造前景:“A”型战列舰,配备9门406mm主炮,应服役于太平洋舰队;“B”型战列舰,配备9门356mm主炮,航速在30至32节间,应在欧洲部分海域服役;以及用于摧毁敌巡洋舰的重巡洋舰,配备12门254至280mm之间的主炮,航速为34至35节之间,排水量为26000吨至30000吨之间。
  就最终结果而言,1937年8月13日至15日,国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命令,决定停止Pr.25型战列舰的后续工作,同时新通过的一项命令重启了“B”型战列舰的设计,但要求配备356mm主炮(即“Project 64”),同时新增需求,要求设计一艘配备254mm主炮的重巡洋舰(即“Project 69”)。
  1937年8月25日,由海军二级舰队指挥官С.П.斯塔维茨基担任主席的委员会制定了Pr.64型的技战术指标,其主要目的是“为远离海岸的机动编队提供(观测等的)稳定性,并利用其356mm火炮与其他瞄准装置相链接(统一火控射击),以达到摧毁敌方最大装备了406mm主炮现代战列舰。”
  Pr.64型项目由第十七中央设计局的А.И.马斯洛瓦领导开发。至1937年底,Pr.64型的标准排水量与满载排水量已被论证完毕,分别为48000吨与53000吨。为了与Pr.23型的航速相统一,该舰也采用了三轴推进,以保证航速为29节。因此,就其舰体大小和航速而言,Pr.64型接近Pr.23型,但在主炮口径与与装甲防护方面明显逊色于后者。实际上这比Pr.25型显得更加大而无当。因此,1938年1月底,红海军司令部下属造船部对该项目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该意见也得到了刚在年初上任的海军一级参谋长Л.М.珈乐的肯定。同年2月,海军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层在И.В.斯大林的授意下最终放弃了“B”型战列舰,转而集中精力到“A”型战列舰上。最终,Pr.64型项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被终止。

【重生之我是Pr.69型】

  虽然海军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层放弃了“B”型战列舰,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剩下了“A”型战列舰,建造一艘“重巡洋舰猎手”的大型次等主力舰的想法,即Pr.69型就幸运躲过了这次否决。
  1937年9月,在国防委员会制定8月13日/15日命令时,由С.П.斯塔维茨基主持的委员会设计了Pr.69型重巡洋舰的技战术指标:主炮为9门254mm火炮,装甲可抵御203mm口径炮弹,最高航速为34节。同时,斯塔维茨基坚决要求将该舰的排水量限制在18000吨至19000吨间,“以防止这艘最强大的巡洋舰变成最弱的战列舰(就像‘B’型战列舰那样)”。
  1937年11月1日,经海军司令员М.В.维克托罗夫批准后,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发布了《关于69型重巡洋舰的战术技术要求(ТТТ)》。这艘重型巡洋舰的任务是:与敌方巡洋舰(特别是敌重巡洋舰)作战,以支援我方轻火力编队的行动,支援边远地区轻火力编队的行动;独立破坏敌海上交通线。Pr.69型重巡洋舰的草图设计由Ф.Е.别斯波洛夫负责,同时,由第十七中央设计局(原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В.А.尼基丁进行全面指导。在该舰的设计之初,海军军事委员会同意了国防工业人民委员会的提议,并未给这艘巡洋舰设计鱼雷武器。为了保护这艘战舰,技战术要求特意为其设计了厚达140mm的侧舷装甲,中水平装甲板则厚达80mm,下水平装甲板厚度为20mm。标准排水量为24800吨,航速为33.3节,最大长度为232米,最大宽度为26.6米,在满载时吃水深度为8.4米。1938年6月,草图设计完成。
  没错,从技战术指标来看,Pr.69型和最初的Pr.22型可以说是基本一致,而在1938年6月,这艘巡洋舰被赋予了一项新任务,即与沙恩霍斯特级战舰作战。6月29日,国防委员会决定修改Pr.69型的技战术指标。新的技战术指标要求该舰:装备305mm主炮组,侧舷装甲增厚至250mm,排水量增加至30000吨至31000吨,航速提高至30节至31节。新指标发布之后,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责成海军人民委员会需在十天之内拿出方案补完重巡洋舰的新设计——没错,现在的Pr.69型的作战任务乃至指标都可以说和当时的Pr.25型没有多大差别
  1938年10月,第十七中央设计局将根据新技战术指标而设计的Pr.69型重巡洋舰的图纸提交给了苏联海军人民委员部(НК ВМФ)与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进行审议。新设计的战舰标准排水量为32870吨。不久之后,海军舰艇制造局传来回复,他们认为这个项目存在重大设计缺陷,必须修改,而在修改完成之前他们将不予通过。很快,设计师们根据技战术指标中的要求对装甲、鱼雷防护系统和抗沉性诸元进行了部分修改,这些修改使排水量增加了1500吨,同时,为了达到指标所要求的航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锅炉的蒸汽发生量。航程方面,在燃油满载时将部分燃油置于舰体空舱中(如鱼雷防护系统中的空舱)时所计算出的最大航程则需要更详细的说明。
  1938年末,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以评估Pr.69型的作战性能。在海军学院进行的兵棋推演评估中发现,Pr.69型重巡洋舰的部分作战诸元强于沙恩霍斯特级,在50链至90链(9260米至16668米)的距离上则强于金刚级,但同时在这个距离上仍然会不敌敦刻尔克级。在火炮和装甲方面则全面优于外国受限于“华盛顿条约”的轻巡洋舰与重巡洋舰,但在航速方面不如部分高速巡洋舰。根据委员会的结论,Pr.69型重巡洋舰可以完成其被分配到的主要任务,但因为其航速较低,在追击敌高速巡洋舰时则会略显不足。委员会建议使用Pr.23型战列舰的双联152mm MK-4型副炮替代目前的双联130mmБ-28副炮,并通过缩短最大航程以加强巡洋舰的装甲与鱼雷防护系统,航速则保持不变。
  海军人民委员会议开会审议了特别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其提案在经批准后以设计项目修改任务的形式送至第十七中央设计局,该任务应当于1938年底前完成。在任务中,除了增加副炮口径外,还加强了舰艏横向装甲挡板、战斗指挥塔、主炮塔与副炮塔的装甲,同时还增加了发电机组的功率。总而言之,这艘船的排水量在修改后增加至35000吨

Pr.69型大型巡洋舰线图

  1939年1月,海军人民委员М.П.弗里诺夫斯基与造船工业部长И.Ф.捷沃相将一份修改后的重巡洋舰设计草案送至国防委员会进行审议。不久之后,审议通过,第十七中央设计局承担了研究重巡洋舰的任务。同年2月,Ф.Е.别斯波洛夫被任命为Pr.69型重巡洋舰的总设计师。根据1939年7月13日国防委员会所发布的决议,他们接受了来自海军人民委员部(НКВМФ)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НКСП)所提出的建议,批准通过了Pr.69型重巡洋舰的设计草案。
  Pr.69型重巡洋舰-1939年方案技术诸元:设计标准排水量35240吨,满载排水量41540吨;长/宽/吃水为250.5/31.6/9.45米;动力系统和Pr.23型一致:6台三角高压水管锅炉分入三个锅炉室提供动力,3台瑞士制的布朗-波维利(Brown Boveri)单轴蒸汽轮机,足以提供功率201000马力,最大功率可达231000马力,使得最大航速达到32节。武器配置:3座三联装305mm/54 B-50 MK-15主炮,4座双联装152mm/57 B-38 MK-17副炮,4座双联装100mm/56 B-54 MZ-16高平两用炮,7座四联装37mm 46-K机炮,1座水上飞机弹射机配有2架KOR-2水上飞机。主装甲厚度230mm,水平装甲总厚度134mm。

【悬而未决的最终方案】

  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Pr.69型的建造进展迅速。按照《1939年度海军造舰计划》, 两舰采用图纸绘制和建造并行的方法,首舰喀琅施塔得1939年11月30日在位于列宁格勒的第194造船厂(马蒂造船厂) 铺设龙骨,而2号舰塞瓦斯托波尔则于更早的11月5日在位于尼古拉耶夫的第200造船厂(61公社社员厂)铺设龙骨。
  由于新型305mm/54 B-50舰炮以及配套的MK-15炮座研发速度缓慢,必须保证重巡洋舰如期完成的压力与舰载火炮生产延误的现状迫使海军司令部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的人们开始考虑来自德国的克虏伯(Krupp)公司之前所提出的可以为他们提供德制380mm主炮的建议。经过工程师们大规模的二次修改,1941年2月11日,海军人民委员部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向国防委员会提交了“Project 69-I(проекта 69-И)”的草案望其批准。实际上该改版设计与原设计差距甚大,存在实质性不同,且无法建造同时兼容两种火炮的船体。这样一来在使用新方案建造的情况下,如果德国拒绝交付火炮,那么Pr.69型将会面临严重延后。

Pr.69-I型大型巡洋舰线图

  在1941年4月初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斯大林了解到了重巡洋舰的建造以及其德制主炮组的供应情况,但他决定不撕毁1940年底与德国方面签署的协议,以避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同月10日,国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建重巡洋舰使用380mm主炮》的决议,海军人民委员会与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可以将Pr.69型原先的3座苏制三联装305mm主炮组替换为三座德制双联装380mm主炮组。而因此,也有人主张修改在建巡洋舰的部分战技术诸元(ТТЭ)指标。根据决议,造船工业人民委员部被责成修改Pr.69型的技术草案,并要求在1941年10月15日之前与海军人民委员部共同批准其的最终方案。
  苏联向德国订购的6座380mm主炮炮塔的预计交付时间如下:
  I 号炮塔:1941年10月5日至1942年2月28日;
  II 号炮塔:1941年12月5日至1942年3月31日;
  III 号炮塔:1942年2月5日至1942年4月3日;
  IV 号炮塔:1942年5月5日至1942年11月30日;
  V 号炮塔:1942年8月5日至1942年12月31日;
  VI 号炮塔:1942年11月5日至1943年3月28日
  相对于Pr.69型,换装380mm主炮的Pr.69-I型标准排水量上升至36240吨,而满载排水量则为42830吨,另外由于主炮塔轴线的延长,装甲区、水下防护系统(从147.5米延长至156.5米)和设计水线(从240米延长至242.1米)也要跟着稍微延长。
  然而,已经没有时间给苏联人决定最终方案了。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制主炮已不可能获取,苏联人也很快取消了此类大型舰艇的建造工作。直到卫国战争爆发前,仍然没确定Pr.69型的最终方案。
  卫国战争爆发后的 1941年7月10日 ,苏联国防委员会颁布第86号决议,下令中止Pr.69/69-I型重巡洋舰的全部建造工作。此时“喀琅施塔得”和“塞瓦斯托波尔”号的技术准备程度均为12%左右。而当1941年8月16日德军占领尼古拉耶夫时,“塞瓦斯托波尔”号重巡洋舰已经完成了大约 5000 吨结构件的装配工作,当年夏秋,“喀琅施塔得”号重巡洋舰的装甲也被挪用,以就近支援列宁格勒的防御设施的建造。

【尾声】

  在德军占领尼古拉耶夫期间,“塞瓦斯托波尔”号重巡洋舰的整个艏部结构和下甲板都被切割回收,舰体前部的第1号至第4号锅炉舱的舱壁、安装基座和上层船底都被拆毁。遗留在船台上的船体剩余金属仅剩下约3000吨,包括部分厂内备料在内的大约500吨金属被运回了德国本土回炉再利用。而且由于部分龙骨墩、木垛和支撑柱被德国人拆除,“塞瓦斯托波尔”号的船体已出现大量不可修复的变形。苏军工程人员在收复尼古拉耶夫后曾对,“塞瓦斯托波尔”号进行仔细的勘察,认为其技术准备程度降低到了4%,该舰实际上已经报废。
  德国投降前一个月,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向海军造舰总局提议,可以将船体保存情况相对较好的“喀琅施塔得”号重巡洋舰改建为航空母舰。代号“Pr.69AV”根据原先Pr.69/69-I型重巡洋舰的设计吨位,经过扩大舰内空间并加装飞行甲板,最多可搭载 76 架雅克-9K舰载机,飞行甲板的尺寸为260米×30米,舰上的自卫火力包括安装在稳定式炮座上的16门双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炮以及16门双联装37毫米自动高炮。得益于其120mm舷侧装甲和21万马力主机的保留,使得该舰成为了一艘攻防兼备,性能优良的先进军舰。海军希望该舰于1945年底开始改造工程,最晚于1948年内完工,完工后部署于北方舰队。
  然而事与愿违,1945年4月底,“Pr.69AV”提交海军人民委员会讨论,但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该方案并未获得通过。因为斯大林坚持认为,航母是所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工具,而重巡洋舰才是破坏海上运输的最有效手段。他同时提出,“喀朗施塔德”号有望于战后继续建成,因此应该继续保护好其舰体。但实际上,战后的“喀朗施塔德”号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恢复建造,最终于1950年正式拆解出售。

  • (资料:《“苏维埃联盟”级战列舰》(Линейные корабли типа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А.М.瓦西里耶夫 著)
  • (资料:《斯大林的超级战舰》(Суперлинкоры Сталина) А.М.瓦西里耶夫与А. Б.莫林 合著)
  • (资料翻译:NGA论坛-到我们红旗舰队来!——喀琅施塔得号小传 译者:Every Day Is Night、虎王路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