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初春级驱逐舰
初春级驱逐舰
概况
初春级驱逐舰(日文:はつはるがたくちくかん,英文:Hatsuharu-class destroyer),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在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对驱逐舰加以限制后,设计建造的特型驱逐舰的后续舰队驱逐舰。在第一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预定建造12只。
建造初春级驱逐舰的目的是要在《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下的舰体(1500吨舰队驱逐舰)上以最大的可能性安装武备,该级亦称条约型。在造舰鬼才藤本喜久雄的设计下,最初,在紧凑的初春级上搭载了特驱同样数量的鱼雷发射器,并首次配置鱼雷快速装填装置,仅减少了1门主炮,主炮和鱼雷均使用背负式设计,舰体也使用焊接技术减重。
但就总体而言,在排水量受限制的船体上搭载相对过重的武装导致了复原性不足。在初春和2号舰子日竣工后,又发生了友鹤事件,事件后海军了解必须彻底解决问题,于是初春级在建造了6只后中止进行改装,第7号舰经过重新设计后成为白露级。
已经竣工的初春和子日紧急返厂改装,正在下水的若叶和初霜则在改装后竣工,尚在船台上的有明和夕暮则进行了更完善的改装,因此也被称为改初春型。改装后的初春型航速从36.5节降到了33.3节,武装方面取消了背负式的配置,撤去了第3号鱼雷发射管,舰首单装的第2炮塔移到舰尾和第3炮塔同样高度的位置,上层结构缩小,增加压舱重量使重心下移。另外在第四舰队事件后还加强了船体强度。
初春级驱逐舰共有6艘,分别为梅(Hatsuharu)、子日(Nenohi)、楉(Wakaba)、檨(Hatsushimo)、榎(Ariake)、棭(Yugure)。该级具有较强的反潜能力和强大的鱼雷攻击力,也是第一批装备610毫米酸素鱼雷的舰级。所有驱逐舰皆在1942年到1945年期间的太平洋战争中沉没。
同型舰
- 以下使用计划次序来排列
初春(II) | はっはる | 1931年列入计划,1933年9月30日在海军佐世保造船厂竣工 |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5月26日参加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1942年11月至1944年2月担任飞鹰(飞鹰级航空母舰一号舰,Hiyo;即原出云丸号邮轮,Kashiwara Maru)、瑞凤(祥凤级航空母舰二号舰,Shoho Class Zuiho)等航空母舰的护卫。1944年10月参加奥尔默克运输行动,11月13日被美机炸沉于马尼拉湾。次年1月10日除籍。 |
子日(II) | ねのひ | 1931年列入计划,1933年9月30日在浦贺船渠竣工 |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战。1942年2月22日参加巴厘岛攻略作战,5月26日参加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7月5日于阿留申群岛阿加兹岛东南方海域被美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同年7月31日除籍。 |
若叶(II) | わかば | 1931年列入计划,1934年10月31日在海军佐世保造船厂竣工 |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作战。1943年7月22日参加基斯卡岛撤退行动。1944年6月21日开始向硫磺岛执行运输任务,10月24日执行完马尼拉运输任务后,追赶志摩舰队途中被美机炸沉。同年12月10日除籍。 |
初霜(II) | はつしも | 1931年列入计划,1934年9月27日在浦贺船渠竣工 |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2月22日参加巴厘岛攻略作战,5月26日参加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1943年7月参加基斯卡岛撤退行动。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纳海战,10月31日向奥尔默克湾运送物资。1945年4月4日参加菊水特攻作战,6月16日转为炮术学校训练舰,7月30日于美军空袭宫津湾时,触发磁性鱼雷爆炸而搁浅。同年9月30日除籍,1949年打捞其遗骸后解体。 |
有明(II) | ありあけ | 1931年列入计划,1935年3月25日在川崎造船厂竣工 |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2月24日参加瓜哇海扫荡作战,5月7日参加珊瑚海海战。1943年7月28日在向新不列颠岛西端日军基地运输物资途中,被美军B-25轰炸机炸沉。同年10月15日除籍。 |
夕暮(II) | ゆぐれ | 1931年列入计划,1935年3月30日在舞鹤船厂竣工 |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2月24日参加瓜哇海扫荡作战,5月7日参加珊瑚海海战,7月编入第四水雷战队,11月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1943年7月12日参加科隆班加拉海战,随后前往拉包尔从事运输工作,7月16日在乔赛尔岛附近海域被美机炸沉。同年10月15日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