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Nelson-class)是英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建造的一型标准排水量35,000吨级,装备9门16英寸(406mm)主炮的条约型战列舰,Bigseven的英国成员。本级舰也是自1913年建造的复仇级战列舰之后、到1936年“海军假日”结束之前,皇家海军建造的唯一一型战列舰。其以第一型条约战列舰、拥有继承自N3战列舰方案的良好防护、火力水平,以及独特的全前置金字塔式主炮布局和较低航速低的特点为人所知。
作为首型条约战列舰和条约之后皇家海军的第一型新造主力舰,本级舰使用了许多因条约而取消建造的G3级战列巡洋舰和N3级战列舰的技术。本级舰共建成两艘:纳尔逊(HMS Nelson)、罗德尼(HMS Rodney)。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根据日德兰海战中吸取的教训,总结经验并设计了两级下一代新型主力舰:G3级战列巡洋舰和N3级战列舰。然而,随着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协商和签定,缔约各国在1936年前不再被允许建造新的超过35000吨以上的主力舰,两级新舰的建造计划因此夭折。条约签订前夕,皇家海军决定在条约框架内,根据条约配额,基于被取消的G3和N3级方案,设计建造2艘符合条约要求的新型战列舰,这项工作后来发展为纳尔逊级。
为满足条约要求,新舰提出了分别基于G3和N3,但通过削减主炮数量/口径、全前置集中布置主炮等措施缩小船体、使吨位控制在3.5万吨限制内的战巡方案F2/F3(基于G3更换15英寸主炮并调整布局,F2为2座三联装炮塔,F3则是3座)和战列舰方案O3(基于N3更换16英寸主炮并调整布局)。最终,一方面是考虑到条约吨位限制很难让战巡在确保合理火力和防护的同时保证航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方瞒报和情报失误导致的对长门级战列舰的航速误判(长门级设计航速25节、公试实际航速26.5节,日方瞒报23节)而对需要应对的中高速舰威胁估计不足,皇家海军决定偏向大口径火力,选定了16英寸主炮的慢速战列舰方案O3,该主炮即为原定用于G3战列巡洋舰、已经开始制造的16英寸主炮。
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全前置金字塔式主炮布局设计,这一布局是在G3和O3的经验上进一步压缩长度的结果,从而可以显著缩小主装甲带的长度和其他防护结构面积,提高装甲防护效率并大幅减轻结构重量。但其独特的外形轮廓神似油轮和大型集装箱船,再加上标新立异布局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种种适航性问题导致的机动性不佳,最终让纳尔逊级两舰在皇家海军的水兵中得到了“纳尔逊轮(Nelsol)[1]”和“罗德尼轮(Rodnol)”的蔑称。尽管如此,这一布局的确是革命性的,法国海军将同样的布局学习并先后运用于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和黎塞留级战列舰上,苏联海军也有类似纳尔逊级的条约战列舰设计,即Pr.21型。
尽管继承了N3级战列舰优秀的防护水平、拥有厚达14英寸(356毫米)的18°倾斜主装甲带,但纳尔逊级所装备的16英寸 Mk.I主炮却表现不佳,其高速轻弹在远距离存速差、威力下降严重,导致远距离穿深在各国16英寸级舰炮中垫底、甚至持平老式的15英寸 Mk.I舰炮和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上的Mk.VII 14英寸舰炮,被戏称为“奶油弹”[2],而实际射速更是低到惊人的每分钟1发,导致纳尔逊级空有16英寸舰炮,但实际火力在同期16英寸炮主力舰中实质处于垫底水平。此外,在实际使用中还暴露出如平甲板短船型适航性不佳横摇特性差、全前置主炮的集中炮口暴风导致9门主炮无法同时开火,且舰桥过于后置受侧风影响严重等问题,同时前面提到的设计误判更造成了纳尔逊级最大的缺陷——仅有23节的最大航速与一战时期的老式慢速无畏舰持平,在主力舰普遍实现25节以上中高速化的二战时期显得与时代严重脱节,导致两舰几乎无法参加任何主力舰队行动、也缺乏未来改造潜力,因而纳尔逊级在二战中在英国海军中的地位和名声均较差,甚至低于一战前动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并因此受到冷落,在服役期间长期未进行任何大规模维护和改装。尽管如此,由于纳尔逊级继承自G3/N3计划的优秀设计,以及罗德尼在击沉俾斯麦号行动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许多人认为纳尔逊级的能力实际上受到了广泛低估。这是个看脸的世界.jpg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于1927年先后完工。纳尔逊级两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长门、陆奥,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马里兰、西弗吉尼亚等7艘战列舰是“海军假日”期间仅有拥有条约所限制最大口径16英寸级主炮的战列舰,因此被广泛称为“七巨头”或“大七”(Big 7)。由于上面提到的航速问题,纳尔逊级两舰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参与舰队交战的机会,除罗德尼参与了围歼俾斯麦的战斗之外,大多数时候都是利用自身的舰炮火力优势执行近岸火力支援。1944年纳尔逊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并在1945年开赴印度洋参加对日作战,最终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战后,因低航速缺乏在导弹时代进一步运用的改造潜力,两艘纳尔逊级虽状态良好,但仍在1948年先后退役报废,并于次年拆解。
英文名 | 中文名 | 舷号 | 开工 | 下水 | 服役 | 结局 |
---|---|---|---|---|---|---|
HMS Nelson | 纳尔逊 | 28 | 1922.12.28 | 1925.9.3 | 1927.8.15 | 1948年初退役,并被用作靶舰测试2,000磅级航弹的对舰毁伤效果,1949年1月5日拆解 |
HMS Rodney | 罗德尼 | 29 | 1922.12.28 | 1925.12.17 | 1927.12.7 | 1948年初退役,3月19日拆解 |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3]
- ↑ 取自一战期间建造的舰队油船,其名称均以-ol结尾
- ↑ 实际上在各国16英寸级主力舰刚刚推出时,纳尔逊的主炮威力仍是前列水平,然而无论是长门级的三年式41厘主炮还是美国的16英寸舰炮都在此后迅速得到了升级,而大英帝国由于日薄西山,最终未能对16英寸Mk.I主炮及其弹种进行后续改进升级。
- ↑ 维基百科-纳尔逊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