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莉亚
阅读
2024-12-20更新
最新编辑:ghy001111
阅读:
更新日期:2024-12-20
最新编辑:ghy001111
舰船信息
战列舰F 俾斯麦级战列舰1号舰 俾斯麦 (奥德莉亚) KMS Bismarck ビスマルク | ||||
编号 | NO.250 | 类型 | 战列 | |
稀有度 | ★★★☆☆☆ 超稀有 |
阵营 | 铁血 | |
实装日期 | 2019年05月23日 | |||
相关活动相关活动默认包含该活动的复刻 | 铁血、音符&誓言 | |||
建造时间 | 无法建造 | |||
普通掉落点 | ||||
档案掉落点 | ||||
活动 掉落点请注意!首次活动、复刻活动、作战档案三者掉落可能会有差异,所以如果没列出作战档案掉落则表示作战档案中不掉落。 |
||||
其他途径 | 勋章商店80荣誉勋章兑换 勋章支援概率获得 年贺状2025可选 | |||
营养价值 | 炮击68 雷击0 航空0 装填11 | |||
退役收益 | 物资26、勋章10 | |||
强化 |
炮击 | 80*10=800 | ||
雷击 | 0*0=0 | |||
航空 | 0*0=0 | |||
装填 | 42*35=1470 |
舰队科技+ | ||||||
科技点 | 属性加成 | |||||
获得 |
|
合计 180 |
战巡/战列/航战 耐久+1 | |||
满星 |
|
- | ||||
Lv.120 |
|
战巡/战列/航战 炮击+2 |
性能 | |||||||||||||||||||
|
初始→125级 满破满强化 好感度爱属性
| |||||
耐久 | 1456→8970 | 装甲 | 重型 | 装填 | 56→155 |
炮击 | 82→428 | 雷击 | 0→0 | 机动 | 8→34 |
防空 | 39→212 | 航空 | 0→0 | 命中 | 24→75 |
反潜 | 0→0 | ||||
幸运 | 32 | 消耗 | 5→15 | ||
航速 | 30 | ||||
碧蓝海事局 奥德莉亚 详细数据 等级 120 强化 满 突破 3 好感度 爱 综合性能:(不含舰队科技) | |||||
耐久 | 装甲 | 重型 | 装填 | ||
炮击 | 雷击 | 机动 | |||
防空 | 航空 | 命中 | |||
反潜 | |||||
幸运 | 消耗 | ||||
航速 |
突破效果 | |
一阶 | 主炮底座+1/主炮效率提高5% |
二阶 | 副炮底座+1/主炮效率提高10% |
三阶 | 主炮底座+1/主炮效率提高15% |
满破装备 | ||||||
槽 | 装备类型 | 效率 | 武器数 | 预装填数 | ||
1 | 战列炮 | 130% | 3 | 0 | ||
2 | 轻巡炮、驱逐炮 | 180% | 2 | 2 | ||
3 | 防空炮 | 90% | 1 | 1 | ||
4 | 设备 | - | - | - | ||
5 | 设备 | - | - | - | ||
6 | 特殊兵装 | - | - | - | ||
注 | 水面鱼雷底座+1与航母机库+1并不增加武器数 |
初始装备 | ||||
---|---|---|---|---|
1 | 双联380mmSKC主炮T1 | |||
2 | - | |||
3 | - | |||
装备说明 | ||||
约定的证明T0:俾斯麦装备该设备时,主力舰队受到弹药匮乏状态的影响降低(-50%→-35%)。 |
技能 | |
Wahrheit |
自身每次炮击的首轮跨射必定暴击;副炮栏位装备轻巡主炮时,提升自身副炮索敌范围和射程至65(90),副炮造成的伤害降低35% |
不屈的力量 |
作为旗舰出击时,自身主炮射击有40.0%(70.0%)概率触发一轮弹幕,铁血航母造成的伤害提高10.0%(20.0%) |
铁血的意志 |
出击时,队伍中的铁血阵营角色炮击、雷击、航空武器暴击率提高4.0%(20.0%),装填提高4.5%(12.0%);提尔比茨造成的伤害提高20.0%(40.0%) |
立绘 | |
| |
角色信息 | |
身份 | BSM、铁血宰相、波斯猫、麦姐、铁血舰队总旗舰 |
性格 | 一丝不苟,自傲,领袖气质,不善表达感情,对妹妹笨拙(黎塞留并感) |
关键词 | 俾卡丘、波斯猫 |
持有物 | 旗帜、舰徽 |
发色 | 金 |
瞳色 | 蓝 |
萌点 | 帽子压下去的长呆毛, |
CV | |
福原 绫香 /ふくはら あやか / Fukuhara Ayaka / 博客 / 事务所公开简历 | |
画师 | |
八才提督+ | |
微博 | 八才提督 / 换装2:月光骑士胡桃 |
推特 | / 换装2:kurumi普拉斯+ |
PIXIV | ハオ |
强度评价 |
前排弹幕或后排专属弹幕 |
备注 |
装备约定的证明T0后,空弹伤害提高15%。 关于铁血的意志这个技能,需要看清的是,提升炮击,雷击,航空这三类武器的暴击率,而非提升属性。暴击率buff无法作用于技能弹幕,也无法作用于点燃。装填buff可以微弱提升炮击、鱼雷、航空dps。 海事局Narcissu: 弹幕形态不随技能等级变化。 不屈的力量-小子弹:20×14hit,伤害补正100%,高爆弹,对甲补正120%/60%/60% |
配装推荐
特殊推荐配装1 | 试作型双联装TbtsKC42T式150mm主炮T0 |
推荐人 | 坐看云起 |
---|---|---|---|
推荐理由 | 其实副炮槽位也提及了这些是“技能打远处”的选择,因为0散布炮打远处依然平行,有散布炮在打远处时会弱一些。 其中第一个一般为优选,主要对轻甲、重甲; |
通用配装
萌新可以不看文字,直接按表中顺序,以此寻找有的装备,就可以随便用(有特殊配装推荐的,以特殊推荐为准)。另外,除设备外灰色背景代表下半段装备比上半部分低一档,每半段装备差距不大。
情人节礼物
2020年 | 这是我作为引领铁血舰队之人…不,这是我个人赠送给你的礼物。相对于工学技术和政治权术,这种细腻的活儿我实在算不上擅长。不过若是你能收下这份心意,我会很高兴的。 |
---|---|
2021年 | 情人节快乐。就用巧克力对值得信赖的你表达感谢和祝福之情吧。啊......有个人可以依靠,真让人安心。 |
2022年 | 回过神来,最近周围一下子变得如此热闹。这多亏了指挥官你把港区运营得特别好。我把我的感谢之情装进这个情人节礼物里了。请收下吧—— |
2023年 | 有一个小小的骑士告诉我你回来。呵呵,看来那孩子很黏你嘛。情人节巧克力在这里……没关系,这个工坊——也是我俾斯麦所在之地,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
2024年 | 情人节快乐。为了表达我的感谢之情,如果指挥官你有什么愿望,就请尽管告诉我吧——当然,巧克力已经准备好了。虽然在做巧克力这种细腻的事上我不算擅长,但这份巧克力所传达的情感,我俾斯麦有自信不输给任何人。收下它吧,我所信赖和依靠之人。 |
舰船台词
登录界面 | 碧蓝航线! |
---|---|
舰船型号 | 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 |
自我介绍 | 被冠以俾斯麦之名的铁血战列舰,就是我。凭借着铁血式的防护和装甲设计,无论是在哪里我都会展现出自己最强的实力的,你要期待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
获取台词 | Guten Tag,我是俾斯麦,我的御敌经验可是相当丰富的,有疑问尽管请教我就好 |
登录台词 | 我对你也是抱有期待的 |
查看详情 | 我的脸上沾了什么吗? |
主界面 | 有困扰吗?我的战斗经验很丰富的 “莱茵演习”吗?对我来说是个不好的回忆呢 指挥官又一脸懈怠的表情了,来,抬头挺胸,睁大眼睛!很好! |
触摸台词 | 不要随便地触碰别人 |
特殊触摸 | 我只是不擅长把感情表现出来,请不要故意逗我…… |
任务提醒 | 没做完任务的人没资格上战场 |
任务完成 | 任务的报酬是必要的 |
邮件提醒 | 尽快查阅新邮件 |
回港台词 | 辛苦了,稍微放松一下吧 |
好感度-失望 | 请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
好感度-陌生 | 我可不是那么容易取悦的! |
好感度-友好 | 你是个不错的指挥官呢……怎么了,我夸人很少见吗?…是你太大惊小怪了 |
好感度-喜欢 | 怎么了,一直盯着我看,我的脸上有什么吗?漂亮?…谢谢 |
好感度-爱 | 我……对于感情表现不太拿手,但是……我想让你知道,能看到你在身边,我就十分幸福…… |
誓约台词 | …指挥官…这种时候我该露出什么表情比较好?一一微笑……吗? |
委托完成 | ……委托组回来了,我先去迎接她们了 |
强化成功 | Danke |
旗舰开战 | 大家请务必紧随我,别跟着欧根走了。对面的,不管多少,尽管来吧! |
胜利台词 | 弱者可能会为此欣喜,不过,我很强 |
失败台词 | 玷污我骄傲的罪,就在下回以命赎清吧 |
技能台词 | 真理只在我的射程范围内 |
血量告急 | 大家……都来我的身后 |
彩蛋台词 | (提尔比茨)提尔比茨……对不起 (欧根亲王)欧根,不要玩得太过火 (铁血5艘)没有人能阻挡铁血的行军,没有人 |
- 铁血的辉光
- 黑铁·至福乐土
- 【誓约】Wedding Dominion
- 未完成的圣诞惊喜
皮肤描述 | 让你久等了,指挥官。……啊,不好意思,这是我需要作为领导者出席各种场合时穿的正装,穿上它时,总会不自觉地进入这种状态 |
---|---|
登录台词 | 公务都处理完成了吗,指挥官? |
查看详情 | 抱歉,指挥官,是不是感觉和平时的我差很多?事实上我有时候也会想,到底哪边才是真的我呢…… |
主界面 | 指挥官,能帮我邀请一下提尔比茨吗?抱歉,我……不知道该怎么亲自去邀请她 我只要像这样坐在这里,稍微露出一些笑容,很多人就会心满意足……但那只是因为我是铁血舰队的领导者 作为领导者,有时候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指挥官,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
触摸台词 | 舞蹈……?……不,我并不是在拒绝,只是,过去从来没有人邀请过我 |
特殊触摸 | 指、指挥官,不要故意逗我…… |
任务提醒 | 还有没完成的事的话,酒也会变得乏味,你说对吧,指挥官? |
任务完成 | 用这些来装点宴会吗,有劳了 |
邮件提醒 | 即使在最盛大的宴会中,一旦有新的情报也必须马上进入状态,这也是领导者的职责 |
回港台词 | 就用这杯红酒来慰劳从战场回来的勇士吧 |
好感度-爱 | 出现在同胞面前时,我必须毫不妥协,必须勇往直前。我不可以单纯是不擅表达情感的俾斯麦,而必须是无敌的铁血领导者…现在,至少在你的面前,我可以稍微放下这个重担了,指挥官 |
委托完成 | 委托组把物资存放完毕后,让她们也来参加宴会吧 |
皮肤描述 | 欢迎光临,要来点什么?…好吧,既然指挥官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拘泥于客人和这个…服务生的身份了。这样和你交流起来也比较轻松就是了,呵呵。 |
---|---|
查看详情 | 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考虑研究或铁血的事清,现在这样多少算是难得的放松。要是你也能在这边得到放松就太好了。 |
主界面 | 说实话,这一身比起女仆更像是服务生…嗯…真要说这点重要吧…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提尔比茨,稍后整理下今天的营业额,然后把资料给腓特烈吧。之后就是她擅长的领域了。 |
触摸台词 | 还是试试比较好,欧根是这么说的吧。与别人的接触。 |
特殊触摸 | …… |
任务提醒 | 新任务啊。嗯…派谁去合适呢? |
任务完成 | 任务报酬来了。嗯,齐柏林她们会很开心的吧。 |
邮件提醒 | 新邮件来了。会不会是美因茨的咖啡订单呢? |
回港台词 | 就用这杯红酒来慰劳从战场回来的勇士吧。 |
好感度-爱 | 我从未想过会以这身打扮站在你面前。不管是不是偶然,也算是展现了新的自己…呼…这杯就由我请客好了。“请慢慢享用吧”,呵呵。 |
委托完成 | 委托组好像回来了。…Z2,拜托你去确认下吧。 |
旗舰开战 | 几艘一起上都行,尽管来吧! |
胜利台词 | 数据都记录下来了。就让我来好好利用起你们的价值吧。 |
皮肤描述 | 你来了啊,指挥官——不,是和我缔结了永恒誓约的你。虽然我觉得表情不能一直那么僵硬,但一想到今后要在你的引领下度过的日子,就不由自主地想要依赖你。啊啊,就像你说的那样…保持微笑就好了吧 |
---|---|
登录台词 | 领导者不一定非要只有一个人。辅佐你的位置同样重要——我也一样?嗯,就像你说的那样 |
查看详情 | 蜜月的计划定下来了吗?……啊,我不是要催你,只是想说如果你还在苦恼的话,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是不是…对我来说有点太主动了…? |
主界面 | 作为铁血的领导者,我已经习惯走在红毯上,但像这样的场合还是第一次。看来今天只能全心全意地依赖你了,呵呵呵。 不用着急,慢慢地走在通往你理想的道路上就好,我们彼此都有足够的时间。 真是不可思议啊,我和指挥官之间总能找到共同话题。不仅仅是战斗和领导方面,音乐、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生活也一样。……虽然说来惭愧,但能与我深入交谈的人并不多。 |
触摸台词 | 你给我的戒指在这里哦。想要…摸摸看吗? |
特殊触摸 | 婚纱姿态果然还是…不,没什么。我是说,要继续…?/// |
邮件提醒 | 尽快确认新邮件吧。对我来说,这肯定也是同样重要的信息。 |
回港台词 | 没事吧?有没有勉强自己?……我只是在模仿你之前担心我时的样子。果然…一点都不像呢。呵呵呵 |
好感度-爱 | 我本以为交换誓言后,表达感情的难度也会降低一些,但结果并非如此。虽然确实是变得更容易坦诚相待了,但想要传达的心意也在与日俱增……就保持现状也可以?说的也是。我也…最喜欢现在的你了/// |
委托完成 | 欢迎委托组回来的事…等等。穿成这样去果然还是……大家会吓一跳吧。 |
旗舰开战 | 集结在我们的旗帜下吧! |
胜利台词 | 让我为你献上最精彩的胜利吧——为了装点我和你二人的凯旋之路。 |
皮肤描述 | 指、指挥官……?如你所见,我正在为你准备圣诞惊喜,不过目前看来这项行动已经失败了。嗯……这个时候应该先对你说圣诞快乐? |
---|---|
登录台词 | 当着你的面“包装礼物”……会不会有些太奇怪了? |
查看详情 | 是在好奇我为什么会这么做么?其实是欧根的建议。“在这种节日,如果不擅表现感情,那就更应该多用行动来展示~”——我采纳了。 |
主界面 | 我是喝了一点。毕竟这样的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做……想着也许这样能让我表现得更自然一些,或者更“勇敢”一些……? 难得有这样给你准备惊喜的机会,如果刚刚没有不小心弄出声响,现在应该是截然不同的局面吧…… 很在意这身衣服么?嗯……毕竟是礼物,你能喜欢真是再好不过了。 |
触摸台词 | 需要我帮你一起拆礼物么? |
特殊触摸 | 虽说是未完成的圣诞惊喜,但既然你很满意的话…… |
摸头台词 | 如果这是作为帮忙系头发的交换……摸吧。 |
任务提醒 | 把需要处理的任务也分给我一些吧,完成得越快,剩下能享受节日的时间就越多。 |
任务完成 | 嗯……不知道这次任务的奖励,会不会比平常更丰厚? |
邮件提醒 | 邮件和贺卡一起送来的吗? |
回港台词 | 辛苦了,指挥官。在稍作休息之后,可以帮我一点小忙么? |
好感度-爱 | 在采纳了建议后,我其实思考了许久该如何在这个节日里用行动展现自己的感情。虽然行动失败了,但……你先闭上眼睛……(啵),好了。指挥官,Frohe Weihnachten(圣诞快乐)。 |
委托完成 | 委托组就辛苦指挥官迎接了,我现在恐怕…… |
舰船相关
原型舰简介
俾斯麦号(KMS Bismarck)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俾斯麦级战列舰1号舰,它以1871年德意志统一时的首任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命名。该舰于1936年7月1日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进行龙骨架设,并在1939年2月14日“圣瓦伦丁日”下水。全舰装备在1940年8月24日完成,并随即投入德国舰队服役。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比茨是德国曾经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也是由欧洲国家所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之二。
在俾斯麦受她唯一一任舰长,恩斯特·林德曼(Captain Ernst Lindemann)指挥的八个月服役生涯中,她只在1941年5月末的最后8天参与了一次代号为“莱茵演习(Rheinübung)”的进攻行动。它与重巡洋舰欧根亲王计划突破进入大西洋,并袭击北美至英国的同盟国运输航线。两艘舰的行踪在斯堪的纳维亚被多次发现,英国海军部队遂对其航路展开阻截。在丹麦海峡战役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胡德最初与欧根亲王交锋(很可能是出现误判),而威尔士亲王则接战俾斯麦。但紧接着,胡德被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的炮火联合摧毁,随后威尔士亲王也因受两舰重创而被迫撤退。而相对,俾斯麦则中弹三发,因遭超额的破坏而导致破交作战被迫终止。
胡德的覆灭导致英国皇家海军出动数十艘军舰对俾斯麦展开不懈追击。两天后,在前往德占法国地区进行维修的途中,俾斯麦遭到了从皇家方舟起飞的15架旧式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袭击;其中一次鱼雷命中致使战列舰的操舵装置失效。至翌日的最后一战,已受重创的俾斯麦在与英国两艘战列舰及两艘重巡洋舰的持续交火中遭到严重破坏,在由其船员自行凿穿后,伴随着大量人员伤亡而沉没。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战斗造成的伤害已足以击沉俾斯麦。1989年6月,俾斯麦的船骸被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发现,并已开始做进一步探索实验。
- 性能数据
- 排水量:41700 吨(标准);50300 吨(满载)
- 长:251(全长) 米
- 宽:36 米
- 吃水:9.3 米
- 动力:148,116 匹
- 装置:12 × 瓦格纳燃油过热加压锅炉;3 × 布洛姆·福斯蒸汽轮机;3 × 推进器
- 航速:30.01(海试) 节
- 航程:8870 海里/19 节
- 编制:2065 人
- 武器:4 × 双联装38cm (15 in) SK C/34舰炮;6 × 双联装15cm (5.9 in) L/55 SK C/28舰炮;8 × 双联装10.5cm (4.1 in) L/65 SK C/33防空炮;8 × 双联装3.7cm (1.5 in) L/83 SK C/30防空机炮;2 × 四联装20mm MG机枪;12 × 20mm Flak 30防空机炮
- 装甲:主装甲带320mm,上层甲板50mm,主装甲甲板100-120mm,主炮塔正面360mm,主炮塔侧面220mm
- 舰载机:4 × Arado Ar 196水上侦察机
- 其它:3 × FuMO 23搜索雷达组;1 × 大型吊机;1 × 双头飞行弹射器;舰报《Die Schiffsglocke》
舰船历史
- 1919年6月21日
- 【 公海舰队斯卡帕湾自沉(Selbstversenkung der Kaiserlichen Hochseeflotte in Scapa Flow)】
- ——“第十一节,确认。(Paragraph Elf. Bestätigen.)”
- 一面泣血的信号旗,让全世界看到了一国海军之决心:豪饮下最后一杯美酒,只留下“允许被拥有”的部分雷击舰与8艘老旧的前无畏舰,决绝如铁石的德意志人将可谓“当时世上最新锐”的舰队全部沉入斯卡帕湾,然后头也不回地迈入了“魏玛时代”。
-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虽然海军并不如陆军那般受到重视,但自威廉一世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以来,帝国的“公海舰队”就从来都不是一支弱旅——这支海军名将辈出,在一战期间成为了英国海面上最重要的对手,令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不得不以“数量优势”将之封锁于威廉港与不莱梅港。
- 日德兰海战,面对皇家海军的囚笼封锁,舍尔中将与希佩尔(两人那时还不是海军上将)率领着公海舰队奋力殊死一搏,以德弗林格(SMS Derfflinger)等众舰之新锐,以海军战士强大的战术素养与军事技能,以寡击众,奏响了战列舰时代最后也是最辉煌的挽歌,令厌战等舰亦为之肃然。
- 六个月的巴黎和会,德意志帝国这支传奇舰队可以因一纸《凡尔赛条约》而分崩离析,但绝不容许昔日的敌人染指。只为阻止英国人拥有这支舰队,这是这支舰队最后的矜持——后世可与之比拟的,恐怕也只有法国海军的土伦自沉了。所以说皇家海军这人缘啊……
- 1931年5月19日
- 也是从“第十一节”的豪饮成为绝响的那一天起,德意志人偷偷隐忍下了自己的海军梦想——他们从未放弃:看着各国海军技术的迅猛发展,看着一轮轮海军条约的签订,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图纸上一次次描绘着那一艘艘巨舰,并努力尝试在条约的重重围堵下将之付诸实践。
- 这一日,亚勒玛妮亚诞生了——她入水的那一刻,世人皆已明了:德国海军从未落后于时代。大家都坚信着,一张张图纸中,那支纵横公海的舰队终将归来……
- 1935年6月18日
- 【英德海军协定(Anglo-German Naval Agreement)】
- 这是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一刻:德国海军不用再受制于《凡尔赛条约》,终于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近现代海军。
- 就在今日,这份名为《德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换文》的文件被拿在了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的手中……
- ——35%,这个微妙的吨位比例几乎就和“那时”一样……作为大使他明白,这是之前面对英国上流社会重重排挤,也仍保持近乎卑微谄媚姿态的乞怜成果。而这个成果,对于德意志海军恰恰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一次撕碎《凡尔赛条约》的机会。
- 前人梦想绘就的那一张张图纸,终于开花结果,其中就包括了。而它们将化作刺入昔日仇敌胸膛的利刃——因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此时早已启动……
- 1936年7月1日
- 【汉诺威替代方案("Ersatz Hannover")】
- 对于普通德国人,这是或许又是平常的一日。但对位于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Blohm & Voss Shipyard)的海尔根9号船台(Helgen IX)工人们而言,这却是重要的一日:之前,船厂从政府那里赢得了一份名为合同“F”的军舰建造订单,今日就必须铺设龙骨。虽然合同上写着要求排水量是35000吨……当然,战列舰订单对外宣传也是如此,但大家拿到手的舰艇图纸上排水量可不止这么点——这是一艘足足有41700吨标准排水量,满载排水量直飙50300吨的巨舰。(注:前卫还未诞生)
- 政府还补充说明:这是海军军备的正常更新换代,为了替代那自第二帝国幸存下来的8艘老旧前无畏舰之一,汉诺威(SMS Hannover)。这艘老舰战功卓著,应退役了——面对法国海军建造两艘黎塞留级战列舰的举动,当下这艘铺设龙骨的巨舰正是汉诺威替代方案("Ersatz Hannover")。
- ——她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俾斯麦(KMS Bismarck),来自那位人人敬仰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首任首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 1936年12月31日
- 【《华盛顿海军条约》终止】
- 德意志人此刻对着这份马上就要过期的条约嗤之以鼻:看吧,“海军假日”就有如梦幻泡影,各国实际均各怀鬼胎。而连签约国都不是的德国,又何必在意这条约上的几个限制数字呢?
- 正如制定“汉诺威替代方案”时所预料的那样:《华盛顿海军条约》绝不可能续约。所谓“先下手为强”,在战列舰建造的道路上,不用受任务约束的德国已经领先了所有人一步——41700吨,欧洲毫无争议的当世第一。力量的象征(Sign of Power),帝国海军之复兴仿佛已然近在咫尺。
- 1939年2月14日
- 【圣瓦伦丁日】
- 今日是情人节,俾斯麦完工入水——舰名出处,那位“铁血宰相”的孙女,多洛茜·冯·勒文菲尔德(Dorothee von Löwenfeld)亲自主持庆祝“洗礼仪式”。帝国的元首更是亲自现场在洗礼仪式中发表演说。
- 舾装(日称“舣装”)完成后,俾斯麦还将自己原本的直式舰艏改为与沙恩霍斯特级一样的“大西洋式舰艏(Atlantic bow)”,即飞剪式舰艏——或许是因这特殊的节日,她那惊艳的流线型舰体与斜角微微上翘的舰艏都显得格外浪漫而优美,甚至足以令旁人忽略舰上如“刺猬般”可怕的武装……
- 1940年8月24日
- 俾斯麦正式入役,并前往波罗的海进行海试,恩斯特·林德曼(Ernst Lindemann)担任其首任舰长。
- 1940年9月15日
- 入役约三周后,俾斯麦离开汉堡,抵达基尔湾(Kiel Bay)海试。
- 1940年9月28日
- 俾斯麦在扫雷舰护卫下出现在了阿科纳角(Cape Arkona),然后抵达但泽湾的哥滕哈芬(Gotenhafen),即今波兰格丁尼亚(Gdynia)。
- 至此,俾斯麦的动力系统终于被彻底检验完毕:在这些海试中,俾斯麦进行了记里程的高速航行测试。在她的稳定性与机动性都被得到验证后,大家也发现了俾斯麦设计中的一些缺陷:当船员们驾驶俾斯麦航行时对推进器进行换挡,以便改变航路时,大家发现令俾斯麦“乖乖听话”转向正确的航路十分困难(倔强的女人),哪怕是外侧推进器开足马力全力反向推进,也只能对转向提供少许的推力。
- 1940年11月
- 本月,俾斯麦第一次进行了主炮测试射击:这次测试证明了俾斯麦的主炮座极其稳定。
- 1940年12月9日
- 俾斯麦结束海试,返回汉堡,进行小范围改进并完成最后的舾装部分。
- 1941年1月24日
- 俾斯麦原本计划返回基尔港,但一艘商船意外在基尔运河沉没堵塞了航路,而恶劣的天气又对清理沉船残骸造成了阻碍,所以一直到3月份才得以从汉堡前往基尔港——这次出发的延迟使林德曼产生了极大的焦虑:“俾斯麦已经停留在汉堡有5周了……所以,海上的宝贵时间无可挽回,而对“最终战事”部署的巨大延迟也已无法避免。”
- ——同时在此期间,俾斯麦接待了瑞典海军的驻柏林参赞,安德尔斯·弗歇尔上校(Captain Anders Forshell)。他将俾斯麦的信息带回了瑞典,并导致一些瑞典海军内部的亲英派系将“对俾斯麦全面的描述”透露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尽管这些信息缺乏关键性的数据,但显然这令英国对这艘“无双战舰”有了初步的认识。
- 1941年3月6日
- 俾斯麦终于收到命令:由汉堡启程,在数架梅塞施密特Bf-109、2艘武装商船以及1艘破冰船的护卫下,前往基尔。
- 1941年3月8日
- 上午8时45分,俾斯麦在途径基尔运河时在南岸发生了搁浅。经过1小时的处理,俾斯麦再度开始前进:之前提到的,俾斯麦脾气倔,不好操控。
- 1941年3月9日
- 俾斯麦抵达基尔,船员们立即开始为其装载弹药、燃油与其他补给品,并涂装迷彩。
- 1941年3月12日
- 英国皇家空军对基尔港实施了空袭,但被击退——俾斯麦未受任何影响。
- 1941年3月17日
- 第二帝国幸存下来的那8艘前无畏舰之一,西里西亚(SMS Schlesien),亲自作为破冰船,护卫着作为后辈的俾斯麦前往哥滕哈芬(今格丁尼亚)进行战前准备训练。
- 当时,由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领导的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依旧在大西洋海域奉行破交战,即“以巡洋舰与高速战舰切断各海上运输与贸易线路,摧毁或封锁敌海军港口”为主要手段的战术:这种战术也可谓德国海军面对强数倍于己方的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战术”,持续削弱后伺机以局部优势决战。而接下来的破交作战,原定时间为4月25日左右,由俾斯麦与已经入役的提尔比茨一同从波罗的海出发,与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在大西洋上会合,然后与众重巡洋舰共同执行任务。
- ——奥德莉亚,阿尔芙莉达,格尔林德,奥古斯塔,席勒,芙兰希卡,萨沃伊亲王……
- 那时正好是“新月期”:昏暗的海况,若有如此一支“破交舰队”如鬼魅般出没,巡回大西洋,恐怕英国皇家海军全体要么因担惊受怕而夜夜失眠,要么就必须纠集所有能召集的战舰前来围堵,甚至决战,才有取胜的可能性……
- 没错,一如当年的日德兰。
- 1941年4月26日
- 这当然也是刚瑟·吕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心中所想:如果让他指挥着这样一支舰队进入大西洋,他完全有把握让皇家海军的指挥官们焦头烂额又无可奈何。只是,他转念一想当前的现实情况,心中又不禁失去了乐观:计划毕竟是计划,太过理想了。现实中,名单上各舰均各自“有所情况”不能出击:
- (1)因为英国皇家空军对威廉港锲而不舍的持续轰炸,俾斯麦的姊妹舰,提尔比茨虽未在建造过程中发生意外,但却因轰炸造成建造延迟,直到当年2月25日才正式入役——等到完成海试和船员训练,那恐怕已是下半年。
- (2)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此时正驻扎在法国占领区的布雷斯特(Brest):她们在自己精巧又可说“有些侥幸”的指挥下刚刚成功完成“柏林行动(Operation Berlin)”。但英国皇家空军也跟踪着两舰,不断空袭:格奈森瑙当即身中鱼雷,然后还在干船坞中被轰炸命中受创;沙恩霍斯特则需要因之前作战受损而需要更换自己的锅炉外壳——至少从船工检查的结果来看,沙恩霍斯特的锅炉损伤比之前预期的更加严重。
- (3)舍尔海军上将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倒是停泊在基尔港进行修理,按时待命。可又是因英国皇家空军的空袭摧毁了必要的补给物资,导致两舰的修理又出现了延迟,结果导致也不能按计划出击。
- 毋庸置疑,俾斯麦的确很强大,但再强大又如何能强过一支舰队呢?所以,吕特晏斯立即将自己的军事建议报送海军最高司令部——当前情况下,提尔比茨与沙恩霍斯特最有可能率先恢复待命。所以希望作战计划至少可以推迟到两舰中任意一舰准备就绪,再与俾斯麦一同出海进行。只是这个建议被雷德尔驳回了:他认为此刻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战局已至关键时刻,时不我待,而俾斯麦的作战行动已经被拖延了2个月,不能再拖了。吕特晏斯心中虽有疑虑,但的确也不得不同意“行动应尽快进行”的观点,避免给对手喘息之机。
- 于是,俾斯麦的首次作战任务被下达了下来:她将与萨沃伊亲王将在吕特晏斯亲自指挥下,单独两舰前往大西洋进行破交。
- ——本次行动代号:“莱茵演习(Operation Rheinübung)”
- 1941年5月5日
- 俾斯麦与提尔比茨停泊哥滕哈芬(今格丁尼亚),元首与最高参谋长威廉·凯特尔携一个大型访问团登舰访问参观——登舰前,元首还专门接见了吕特晏斯,与他讨论了关于接下来“莱茵演习”的作战。
- 1941年5月16日
- 吕特晏斯汇报:俾斯麦与萨沃伊亲王两舰已做好万全准备,随时可以出击,执行作战。
- 1941年5月19日
- 凌晨2时,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下达命令:俾斯麦驶离哥滕哈芬(今格丁尼亚),前往丹麦海域,“莱茵演习”正式开始——此时俾斯麦舰上已有2221名船员与登记人员,其中包括辅助吕特晏斯的65位军官与80名捕获舰艇的水兵。
- 而作为“莱茵演习”行动的一部分,另有一支18艘补给舰组成的船团已部署待命。同时,4艘U艇位于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与英国本土之间的航线上,为俾斯麦与欧根亲王提供侦察情报。而德国空军也将在两舰驶出德国控制的海域后,持续提供护航。
- 当日11时25分
- 俾斯麦在阿科纳角与先自己一步离港的萨沃伊亲王会合:此时,Z10、弗蕾德贡、妮米与1支扫雷舰队为两舰提供护航。
- 1941年5月20日
- 正午时分,舰长林德曼通过舰上扩音喇叭向全舰官兵通告了本舰本次的作战任务——也就在几乎同时,12架执行飞行侦查任务的瑞典军机发现了这支德国舰队,并汇报了舰队构成与航向,可俾斯麦等舰均未发现这支机队。
- 1小时后,全舰队发现他们被瑞典海军的轻巡洋舰哥特兰(HSwMS Gotland)在卡特加特海峡(Kattegat)暗中尾随了近2小时。哥特兰向自家海军指挥部发了份电报:“2艘大型舰艇,3艘驱逐舰,5艘护卫船只,和10到12架飞机穿过马斯特兰德(Marstrand),航向205°/20'。”
- ——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显然没有重视该舰队暴露给哥特兰的风险,但舰上吕特晏斯与林德曼都认为“本次行动已没有保密性可言了”。事实上,这些关于德国舰队的情报后来也立即被英国驻瑞典海军的海军参赞亨利·邓汉姆上校截获,并报送给了英国海军部(Admiralty)。布莱切利庄园(Bletchley Park)的破译专家们在解码了哥特兰的电报信息后发现“俾斯麦与欧根亲王上有司职捕获舰艇的水兵”,再比照了海图后,立即确认:“德军新的一次大西洋破交战已近在咫尺”。一组海喷火立即被命令前往挪威海岸搜索这支德国舰队。
- 当日夜间
- 德国空军最终确认了英国本土舰队位于北方的主要军港,斯卡帕湾(Scapa Flow)内的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均保持“下锚未动”的状态,吕特晏斯才算是松了口气——此时,俾斯麦、欧根亲王与护卫的3艘驱逐舰(Z10、Z16、Z23)与扫雷舰队终于抵达了挪威海岸。在完成扫雷任务后,扫雷舰队撤离,留下三艘驱逐舰继续护送俾斯麦与欧根亲王向北行进。
- 【斯卡帕湾内:胜利,英王乔治五世,威尔士亲王,胡德,萨福克,诺福克,曼彻斯特,伯明翰】
- 1941年5月21日
- 清晨,俾斯麦收到欧根亲王的报告:她截获了一份电报,命令英国侦查机搜寻一支在挪威海岸外由“2艘战列舰与3艘驱逐舰”组成的北行舰队。7点左右,俾斯麦确认附近出现4架不明飞机,它们随即迅速离去。随后中午12点左右,俾斯麦率舰队抵达了位于挪威卑尔根(Bergen)南面的格里姆斯塔峡湾(Grimstadfjord)。
- 尽管有一组Bf109在俾斯麦上空进行巡航保护,但依旧让英国空军飞行员在8000米高度拍到了俾斯麦在峡湾中的具体照片(见右图)。时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战时海军上将,约翰·托维(John Tovey)随即命令胡德与刚服役的威尔士亲王启程,在6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前往丹麦海峡(Danmark Strait),支援事先已在此巡航的诺福克与萨福克两舰,而本土舰队其余舰艇则会合曼彻斯特与伯明翰等待在冰岛东南、法罗群岛至斯卡帕湾基地一线。18架轰炸机直奔俾斯麦所在区域——但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他们并没有找到俾斯麦的舰队。
- 当日19时30分
- 俾斯麦在峡湾中驻扎后并没有进行补油——因为在“莱茵演习”的计划命令中并没有要求她这么做:在离开格丁尼亚港口时,俾斯麦已经少装载了200吨燃油,而之前的航行则又消耗了1000吨,而欧根亲王则重新装载了764吨燃油。随后俾斯麦、欧根亲王与Z10、Z16、Z23离开了卑尔根。
- 当日午夜
- 俾斯麦率舰队进入开放海域,驶向北冰洋之际,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的雷德尔才志得意满地向元首透露本次作战的全部细节:本以为会获得嘉许,可元首虽然同意,但反应却颇为勉强。
- 1941年5月22日
- Z10、弗蕾德贡与妮米三舰在清晨4点14分,和俾斯麦、萨沃伊亲王于挪威特隆赫姆( Trondheim)外海域脱离。
- 当日约12时
- 吕特晏斯下令:俾斯麦与欧根亲王转向丹麦海峡,尝试突破进入大西洋。
- 1941年5月23日
- 凌晨4时,吕特晏斯下令俾斯麦与欧根亲王加速至27节,冲过丹麦海峡。两舰在进入海峡的一瞬间,就立即开启了所有FuMO搜索雷达组:俾斯麦此时航行在欧根亲王前约700米的位置,而此时海域上因大雾弥漫,可见度只有3000~4000米。紧接着上午10时,俾斯麦与欧根亲王驶入冰山的范围,航速被迫降至24节。2小时后,两舰抵达冰岛正北方,同时也进入了浮冰区,迫使两舰再度改变航行方式,必须Z字形前进。
- 19时22分
- 俾斯麦正努力穿越浮冰区时,水听与雷达组发现了据此12500米的萨福克,萨沃伊亲王立即截获萨福克的电报信号,获悉他们的位置也已经暴露了。
- 吕特晏斯立即同意让欧根亲王与萨福克接战,但因为各种原因(大雾与浮冰),欧根亲王无法清晰辨别并瞄准萨福克,所以并未开火。萨福克发现了欧根亲王有接战意图,迅速撤退至安全距离并对两舰保持尾随。
- 20时30分
- 诺福克与萨福克会合,但出现的位置却过分靠近俾斯麦与欧根亲王。
- 吕特晏斯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下令两舰立即与两艘英重巡洋舰接战:俾斯麦随即开火,进行了5次齐射。有3次齐射对诺福克形成跨射,爆炸单片泼洒在她的甲板上。诺福克立即拉起烟幕,并躲藏进了海上雾堤中。
- 这场短暂的战斗就这么结束了,但对俾斯麦,她的FuMO 23雷达却因主炮开火造成的船体震荡而导致桅杆上凝结冰掉落而受损了——这倒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对此,吕特晏再度下令在维修雷达的期间,两舰改变航行队形:欧根亲王与俾斯麦位置互换,行使在俾斯麦身前,使用其雷达为两舰侦查。
- 约22时
- 诺福克与萨福克再度回到了之前尾随俾斯麦与欧根亲王的状态。但吕特晏斯显然不愿意自己附近跟着这么一条小尾巴:他下令俾斯麦突然进行180大转弯,试图再次给两艘英重巡洋舰一个惊喜。但诺福克与萨福克的处理却十分老道:虽然俾斯麦的舰影在雨云中无法目视,但萨福克的雷达却立即探测到了她的异动,随即带着诺福克进行规避。
- 就这样,两艘英国重巡洋舰整晚保持着对俾斯麦与欧根亲王的监视,并不断报告其方位与航向,直到次日清晨……
- 次日清晨
- 恶劣的天气终于结束,今日清晨天朗气清——但对于俾斯麦与欧根亲王,这可并不是好消息。
- 约5时07分,欧根亲王的水听侦察到“一对不明舰艇”自20海里外直奔自己与俾斯麦而来——“有两个高速运转的舰艇涡轮噪音在280°的位置靠近!”
- 1941年5月24日
- 【丹麦海峡战役(Battle of the Denmark Strait)】
- 5时45分,俾斯麦与萨沃伊亲王已经可以在海平线上看到烟柱:那是胡德与威尔士亲王,由兰斯洛特·霍兰德中将指挥。
- 吕特晏斯立即下令俾斯麦与欧根亲王进入战斗队形待命。就在7分钟后(05:52),双方距离26000米时,胡德率先开火,紧接着1分钟后,威尔士亲王开火——或许是因为霍兰德认为“领航的依旧是俾斯麦”,只有胡德的381mm主炮才能对俾斯麦的重装甲造成打击,所以胡德瞄准了第一舰,而威尔士亲王瞄准了第二舰。
- ——但结果却相反:胡德瞄准的第一舰此时是欧根亲王,而威尔士亲王的目标才是俾斯麦。
- 而此时俾斯麦舰上,俾斯麦的主炮指挥官,阿德尔伯特·施耐德(Adalbert Schneider)已经两次请求开火许可进行反击,但吕特晏斯还在犹豫。舰长林德曼终于看不下去了,他抱怨道“我决不允许我的船从***被社保!(I will not let my ship be shot out from under my ass!)”,并亲自找到吕特晏斯要求开火许可。
- 05时55分
- 吕特晏斯终于下令:俾斯麦与欧根亲王,与英舰接战。
- 或许是碰巧,或许是德国水兵继承自先辈的优秀素养,抑或吕特晏斯等待的就是这一刻……此时,俾斯麦与欧根亲王占据了优势T位,这在炮击战中为德国两舰抢得了先机,并迅速将目标选定在了胡德身上,并利用T位优势集中全舰主炮,进行火力齐射。
- 霍兰德此刻也命令胡德20°左舵转向,想要选择更好的角度进行反击。可在接战1分钟后,欧根亲王的203mm高爆弹率先命中胡德——爆炸直接在舰上引燃了火箭弹弹药。胡德的舰员也反应迅速,本次火势被迅速扑灭。而经过三四轮齐射后,“俾斯麦”号上的第一枪炮长施耐德在“凯撒”号炮台内也终于对胡德完成了校准:俾斯麦立即对之进行全主炮齐射,同时副炮则对威尔士亲王牵制开火。
- 霍兰德见战局仍处劣势,再度下令20°左舵——此时四舰开始处于平行站位,同向航行。按照吕特晏斯的指示,欧根亲王将主炮转向了威尔士亲王,以令英两舰均处于炮火之下。而欧根亲王也在此时移至俾斯麦后方,防范仍在东侧10至12海里尾随的诺福克与萨福克,同时对威尔士亲王开火,并再次立即炮击命中(幸运EX),在其舰甲板上引发了一场小火灾。
- 约06时
- 此时,胡德刚刚完成第二次的20°左舵转向,紧接着俾斯麦就完成了第五轮舰炮齐射——而炮击直接决定了胡德的最终命运。
- 俾斯麦的舰员观测到:这次炮击有至少两枚炮弹落在了胡德极近的水面上,并至少有一枚380mm穿甲弹砸中了胡德轻薄的舰甲板(如果命中的是胡德的侧装甲带,结局会完全不同:对于胡德那修长优美的舰体,想要命中主甲板也的确有运气成分)。
- 甲板立即被击穿,穿甲弹直接落入舰上的后弹药库,引爆了弹药库中112吨无烟炮弹。紧接着,一场剧烈的爆炸直接发生在了主舰桥桅杆与后烟囱之间,开始撕裂舰体并波及舰体后部——当时爆炸发生的一瞬,胡德前半部分舰身依旧再向前航行,然后才因为大量进水而导致舰艏迅速上翘至一个很陡的角度;而后半部分舰身则因撕裂的断面立即快速进水而导致舰尾迅速上翘,全舰疾速下沉。
- 施耐德打开全舰广播高呼:“她在下沉!”——仅在开始接战交火的8分钟后,胡德便永远从海面上消失了。据载胡德共1419名舰员中只有3名幸存。
- 【胡德的沉船算比较猎奇的——属于腰斩:所以以后不要再迫害胡德
阿姨了】 - 约06时03分
- 确认击沉胡德,俾斯麦转动主炮,对准了威尔士亲王。
- 尽管威尔士亲王在她第六次轮齐射中已命中了俾斯麦一次,但此刻进入战斗状态的俾斯麦在她反击的第一轮齐射中便已锁定了威尔士亲王:一枚炮弹直接击中威尔士亲王的指挥舰桥——尽管没有引发爆炸,而是过穿从另一侧飞出,但这枚炮弹横穿指挥舰桥带来的冲击几乎击毙了所有位于该指挥中枢内的人员,除了舰长约翰·里奇(John Leach)与另一位军官。
- 随后的战斗中,威尔士亲王持续被俾斯麦与欧根亲王炮火压制,而雪上加霜的是,威尔士亲王的主炮此时还出现了故障。尽管如此,俾斯麦依旧在与威尔士亲王的交锋中被主炮命中三次:第一枚击穿了俾斯麦艏楼水线附近的装甲,造成了船体进水;第二枚砸进了俾斯麦装甲带下方的鱼雷舱并引发爆炸,一间汽轮发电机室完全进水,邻近锅炉室也部分进水;第三枚飞越俾斯麦舰体上部,横穿摧毁了水上飞机发射架。
- 06时13分
- 约翰·里奇下令撤退。威尔士亲王随即160°调转方向,并拉起烟幕掩护自己——此时,威尔士亲王10门356mm主炮仅剩5门还可以正常开火,同时舰体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 俾斯麦与欧根亲王在威尔士亲王脱离射程后随即停火:尽管俾斯麦舰长林德曼强烈提议对威尔士亲王进行追击并将之击沉,但吕特晏斯很坚定地拒绝了,依旧要求执行“莱茵演习”的行动计划,拒绝与任何非保护运输船队的敌舰队交战,并下令俾斯麦与欧根亲王继续前进进入北大西洋。
- 本场海战,俾斯麦与欧根亲王虽然取得了战术胜利,但付出的战略代价却不可谓不大:俾斯麦单舰消耗93枚380mm穿甲弹,被命中三次——其中艏楼处创口已导致1000至2000吨海水倒灌并进入舰艏处储油严重污染,而吕特晏斯拒绝降低航行速度以让损管小组修补该处缺口,导致了其不断扩大导致更多海水灌入;鱼雷舱创口同样导致进水并令该部位发电机失灵,只是俾斯麦其他发电机室运转良好,有足够动力与电力储备。综合两处进水,俾斯麦的全舰体已水平左倾9°,舰艏3°变形修正。
- 当日约08时
- 吕特晏斯向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汇报:“击沉疑似胡德的战列巡洋舰,另一艘疑似英王乔治五世或声望的战舰受创撤退,两艘重巡洋舰依旧尾随。”
- 此时,这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已经很清楚,俾斯麦已经无法再继续执行“莱茵演习”任务。所以这一次,他直言不讳地将自身的损害报告与他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一同发送给了司令部——俾斯麦将与欧根亲王分离行动,并先行前往德占法国地区港口圣纳泽尔(Saint-Nazaire)进行修理。
- 10时
- 吕特晏斯下令欧根亲王航行至俾斯麦后方,确认俾斯麦因威尔士亲王炮击所伤而导致燃油泄露的严重程度。
- 欧根亲王确认完毕后回到了俾斯麦前方,并回复“油线相当宽,沿航迹两侧不断拖行”。
- 约11时
- 一架桑德兰水上飞机在俾斯麦视野里掠过——那是来自后方尾随的诺福克与萨福克的侦查飞机。
- 很显然,英国海军已经确认了俾斯麦漏油留下的痕迹。诺福克与萨福克的指挥官弗雷德里克·威克沃克少将(RAdm Frederic Wake-Walker)让撤退下来的威尔士亲王保持在两舰后跟随,继续保持对俾斯麦的监视。
- 此时,英国皇家海军的指挥官们都在一瞬间“恍若天启”般地意识到了战机:如果俾斯麦与欧根亲王当前执行的任务是破交作战,那么以俾斯麦现在的漏油量,她已经绝无可能成功执行最初的计划了。此刻,近乎无伤的欧根亲王可能继续单独执行破交抑或折返,但“无法执行作战”的俾斯麦必然会就近寻求港口进行维修与庇护。
- ——出了丹麦海峡,最近能够为俾斯麦这种等级巨舰提供补给与维修的德军港口只有法国西北布列塔尼的德占区:而俾斯麦单舰抵达该地区港口前的这段旅途,将成为皇家海军将其击沉的最佳时机。
- 于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围猎计划”从英国本土舰队的指挥部迅速出炉:对于后腿已中枪伤,拖着一路血迹意在逃命的牝鹿,猎人们可都没有放过的道理。
- 海战结束后
- 英国海军部下令:该区域的所有战舰,不管你之前执行什么任务,都全部暂停,优先开始搜寻俾斯麦与萨沃伊亲王,并进行围剿。
- (1)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约翰·托维海军上将率下属本土舰队(Home Fleet)在丹麦海峡战役发生前便下令全体调头,赶往丹麦海峡支援拦截俾斯麦与欧根亲王,但至当日清晨海战爆发,这支主力舰队依旧与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相距超过350海里。
- (2)曼彻斯特、伯明翰与阿瑞托莎三艘轻巡洋舰以速度优势,立即进入并封锁俾斯麦已离开的丹麦海峡,吕特晏斯已无法原路返回。
- (3)威尔士亲王在当日下午5时迅速修好了4门主炮,威克沃克少将同意其行于诺福克与萨福克身前,以随时重新接战。
- (4)罗德尼正护航不列颠号货轮(RMS Britannic),前往波士顿海军船坞(Boston Naval Shipyard)重舾装,现受托维上将指挥,加入追击。
- (5)两艘复仇级战列舰,停泊于哈利法克斯的复仇(HMS Revenge),与保护HX-127船队的拉米利斯(HMS Ramillies)也被命令加入行动。
- 以上种种还未是全部。最终,可能共计6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13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响应海军部命令,加入到了“围猎俾斯麦”的行动中。
- 16时40分
- 俾斯麦与欧根亲王的处境此时已经十分危险。吕特晏斯看着海上越来越糟糕的天气,立即命令欧根亲王与自己分开行动。
- 但由于威克沃克少将的舰队紧紧尾随,而海况也不足以掩护其安全撤离,尤其是两艘重巡洋舰还在不断用雷达探照着自己的方向——欧根亲王此时选择脱离,必然会被英舰加速追上,狠狠咬上一口。所以吕特晏斯思虑再三,还是暂时召回了欧根亲王,等待令其脱离的时机。
- 18时14分
- 俾斯麦突然率先掉头,正面冲向身后尾随的英舰,似要突破威克沃克少将的舰队阵型。萨福克急速回避,而完成主炮修理的威尔士亲王则无畏地迎了上去——主炮开火对射,威尔士亲王齐射12次,俾斯麦齐射9次,互相均未命中对手。
- 这次突如其来的反身接战使英舰分散了注意力,欧根亲王抓住机会成功逃脱。只是威克沃克少将也很清楚:海军部最在意的目标其实是眼前这艘大家伙,所以俾斯麦交火结束返回正常航路后,少将也并未在意欧根亲王的离去,下令三舰站住俾斯麦的左舷位置保持距离,继续对俾斯麦的监视。
- ——至此,俾斯麦也将在诸多敌舰的陪伴下,开始她最终“孤独的旅程”。
- 约22时
- 应该说,俾斯麦不愧是德国海军复兴的象征,工业的结晶——哪怕是因受创而必须减速航行的情况下,她的航速也从来没有低于过27节。而这恰恰是托维上将所在的英王乔治五世的最高航速。这样追逐战的结果只会有一个:除非有办法可以让俾斯麦再一次减速,否则没有人可以拦得住俾斯麦抵达圣纳泽尔。
- 约翰·托维也早有准备:16时左右,胜利在3艘巡洋舰(赫敏、欧若拉、肯尼亚)护航下离开主力舰队,寻找合适位置放出鱼雷机队进行空袭。
- 此刻,胜利的机队终于找到了俾斯麦,6架海燕与9架来自825中队的剑鱼立即对其发动攻势——只不过在进攻前,这些没经验的飞行员顺带误伤了诺福克以及友军舰艇,美军海岸警卫艇莫多克(USCGC Modoc),而这一“令人感到困惑的行为”倒是给俾斯麦的防空炮手们提了个醒。
- 一时间,俾斯麦防空炮齐鸣,而主炮与副炮单元也没有闲着——他们以最大散布对着鱼雷机前进的水面不断开火,激起巨大的水柱以干扰飞机的前进路线。只是并没有鱼雷机被击落,9架剑鱼全部投放下了自己的鱼雷。俾斯麦紧急回避,躲掉了8枚,但最后一枚命中了舰体中部的主装甲带上。虽然激起了一个足以震撼全舰的水花,震动造成1死5伤,但实际伤害很轻微……比俾斯麦自身极快地变速转向而造成的舰体损伤还要轻。
- 由于俾斯麦急速的变速与转向,使舰艏处防止海水灌入的堵漏毡出现松动,导致海水再一次倒灌入舰艏创口,并迫使船员不得不放弃左侧第2锅炉室——2号锅炉的放弃、加上燃油损失以及舰艏变形加重,令俾斯麦一度减速至16节。虽然船员奋力重新补好了舰艏的堵漏毡,但经此一劫,将领们最终决议俾斯麦只能以20节航速前进,以确保最有效率地抵达目的地。
- 午夜时分
- 胜利的海燕与剑鱼825中队刚一离去,威尔士亲王再度贴上与俾斯麦展开炮击战——双方无一命中,但俾斯麦更不得安宁。
- 舰上,因炮击战而中断作业的损管小组再度行动起来:此刻,第2锅炉室中的海水已经漫溢威胁到了第4汽轮发电机室的水泵给水系统——如果给水系统失灵,很快盐分极高的海水就会直接灌入涡轮机组破坏转叶,导致俾斯麦航速再度下降。
- 1941年5月25日
- 俾斯麦终于甩开了不断骚扰她的威尔士亲王:航速降至12节,船员们成功连接了两条输油管道,将舰艏的储油运至舰尾油箱,抢救下了数百吨燃油。
- 另一个好消息是,俾斯麦已经进入了开放水域。这意味着俾斯麦可能得到附近巡弋的德军U艇掩护。而威克沃克少将在意的也正是这一点:诺福克、萨福克与威尔士亲王三舰开始以Z字形方式前进,大大拖缓了跟踪速度。于是几分钟后,俾斯麦的信号终于还是在萨福克的雷达上消失了。
- 约03时
- 吕特晏斯下令俾斯麦再次28节全速前进,并右舵向西,然后调头往北绕了一个圈,以机动摆脱雷达侦查——碰巧的是,俾斯麦做出这一航行动作的时机正好是她在萨福克雷达上消失的那一刻。于是,俾斯麦暂时成功摆脱了雷达定位,并绕了一圈后重新向南驶往目的地。
- 萨福克的舰长根据俾斯麦消失前最后一刻的航向判断,俾斯麦在“向西航行”。于是,他也带着全舰队向西走,并在一个半小时后将这一消息报告了威克沃克少将。威克沃克少将也只能相信这一判断,并下令等待天明后,三舰分散对西面海域开始搜索。
- 清晨
- 皇家海军的搜索开始变得杂乱起来,同时剩余燃油也不多了:胜利的船队在向西走,威克沃克少将的三舰在向西南方向,托维的本队正朝着中大西洋前进,而从直布罗陀启程北上,皇家方舟所在的H舰队(Force H)还上有一日行程。
- 但此时,吕特晏斯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甩开了威克沃克的舰队:他向位于巴黎的西部海军指挥所发了一封长电文,而电文信号再一次被英国截获,并会同俾斯麦的航向发送给了英王乔治五世舰上的约翰·托维——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这份俾斯麦航向的信息出现了偏差,让托维做出了误判认为“俾斯麦要途径冰岛-法罗群岛之间返程德国”。这个错误导致英王乔治五世向着错误的方向航行,进一步拉开了与俾斯麦之间的差距。
- 直至7小时后,英国的破译专家通过之前破译的部分德国电报加密,这才获悉德国空军受命准备护送俾斯麦前往布雷斯特(Brest)。而自由法国的地下抵抗组织也传递出来“德军在布雷斯特已经重新部署好战机”的情报,旁证了这一点。约翰·托维的舰队这才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 1941年5月26日
- 北爱尔兰海岸警备队的水上飞机编队在俾斯麦可能经过的水域终于再一次发现了她——当前,俾斯麦位于布雷斯特西北仅690海里的距离:以她现在的航速,不需要一天俾斯麦就能进入U艇与德国空军的保护范围。而此刻,几乎已经没有英军力量可以在此之前拦截阻止她了。
- ——除了詹姆斯·萨默维尔上将(Admiral James Somerville)指挥,以皇家方舟领衔的H舰队。
- 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众舰,包括胜利,威尔士亲王,萨福克与反击全部因燃油问题而暂停了搜索,需要进行补给。仍能继续赶往俾斯麦位置的重型舰艇仅剩英王乔治五世与罗德尼,但她们都太远了。
- 10时30分
- 当北爱尔兰海岸警备队的水上飞机发现俾斯麦时,皇家方舟的剑鱼就在附近搜索。部分鱼雷轰炸机也在距离皇家方舟60海里左右的位置“发现战列舰”。
- 萨默维尔下令剑鱼全部返航补充鱼雷后,立即出动攻击,同时命令谢菲尔德接替之前萨福克的工作——尾随监视俾斯麦。
- 只是,谢菲尔德出动的命令并未传达到皇家方舟紧急起飞出动的飞行员们,导致他们携带的新型磁性引信鱼雷差点误伤了谢菲尔德。所幸这些新型磁性引信并不是那么质量过硬,没有正常触发,谢菲尔德这才无伤躲过“友军之围”。
- 19时10分
- 皇家方舟上的剑鱼重新将撞击引信鱼雷搭载完毕,15架剑鱼起飞对俾斯麦进行第二轮攻击。
- 20时47分
- 15架剑鱼从云层中俯冲而出——此时,俾斯麦正被谢菲尔德引诱,主炮齐射开火,第二轮齐射形成跨射。谢菲尔德承受着俾斯麦的主炮火力,碎弹片如下雨般砸在甲板上,致使3名船员阵亡,多人受伤。谢菲尔德迅速展开烟幕后撤,也就在此时,皇家方舟的剑鱼已经进入攻击阵位。俾斯麦被迫用了几乎夸张的全力转舵进行回避,防空火力紧急全开,但已经来不及了。
- 第一枚鱼雷在俾斯麦左侧中部位置爆炸,命中装甲带下沿:虽被水下防护与主装甲带阻挡了冲击,但依旧对主体构装造成扭曲进水。
- 第二枚鱼雷则极为致命,命中了俾斯麦舰尾左侧,极为贴近左侧螺旋桨推进器,造成了左边方向舵严重损坏,并卡死在了12°左舵的位置不能回正。
- 两次爆炸引发的震荡也造成了舰体不同部位的损坏,船员们努力修复着右侧方向舵,但左侧卡死的方向舵却一直得不到修复。对此,曾有船员建议吕特晏斯直接切断右舵,至少让俾斯麦回复正常航行,不然俾斯麦定然会无助地成为英舰队的活靶子,但被吕特晏斯拒绝了。
- 21时15分
- 吕特晏斯全舰通告:俾斯麦已无法继续机动与航行——至此,这段孤独的旅程已然结束了。
- 当日21时40分
- 右舵卡死的俾斯麦此刻只能在原地不停地绕着大圈,并等待这托维舰队合围的到来——而托维的舰队因长途奔袭,也已有舰艇因需要补油而离开了追击的行列,到现在为止托维的舰队中仅剩下四艘舰艇。
- 【约翰·托维上将的舰队:英王乔治五世,罗德尼,诺福克,多塞特郡】
- 吕特晏斯电告位于巴黎的西部海军指挥所:“本舰已无法行动,将战至最后一弹。”
- ——最后一次,吕特晏斯拿出了近似殉葬一般的觉悟,并表达了自己对元首的忠诚。舰员们的沮丧情绪开始上升,尤其是当指挥所的回信传回舰上时——仅仅只是为了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鼓舞士气,回信中没有任何慰问的言辞,只是不断复述这舰员们早已知晓的绝望现实。
- 夜幕降临,俾斯麦在绝望中只能不断地对附近唯一可以攻击的目标,谢菲尔德,进行主炮射击。但这种只是为了宣泄情绪一般的火力对于谢菲尔德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谢菲尔德只是灵巧不断躲避,并逐渐远离了俾斯麦的射程。尽管夜幕降临也令谢菲尔德失去了对俾斯麦监视的视野,但菲利普·维安(Phillip Vian)的驱逐队中五艘驱逐舰立即接手了对俾斯麦的夜间监视任务。
- 【菲利普·维安的驱逐队:哥萨克人,毛利人,锡克人,祖鲁人,以及波兰驱逐舰闪电(ORP Piorun)】
- 22时38分
- 五艘驱逐舰与俾斯麦在夜幕下接触——俾斯麦再一次仿佛找到了可以宣泄的目标,并进行主炮射击。充满攻击性的炮灰照亮夜空,三轮齐射过后,俾斯麦仅对波兰驱逐舰闪电形成了跨射,但闪电依旧无畏地前进逼近俾斯麦,直至12公里的距离才被迫调头。
- 整个夜晚,五艘驱逐舰就这样缠上了俾斯麦四面八方不断骚扰着:一次又一次释放照明弹将其照亮,并射出一轮又一轮鱼雷,无一命中。
- 1941年5月27日
- 清晨5时至6时,俾斯麦的舰员们最后将所有重要的文件资料都集中到了舰载阿拉多制196(Arado 196)水上飞机上,希望它可以将舰上的作战日志(War Diary)运回德军指挥部——这其中包括了“对胡德的作战日志”。但因为在丹麦海峡战役中,威尔士亲王的第三次命中摧毁了俾斯麦水上飞机的发射架周围,导致水上飞机无法起飞。
- 既然无法起飞,俾斯麦留着水上飞机也就没了用处:为避免多余的火灾隐患,舰员们将水上飞机舍弃推进了海里(随后被U-74找到)。
- 08时43分
- 托维舰队的英王乔治五世于破晓时分出现在了俾斯麦的视野中,罗德尼位于其右后方。
- 托维准备将舰队径直开进俾斯麦8海里(约14800米)范围内,然后同向并行与之交战。但就在英王乔治五世舰上的观测手在23000米外确认俾斯麦舰影的4分钟后,罗德尼的舰前2门三联装406mm主炮就率先开火了。英王乔治五世随即不得已,随后开火——对俾斯麦而言,最终一战随即打响。
- 08时50分
- 俾斯麦舰前主炮开火还击,优先选择了火力优越的罗德尼,并在第二轮齐射中对其形成跨射。
- 可是随后,因为俾斯麦左方向舵卡死无法转向,导致她在海面上根本无法自如机动,这直接导致了主炮指挥官施耐德无法准确对敌舰进行测距——俾斯麦主炮的射击精度出现了严重失准。而随着双方距离拉近,不止是战列舰的副炮组开始加入战斗,诺福克与多塞特郡两舰也得到主炮射程,进入炮击战围攻俾斯麦。
- 09时02分
- 罗德尼对俾斯麦再度进行齐射,而这次给予了俾斯麦极其致命的正面伤害:舰上建筑被一枚406mm主炮弹命中,击毙过百名船员以及舰上军官——根据俾斯麦舰上幸存者的回忆介绍,很可能就是这次炮击摧毁了指挥舰桥,导致舰长林德曼与作战指挥吕特晏斯当场阵亡(重申,这是“很可能”,不是亲眼确信,或许与前后资料有矛盾,但作为幸存者讲述,而成为了第一手史料)。主炮火控也在此刻被摧毁,主炮指挥官施耐德也因此阵亡。
- 还有一枚406mm主炮弹严重破坏了俾斯麦舰前的两门主炮,致使其立刻瘫痪,但舰员们失去主炮火控,依旧在利用主炮进行手控射击。
- 09时27分
- 俾斯麦舰前两门主炮进行了最后一轮射击后,最终停火。
- 09时31分
- 俾斯麦舰尾的两门主炮在进行了三轮齐射后,舰尾的火控被摧毁。舰尾的火控管制,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海军上尉(Lieutenant Von Müllenheim-Rechberg)下令独立开火,但很快也停火了。
- 至此,俾斯麦的主炮全部被摧毁熄火:在于罗德尼的交战中,俾斯麦最接近直接命中对手的炮击是落在了罗德尼舰艏右舷20英尺处,该炮弹爆炸造成的近失伤害破坏了舰上的鱼雷管。
- 约10时
- 截止至此时,托维上将的两艘战列舰已经累计对俾斯麦倾泻了700多枚主炮弹药,多数落在了俾斯麦的近侧海域。而这时候的俾斯麦也已经真的称不上“可以机动”了,只能说是在海面上缓缓的漂浮着,大火从舰艏烧到舰尾,舰尾处更是因为大量进水而导致接近20°左倾。托维事后感慨:“这(些炮弹)足以击沉一艘战列舰了。”
- 罗德尼也已经来到了距俾斯麦只有2700米的近距离位置:在这个距离,罗德尼舰上主副武器都已经取得了所谓的近距离平射射程(Point-blank Range),也就是“根本不需要瞄准,怎么打都能命中”的距离。
- 但遗憾的是,罗德尼并没有得到停火命令,于是依旧在继续开火:至少托维上将在没有看到俾斯麦将引擎熄火,或者明确表示弃舰的情况下,都绝对不会停火。于是,罗德尼在这个距离继续开火,还使用右舷的鱼雷管发射了两枚鱼雷并命中——按照英国记者、历史学家吕多维克·肯尼迪(Ludovic Kennedy)的话说:“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例战列舰使用鱼雷攻击命中了另一艘战列舰。”
- 10时后
- 俾斯麦舰上的大副汉斯·奥斯(Hans Oels)此时接过了部分临时指挥权:他下令所有甲板以下的船员全部弃舰,并同时告知轮机室的舰员打开通海阀,并做好自沉准备。而在此之前,俾斯麦的轮机长格哈德·朱纳克(Gerhard Junack)也已经试图下令在舰上设置一个9分钟引信的起爆装置,但因为舰上通信已经中断导致最终只能作罢。
- 此刻,轮机长得到了大副的自沉命令后,随即也派出一个信使表示他确认这一决定——这个信使再也没有回来,所以格哈德擅自启动了自爆装置,并立即命令所有轮机室舰员立即弃舰。当他们从不同路径准备登上甲板的时候,船底的爆炸声终于传来。另一边的奥斯则还正在全舰来回奔波,通知舰员们丢弃私人物品,当他回到甲板上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爆炸带走了他与数百人的性命。
- 10时20分
- 托维上将率领的四舰已经对俾斯麦投射了超过2800发炮弹,并直接命中400余次,但仅仅依靠炮击依旧无法击沉俾斯麦。
- ——考虑到剩余燃油的问题,托维下令:由多塞特郡发射鱼雷处决俾斯麦,其余战舰调头回港。
- 多塞特郡首先在俾斯麦右舷发射了两枚鱼雷,一枚命中,随后移动到其左舷发射一枚鱼雷命中。也就在多塞特郡发射鱼雷的时候,俾斯麦的倾斜进水已经十分严重,整个甲板都已经没入水中,而最后一枚鱼雷击中的实际不是船体,而是此刻唯一还部分保持在水线以上的舰体上层建筑,并再一次引发爆炸。
- 10时35分
- 俾斯麦朝左侧倾覆,从舰尾开始缓缓下沉——此时已经弃舰的轮机长格哈德看着逐渐朝左倾覆,露出右侧水线以下部分的俾斯麦,确认了俾斯麦右舷水线以下部分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明显的伤害,舰尾火控管制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也确认了同样的场景,并认为俾斯麦所有重伤全部位于左舷。
- 10时40分
- 俾斯麦彻底沉没——部分幸存者称,在俾斯麦沉没时,他们注意到了舰长林德曼就站在舰尾,悲壮的最后一刻对海军军旗敬礼,没有离去……
- 约11时
- 此刻,有超过400名俾斯麦船员落水:多塞特郡与毛利靠近俾斯麦,并放下绳索对落水舰员开始施救。
- 11时40分
- 多塞特郡的观测手在水面上发现了疑似U艇的踪迹。
- (注:感谢评论区Meitaki与十二曲玄化留言。经过考究组重新比照U-556与U-74舰历,确认两艘U艇交接任务时间为当日6:30,此后U-556返回洛里昂,U-74赶赴俾斯麦所在地。故此处修正:基本确认为U-74)。
- 多塞特郡舰长随即下令停止救援,通知毛利立即撤离。
- 至两舰离开现场,多塞特郡与毛利共救起85名俾斯麦舰员,毛利救起25名。随后U-74于夜间来到该水域,再救起3名舰员。另外,还有2名俾斯麦舰员被途径的一艘德国渔船救起。
- 1941年5月28日
- 次日,一名在英舰上的俾斯麦舰员因重伤不治身亡——至此,俾斯麦全舰2000多名舰员,最终只有114人幸存。
- ——作为“德国海军复兴的象征”,8个月的孤独旅程,俾斯麦终于迎来了绝望与疯狂后的安息。
- 1959年
- C.S.福里斯特(C. S. Forester),也就是库拉索出演电影《Brown on Resolution》的原作作者,也是著名二战小说家,出版一部小说……
- ——《俾斯麦号的最后九日(The Last Nine Days of the Bismarck)》,也被译作《狩猎俾斯麦(Hunting the Bismarck)》
- 该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即热销,次年(1960)直接电影化《击沉俾斯麦(Sink the Bismarck!)》(
疯狂暗示某还未动画化的请认真动画化啊!):电影中为了表现戏剧化的剧情,增加了俾斯麦击沉一艘虚构的英国驱逐舰索伦特(HMS Solent)并击落了两架剑鱼的剧情,实际均未发生。 - 同年,美国乡村音乐大咖强尼·霍顿(Johnny Horton)发布唱片《击沉俾斯麦(Sink the Bismarck)》。俾斯麦:我又被狩猎了(捂心);胡德:我又沉了(捂心)
- 1989年6月8日
- 俾斯麦的船骸被海洋学家罗伯特·巴拉德博士(Dr. Robert Ballard)发现——原本这位博士的任务是去寻找泰坦尼克(RMS Titanic)……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那艘泰坦尼克号。
- 船骸被发现的位置位于法国布雷斯特以西约650千米的位置,龙骨朝下端正落于深约4791米处的海床上。落下的位置正好有一座海底死火山,造成了海床1000米左右的隆起,俾斯麦就落在该处死火山的山坡上。
- 探索发现,在“全防护理念”下诞生的俾斯麦,其水下的装甲带从未被击穿过。船体上发现8处弹孔,右舷1处,左舷7处,全部位于水线以上。右舷处的单孔位于甲板内部,根据弹道分析,该处弹孔是从俾斯麦左舷射击,命中右舷侧甲板后击落了舰艏右侧的船锚,而船锚此刻也已经消失不见。舰体中部有6处弹孔,其中三处弹片击穿位于上部分散防护的装甲区,还有一处弹孔位于水上的主装甲区内侧。最后一个巨大弹孔位于甲板上与飞机弹射器平行的位置。
- 潜航器检查了俾斯麦表面上全部舰体,没有迹象表明俾斯麦的主装甲与侧装甲被击穿过,被击穿的位置主要集中于碎片化装甲与甲板装甲。而主装甲带上许多巨大凹坑证明,英王乔治五世的许多356mm主炮炮弹虽然命中了目标,但无法击穿,只能不断跳弹。KGV:丢人(捂脸)
- 巴拉德博士最后还指出:舰体内部并没有因水压内爆的现象——这也基本确定了俾斯麦的下沉主因是进水内灌,这才让现在舰体依旧保持较为完好的状态。就结论来说,巴拉德博士认为俾斯麦的沉没来自于自沉,印证了幸存者口述“破坏轮机室通海阀”的命令。
- ——关于俾斯麦的详细坐标,巴拉德一直守口如瓶,以防止其他潜水者从船上取走任何物品:他将这种行为等同于盗墓行为。
- 当然,还有令人疑惑的一点,那就是俾斯麦船骸的舰尾消失了:搜索周边未果后,基本可以确定舰尾并不是因为落至海底冲击海床而崩断了。舰尾剥离的主要原因应该来自多塞特郡的鱼雷处决,这也令旁观者不仅对当时德国舰艇的舰尾结构设计产生疑问(1942年欧根亲王也是因仅一枚潜艇鱼雷命中舰尾而直接送回挪威峡湾,返厂大修)。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在鱼雷命中前,舰尾就已经承受不住炮火的伤害——根据幸存者口述“最先是舰尾沉没”,大家判断很可能舰尾在水面上就已经开始崩解,率先脱离船体了。
- 2001年6月
- 一场联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深海考察再次对俾斯麦的船骸进行调查。研究人员使用俄罗斯制的小型潜艇前往地点,并对船骸进行了重新观测研究,并对于俾斯麦受损的情况得出了与当初巴拉德博士类似的结论:只是在新研究中,研究员发现了舰体内出现了一些长条刮伤,推测这是船骸落于海底死火山山坡向下滑行刮擦所致。
- 2001年7月
- 一场由英国电视频道赞助的英美联合考察用该海域唯一的海底火山再次定位到了俾斯麦的船骸(巴拉德:喂了狗了),并使用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对舰体进行拍摄。最终得出了与巴拉德博士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完全不同的结论:俾斯麦沉没是因为战斗受创所致——当然,对于一场由英国人提议的调查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那些长条刮伤确实是海底碰撞所致,但起点确实因为鱼雷命中而造成的创口。
- 2002年5-6月
- 纪录片《重返俾斯麦战舰(Expedition: Bismarck)》由全球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拍摄完成——借由更加小巧灵活的俄罗斯和平号(Mir)潜航器,摄制组再现了俾斯麦沉没事件的全过程。
- 纪录片首次采用室内视角进入船骸内部,再一次证明了战斗造成的伤害实际不足以导致俾斯麦按史实记录那般速度沉没,唯一的可能只有船员将俾斯麦自沉。实际上,俾斯麦的内部舰体与主装甲带均未被击穿过,不论是炮击亦或是鱼雷。之前提出的“鱼雷击穿说”实际从船体内部观察后被证明:实际上,鱼雷根本没有伤害到鱼雷舱保护的内壁。
- 尽管视角与说法不一,但这些专家学者基本都同意:就算俾斯麦没有先行自沉也将最终被击沉——巴拉德博士预计如果俾斯麦不进行自沉,大概她还能在水面上维持一天,然后被英国皇家海军停火后直接俘获,“若要击沉,也只取决于谁开最后一炮”。俾斯麦沉没时还在驱逐舰鞑靼人(HMS Tartar)上服役,战后成为历史学家与记者的吕多维克·肯尼迪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实地探查的导演卡梅隆则确认“最多也就是一天半的时间”。
《铁血与音符》——从俾斯麦,看德意志人
这是一段来自德意志民族的自白。——编者案
【活动背景:铁血、音符&誓言】
“音乐总是唤起我心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渴望: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田园诗般的宁静。”
——奥托·冯·俾斯麦
这句话在活动剧情内,俾斯麦的台词中反复出现。
作为一名“德意志人”,她一定会要踏上一段追寻着什么的旅途——因为日耳曼人注定会离家流浪,踏上旅途,去和什么战斗,去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去找到令自己满足的幸福——不择手段地。
当然,什么是更加美好,什么又是满足与幸福,俾斯麦或许会很困惑:就如她被赋予的名字,她心中有一个令德意志复兴的梦,她也忠诚于这个梦,视其为自己的义务与使命,这就是她的满足与幸福;但她也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冲动,来自她内心里似乎永无止境又虚无缥缈的欲求,不仅是建立殊勋,而是更进一步的“优越”,所以她认可并忠诚于现任领导层的攻击性,甚至毁灭欲。
为了履行义务与使命,也为了安抚这种冲动,她起航踏上了旅途——若能在旅途的终点能找到唯一的答案,那么一定会获得一种安宁与和谐。只是又或许,那个充满疯狂与绝望的终点永远不要被揭示,便已经是“一种幸运”。
——毫无疑问,俾斯麦渴望战斗,只为最终获得内心田园诗般的满足与安宁:就像俾斯麦在德军进攻奥地利前夕,在自家聆听着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意识到这一刻将抉择德意志的命运。只是不知,起航时的俾斯麦是否悟到了与那时俾斯麦同样的答案:战争,永远不会被满足,也永远无法带来安宁。
当然,俾斯麦作为战舰,没有做出与那时俾斯麦同样选择的权力。但正是这种矛盾与不和谐,构成了德意志人精神世界的主基调。而如何理性看待欲望,如何积极面对未来,也正是德意志人启示全人类幸福含义的关键。
20世纪德国最杰出的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这句言辞引用入自己1943年的著作,《How to Treat the Germans》中。该书帮助了众多读者认识了德意志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也一度成为二战后同盟国对待处理德国问题时的“御用指南”。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大章节:“日耳曼人的秩序与浪漫”、“普鲁士人的理智与疯狂”、“世界误解了德国”与“如何对待德国人”组成。埃米尔·路德维希以自身定居瑞士的德意志人身份,从解析德意志民族性格,到普鲁士整合德意志以来的历史经验,再到结合前两者看一战后西方各国对德国的误判,最终到二战后世界各国应如何正确认识并对待战败的德国,这样一条主线,中间不断穿插历史事件例证与个人采访与观点,铸就了这样一部“精神指南”。
在序中,他明确指出了本书目的:在用《歌德传》《贝多芬传》描写“思想上的德国”,用《俾斯麦》《威廉二世》与《兴登堡》描写“政治上的德国”,《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试图将二者结合后,本书将对德意志人民族性格做简短研究,提出对待战败后德国的实用建议,避免重蹈一战覆辙。
该书的国内译本书名为《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中信出版集团,周京元译本),正与二周年俾斯麦活动的活动名相印证:或许官方正是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灵感。
在书中,埃米尔·路德维希称俾斯麦是“最出色的德国人之一”,德意志民族性格中的矛盾与不和谐,彼此共生的两种极端精神状态在他身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书中第二大章“普鲁士人的理智与疯狂”中,埃米尔专门将普鲁士人与非普鲁士的德意志人、俾斯麦与元首分别做了对比,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普鲁士也有自己的哲学:强权政治与矛盾的永恒性。
崇尚秩序与规则,这本身并无过错。但真正将之视为宗教,由教授讲道宣扬,并以此为哲学学说来崇尚暴力,并将之神化,那的确是普鲁士人自己的“发明”。宣扬“日耳曼应统治世界”的声音早已公开宣扬,元首不过是在半个世纪后沿用并强化了这种“旧配方”罢了。
而谈及普鲁士文化层时,也不得不让我们想了解普鲁士究竟对全德意志有多少贡献:但结果发现,继古腾堡与开普勒后、丢勒、克拉纳赫、霍尔拜因,然后是马丁路德。接着是德国最辉煌的时代:文学有歌德、席勒、莱辛;音乐有巴赫、格鲁克、海登、莫扎特、舒伯特、韦伯、舒曼、瓦格纳;哲学有莱布尼兹、叔本华、黑格尔……以上姓名全部来自德国西部与南部,萨克森州与汉萨共和国。康德、贝多芬和洪堡属于半个德国人;而门德尔松、奥芬巴赫、海涅与马克思更是犹太人——德意志的名人堂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普鲁士人。
这绝非偶然,因为德意志的非普鲁士部分一直将普鲁士视为异类——但毫无疑问面对“艰苦朴素”、“以服从为天职”的军国主义普鲁士容克们,德意志那充满理想主义但又不敢实践的其他各邦均无法抵挡其坚决意志下的军事吞并。最终,俾斯麦在未经德意志全体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整合德意志……以“普鲁士的风格”。
(2)俾斯麦本人,可说是一个“非典型”的普鲁士人,但却是“典型”的整合后德意志矛盾体。
俾斯麦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容克家庭,但他的个性中更兼具来自母系那法学家的理性思辨。这在普鲁士历史上可说独一无二:他因容克的身份与气质获得了国王的青睐,但他最喜欢的女性分别是一位俄国公主与一位英国女子,而最亲密的友人却是一位波罗的海的小伯爵与美国历史学家约翰·莫特利。
有人将俾斯麦与元首作类比,这其实很荒谬: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就像普鲁士压境奥地利前俾斯麦家中奏响的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而元首这个演讲家却喜欢上了略带神经质的瓦格纳一般。
相比元首那种满脑子充满中古世纪凯撒“世界征服”的神秘主义渴望,俾斯麦的战争愿景一直很清晰:就是团结德意志人,然后让他们强盛,而非增加领土——毫无疑问,没有一个国家分裂后的统一不需要使用武力,德意志也不例外,而俾斯麦只是用了“普鲁士人的处事方法”。但俾斯麦令人钦佩的是,他是少数几个知道击败对手后要踩刹车的政治家,而他踩刹车的地点就是奥地利:他是以最大毅力,甚至人身威胁的方式阻止陷入战争狂热的将军们踏进奥地利半步,并完成了一份没有割地赔款的“威尔逊式和约”。随后他立即转向德意志内政,开始建立社保制度。但国王意志与容克本性迫使俾斯麦还是服从命令向法国索要阿尔萨斯,但他给法国开出的条件与之后元首开出的条件,本质上可谓天壤之别。
凡尔赛宫,威廉加冕,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了:俾斯麦亲自邀请平民与各界代表观礼,以让德意志人民见证君主立宪的新帝国。德意志平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投票权,但德意志人的天性再一次证明了他们根本不能以民主自治——立宪时“国会有权对内阁投信任票”这一项居然收到80%反对票,让国会主动放弃了对内阁的制约权,致使帝国内阁专制,国会完全成了摆设。
——而这一切仅仅只因德意志人缺乏自信又害怕责任的民族性。
柏林大广场上的国会大厦外,正好立着的就是俾斯麦的雕像——身着帝国将军的制服,穿着高筒靴,腰际悬着佩剑,但这一切完全不是俾斯麦喜欢的装扮。而在国会大厦后方,几乎被国会大厦阴影掩盖的小建筑,那是帝国真正的心脏,总参谋部。路人经过时都会偷瞄几眼,但又谨小慎微,仿佛里面总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每隔一段时间,这栋小房子里就会流出一些文件:过去是皇帝与国王的签名,现在则是帝国首相,根本不需要经过国会就可以立即公布生效。
——这些文件名为“动员令”,而德意志人也总是喜欢被命令并服从命令。
当然,这一切在俾斯麦执政期间都很安稳:为帝国首相的二十多年来,俾斯麦一直如履薄冰,极力避免国家卷入新的战争中。他很清楚,德国周围强敌环伺,自保才是自强的先决条件。多年来,俾斯麦一直反对帝国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其为舰名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讽刺”吧)——在那时,他孤身一人,几乎成了德意志迈向军国主义的最后一道壁垒:对于普鲁士国王可以世袭德意志帝国总统,他已经十分满足,因为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普鲁士容克对德国凯撒的愿景。俾斯麦还反对德国在海外与其他国家争夺殖民地统治,因为他深知不知何为自由的德意志无法诞生“商人冒险家”,更不可能去治理殖民地。也只是因为如此,在俾斯麦执政的二十多年间,不只是容克,就连德国平民都对他感到憎恶与恐惧——直到俾斯麦被解职,威廉二世立即就用狂傲的口气说要主宰世界时,德国人才开始喜欢上这位德国“元老”……但或许仅仅只是对他被解职,自己失去了领袖而感到无所适从,哪怕大家还是很讨厌他。
而他的解职再次证实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性——这个国家居然在一个世纪内两度“崇拜”歇斯底里的领导人:威廉二世与元首的相似程度如此惊人,与俾斯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德意志人全体因各种原因反而更青睐过度情绪化、戏剧化的前者,这令其他国家的人都感到诧异,无法理解。
不只是俾斯麦,埃米尔·路德维希还在第一大章“日耳曼人的秩序与浪漫”的开篇中就如此描述德意志人的民族性:
(1)德意志人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命运。他们无法知足,一直在寻找着超越他们所拥有之物的东西,拼命向上爬——这点上,德意志人与总是努力寻求放松的美国人正好相反。
德意志人孜孜以求更多的是权力,而非财富,他们更喜欢对下级发号施令,而非与同事一同去寻求娱乐——整体上来说,德意志人不喜欢快乐。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很认真,甚至认为在工作中放松讲笑话是不对的。哪怕是在喝啤酒与打保龄球时,他们也保持着严肃与忧郁,并不放松快乐。他们总是雄心勃勃的紧凑推动着每一个计划,仿佛是在“与什么赛跑”一般,然后因工作计划产生的紧张氛围令他们无法安心放松。
历史上第一次确切出现日耳曼人开始,他们就在不断南下,并为此持续了数个世纪,因为他们看到了罗马人享受着阳光与海岸。最初,他们带着兽首与头盔,后来逐渐地他们开始作为艺术家、诗人、思想家,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拥有那份自己期望中的美好与快乐。几乎所有中古世纪与现代文献都说明他们南下,权力欲与奴隶需求仅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只是日耳曼人内心的不安定,驱使他们离开欧洲北部的森林——这比不列颠人与北欧人的迁徙记录都要早,都要长。
(2)从根源上说,这是一种奇特的缺乏自信感,令日耳曼人渴望拥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而且要受到尊重。一开始,这个所谓的“他人”是指地中海文明:当雅典建立卫城千年,日耳曼人还在森林里赶着野熊——他们仍是蛮族,没有自己的历史记录。
这份不自信与被尊重的渴望,导致在日耳曼人进入欧洲文化圈的几个世纪里,他们已经显露出了至今依旧存在的某些特质:例如征服比自己富裕的邻国,热衷于建立上下级与主仆阶级关系,教导本国青年要勇敢无畏,并以服从为美德与天职——因为征服可以证明自己比他国强大,服从与阶级则可以将尊敬规则且固化。
实际上,一个自信的民族从来不会在意他族如何看待自己,因为大家都有自己明确的文明价值,并以此为信仰,为此奋斗。但德意志人不然,他们总是不断问自己:“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然后不断打理自己的每一处细节,让自己在别人看来尽量完美——就像参加宴会时,为了保持时刻良好的形象,他们会抽空在无人的角落不断调整自己的领带与衬衣背心。
这份特质,或者说“矛盾”同样可以在德意志的艺术中找到:舒伯特的曲目《流浪者(Der Wanderer)》,最后一句歌词叫“你不在的地方,那里有快乐”;还有歌德所写的《浮士德(Faust)》,描述一位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知识的魔法师,一生寻觅安宁与幸福,但却无处可得。“去寻觅那一瞬间”,这份想要变得更幸福,近乎贪得无厌的欲望,使德意志人精神上的痛苦与经验可见一斑。
——想要荣誉,想要被尊崇;想要权力,为此必须展示在武力与智力上的实力:荣誉与权力,对于德意志人比财富与物质更重要,所以德意志人无法享受眼前的安宁。
(3)这基本成为了德意志人的信条,甚至一种神秘主义信仰:最终在中世纪,德意志人使用它们夺来的“神圣”、“罗马”以及“帝国”,创造出了那个“神圣罗马帝国”,似乎这就是他们荣耀与权力的顶峰了。而尽管如此,德意志人的皇帝依旧不断挥师南下,不断寻找那个缥缈而辉煌的罗马:先是让军人夺得那份荣誉,而后让知识分子去继承那份精神。
当然,德意志人从不承认这一点,但这份缺乏天生自信依旧表现在了两种渴望上:不断征服那些比较快乐的邻居,然后将自己所有的征服之举理想化、正当化。最终,当暴力征服行为与神秘主义信仰结合时,一个征服者的民族与音乐家的国度便诞生了。
——此刻,俾斯麦作为德意志人,对朋友说的那句“音乐总是唤起我心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渴望: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田园诗般的宁静”便不足为奇了;
——神圣罗马帝国最出众的皇帝,腓特烈二世,也因此统一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圣城解放者以及著名诗人、科学先驱、鸟类学家的身份;
——贝多芬的音乐中,柔缓的慢板与胜利式的进行曲总是如此接续融洽;
——哪怕是音乐风格并不那么真诚的瓦格纳,其作品也与其人生显露出了这两种元素的危险融合;
——顺带一提,元首自称是瓦格纳迷,但他追求的应该不是音乐本身那份单纯的浪漫主义,而是背后的神秘主义与分裂偏执的灵感。
- 资料来自《铁血与音符: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德]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著,周京元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8月版,ISBN-9787508678979
游戏相关
更新日志
- 2019年5月30日09:00港区改建优化技能“不屈的力量”跨射子弹PVP演习射程。
- 在PVP演习中,弹幕跨射子弹射程 115 → 120。
- 2019年6月6日09:00港区改建修复了设备“约定的证明”在不装备时仍然生效的问题。
角色设定
俾斯麦 补充设定(来自碧蓝航线crosswave):
喜欢的东西1:古典音乐
喜欢的东西2:铁血的同伴们
害怕的东西1:主动邀约他人
害怕的东西2:胡德
兴趣:听音乐
优点/特长:关于塞壬的知识
相关解释
- 舰名——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第二帝国首任宰相。
“德意志的建筑师”、“德意志的领航员”……他的头衔不胜枚举,但最著名的莫过于“铁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铁为武器,血为战争,作为一名坚定的保守派,俾斯麦以普鲁士为根基,迅速统一德意志,并主导了德国与欧洲事务从1862年一直至1890年。
在任期间,俾斯麦通过挑起三场分别对丹麦,奥地利与法国的战争,完成了对内部德意志的政治整合:普丹战争令普鲁士迈出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赢得了北方诸邦的好感;普奥战争中,俾斯麦将原本的北德意志联邦更名为德意志联邦,北部诸邦迅速归附普鲁士王国;随后的普法战争胜利令德意志联邦得到了南德意志独立邦国的支持,加入德意志联邦,并最终在1871年建立帝国。令人意外的是,奥地利这个原本德意志文化圈内的重要国家,被排除在了帝国大门之外,而且俾斯麦几乎是拼死不让奥地利这个昔日普鲁士的对手并入新生帝国——或许是因为以奥地利对德意志南部诸邦的影响力,俾斯麦不愿意再一次看到帝国南北分裂。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也被称为“铁血政策”,但实际其背后真正的主导思想是“现实政治主义(Realpolitik)”,即并非以当政者的情感、道德伦理观、理想、甚至意识形态左右政治,而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内政外交的最高考量,所有一切国家行为均以国家利益服务(与美国理想主义,尤其是威尔逊主义相对)——在不同的国家利益面前,秉持同样“现实政治主义”的当政者也会选取不同的政策。比如俾斯麦,在德意志未统一时,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从来没想过他国会接受自己的战争借口,因为不论对方是否接受,普鲁士的宣战都是既成事实;而在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后,俾斯麦立即一改风格,采取“和平均势外交”政策,避免德意志所有可能卷入的军事冲突(其在任唯一的漏洞只有威廉二世逼迫俾斯麦向法国索取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这直接造成了法国对德国的仇恨心理)。
——这种转变正是因为德国“统一前”与“统一后”的国家利益发生根本变化。而支持俾斯麦强势外交自主的,正是德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
而对内,俾斯麦不喜欢殖民主义,但在国内精英与民众的压力下,俾斯麦勉强建立了少数几个殖民地。为了获得足够的政治支持,俾斯麦虽然也在努力调和阶级矛盾,但最终目的依旧是为了稳固自己作为执政者的权威:作为“保守主义的改革派”,他深知在德国,只有强权者才能稳定领导国家发展。尤其是在德国国会自愿放弃对内阁的监督权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相信过简单的民主制度,而是转而将精力放在打造一套由传统容克与地主阶级控制,精密而高效的国家行政机器上。为此,他还先后联合自由主义者与传统天主教势力,从社会主义政党手中夺取工人阶级的支持,建立了完善的工人保障体制(即使到现在也很值得借鉴而且很完备),并最终被德意志国家主义者视为英雄。
——但他真正被历史铭记的,是他对德国国家统一的功绩,与德国统一后使用现实主义外交手段,为欧陆和平起到的“压舱石”作用:事实证明,在俾斯麦过世后,威廉二世立刻就把他苦心经营的“均势和平”全部打了水漂,激起法俄同盟,英德对立,然后不到20年内,一战便爆发了……
- 舰徽——俾斯麦家徽
蓝底盾徽,代表幸运的三叶草与三叶荨麻相叠:这是俾斯麦家徽,也是俾斯麦亲王(Prince of Bismarck),奥托纹章核心组成
——如果下面还有一段文字,那一定是拉丁文“In Trinitate Robur”:三位一体给予我力量。
当然,原本的俾斯麦作为侯爵出任帝国宰相时的纹章,并非只有这个盾徽:上方的骑士头盔,水牛角与贵族冠冕象征着他军事贵族的骑士容克出身;背称贵族大红斗篷与侯爵冠,左侧扶盾的是头戴王冠的普鲁士黑鹰,右侧扶盾的是头戴侯冠的勃兰登堡红鹰,象征着普鲁士王室给予他的无上荣耀。
而在他带着劳恩堡公爵(Duke of Lauenburg)与亲王头衔,卸任宰相时,也只有这个三叶草与三叶荨麻的蓝底盾徽被记录在他小小的藏书票上,伴随着书籍他走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 技能——Wahrheit
德语,意为“真相”与“真理”
德国的哲学家们从近现代开始,就不断追寻着哲学上“真实”与“真理”的存在与含义。众多哲学大家均对真理(Wahrheit)做出过自己的哲学理论定义,并最终形成了自己最终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
“真理(Wahrheit),是对被认可与假设的客观事象,完成的认识统一。”——《纯粹理性批判》中,伊曼努尔·康德如是说道。
“真理(Wahrheit),是一种其自我的外在自主运动。”——《精神现象学》中,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如是说道。
“真理(Wahrheit),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如是说道。
“真理(Wahrheit),只在我的射程范围内。”——俾斯麦号战列舰如是说道。
- 舰猫——“不沉的山姆(Unsinkable Sam)”
这是一只充满传奇的小猫,黑白相间的毛色衬托出它“高冷”的气质——它曾经在三艘舰艇上自在生活,然后她们都沉了,只有这只小猫依旧活蹦乱跳。
这三艘船分别是:奥德莉亚,哥萨克人,皇家方舟。
最初被带上俾斯麦的这支德国猫咪还不知道有没有名字,但在俾斯麦沉没后,它被参与围猎俾斯麦的哥萨克人救起,并取名“奥斯卡(Oscar)”。随后,哥萨克人在执行直布罗陀至英国本土的护航任务中,被U-563鱼雷命中,在军团(HMS Legion)拖曳其返回直布罗陀时沉没,但奥斯卡依旧活着返回了直布罗陀,并被转移到了皇家方舟上。
现在在皇家方舟上,所有人都叫这只小猫“不沉的山姆(Unsinkable Sam)”了,然后这只小猫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名号:在1941年11月14日,皇家方舟执行完任务从马耳他返回直布罗陀时,被U-81拦截,鱼雷命中大量进水。同样是被拖曳,皇家方舟也沉没在了直布罗陀的家门口。而这次,小猫与舰员们同样再一次被救,被转移到了闪电(HMS Lightning)上,送回直布罗陀基地。
——最邪门的是,在两次行动中,分别施救过小猫的L级驱逐舰,军团与闪电分别在次年与后年沉没。至此,英国皇家海军算是再也不敢让这只小猫登舰了:它首先被安置在直布罗陀的海军指挥部,然后被送回英国本土,住进了位于贝尔法斯特的“水手之家”,至1955年逝世。
现在,这只小猫的彩色肖像画还被收藏于位于英国格林尼治的国家航海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中。
……又或许,“不沉的山姆”只是一种“水手故事”,实际上它只是几只舰猫的集合体?
相关视频
相关音乐
Sabaton乐队有过不少战争题材的歌曲,感兴趣的可查看:网易云音乐-Sabaton
"Bismarck" 歌词 |
---|
From the mist a shape, a ship is taking form |
相关图片
其它舰船
- 白鹰
- 皇家
- 重樱
- 铁血
- 东煌
- 撒丁帝国
- 北方联合
- 自由鸢尾
- 维希教廷
- 其他
- μ兵装
- 飓风
- META
- 海王星
- 哔哩哔哩
- 传颂之物
- KizunaAI
- 维纳斯假期
- 偶像大师
- SSSS
- Atelier Ryza
- 闪乱神乐NL
- To LOVE-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