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这是一个临时公告,内容还没想好。
全站通知:

阅读

    

2023-04-09更新

    

最新编辑:怒怒醬

阅读:

  

更新日期:2023-04-09

  

最新编辑:怒怒醬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巫马白
Leo丶莱茵
虽来_Official
爱吃小鱼的仓鼠
尼克妮可妮
TEA-Xx
負けん気な瞳
怒怒醬
坐看云起i
Lonely六子
碧蓝航线图鉴数据由碧蓝海事局成员、众热心网友、玩家自游戏中收集整理,考究部分由海事局考究组编写,欢迎指正、讨论、探究,如有问题请在评论区指出,或直接联系页面贡献者。登录后可使用自助查询功能查看各阶段属性,可以上传对应立绘、弹幕图,修正数据,补充舰娘配装、评价、备注。我们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到碧蓝航线WIKI的完善中来,但是一些无意义、不妥、恶意的修改则会被回退、乃至封禁。如发现错误,在确认核实后可编辑修改,或留言反馈。感谢您对WIKI的支持!
指挥官大人~欢迎来到碧蓝航线WIKI,您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碧蓝航线WIKI 碧蓝海事局”直达本WIKI!如果是第一次来访的话,按“Ctrl+D”可以收藏WIKI随时查看更新哦~如果觉得WIKI好玩的话,记得安利给更多人哟ヾ(o◕∀◕)ノ。

舰船信息

大和级战列舰改装航空母舰 信浓 (鵗) IJN Shinano 信濃 しなの
信浓头像.jpg 编号 NO.231 类型 航母航母
稀有度 ★★★☆☆☆
海上传奇
阵营 重樱重樱
实装日期 2020年09月17日
相关活动相关活动默认包含该活动的复刻 蝶海梦花
建造时间 05:15:00(活动已关闭)
普通掉落点
档案掉落点
活动
掉落点
请注意!首次活动复刻活动作战档案三者掉落可能会有差异,所以如果没列出作战档案掉落则表示作战档案中不掉落。
其他途径 蝶海梦花累计建造200次活动池后兑换获取
复刻蝶海梦花累计建造200次活动池后兑换获取
营养价值 炮击0 雷击0 航空69 装填9
退役收益 物资24、勋章30、特装原型500
强化所需经验 炮击 0*0=0
雷击 0*0=0
航空 83*20=1660
装填 35*40=1400
强化加成
点击查看
强化需求
炮击 耐久
雷击 防空
航空 命中
装填 机动
舰队科技+
科技点 属性加成
获得
科技点.png + 26
合计
117
轻航/正航 耐久+2
满星
科技点.png + 52
-
Lv.120
科技点.png + 39
轻航/正航 航空+1
性能
耐久耐久 S
防空防空 B
机动机动 B
航空航空 S
雷击雷击 E
炮击炮击 E
初始→125级满破满强化 好感度属性
耐久 1462→8818 装甲 重型 装填 46→128
炮击 0→0 雷击 0→0 机动 11→50
防空 60→324 航空 84→443 命中 27→80
反潜 0→0
幸运 32 消耗 8→15
航速 28
碧蓝海事局 详细数据

等级 120 强化  突破 3 好感度
综合性能:(不含舰队科技)
耐久 装甲 重型 装填
炮击 雷击 机动
防空 航空 命中
反潜
幸运 消耗
航速
突破效果
一阶 所有轰炸机+1/轰炸机效率提高5%/战斗机栏位可以装备任意类型舰载机
二阶 机库容量+1/所有鱼雷机+2/鱼雷机效率提高10%
三阶 所有舰载机+1/舰载机效率提高5%
满破装备
装备类型 效率 武器数 预装填数
1 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 125% 2 0
2 轰炸机 130% 3 0
3 鱼雷机 140% 4 0
4 设备 - - -
5 设备 - - -
6 特殊兵装 - - -
水面鱼雷底座+1与航母机库+1并不增加武器数
初始装备
1 烈风T1
2 -
3 流星T1
装备说明
1破后1号槽可装备任意类型舰载机
技能
Skillicon 星夜之云.png
星夜之云
战斗开始后3秒,使用彩云舰载机进行一次侦查;自身发动空袭时,使用试制型紫电改二、流星、彩云组成的编队进行一次额外攻击Lv.1(Lv.10)(彩云舰载机将降低敌方一个单位的火力、雷击、防空属性3%,并使其受到的伤害提高3%,效果优先对精英目标(人形单位)生效,最高叠加三层,持续至战斗结束)
[[文件:skillicon_{{{技能1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1名改造}}}
{{{技能1改造}}}
[[文件:skillicon_{{{技能1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1名改造}}}
{{{技能1改造}}}
Skillicon 幽蝶之梦.png
幽蝶之梦
  • 通常
  • 大型作战
在一次关卡出击中,自身所在编队进入前2场战斗时,自身航空提升5.0%(15.0%);战斗中每15秒,发动特殊弹幕进行一次攻击Lv.1(Lv.10);关卡海域内其他编队进入该编队的第3、4、5场战斗时,若自身存活,战斗开始后15秒发动一轮支援弹幕Lv.1(Lv.10)(弹幕威力依据航空属性及技能等级)
【大型作战效果】
自身所在编队进入前2场战斗时,自身航空提升5.0%(15.0%);战斗中每15秒,发动特殊弹幕进行一次攻击Lv.1(Lv.10);海域内其他编队进入该编队的第3、4场战斗时,若自身存活,战斗开始后15秒发动一轮支援弹幕Lv.1(Lv.10)(弹幕威力依据航空属性及技能等级)【大型作战内,战斗次数在开启新的海域,或重新编队时清零】
[[文件:skillicon_{{{技能2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2名改造}}}
{{{技能2改造}}}
[[文件:skillicon_{{{技能2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2名改造}}}
{{{技能2改造}}}
Skillicon 守护之樱.png
守护之樱
战斗开始时,若自身存活,队伍中所有驱逐的炮击、机动、反潜提高5.0%(15.0%);战斗开始时,若队伍中存在至少3个重樱阵营角色,自身受到的炮击、航空伤害降低8.0%(20.0%),同时提高队伍中重樱阵营轻航、正航的航空、命中属性5.0%(15.0%)
[[文件:skillicon_{{{技能3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3名改造}}}
{{{技能3改造}}}
[[文件:skillicon_{{{技能3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3名改造}}}
{{{技能3改造}}}
Skillicon .png
[[文件:skillicon_{{{技能4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4名改造}}}
{{{技能4改造}}}
[[文件:skillicon_{{{技能4名改造}}}.png|64px|link=]]
{{{技能4名改造}}}
{{{技能4改造}}}
立绘
  • 通常
  • 换装1
  • 换装2
  • 改造
  • 誓约
信浓立绘.jpg
信浓换装.jpg
信浓换装2.jpg
角色信息
身份 承载着诸多期望破灭的笃信命运之人
性格 知性、迷糊
关键词 Zzzzz、妾身
持有物 鱼雷、占星盘
发色 银灰
瞳色 钴蓝
萌点 她真的太大了、长筒袜(白)、敏感兽耳、蓝黑巫女服(露肩)、北半球
CV
能登麻美子
画师
侑了个侑+
微博 侑了个侑
推特 -
PIXIV
评价
黑色D厄运星 2021年5月20日 (四) 21:29 (CST)

当前的顶级航母,集合输出、辅助于一身的强大角色,不愧为彩色品质,绝对保值。
1.一槽飞机可以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任意装备,定位灵活,防空/AOE/单点集火都能掌握。
2.即使自身最多装备2架战斗机,因为自身弹幕带有2架紫电改二(携带机炮),起飞防空也十分优秀。
3.输出为航母顶级,自身航空高、buff强、弹幕也是绝对的一流水平,机组更是9飞机配置,输出很可能达到一般航母1.5倍-2倍水平。
4.不仅自身输出高,还有不错的辅助能力。开始战斗和每次自身空袭都能给予敌方全体易伤,并且削弱输出和防空,平均增强输出能有10%,增强生存较少。另外还有日航buff,效果强力,但需凑三重樱。对驱逐也有炮击和机动buff,但因为驱逐炮击较差,基本算是略微增强生存能力。
5.三重樱buff下享受炮航减伤20%,配合重型护甲和超高耐久,自身生存极高,这使得信浓也可以用于演习。
6.蝴蝶弹幕有不错的破盾能力,跨队能触发。

缺点:自身伴随起飞弹幕多,蝴蝶弹幕也会增加隐蔽值,相比其他航母保隐蔽需要较大门槛。
前排弹幕或后排专属弹幕
信浓弹幕.gif
备注
活动池累计200次建造可获得(共可累计四次)。

海上传奇舰船无需满破也可以认知觉醒。


信浓星夜之云弹幕.gif
星夜之云:
1架 彩云,附加易伤及削弱效果
300×2hit×2架 紫电改二,500lb航弹,对甲补正80% 90% 110%。
260×3hit×2架 流星,重樱集束雷,对甲补正80% 110% 130%。


幽蝶之梦:
20×50hit 通常弹,对甲补正100% 80% 60%。
经测试,海面编队一队与二队同时拥有信浓时,两队在第3、4、5战皆可触发对方的幽蝶之梦技能,技能伤害依据对方的航空值及技能等级计算。

配装推荐

配装推荐展开/折叠
特殊推荐配装1
推荐人 坐看云起
推荐理由 意为信浓的一号槽位可以灵活的适配不同环境,需配合不同的情况分别使用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

群体AOE时,若用轰炸机,参考二号槽位推荐即可,若用平行鱼雷机,参考三号槽位的平行雷推荐即可(但一般推荐使用轰炸机);
单体BOSS战,如大世界等环境下时,一号槽位根据敌方护甲类型使用集束鱼雷机火箭弹战斗机
  轻甲:地狱猫HVAR;中甲:BF-109G;重甲:集束雷;
对空需求时,使用常规战斗机(金海盗飞碟)或带拦截机的鱼雷机(飞龙);飞龙富裕可用飞龙,否则用战斗机即可;

另外,输出足够,仅需撑制空值时,使用战斗机(火箭弹战斗机也可以,但飞龙不行)。

通用配装
萌新可以不看文字,直接按表中顺序,以此寻找有的装备,就可以随便用。另外,除设备外灰色背景代表下半段装备比上半部分低一档,每半段装备差距不大
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
试作舰载型BF-109GT0.jpg
对轻中限定,高伤但0对空
试作型XF5U飞碟T0.jpg
防空环境最强战斗机
F4U(VF-17“海盗”中队)T0.jpg
射速、海、空、buff兼顾
F6F地狱猫(HVAR搭载型)T0.jpg
对轻甲最强,高伤但0对空
海大黄蜂T0.jpgF7F虎猫T0.jpg
贪射速+对重甲伤害
F6F地狱猫T3.jpg紫电改二T0.jpg
对空、对海综合次优
海毒牙T3.jpg海怒T0.jpg烈风T3.jpg
对海普通飞机
F4U海盗T3.jpg
萌新用,足够好用
轰炸机
AD-1天袭者T0.jpg
对大世界轻中甲最强
试作舰载型天雷T0.jpg
主线最强,对重甲最强
实验型XSB3C-1T0.jpg
最佳量产轰炸机
SB2C地狱俯冲者T3.jpg
次佳量产轰炸机
萤火虫(1771中队)T0.jpg彗星一二型甲T0.jpg
无彩轰时,提速可用
试作舰载型Su-2T0.jpg
无彩轰时,对轻甲限定
SBD无畏(麦克拉斯基队)T0.jpg
航母boss且自身轰炸机少
彗星T3.jpg
一二甲下位,提速
鱼雷机
Ju-87 D-4T0.jpg
不对轴时,命中高、泛用
试作型彩云(舰攻型)T0.jpg
会对轴最强,萌新用最强
飞龙T0.jpg
对空,平行高伤
BR.810T0.jpg
对空,伤害下位,射速快
流星T3.jpg天山改T0.jpg
差距小,或慢速调速
流星T2.jpg天山T3.jpg
天山改下位
剑鱼(818中队)T0.jpg
辅攻兼输出
梭鱼T3.jpg
射速第二快
设备
液压弹射装置T3.jpg
泛用慢速
归航信标T0.jpg
泛用快速
天使之羽T0.jpg
全队唯一,兼顾肉度
后排容易沉时才一定要堆肉度
高性能舵机T0.jpg
对跨射,收益明显
高性能对空雷达T0.jpg
对神风
设备
开拓者奖章T0.jpg液压弹射装置T3.jpg
泛用输出装
100/150号航空燃油T0.jpg
前者下位,特效用途极小
航空副油箱T3.jpg
前者下位
液压弹射装置T2.jpg
前者下位
小海狸中队队徽T0.jpg
对穿甲跨射
灭火器T3.jpg
对高爆跨射,收益明显
特殊兵装
权杖T2.jpg
第一个起飞的航母必带
特效不叠加
后续仅供选属性
权杖T2.jpg
机动防跨射
猎弓T2.jpg
防空对飞机减伤
有希望打出特效时必带
但5架飞机略苛刻

情人节礼物

情人节礼物展开/折叠
2021年

(平静的呼吸声,柔软的触感,温柔的香气——她在你的床上睡着了,胸前还抱着甜点。她知道的,当她醒来时,你会第一个注意到她,接受她的感情——)

2022年

(一早的清风,和随风传来的她的香味让你从睡梦中醒来——你们紧紧相拥,几条尾巴代替被子覆盖在身上。看来是被睡着后的她直接当做抱枕了。她知道你察觉到了她的存在,也知道你们将度过幸福的一天——)

2023年

(做了一个梦,一个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过着平凡的生活,一个像是会普通地恋爱的少女的梦。这是心爱的她所希望的梦,还是她言语中的“碎片”呢——这就是她边细品着那幸福而又甜蜜酸涩的一刻,边准备的巧克力吧。真实可信的,是将要一起享用这份巧克力的未来——)

舰船台词

舰船台词展开/折叠
登录界面
舰船型号

大和级航空母舰 — 信浓

自我介绍

妾身乃是重樱航母、信浓。原本当与大和并肩,为重樱燃尽此身。然而却落得那般结局,世事无常,不外如是…而此次,妾身相信,有汝在,定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获取台词

这种感觉,亦非在梦中…将妾身自沉睡中唤醒的,是汝?此亦命运的必然…大和级三号舰、信浓,让妾身为汝指引前进的正道吧。

登录台词
查看详情

Zzzzz…真正的强大,足以挣脱命运的束缚……然而真的是那样吗…?

主界面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不过,有过一瞬的盛放,总好过默默无闻的凋零吧…

指挥官,累了的话,要在我怀里睡一会吗?就如诸多重樱驱逐舰们都喜欢做的那般——

港区里有许多妾身未曾见识过的新鲜事物,有机会的话真想一一尝试看看…

汝托付于妾身的报告书在此…错误很多?…看来赶工也不是个好事…

Zz…嗯…啊,刚才不小心撞上汝了吗?抱歉…

触摸台词

Zzzzzz…啊…妾身又睡着了吗?…非常抱歉…

特殊触摸
摸头台词
任务提醒
任务完成
邮件提醒

信件承载着来自远方的思念,万不可轻视…

回港台词
好感度-失望
好感度-陌生

承载了诸多期待与瞩目,却无法展现出与之相符的实力,这便是命运对妾身的嘲弄吗…

好感度-友好

知晓命运,却无力改变;与一无所知,亦不知改变,究竟何者更加不幸呢…

好感度-喜欢

妾身…一直在做着各种梦,悲伤的令人不忍回忆的梦,幸福的令人不想醒来的梦…甚至现实于妾身,亦如梦幻一般…指挥官,汝…究竟是现实,亦或是梦幻?

好感度-爱

妾身曾为缠绕于身的诸多“命中注定的无可奈何”而哀叹不已…而如今,只要在这里,只要与汝在一起,妾身便觉得,无论何种命运,皆不足为惧了——

誓约台词

回想在此港区与汝经历之种种,皆是令人不禁微笑的美好回忆…是汝为妾身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从今往后,妾身会与汝一同,直面各种命运,无论幸或不幸——

委托完成

Zzzzz…万不可…忘记那些默默付出之人,前往…迎接她们吧

强化成功
旗舰开战

胜负,皆为命定。至少…让我等竭尽全力——

胜利台词
失败台词
技能台词
血量告急

信浓Q版立绘.png 信浓Q版换装.png 信浓Q版换装2.png


皮肤描述

月色朦胧,华灯初上…夜色与美酒,皆令人沉醉不已……汝,愿意与妾身共赴这梦幻般的月下之宴吗?  

登录台词

星光璀璨,烛焰摇曳。美妙的夜宴,才要开始…Zzzzzz

查看详情

亘古不变的星空…兀自圆缺的明月…与之相比,地上的一切,当真宛若梦幻泡影,转瞬即逝……

主界面

如此美好的夜宴,令人不禁心忧,一切会不会只是庄周梦蝶,黄粱一梦…

命运曾数次捉弄妾身,却又让妾身遇见了汝…所谓天道无常,亦不过如是

这西洋之酒颇为刺激,妾身还未能完全适应的样子呢…稍微品了些便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触摸台词

今夜月色真美…汝也这么觉得吗,指挥官大人?

回港台词

呼…方才与驱逐舰们稍微嬉闹了一番,尾巴稍微有些凌乱,让汝见笑了…

皮肤描述

呼…嗯…此般充斥着欢喜的喧嚣…兴行竞技赛事之地妾身所能做到的……啊,既然是汝之所求,妾身怎能回绝呢……

登录台词

嗯……呼…如此便好吗…?信浓会在此全力应援汝之奋斗的——预祝初战告捷……

查看详情

今天汝所选择的服饰……虽然美丽,不过如此般展现妾身之肤……就算是规定,也还是会害羞呢……

主界面

银轮闪烁,轰鸣交融…比赛的结果到底如何……啊,妾身虽然想看但无法实现……非常抱歉…

众目睽睽之下此般的高温……即使兴致高昂,但实在谈不上安宁……汝是否也和妾身一般辗转难安呢?

当初还以为汝有所图谋……既然知道了这是为了炒热比赛气氛,接下这份职责自然是乐意的……

触摸台词

需要换个姿势吗…?嗯…既然是职责所在,妾身自当尽力……

特殊触摸
摸头台词
任务提醒

虽说是一直以来的事务,不过汝的职责很重要……快快完成吧……

任务完成

赐予的奖赏是…啊,这西洋的酒,妾身可能……只需打开就好吗……?

回港台词

希望这不会不堪妾身躯体之重……汝所希望之责,并不容易…之后向翔鹤和大凤她们请教一二吧…

舰船相关

大和级战列舰

大和号战列舰线图(1941)

  大和级战列舰(Yamato-class)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旧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最大一型战列舰,也是人类历史上建成服役的吨位最大、主炮口径最大的战列舰。本级舰开工4艘大和、武藏、信浓与“第111号舰”(未正式命名)。实际以战列舰完工服役了大和、武藏2艘,信浓被改装为装甲航母。
  大和级战列舰是日本自1920年开工“八八舰队”计划中的加贺级战列舰后,时隔17年开工的新一级战列舰。也是自1920年长门级服役后,时隔21年服役的新一级战列舰。因此,这中间的过程可谓是“厚积薄发”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已跻身世界海军列强前列的日本也开始积极向外扩张,势必会与欧美旧列强发生激烈摩擦,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在1935年伦敦海军条约会议上,日本希望能扩大自己的海军规模但遭到其他国家拒绝,最终日本拒绝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退出裁军会议,拉开了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的序幕。
  实际上,早在1932年,日本就在20年代末期金刚代舰的设计基础上开始了新型超级战列舰的前期预研论证工作。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海军省舰政本部正式下达新型超级战列舰的设计任务,指标为:18英寸炮(46cm炮)8门以上,15.5cm三连装炮4座12门或20cm连装炮4座8门以上,速度30节,续航距离8000海里/18节。新型超级战列舰的设计代号为A-140,可考的论证方案超过20余种(其中也包括了J系列中的“A-140-J2”方案,以科研中的出云为代表),最终案为F系列的A-140-F6成为实际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设计史展开/折叠

前言

  大和级战列舰(Yamato-class)作为日本时隔多年新建服役的战列舰,其设计诞生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如果要讨论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历史,两位日本造船史上的重要人物是避不开的——藤本喜久雄与平贺让。
  平贺让(ひらが ゆずる、1878年3月8日 - 1943年2月17日)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大正时期与昭和初期舰政本部负责舰船设计的重要人物,其设计风格师承英国人,从他的绘图板上可以体现出许多英国风格。代表作有长门级战列舰、加贺级战列舰、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等,以设计风格偏稳重,舰船性能均衡。平贺让在日本造船史上有“造舰之神”的称号,颇有名望。
  藤本喜久雄(ふじもと きくお、1888年1月12日 - 1935年1月9日)是日本帝国海军在间战期与海军条约时期负责舰船设计的主要人物,在日本造船史上有“造舰鬼才”的称号。藤本的设计风格与平贺让可以说是完全相反,追求在条约限制的小舰体上堆砌大量武装以满足军令部的需求,其代表作包括吹雪级驱逐舰、初春级驱逐舰等。如果是平贺让是经常和军令部扯皮的,那藤本喜久雄几乎是一味满足军方要求的。为此,藤本也大胆地使用了诸如电焊接工艺在内的新技术,但这也为之后的“友鹤事件”与“第四舰队事件”埋下了伏笔。
  这两起事故发生后,军方开始重新审视舰船设计,藤本设计的那一批自然是首当其冲。最终藤本受到处分降职,并于1935年1月突发脑溢血暴毙。此后,以平贺让为代表的传统派舰船设计师重掌设计工作,其最大成果之一便是大和级战列舰。

A-140之前:“金刚代舰”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终结了明面上海军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开启了“海军假日”时代。条约还明确规定了老舰的替换规则: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在其服役20年后,将由新的同型舰船一比一替换,替换舰同样需要符合条约规定(即标准排水量35000英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其铺放龙骨的时间,不得早于被替换的舰船建成后的第17年。条约生效后,日本海军可以保有金刚级、扶桑级、伊势级、长门级共计10艘主力舰。其中,最古老的是1913年服役的金刚号,因此根据条约规定其替代舰最早可于1930年开工。当然,设计工作必然在此之前进行。设计建造用于替代金刚号的新舰在没有正式命名前被自然地称为“金刚代舰”
  1928年起,舰政本部根据军令部的要求,开始了金刚代舰的建造计划研究。在条约规定的35000长吨标准排水量限制以及16英寸主炮的框架下,军令部提出要求:主炮数量应在8门以上。设计工作由时任舰政本部基本计划主任的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负责。虽然设计难度大,但有“造船鬼才”之称的藤本依然给出了方案,后来被称为“藤本案”“舰政本部案”。一设计方案被提交至海军高等技术会议进行审查时,时任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平贺让造船中将作为技术会议议员,也提出独自的草案,即“平贺案”或者“平贺私案”,一度让会议气氛紧张了起来。[1]
  然而,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重新规定了各列强海军至1936年12月31日前均不得再造新舰,加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最终放弃了金刚代舰的建造计划。

藤本案

  藤本喜久雄本人对于军部的要求大多采取一概接受的态度,但在这一设计案上,许多其个人特色却也有了些许表现,包括集成式桅杆以及勺型船艏,这些设计有效地降低了船体高度以及重量,从而为二级武器提供了良好的布置条件。主炮采用3座三联装410mm/52.5新式舰炮,并通过尽量缩短防护区长度减轻重量,副炮则开创性的使用了炮塔式副炮,且可能有部分副炮被置于装甲盒外。有趣的是,有关这一方案的最权威的图纸却被保存在平贺让档案馆之中。

藤本35000吨设计案

  对于日本海军舰艇的建设,藤本有着自己地宏大构想,然而海军条约的签订使得日美战列舰的数量比被最终确认,“对美七成”战略并没没有继续实施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日本海军战舰的建设方向却也得到了明确——大!
  由于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美国海军对于战列舰的尺寸有着严格的限制,即宽不超过33m、总长不超过330m。日本海军基于此对美国海军的未来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推测,结果也相当准确,与后来的衣阿华级的实际数据之间仅有百分之几的差距。再加上预估美国将采用16寸舰炮的推测,为了寻求对美国战列舰的有效对抗,日本舰船设计师的思路自然转向了18寸甚至更大口径的舰炮。这一倾向在藤本身上有着更为极端的体现:由于其认定美国将在1941年之前设计建造18寸战列舰,在设计伊始藤本便追求扩大炮塔座圈直径以在未来能够换装更大的20寸炮,这一切都将导向其下一轮更为激进的设计。

平贺私案

  与藤本对于军部的顺从不同,平贺让造船中将的方案一向具有强烈的平贺让个人风格,此次的私案设计也不例外。最先提出的设计具有一个拥有重装甲保护且极其集中的核心区以及近乎毫无保护的艏艉段,排水量30000吨,武器配置则定为3座三联装356mm主炮以及非常平贺让的廊廓二级主炮。从舰体中部截面来看,这一设计与后来的大和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相似度,并且安装了厚达380mm的倾斜主装甲。
  在此基础上,平贺让大约在1929年7月推出了进一步改进的“X方案”。伴随着吨位由30000吨上升至35000吨,主武器也被更换为10根410mm主炮。早先所发现的图纸显示其布局为两座双联装与两座三联装炮塔,而根据平贺让档案馆最新公开的图纸显示,还有一种一座双联装与两座四联装炮塔组合的方案。
  1929年9月,平贺让再次拿出了一份设计背景更加宽松的草案,在装备有9根450mm主炮的同时吨位飙升至62000吨,并且采用了与之前相比稍显激进纳尔逊式布局。尽管这份设计相对于前两个方案以及后来的A-140系列而言并不那么知名,但却有着许多在之后的设计中被继承的元素,所以也被认为与A-140系列直接相关。

平贺私案30000吨级 By:Tzoli
平贺私案35000吨级四炮塔X方案
平贺私案35000吨级三炮塔案
平贺私案62000吨级 By:Tzoli

A-140之前:“原型大和”

  虽然日本最终放弃了金刚代舰的建造计划,但舰政本部依然继续着各种研究工作,为日后大和级的设计做好了铺垫。例如在私人层面上,从放弃“金刚代舰”开始到A-140正式立项的这段时间里,日本的舰船设计师们没有放下手中的画板,在这期间他们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设想与方案,同时也在对现有舰艇的改造上对一些理念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甚至于非专业人士也有提出各自的看法与方案。[2]
  1929-1934年间,日本舰船设计师主要关注的是以下三点:a)主炮布置方式b)柴油动力引擎以及c)舰艏形状/舰体水动力
  对于a)主炮布置方式,在不能建造战列舰的条约时期,作为次级主力舰的重巡洋舰自然成为了试验新想法的好场所。古鹰级(改装后)和青叶级搭载了类似战列舰的背负式布局,妙高级则搭载了高达5座双联装主炮,其中前部主炮采用了类似纳尔逊级的金字塔布置方式,高雄级与之类似,随后的最上级、利根级则试验了不同形式的前置主炮布置方式。
  对于b)柴油机,日本海军在大鲸号潜艇母舰(后来的龙凤)上试验了11号10型柴油机但效果不佳,输出功率只有预期的一半。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和级在最后关头重新改为传统的重油锅炉蒸汽轮机动力,而为大和级设计的13号柴油机后来装在了日进号水上机母舰上。
  对于c)舰艏形状/舰体水动力,主要是在流体动力学方面获得性能最佳的船体形状。因为一艘超级战舰势必会有较大的舰体宽度,需要流体力学优化舰体才能在在一定限度马力范围内保持较高的航速。为此进行了大量试验和计算,并在比睿号战列巡洋舰/高速战舰上进行了一些测试,例如舰桥布局。

石川超战舰

  石川信吾(1894-1964)是坚定的舰队派和对美强硬论者,可以说是将日本拉入对美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1933年10月,他向海军高层提交了《下一阶段裁军对策私人意见》,鼓吹对美作战,并强调以质取胜,以小博大,建议建造超级战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后日本退出海军条约并开始攒大和级的决定。
  即使石川本人并非造舰专业人士,但也提出了设想的超级战舰指标:排水量50000吨,航速30节以上,主炮20英寸9门,在20~38km内免疫现有40cm炮,防雷要求承受装药500kg鱼雷约10发命中,建造数量则预计2艘。但根据舰艇研究者远藤昭的说法,石川提出这一设想,很可能是受到自1932年起在军令部兼务的江崎岩吉及其背后的藤本喜久雄的影响。

藤本超战舰

  另一系列著名的方案便是出自藤本本人之手的被称为“藤本超战舰”的方案,该系列方案于1934年3月21日发表于《关于建舰竞争的考察》中,相当于将先前的石川超战舰进一步具体化。指标为:标排50000吨,满排60000吨,搭载12门20英寸主炮(4座三联装),在20~38km内免疫现有40cm炮,同时在舰体后部搭载3座飞机弹射器和12架水上飞机,航速也高达30节。但实际上,该方案过于夸张和理想,在舰政本部内也没有试案,相当于最理想化模式的简单堆叠,实现起来无异于空中楼阁。[3]
  但也是从这里开始,藤本提出了他的一系列新设计,并对后来的各方案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影响。

藤本超战舰方案(后人想象图)

江崎岩吉案

  藤本通过江崎岩吉(1890-1986)在海军军令部中取得一定话语权,目的是推动自己期望的超级战舰方针,包括弹药库重点防御与间接防御配合、全柴油推进、全前置主炮布局、后置大型航空设施等新颖想法,并进一步挤压平贺让一派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平贺让作为资深设计人员,也不断提交自己的看法和私案,他也有职权这么做。从“金刚代舰”开始的竞争延续了下来。为了确保地位,藤本要求江崎岩吉尽量迎合军令部的要求,尽管一味满足军令部要求会对舰船设计和建造方面产生种种隐患,对实际产品没有好处。
  从1934年4月开始,已经进行了46厘米和51厘米火炮配套炮塔设备的设计工作。至少研究了四种46厘米的变体:两种45倍径和两种50倍径的版本,炮塔则包括双联装、三联装和四联装。根据藤本的想法,江崎在1934年7月勾勒出两种完全柴油动力的设计,都使用46厘米的三联装炮塔。平贺同时使用双炮塔和三炮塔的想法这次遭到拒绝。
  相比藤本那夸张和不切实际的方案,江崎案更加务实,火力大幅下降而吨位上升,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友鹤事件的影响,对舰体强度的考量有所增加。而江崎的这两个方案也被广泛的认为是日后A-140大和级的原型。

江崎设计案A By:Tzoli

  较大的一个版本,标排67000吨,航速31-33节,6轴全柴油推进,对46cm炮的免疫区为20-35km,主炮采用类似最上级的布置。基本为日本造船能力极限。

江崎设计案B By:Tzoli

  较小的一个版本,标排50000吨,航速28节,4轴全柴油推进,对46cm炮的免疫区为20-30km,主炮采用类似纳尔逊级的布置。理念类似后来的大和级

  从一开始,46cm主炮的开发就被严格保密,会被写成40cm/41cm特殊型之类的,甚至还计划了51cm主炮装舰的方案。实际上日本在这方面的保密措施做的相当不错,美国海军直到1943年末-1944年初才通过战俘以及飞机拍到的照片第一次接触到大和可能是搭载46cm主炮的超级战舰的情报,但他们依然对官方文档里的40cm深信不疑,直到战后解密才完全真相大白。
  对藤本来说不幸的是,友鹤事件导致其被解职(可能是由江崎提出方案的原因之一),他本人也在不久后暴毙;而第四舰队事件后,藤本设计的舰艇遭到全面检讨加强,江崎也被调离了设计岗位,险些被解雇。
  随着1935年,福田启二接任设计部门负责人,平贺让一派重新把持了战舰设计的大权。事实上,对于最终的大和级(A-140-F6)来说,藤本的遗产可能就只有后部航空设施的布置方式了。

A-140:逐渐保守

  到1934年10月,在世界局势进一步紧张、日本退出军缩条约的大背景下,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海军省舰政本部正式下达新型超级战列舰的设计任务。
  指标为:18英寸炮(46cm炮)8门以上,15.5cm三连装炮4座12门或20cm连装炮4座8门以上,速度30节,续航距离8000海里/18节,防护免疫20~35km的460mm穿甲弹攻击,鱼雷防护要求承受至少300kgTNT当量。新型超级战列舰的设计代号为A-140
  新型战列舰由当时日本海军舰政本部第四部的福田启二大佐负责整体设计,由平贺让造船中佐负责技术指导。

A-140“原案”;尺寸过大;1935年3月

  1935年3月,福田启二基于此前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初始方案,该方案在后来的有些资料中被称为A-140A-140“原案”。该方案如平贺所希望的包括和继承了他自己的1929年最大化战列舰设计:

A-140“原案” By:Tzoli

  武备和上层建筑集中在舯部以实现尽可能短的装甲部分。主装甲带部分安装在内部,倾斜主装,且厚度很大。这让人们不禁注意到,平贺应用了他从英国皇家海军的G3战列舰设计中学到的一切。该设计几乎与英国后来建成纳尔逊级的主要武备布局相吻合。当然,尺度要大得多,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显著的相似性。
  该“原案”是一个技术展示方案,其尺寸过大(294m x 41m),现有的任何海军设施都无法容纳,标准排水量则为69500吨。尽管有证据表明A-140“原案”在1935年3月10日进行了讨论,但该方案由于建造性等方面的问题,很可能没有绘制具体蓝图。但该方案或者说指标是所有A-140方案的原点。
  从“原案”到A-140-G系列案,都深刻体现出早先藤本与江崎一派的设计思想,设计都比较新颖和前卫。

A-140-A,B,C,D和A1,A2,B1,B2;缩小尺寸;1935年4月

  在A-140“原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讨论和制定计划,于1935年4月1日举行了一次技术会议。福田为这次会议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准备了8个不同的版本。主要方案采用全前置纳尔逊式布置的3座三联装460mm或410mm(仅A-140-D)主炮。

A-140-A By:Tzoli

  A-140-A方案是一个蒸汽轮机与柴油机的混合动力版本,节省的空间降低了船长和宽(277m x 40.4m),标准排水量下降到68000吨。动力配比为:8台蒸汽轮机132000SHP,柴油机68000SHP,一共200000SHP,航速30kn。该方案中首次具体的展示了后来大和级沿用的后置机库和后置小艇收纳库的布置方式。

A-140-B By:Tzoli

  A-140-B方案是一个全柴油机方案,由柴油机组提供全部140000SHP的动力。其优势是取消了烟囱和吸气口等防护薄弱处,上层建筑更加紧凑。该方案的大小更紧凑(247m x 40.4m),标准排水量降低到60000吨,航速28kn。

A-140-C By:Tzoli

  A-140-C方案与B方案相似,减去了1/4的柴油机,标准排水量降到58000吨,航速降到26kn。

A-140-D By:Tzoli

  A-140-D方案与B方案相似,减少了主炮口径(降到410mm)和装甲防护,动力不变。标准排水量降到55000吨,航速29kn。

  除延续藤本一派思路的A、B、C、D基本方案外,平贺一派也提出了更传统的主炮布置方式,即A1、A2、B1、B2的变体方案,但这些方案都存在弹药库防御长度过大导致副炮难以布置的问题。

A-140-A1 By:Tzoli

  在平贺一派的影响下,设计的A-140-A方案的变体,采用前2后1、三联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更加传统,也能减少炮口暴风的影响。

A-140-A2 By:Tzoli

  在平贺一派的影响下,设计的A-140-A方案的变体,采用前2后2、双联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更加传统,也能减少炮口暴风的影响。

A-140-B1 By:Tzoli

  在平贺一派的影响下,设计的A-140-B方案的变体,采用前2后1、三联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更加传统,也能减少炮口暴风的影响。

A-140-B2 By:Tzoli

  在平贺一派的影响下,设计的A-140-B方案的变体,采用前2后2、双联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更加传统,也能减少炮口暴风的影响。

A-140-G系列;军令部;1935年5~8月

  军令部喜欢全前的主炮设计(也就是A、B方案),因此在四月的会议上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设计中,涡轮和柴油的比例为1:1,即以A的混合动力方案作为首选进行推进。
  但是军令部不太喜欢太大的尺寸,尤其是舰宽。于是由军令部操刀,设计了G系列

A-140-G By:Tzoli

  1935年5月,A-140-G方案出现。该方案源自A-140-A,但尺寸要小得多,长度从277m减少到273m,而宽度从40.4m大幅缩小到37.7m,排水量降低到65800吨。作为代价,主炮倍径缩短至45倍径,航速和续航能力也有所牺牲。动力140000SHP(涡轮柴油1:1),航速28kn,续航略有下降至8000nm。吃水深度10.4m,基本保持不变。
  副武器的布置方式也类似于A方案,两侧炮塔可能向前移动了一点,双联装127mm高炮的数量减少到6座。

A-140-G1-A By:Tzoli

  到7月,提议进一步减小尺寸,A-140-G1-A方案的长度进一步降低到245.5m,作为补偿宽度略增至38.9m,标准排水量降低到61600吨。动力系统为115000SHP(柴油机55000SHP,涡轮60000SHP),航速降低到26kn,续航降低为16kn时6600海里,而不是此前18kn的标准,(较低的最高速度也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巡航速度),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续航能力。
  此外,水平装甲也有所减少,免疫区的外缘只有27公里,而不是迄今为止标准的30公里。
  前部主炮布置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变为类似妙高级与高雄级的布置方式,3号炮塔面向船尾,弹药库更加紧凑。

A-140-G0-A By:Tzoli

  下一个方案是A-140-G0-A,其主要变化是将A-140-G1-A方案的航速恢复至28kn,但代价较为高昂:长度增加至268m,标准排水量增加至65450吨。动力系统为145000SHP(柴油机70000SHP,涡轮75000SHP),续航增加至16kn时7200海里。本质上,该方案综合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

A-140-G2-A By:Tzoli

  7月~8月间,又提交了3份未命名的方案(可能是G1-B、C、D),这些方案回归纳尔逊式布置,但1号炮塔为双联装,速度为26-27kn。长度在244m和249m之间变化。
  作为最终方案,军令部选择了A-140-G2-A,该图包含了作者的想象。总的来说,该方案是在藤本一派思想指导下,火力、防护、速度续航和主炮射角等方面的最折衷方案,而且与后来的大和级相比,除了主炮布置方式和动力不同外,仅相差了几个百分比。
  不过,随着江崎在随后不久被解雇,藤本一派在大和级的设计中彻底出局。

A-140-K和J系列;进一步缩小尺寸;1935年7-8月

  这两条路线的方案大多是在8月推出的,分别是A-140-C和D方案的设计逻辑继承者。两者的防护都针对410mm主炮,相比以前的方案都是巨大缩水。
  K方案主要通过降低推进速度来降低战舰标准排水量,从而尽可能地减小了物理尺寸(通俗点就是,苹果手机主要通过将附赠充电器砍掉来减小包装尺寸。再参考C预案的设计)
  J方案则详细研究了装备41cm主炮的可能性。

A-140-K By:Tzoli

  A-140-K方案是所有设计案中最小的一个,大小仅221m x 36m,标准排水量50060吨,但仍然是一艘功能齐全的18英寸战列舰。她拥有8门460mm/45主炮,全前方布置类似于未命名的G1-A变体。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除了主炮失去一门外,副炮还必须放弃一座三联装155mm。更糟糕的是,该方案最高速度仅24kn,动力系统80000SHP(柴油涡轮1:1),16kn时续航6600海里,都低于此前的各种方案。
  在后续的3个未命名版本(这里称为 K1、2 和 3)中,尺寸和速度(推进力)逐渐提高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标准排水量仍保持在54000吨以下。
  K3是最大的一个,大小为246m x 37m,航速28kn,动力130000SHP。

A-140-K2 By:Tzoli
A-140-J0 By:Tzoli

  J方案没有基准方案(也可能时资料遗失)。本质上,J0是A-140-G1A的410mm主炮版本。标准排水量为52000吨,速度为27.5节,动力系统120000SHP,船宽36.2m,是仅次于A-140-K的第二小的。未命名的J0变体方案通过将动力提高到130000SHP,将速度恢复到28节。有趣的是,针对410mm主炮的免疫区为18~27公里,下界比K系列好2公里。

A-140-J2 By:Tzoli

  7月的方案是J2,该方案将动力提高到145000SHP,以提高航速至29kn,长度为255m。这个方案就是出云头像.jpg

A-140-J3 By:Tzoli

  8月,提出了最后一个J3方案。该方案与其说是减少大小,不如说是探讨410mm主炮战列舰最大是什么样。J3搭载4座三联装410mm主炮,长度252m,标准排水量58400吨,使用J2的动力系统时航速为28kn。该方案和美国的蒙大拿级非常相似。

A-140-I和F;平贺让方案和福田方案;1935年7-8月

  同样是在7月到8月设计的两个系列方案。
  关于主炮布局方式展开的激烈讨论中,福田试图说服军令部使用更传统布局,并提出了相关优势。在这一方面,他得到了平贺让的帮助。作为资深舰船设计师,平贺让自然而然地又一次提交了自己的方案,也就是A-140-I。最终在8月,福田设法让军令部同意传统主炮布局,并画出了自己主导的图纸,也就是F系列

A-140-I By:Tzoli

  A-140-I方案,长度268m,宽度38.9m,标准排水量65000吨,航速28kn。
  很明显,A-140-I的设计脱胎于平贺让自己先前提出的“金刚代舰”方案,采用了2-3-3-2的混合式主炮布局,使主炮数量达到了A-140方案中最多的10门。从纸面上,该方案非常诱人,但存在需要制作两种不同炮塔的弊端,重量效率(排水量/火炮数量)也较低,当然,更多的炮塔也带来了更好的冗余。
  另外,A-140-I方案中首次出现了前1后1,布置于主炮上方较高位置的155mm副炮组,仅使用2座副炮就可以覆盖此前3-4座副炮才能覆盖的射击范围。这一设计在后来的方案中也得以沿用。

A-140-F By:Tzoli

  A-140-F方案,长度247m,宽度38.9m,排水量60350吨,动力系统130000SHP,航速27kn   该方案成为后续大和级方案的基础,该方案仍然采用8门主炮以控制大小和排水量,并吸收了平贺让方案中的副炮布局,在此基础上将两侧各1座双联装127mm高炮换成1座三联装155mm副炮。

A-140-F系列;福田方案的迭代;1935年10月~1936年7月

  显然,到这时福田的A-140-F方案成为主导方案,同时也是上述方案中设计最好的方案。9月开始,在A-140-F方案基础上开展细节设计和生产设计。

A-140-F3 By:Tzoli

  到10月份的A-140-F3方案时,与F方案的基本方案相比,有了以下变动:
  1、保持基本武器布局不变,但1号炮塔被三联装炮塔取代,从而统一了主炮组;
  2、由于上述改动,需要对船体进行修改,增加宽度以容纳三联装主炮和足够的TDS纵深;
  3、涡轮机部分的推进功率增加到75000SHP,柴油机部分的推进功率降低到60000SHP,总计135000SHP,航速27节;日本海军设计的的柴油机性能表现不佳可能是设计方案中更多转向涡轮机动力的原因。
  A-140-F3方案标准排水量57700吨,长度增加1m,前部宽度也有所增加。但16kn时航程只有4900海里。

A-140-F4 By:Tzoli

  显然,F3方案的航程太短不能满足太平洋战争的需要,于是推出了修改后的F4方案,设计师增加了舰长,标准排水量上升至58260吨,航程上升至16kn时7200海里。随后在F4基础上开展详细设计。

A-140-F5 By:Tzoli

  9个月后的1936年7月,推出了F5方案,设计师进一步加长了舰体,达到253m。标准排水量62300吨,其他方面变化不大。
  A-140-F5方案已经十分接近最终产品了。

A-140-F6;最终方案;1937年3月

A-140-F6 By:Tzoli

  先前在大鲸上测试的柴油机性能表现不佳,可靠性低,因而需要频繁维护。但在新的超级战列舰上,维护柴油机意味着需要打开厚重的水平装甲以直接更换柴油机的曲轴、活塞杆等部件,这显然很难做到,即使能做到也意味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因此在最后一刻,也就是正式开始建造之前,A-140-F5方案被放弃,并进行了重大修改,最后变为最终的A-140-F6方案。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将柴油机动力取消,全部换为涡轮机动力,总功率150000SHP,在同等航程时,使用涡轮机需要消耗更多燃料,于是设计师再次加长舰体,以增加燃油储备并略优化阻力性能。最终水线长度达到256m,标准排水量64000吨。

大和级战列舰

大和和武藏

1945年4月7日的大和号战列舰 By:Tzoli

  1936年,根据1937年丸三计划,以A-140-F6方案开建了2艘战列舰,这就是大和、武藏;并计划于下一个预算年度,即1938年丸四计划再开工2舰,也就是信浓、第111号舰。
  大和及武藏完全按照F6方案建造,并于1941年12月和1942年8月分别投入服役。但由于海军航空兵力量的迅速崛起,飞机逐渐成为战列舰的巨大威胁。又考虑到实战中侧舷的三联装155mm副炮组使用机会较少,于是两舰都进行了拆除侧舷副炮并加装25mm机炮的改装工作。但由于25mm机炮的有效射程和射速不足,尤其是缺少合适的指挥机构(绝大多数加装的机炮依靠目力瞄准),徒有数量而实际效果欠佳。127mm高炮表现相对较好,但射速仍然比较慢,面对快速的飞机,回旋速度也太慢,所以对空效果也不是很好。
  第一批大和级的其他痛点包括:副炮塔缺乏装甲保护,以及主装甲带与下层装甲之间的结构强度不足。大和级的副炮塔来自最上级,这种炮塔本身只有25mm的防破片装甲,作战时容易被击毁(但相对的,对副炮弹药库仍然有良好的防护);在后世对武藏的调查中,研究人员认为410mm主装甲带的下部与船体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导致受鱼雷爆炸冲击时发生断裂,强大的水压导致武藏开始大量进水。
  但不管怎么说,A-140-F6都是强大的战列舰设计,只是细节上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真正的价值。

信浓和第111号舰

信浓号假想 By:Tzoli

  1938年丸四计划开工了第二批2舰,也就是信浓、第111号舰。随着大和和武藏的生产经验逐渐增加,对第二批尝试了一些改进。
  这些改进主要包括安装新的防空武器、简化建造方法以加快建造速度、以及增加旗舰设施和续航里程。此外,二战早期在欧洲战区的经验表明,磁性水雷可能造成巨大破坏,因此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船底防护上。
  海军军令部已下令对基本设计进行以下更改:
  1、加强船底防护,在现有双重船底基础上添加第三层船底——主要是为了防御 300kg TNT 装药水雷。
  2、为了补偿增加的重量(约600吨),也为了便于生产非常厚的装甲板,主装甲带的厚度减少到400mm(以前为410mm),主水平装甲的水平部分减少到190mm(以前为200mm),主炮塔的座圈装甲减少到540mm(以前为560mm);另一方面,为“裸奔”的副炮塔提供了一些额外的保护——确切的细节尚不清楚,但很可能与大和和武藏类似,加装额外的25mm装甲。
  3、一些消息来源声称指挥塔已经在武藏上拓展了一点,但更肯定的是,第二批的舰桥和其他旗舰设施将更彻底地扩展,以使这些船只能够作为舰队旗舰发挥作用。
  4、相对于设计航程,携带了更多燃料,因此可能增加了部分重量以稍微扩展航程。
  5、当时设计的最新锐大凤级航母和秋月级驱逐舰已经采用了全新的、强大的双联装100mm98式高平两用炮,因此有可能在第二批上替代老旧的127mm高炮。目前尚不清楚会使用多少个炮塔或什么布置,以及是否会保留155mm副炮塔等;大多数消息来源声称,两个155mm副炮塔将保留,原有的127mm高炮将以一对一的方式更换(总共12门双联装)。

  众所周知,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的开始意味着超级战舰的建设过程被大幅放缓,使得1943年底的完工变得不可能。决定3号舰信浓完成到中层甲板,以便船体可以下水,以腾出码头用于她的姊妹船和其他船的维修工作。然而,在中途岛战败后,决定将信浓改建为大型航母,因此直到1944年才最终下水。
  1940年11月7日,第111号舰的船体在吴海军造船厂大和号以前建造的干坞开工建造。建造到完成双重船底,三重船底转换的最终修订计划在1941年底停止施工时正在进行中。1942年3月,由于预计完成时间已经是1944年底,因此决定取消建造并拆除,以腾出船坞。

第797~799号舰;改大和级?

第797号舰假想 By:Tzoli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海军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美国在1940年再次开始大规模造舰计划,主要是为了应对法国的快速沦陷。国会授权了40余万吨战列舰,这意味着即使采用保守的4.5万~5万吨的“巴拿马型”设计,也至少会有8~9艘(实际上是2艘4.5万吨衣阿华级和5艘6万吨蒙大拿级)。很明显,即使大和级具有“质”的优势,仅仅4艘船也无法完全抗衡美国的庞大战列舰舰队。因此,1942年批准了丸五计划,拟增加另外3艘大和级战列舰,但实际上没有一艘被订购。
  大概是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这个批次以信浓为基础,并加入了一些进一步的增强功能(被称为改第110号舰):
  1、进一步加强船底保护,可能在弹药库和轮机舱下方有一个完整的三重船底。
  2、改进了鱼雷防御系统,在装甲区未覆盖的船首和船尾部分增加了额外的纵向隔舱,以限制在这些相当长且迄今为止未受保护的区域发生鱼雷击中时的进水。很可能某种形式的额外隔舱也会添加到装甲区部分。
  3、通过增加主舰桥上的射击指挥机构和改进的防空炮平台提高防空性能(不幸的是,没有图纸幸存下来)。
  4、扩建旗舰设施和指挥人员舱室。

A-150:进一步的想象——真正的“超级大和”

  在A-140-F6的设计完成(信浓可能是F7或A-14X)之后,进行了一项新的设计工作,主炮将是当时建造的51cm/45舰炮(最终名称可能是九八式或九四式)。A-150的设计始于1938-1939年,目标是搭载8-9门新型510mm舰炮(也就是3座三联装或4座双联装),防护要求为在20-30km免疫自身的510mm舰炮。

被称为“试制甲炮”的510mm/45 舰炮
4座双联装510mm主炮方案 By:Tzoli

  由于许多原因,军令部首选双联装,即采用4座双联装510mm主炮的方案,设计排水量为85000吨。军令部还试图提高航速至30节,但这就意味着设计排水量将高达100000吨。
  从装甲到主炮,A-150都是实至名归的“超大和”。即使是“超大和”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A-150的设计完全超出了日本造船能力,即使是A-140(大和级)对日本造船工业也是极大的挑战。可以说,以当时的日本技术,不可能造得出如此庞大的舰船,从建造船坞、港口设施到操舰能力,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充其量只不过是用几个人的YY来取悦大部分人而已。

3座双联装510mm主炮方案 By:Tzoli

  最终,梦幻的A-150被扔进了垃圾堆,转而在A-140(大和级)船体上搭载3座双联装510mm主炮——这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但却很难说是“超级”,更像是一种大和的改进型或者“改大和”,而由于主炮数量的减少,本质上,综合火力性能也没获得多少提升。
  随着战争打响,尤其是中途岛海战的失利,即使是信浓都无法按战列舰完工,进一步的改大和也就无从谈起了。

总结

  大和级战列舰的庞大规模和尺寸,从侧面很好地反映了为了建造她所付出的巨大设计努力。可能除了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外,1930~40年代没有其他主力舰有如此漫长而颠簸的设计过程。尽管最终的结果远非完美无瑕,但仍然造就了最强大的、可能是大约100年的火炮蒸汽动力钢制战舰中的最好的例子之一。A-140F6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不可超越的。

(本文主要参考了warshipprojects.com文章《Yamato class genesis》 CSATAHAJOS ,在此基础上补充其他相关内容)[4]

  该型大和级战列舰计划建造以下四艘

舰名 建造地点 开工 下水 完工 最终
大和 吴海军工厂 1937年11月4日 1940年8月8日 1941年12月16日 1945年4月7日“天一号作战”中被美航母击沉
武藏 三菱长崎造船所 1938年3月29日 1940年11月1日 1942年8月5日 1944年10月24日莱特湾海战中被美航母击沉
信浓 横须贺海军工厂 1940年 1944年10月8日 1944年11月19日 1944年11月29日被美潜艇射水鱼号击沉
第111号舰 吴海军工厂 1940年11月7日     二战爆发后停工解体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大和级战列舰)[5]

原型舰简介

信浓号航空母舰,东京湾试航(1944)
信浓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航空母舰(IJN Shinano, しなの)是旧日本帝国海军于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航空母舰,并且刷新了世界上吨位最高的航空母舰的纪录——该记录直到战后美国兴建福莱斯特级小鹰级航空母舰才被再次打破。该舰舰名取自日本的古令制国名,信浓国——其大致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本的长野县及周边小部分地区。
  如果信浓号航空母舰能按设计建成服役,那将成为日本海军有史以来,乃至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航空母舰(美国中途岛级服役前)。然而,疯狂的赶工、不达标的质量、缺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等一系列问题,埋下了一个又一个隐患,让她注定不能有所成就,并最终在命中注定的那一晚沉没。
  【:舰名“信浓”实际在1944年7月1日才由当年的海军大臣官房达212号文中确定,在此之前……其实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她均被称为“第110号舰”——为方便起见,以下统称“信浓”

  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第110号舰),该舰在横须贺海军工厂(Yokosuka Naval Arsenal)起工建造——根据第二复员省记载,信浓起工日期为1940年4月7日,但横须贺海军工厂内专用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第六船渠在1940年5月4日才竣工,而信浓开工应在此之后,故起工日期考据存疑。不过确定的是,因为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海航力量缺失,日本海军紧急决定对航战进行重建,启动一系列紧急航母建造计划(商船改造航母,云龙级航空母舰,改大凤级航空母舰),同时出现“改造信浓为航空母舰”的讨论。再者于1942年9月,运送460mm主炮(四五口径九四式四〇糎砲)的专用运输舰的樫野在台湾海域执行运输任务时,被黑鲈(USS Growler)击沉,令从吴港运送460mm炮至横须贺无比困难。综合因素下,已完工70%的信浓在横须贺船台放弃战列舰建造案,军令部与舰政本部明确要求对信浓进行航母改造
  1942年7月16日,军令部次长便传达了信浓改造的初设指标《第110号舰(改装)主要项目细则》(“第110号艦(改装)主用要目に関する件協議”)但舰政本部吸取中途岛海战的经验,拿出了依托装甲、原则上不设机库、基本只储备燃弹补给的“洋上の航空基地”型初版设计——这招致了军令部与航空本部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军令部明确表示信浓必须作为“攻击型航母”跟随前线舰队行动气氛昭和了起来,而不是只作为一个“海上中转补给基地”。最终至9月,舰政本部报送海军大臣的设计案还是向军令部意见做出妥协:新设计意图将信浓打造为依托装甲与高生存性,可在其他航母沉没后为其机队提供起降与额外燃弹补给的“前线支援型”航母。该设计在11月微调后授权交付横须贺工程现场,并在1943年初完善正式重启建造。
  ——作为72000吨满载排水量的大和级战列舰改造而来航母,信浓拥有超过70000吨的满载排水量,也因此在基础设计上就具有超过航空母舰标准的防御力。当该舰作为航母重新设计时设定防护性能,舷侧水线防御要可承受自10公里处发射而来的200毫米炮弹,水平防御方面则是要能承受自4000米高投下的800公斤航弹的轰炸。最早的设计方案是飞行甲板必须承受敌机以俯冲轰炸方式投下的800千克炸弹,但由于增加甲板重量和制造能力等原因,变更标准为飞行甲板可承受500千克炸弹的俯冲轰炸。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信浓的舷侧装甲最厚处直奔270mm(NVNC钢)而去(参考:大凤舷侧装甲最厚165mm;光辉舷侧装甲最厚114mm)真·装甲空母。航空甲板装甲延续大凤的理念使用20mmDS钢+75mmCNC钢的装甲甲板覆盖机库上方,但机库采取了开放式机库,机库天井处同样铺设了20毫米DS钢板和14毫米DS钢板保护。在舰载机搭载方面,军令部给的初设指标要求信浓可搭载“36舰战,18舰攻,9舰侦,共63架”,可因为舰政本部的终设要求额外搭载燃油与弹药以支援其他航母,故在原本就很低的搭载量上进一步压缩:舰政本部设计案计划搭载25架烈风,25架流星与7架彩云,其中机库只能收纳42架,甲板系泊15架(航空本部资料与其他相关文献记载的机库收纳量均在“42架”这一水平上下浮动)——对于如此体量的装甲航空母舰来说,也是一个异常低的舰载机搭载量
  【:信浓虽为单层机库,但依靠其庞大体量和宽达40m的飞行甲板,实际机库面积并不算小,但是日本海航舰载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机翼折叠效果差,导致占用了很多面积,后期的烈风、流星等新型舰载机虽有所改进,但其本身体积也增大了,搭载量反而下降。例如,飞龙最大载机量为70余架,而以飞龙为蓝本的云龙级,搭载新型机时总载机量约为47~53架,下降了25~35%。另外,信浓的飞行甲板非常宽阔,算上甲板系留,其实际最大载机量绝不止这些,更大程度上只是设计如此罢了。】
  信浓的改造也一波三折:1942年末至1943年正是瓜岛周边一系列海战最激烈的时候,横须贺迎来了大量伤舰与新舰建造任务,信浓进度数度中断。而在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海战,日航的惨败极大刺激了日方神经:7月1日确定舰名后,信浓被要求必须在10月5日下水,8日举行命名式,15日前完成建造,哪怕采取些“一次性武备”,甚至简化乃至省略测试流程——这导致信浓的收尾工程十分“草草了事”。 1944年11月19日,信浓竣工服役。
  1944年11月28日,为脱离已在美军攻击范围内的横须贺,进一步完善自身舾装,信浓在没有搭载舰载机的情况下起航前往吴港,与日本残余舰队会合准备紧急投入战局。该航程由第十七驱逐队(滨风矶风雪风)护卫,但在1944年11月29日(约17小时后),信浓在离岸105km的位置被美军潜艇射水鱼的4枚鱼雷命中击沉——竣工后10日,首次出航后17时,信浓除了“当时最大航空母舰”外又创造了一个尴尬的纪录,那就是“舰历最短的军舰”。【关于“信浓被击沉”,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探究——参见下方“舰船历史”部分】

  • 性能数据
    • 排水量:约63000 吨(标准);71890 吨(满载)
    • 长:266 米
    • 宽:41.5 米
    • 吃水:10.3 米
    • 动力:150000 匹
    • 装置:12 x ロ号舰本式锅炉;4 x 舰本式蒸汽轮机;4 x 推进器
    • 航速:27.3 节
    • 航程:10000 海里/18 节
    • 编制:2515 人
    • 武器:8 x 双联装127mm八九式高炮;12 x 28联装120mm喷进炮;37 x 三联装25mm九六式机枪;40 x 单装25mm九六式机枪
    • 装甲:主装甲带:206-160mm;飞行甲板:76mm
    • 舰载机:说法较多,随搭载方案47-85架不等
    • 其它:2 x 21号电探;2 x 13号电探;两座升降机


关于信浓改造的过程展开/折叠

  在从大和型战列舰变更为航空母舰来设计时,信浓的水线上侧舷装甲由410毫米减为200毫米,变成对付巡洋舰等级的装甲。主炮弹药库则直接改放航母存放的高射炮弹、机炮炮弹、机枪子弹、炸弹和鱼雷。在主结构区域前后的重油罐部分还另外增设了飞机用燃油储存库,由于这地方本来就没有装设装甲板保护,因此油罐除了原有的25毫米厚度外,还在上面装了被解体的姊妹舰“信浓”弹药库底部的80毫米装甲板来补强。原先计划在油罐附近设置一块中空区域来存放2,000吨的水,但因为吸取了“大凤号”的教训,改为填充混凝土。 舰底方面,为对应磁性水雷和舰底引爆的鱼雷威胁,从自“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原设计的二重底部强化为三重底部。“信浓”并未装设炮塔,也无战列舰级别的装甲,舰体重量变轻,吃水上升了一米,和“大和号”相比,船腹的上端高度降低了一米。而就在这个时间点之后不久,对本舰设计有强烈影响的“大凤”于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军潜水舰仅仅一枚鱼雷就击沉了,给日本海军的相关人士们极大的震撼。“大凤”的沉没原因在于被鱼雷命中后飞机燃油漏到了舰内,在6小时后引发大爆炸和火灾。因此作为应急对策,“信浓”的工作人员赶紧在几天内将水线下的船腹与飞机燃油储存罐附近再灌上混凝土固定。最后公试常态排水量由初期计划的62,000吨上升到68,000吨,使得变更船腹位置一举变得毫无意义,海军技术大佐牧野茂(日语:牧野茂 (軍人))即批评称其为“多此一举”。 由于从飞行甲板到弹药库都用了重装甲强化,“信浓”的船壳重量和“大和”相比增加了1,900吨、防御重量增加了2,800吨、索具重量增加了1,200吨,合计共增加5,900吨,工数(工人数与工作时数相乘)也从由35万增至40万,施工量大为增加。由于舰体内部巨大与极为复杂,“大和级”战列舰的内部被戏称为“地下街”。“信浓”虽说是以航母的身份来建造,但它也和“大和级”战列舰有着同样的船体,曾有乘员在舰内迷路半天,甚至有工人要找到自己的负责区域就极其疲惫的传闻。 信浓”与“大和级”战列舰相同,航速也设定为27节,为四座蒸汽涡轮发动机、153,000匹马力,最高航速为27节,载有燃油9,047吨,可以18节航速航行10,000海里。和“大和级”战列舰相比,虽然少了主炮塔和各部装甲,但由于在飞行甲板和弹药库部分加强了防护,因此在满载排水量方面,两者并未相差多少。与一般的正规航空母舰(日语:正規空母)相比速度稍微慢了些。然而在横须贺进行的测试里,就算只启动8个锅炉,也能在20节左右的航速下进行重量接近4吨的“紫电改”(紫电41型)和“流星”舰载轰炸机、“天山”舰载鱼雷轰炸机的起飞着陆实验,未无发生问题。“紫电改”的试飞员山本重久大尉也作证称“信浓”的飞行甲板比日本航母中的大型舰——“赤城”和“翔鹤”还要大,且起飞着陆状态良好。此时着舰的“紫电改”是主要在陆上基地使用的拦截机,而非舰载战斗机。然而由于本来应成为“零式”舰载战斗机舰后继机的“烈风”开发进度落后,于是日军曾推出将搭载2,000匹马力引擎、可发挥高性能的“紫电改”挪作舰载机之用的计划,还以此进行试验过。

关于信浓的入水仪式 简直是灾难大型失误现场展开/折叠

  “信浓”虽然因为过劳与意外事故,导致有超过10人殉职,不过还是大致完成了外型。1944年10月5日,上午8点到8点30分,开始往船坞进水。计划是往船坞里注水注一半,让船身先浮起来,确认船身之平衡,本来预定注水10米,在灌到8米时,因为船坞闸门打开,外部海水灌了进来。“信浓”被灌进来的海水影响,前后摆荡,固定船的超过100根以上的钢缆和50根的麻绳断掉。甲板上的技术军官们因此被冲进海里,球状船首也多次与船坞的墙面发生冲撞,导致球状船首内部的水中声纳、螺旋桨扇片受损。
调查结果表示,此事仅为单纯之事故。本来是要往船坞闸门内的压舱水舱内注进海水,结果疏漏导致出现如此事故,也有种说法是本来是往“信浓号”的压舱水舱灌海水,结果没完全灌满水。虽然这仅是一项失误,但也是性急赶工的结果。10月8日,日军举行了命名仪式,作为代理昭和天皇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也出席了此仪式。在这时“110号舰”被命名为“军舰 信浓”,正式配发到“横须贺镇守府”。在这时引渡式还尚未结束,在审议委员会判定合格之前,“信浓号”都还尚未正式入籍海军。之后“信浓号”又被送入船坞,使用部分“111号舰”的材料进行修理工作。修理工作于10月23日结束,出了船坞后被停在近海位置。1944年11月19日,信浓竣工服役,测试包括紫电改二天山在内的各种舰载机起降。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日语-信浓号航空母舰)[6]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中文-信浓号航空母舰)[7]

钢铁堆砌的梦幻泡影:信浓沉没事件解析(施工中……)

  【活动背景:蝶海梦花
  (注:因信浓舰历的确过短,基本只围绕自身沉没一事,故不特别作“舰船历史”,而以该舰“沉没事件解析”代替。)
  
  关于“信浓被射水鱼以四枚鱼雷击沉”一事,成因很多也比较复杂:这其中有日本海军方面的因素,也有美国海军方面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的因素,也有当时战斗发生时的因素。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美国海军的一艘1500吨级潜艇,越过了三艘驱逐舰的护卫,单舰埋伏并以四枚鱼雷击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就是发生了如此惊愕的事件。
  不论如何,历史事实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就将事件要素从“时间”“视角”上剖析一下,来从各个角度看一看:信浓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就被射水鱼击沉呢?
  
  日方视角①:信浓的实际始末
  本段标题为“钢铁堆砌的梦幻泡影”,自然梦幻泡影本身是事件的核心与重中之重,重返危机现场有句话就一针见血的解释了一个事件的本质:灾难不会凭空发生,而是关键事件的连锁反应——而要谈及信浓当时的实际情况,那么一是“舰”,二则是“人”。
  说到“舰”,或许大家都猜到(或从活动剧情中看到)了:这必须从信浓“最后的赶工”说起。
  信浓号”由于建造工程并未完成,导致防水作业充满缺失,也没有一位船员熟悉内部构造。即使是已搭船数月的船员,在该舰中弹后仍陷入混乱,未能紧急处置。另外也有着因船身倾斜,造成左舷注排水阀自海中上浮,无法增加注水的观点,但也存在反驳此观点的意见,认为即使出港前未进行倾斜复原测试,也不知道电源经过多大震动就会故障,实际上也是故障导致排水泵无法运行,加上赶工造成的负面影响,螺帽没有栓紧螺栓,防水舱口也有2厘米的缝隙。受命中右舷舰尾的鱼雷冲击所影响,舰首部分的铆钉开始进水。加上邻近的气密检查没实施,虽然“信浓号”在文件上被列入军舰籍,被视为一艘完成建造的军舰,实际上仍是处于建造中的状态。举例来说,舰内通道中多放有大量缆线,造成防水闸门无法关闭,甚至因为军令部下令赶工,连关闭防水闸门的训练都没做。即使勉强关上闸门,在缝隙里也有空气会漏过来的情形。故“信浓号”竣工一说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根本是一艘未完成的船舰,可以说在被鱼雷命中时就注定要沉没。加上“大和级”战列舰内部有如迷宫,花上一年也无法熟悉内部,仅仅乘船几个月的舰员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牧野茂设计之初以“大和级”被一枚鱼雷命中时无须脱离战列、两枚时依旧有着战斗力、三枚时也不会沉没、还可返回基地的方针来计算其进水量,未充分考虑被四枚命中的状况,牧野后来曾言道:“不忍断定“信浓号”沉没的责任全是因为防水工作不足。”
  而说到“人”,不论是新任舰长阿部俊雄与高层军官,或是基层军官与普通舰员都没有任何的大型航空母舰的航行经验,舰长阿部俊雄毕业于水雷科,此前在指挥驱逐舰队并担任水雷学校教官,在巡洋舰大淀的舰长位上得到丰田副武赏识,被破格提拔为信浓的舰长(此外,阿部俊雄是丢失了比叡、雾岛两舰的阿部弘毅中将的幼弟,相比于哥哥的优柔寡断,阿部俊雄又显得过于固执,这也为信浓的毁灭埋下伏笔)。甚至大量的舰员连自己的岗位都找不到
  时任海上护卫总司令部(日语:海上護衛総司令部)参谋大井笃大佐曾称:“事后的检讨好比没注意防火、却在抱怨消防员不好的人比比皆是,但根本原因却在于航海计划本身就有问题”。
  
  日方视角②:三艘驱逐舰的护卫究竟有没有失职
  信浓的驱逐舰护卫总共有三艘,分别是滨风头像.jpg矶风头像.jpg雪风头像.jpg
  ……编者知道大家看到最后一艘驱逐舰名字的时候,都快PTSD了。但站在事件考究的立场,我们不能直接因为PTSD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倒霉”的雪风身上(平常立场也不能啊喂!)
  在出航前,雪风的舰长寺内正道中佐提出信浓的转移航线应避开外海,尽量在白天沿陆地走,一方面美军不熟悉这条航线,另一方面万一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抢滩。但海兵第46期的信浓舰长阿部俊雄大佐驳回了海兵第55期的寺内中佐的提议,然而事实却是在1944年11月28日晚,寺内中佐提出的航线上就是没有美国潜艇。
  军事评论家伊藤正德指出,军令部在有敌人出没的海面却制定出只派三艘驱逐舰护卫的夜间航海计划有很大责任。“雪风”的士官丰田义雄也回忆表示驱逐舰方面也有问题,由于“第十七驱逐舰队”旗舰“浦风”沉没、司令战死导致指挥系统混乱,各舰未能和“信浓”紧密合作。12月28日,在东京召开了三川军一中将主持的“信浓”沉没原因调查委员会——“S事件调查委员会”。由于“信浓”是毁于敌军的攻击而非意外事故,故该会表面上是调查并非质询,但出席该会的“信浓”幸存者并未克制其情绪,愤怒地骂造船厂“做出不堪一击的破船”、军令部“省略气密测试就命令出港”和上级“只派三艘驱逐舰护卫”。由于被追究责任的当事人太多,会议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受到严重处分。
  
  美方视角①:射水鱼是如何发起偷袭的
  射水鱼头像.jpg喷水鱼(USS Archerfish, SS-311),巴劳鱵级潜艇,水面排水量1550吨,水下排水量2450吨,
  
  当射水鱼发现这个“大型目标”以及三艘驱逐舰时,她知道自己单舰要是就这么莽撞的冲上去,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是否附近可以呼唤同伴呢?(注:美国海军潜艇在太平洋行动也采取了另一种与德国海军潜艇有区别的“狼群战术”)
  射水鱼直到该次巡航回港,都认为自己击沉的是一艘“28000吨级的航母”,就和之前在菲律宾海海战中的大青花鱼棘鳍一样,并以此沾沾自喜等待授勋——直到战后射水鱼舰员全体才知道自己干掉了个什么“大家伙”
  
  美方视角②:“四枚鱼雷”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创伤
  Mark 14 Mod 3A鱼雷
  该型鱼雷已经和最初的Mark 14“铁棍山药”不是一种东西了:威力和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1943年中实装美国海军。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日语-信浓号航空母舰)[8]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中文-信浓号航空母舰)[9]

游戏相关

更新日志

2021年6月17日9:00港区改建后新增了信浓的动态立绘。
2022年7月14日9:00港区改建后新增了信浓的角色建造登场动画。

角色设定

信浓SD小人.gif
大和型戦艦の艦体から改造された、重桜所属の装甲空母。
言葉遣いが古風で儚げな雰囲気をまとっているが、仲間思いで人柄が穏やか。
いつも眠そうにしており、いつの間にか重桜昼寝部の部員(?)になっていた。
翻译:Amily
由大和级战列舰的舰体改造而来的,所属于重樱的装甲航母。
用词语调颇具古风,总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但是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稳重派。
总是一副要睡着的样子,不知什么时候成为了重樱昼寝结社(?)的一员。

相关解释

相关图片

其它舰船

驱逐 坎农级护航驱逐舰 • 埃尔德里奇
埃德索尔级护航驱逐舰 • 哈曼II
法拉格特级驱逐舰 • 杜威 • 艾尔温
马汉级驱逐舰 • 卡辛 • 唐斯
格里德利级驱逐舰 • 格里德利 • 克雷文 • 麦考尔 • 莫里
西姆斯级驱逐舰 • 西姆斯 • 哈曼
本森级驱逐舰 • 本森 • 拉菲 • 贝利 • 霍比 • 科尔克
弗莱彻级驱逐舰 • 弗莱彻 • 拉德福特 • 杰金斯 • 尼古拉斯 • 贝奇 • 斯坦利 • 富特 • 斯彭斯 • 撒切尔 • 金伯利 • 马拉尼 • 布什 • 黑泽伍德 • 史蒂芬·波特 • 莫里森 • 斯莫利 • 奥利克 • 查尔斯·奥斯本 • 哈尔西·鲍威尔
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 • 艾伦·萨姆纳 • 英格拉罕 • 库珀 • 布里斯托尔
轻巡 奥马哈级轻巡洋舰 • 奥马哈 • 罗利 • 里士满 • 康克德 • 马布尔黑德 • 孟菲斯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 • 布鲁克林 • 菲尼克斯 • 博伊西 • 火奴鲁鲁 • 圣路易斯 • 海伦娜 • 小海伦娜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 • 亚特兰大 • 朱诺 • 圣地亚哥 • 小圣地亚哥 • 圣胡安 • 里诺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 克利夫兰 • 小克利夫兰 • 克利夫兰(μ兵装) • 哥伦比亚 • 蒙彼利埃 • 丹佛 • 伯明翰 • 比洛克西
伍斯特级原型方案A轻巡洋舰 • 西雅图
重巡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 • 彭萨科拉 • 盐湖城
北安普敦级重巡洋舰 • 北安普敦 • 芝加哥 • 休斯敦
波特兰级重巡洋舰 • 波特兰 • 印第安纳波利斯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 • 新奥尔良 • 阿斯托利亚 • 明尼阿波利斯 • 旧金山 • 昆西 • 文森斯
威奇塔级重巡洋舰 • 威奇塔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 巴尔的摩 • 巴尔的摩(μ兵装) • 布莱默顿
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 • 北安普敦II
8英寸方案CA-B重巡洋舰 • 安克雷奇
战列 内华达级战列舰 • 内华达 • 俄克拉荷马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 宾夕法尼亚 • 亚利桑那
田纳西级战列舰 • 田纳西 • 加利福尼亚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 科罗拉多 • 马里兰 • 西弗吉尼亚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 北卡罗来纳 • 华盛顿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 南达科他 • 马萨诸塞 • 阿拉巴马
衣阿华级原型方案IV战列舰 • 佐治亚
衣阿华级战列舰 • 新泽西
轻航 早期航空母舰 • 兰利
突击者级航空母舰 • 突击者
长岛级护航航空母舰 • 长岛
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 • 博格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 • 卡萨布兰卡
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 • 独立 • 普林斯顿 • 兰利II • 巴丹
航母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 列克星敦 • 萨拉托加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 约克城 • 企业 • 小企业 • 大黄蜂
胡蜂级航空母舰 • 胡蜂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 埃塞克斯 • 约克城II • 无畏 • 大黄蜂II • 提康德罗加 • 邦克山 • 香格里拉
潜艇 独角鲸级潜艇 • 鹦鹉螺
猫鲨级潜艇 • 大青花鱼 • 大青花鱼(μ兵装) • 蓝鳃鱼 • 棘鳍 • 鲦鱼
巴劳鱵级潜艇 • 射水鱼
维修 维修舰 • 女灶神
驱逐 旧V级驱逐舰 • 吸血鬼
A级实验型驱逐舰 • 女将
A级驱逐舰 • 阿卡司塔 • 热心
B级驱逐舰 • 小猎兔犬 • 大斗犬
C级驱逐舰 • 彗星 • 小天鹅 • 新月
E级驱逐舰 • 回声
F级驱逐舰 • 命运女神 • 狐提
G级驱逐舰 • 萤火虫 • 格伦维尔
H级驱逐舰 • 勇敢 • 英雄 • 猎人
I级驱逐舰 • 伊卡洛斯
部族级驱逐舰 • 爱斯基摩人
J级驱逐舰 • 贾维斯 • 天后 • 雅努斯 • 标枪 • 泽西 • 丘比特
M级驱逐舰 • 火枪手 • 无敌
轻巡 谷物女神级轻巡洋舰 • 库拉索 • 杓鹬
祖母绿级轻巡洋舰 • 进取
利安得级轻巡洋舰 • 利安得 • 阿基里斯 • 阿贾克斯
阿瑞托莎级轻巡洋舰 • 阿瑞托莎 • 加拉蒂亚 • 佩内洛珀 • 欧若拉
南安普顿级轻巡洋舰 • 纽卡斯尔 • 南安普顿 • 谢菲尔德 • 谢菲尔德(μ兵装) • 格拉斯哥
格罗斯特级轻巡洋舰 • 格罗斯特 • 曼彻斯特
爱丁堡级轻巡洋舰 • 爱丁堡 • 贝尔法斯特 • 小贝法
黛朵级轻巡洋舰 • 黛朵 • 黛朵(μ兵装) • 赫敏 • 天狼星 • 卡律布狄斯 • 斯库拉 • 司战女神 • 黑太子
斐济级轻巡洋舰 • 斐济 • 牙买加
确捷级轻巡洋舰 • 确捷
1944年方案Y轻巡洋舰 • 海王星
爱丁堡级原型方案轻巡洋舰 • 普利茅斯
重巡 肯特级重巡洋舰 • 肯特 • 萨福克
伦敦级重巡洋舰 • 伦敦 • 苏塞克斯 • 什罗普郡
诺福克级重巡洋舰 • 诺福克 • 多塞特郡
约克级重巡洋舰 • 约克 • 埃克塞特
1940年15500吨级方案重巡洋舰 • 柴郡 • 小柴郡
1939年9.2英寸初始指标重巡洋舰 • 德雷克
战巡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 • 声望 • 小声望 • 反击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 • 胡德
战列 复仇级战列舰 • 复仇 • 皇家橡树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 伊丽莎白女王 • 厌战 • 英勇
纳尔逊级战列舰 • 纳尔逊 • 罗德尼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 英王乔治五世 • 威尔士亲王 • 约克公爵 • 
乔治五世级设计案战列舰 • 君主
前卫级战列舰 • 前卫
轻航 早期航空母舰 • 百眼巨人 • 竞技神
攻击者级护航航空母舰 • 追赶者
轻型航空母舰 • 独角兽
巨像级轻型航空母舰 • 英仙座 • 忒修斯
半人马级轻型航空母舰 • 半人马 • 阿尔比恩
航母 早期航空母舰 • 
勇敢级航空母舰 • 光荣
航空母舰 • 皇家方舟
光辉级航空母舰 • 光辉 • 小光辉 • 光辉(μ兵装) • 胜利 • 可畏 • 小可畏 • 不挠
怨仇级航空母舰 • 怨仇
重炮 黑暗界级浅水重炮舰 • 黑暗界 • 恐怖
罗伯茨级浅水重炮舰 • 阿贝克隆比
驱逐 神风级驱逐舰 • 神风 • 松风 • 旗风 • 追风
睦月级驱逐舰 • 睦月 • 如月 • 卯月 • 水无月 • 文月 • 长月 • 三日月
特I型吹雪级驱逐舰 • 吹雪 • 白雪 • 深雪 • 浦波
特II型绫波级驱逐舰 • 绫波
特III型晓级驱逐舰 •  •  •  • 
初春级驱逐舰 • 初春 • 若叶 • 初霜 • 有明 • 夕暮
白露级驱逐舰 • 白露 • 时雨 • 夕立 • 海风 • 山风 • 江风
朝潮级驱逐舰 • 朝潮 • 大潮 • 满潮 • 荒潮 • 
阳炎级驱逐舰 • 阳炎 • 不知火 • 黑潮 • 亲潮 • 雪风 • 浦风 • 矶风 • 滨风 • 谷风 • 野分
夕云级驱逐舰 • 风云 • 长波 • 卷波 • 清波
秋月级驱逐舰 • 凉月 • 新月 • 若月 • 春月 • 宵月 • 花月
超秋月级驱逐舰 • 北风
岛风级驱逐舰 • 岛风
轻巡 长良级轻巡洋舰 • 长良 • 五十铃 • 由良 • 鬼怒 • 阿武隈
川内级轻巡洋舰 • 川内 • 神通 • 那珂
夕张级轻巡洋舰 • 夕张
最上级轻(重)巡洋舰 • 最上 • 三隈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 阿贺野 • 能代 • 酒匂
重巡 古鹰级重巡洋舰 • 古鹰 • 加古
青叶级重巡洋舰 • 青叶 • 衣笠
妙高级重巡洋舰 • 妙高 • 那智 • 足柄 • 羽黑
高雄级重巡洋舰 • 高雄 • 爱宕 • 摩耶 • 鸟海
最上级铃谷型重巡洋舰 • 铃谷 • 熊野
利根级重巡洋舰 • 筑摩
伊吹级重巡洋舰 • 伊吹
超巡 B65超甲型巡洋舰 • 吾妻
战巡 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 金刚 • 比叡 • 小比叡 • 榛名 • 雾岛
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 天城 • 小天城
战列 敷岛级战列舰 • 三笠
扶桑级战列舰 • 扶桑 • 山城
伊势级战列舰 • 伊势 • 日向
长门级战列舰 • 长门 • 陆奥
加贺级战列舰 • 加贺 • 土佐
纪伊级战列舰 • 纪伊 • 骏河
大和级设计案战列舰 • 出云
大和级战列舰 • 武藏
轻航 早期航空母舰 • 凤翔
航空母舰 • 龙骧
祥凤级航空母舰 • 祥凤
潜水母舰改装航空母舰 • 龙凤
千岁级航空母舰 • 千岁 • 千代田
飞鹰级航空母舰 • 飞鹰 • 隼鹰
航母 (一航战)航空母舰 • 赤城 • 加贺 • 小赤城 • 赤城(μ兵装)
(二航战)航空母舰 • 苍龙 • 飞龙
翔鹤级航空母舰 • 翔鹤 • 瑞鹤
大凤级航空母舰 • 大凤 • 大凤(μ兵装) • 小大凤
云龙级航空母舰 • 葛城
大和级改装航空母舰 • 信浓
SG-15超级改大凤型航空母舰 • 白龙
潜艇 海大VI型a潜艇 • 伊168
巡潜乙型潜艇 • 伊19 • 伊25 • 伊26 • 伊56 • 伊58
潜母 巡潜甲型改二型潜水空母 • 伊13
维修 维修舰 • 明石
运输 特种运输舰 • 樫野
驱逐 1934型驱逐舰 • Z1 • Z2
1934A型驱逐舰 • Z16
1936型驱逐舰 • Z18 • Z19 • Z20 • Z21
1936A型驱逐舰 • Z23 • Z24 • Z25 • Z26 • Z28
1936B型驱逐舰 • Z35 • Z36
1936C型驱逐舰 • Z46
1937J型大型驱逐舰 • 奥托·冯·阿尔文斯莱本
轻巡 德累斯顿级小巡洋舰 • 埃姆登
皮劳级小巡洋舰 • 埃尔宾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 • 柯尼斯堡 • 卡尔斯鲁厄 • 科隆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 • 莱比锡 • 纽伦堡
M级轻巡洋舰 • 马格德堡 • 雷根斯堡
巡洋舰K原案轻巡洋舰 • 美因茨
重巡 罗恩级装甲巡洋舰 • 约克
德意志级装甲舰 • 德意志 • 斯佩伯爵海军上将 • 小斯佩
P级装甲舰 • 海因里希亲王 • 阿达尔伯特亲王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 • 希佩尔海军上将 • 希佩尔海军上将(μ兵装) • 布吕歇尔 • 欧根亲王 • 小欧根
1938年主炮推演重巡洋舰 • 罗恩 • 罗恩(μ兵装)
超巡 O级超重型巡洋舰 • 埃吉尔
战巡 战列巡洋舰 • 塞德利茨
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 • 吕佐夫
GK4541方案战列巡洋舰 • 鲁普雷希特亲王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 • 沙恩霍斯特 • 格奈森瑙
装甲舰D发展型战列巡洋舰 • 奥丁
O级战列巡洋舰 • 布伦希尔德
战列 赫尔戈兰级战列舰 • 图林根
俾斯麦级战列舰 • 俾斯麦 • 俾斯麦Zwei • 提尔比茨
H-39型战列舰 • 腓特烈大帝 • 乌尔里希·冯·胡滕
轻航 亚德级轻型航空母舰 • 亚德 • 易北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改装轻型航空母舰 • 威悉
航母 齐柏林伯爵级航空母舰 • 齐柏林伯爵 • 小齐柏林 • 彼得·史特拉塞
齐柏林伯爵级改型航空母舰 • 奥古斯特·冯·帕塞瓦尔
潜艇 VIIB型潜艇 • U-47 • U-73 • U-101
VIIC型潜艇 • U-81 • U-96 • U-410 • U-556 • U-557 • U-1206
IXA型潜艇 • U-37
IXB型潜艇 • U-110
IXC型潜艇 • U-522
驱逐 鞍山级驱逐舰 • 鞍山 • 抚顺 • 长春 • 太原
轻巡 海天级防护巡洋舰 • 海天 • 海圻
肇和级防护巡洋舰 • 肇和 • 应瑞
轻巡洋舰 • 逸仙
宁海级轻巡洋舰 • 宁海 • 平海
苏联MK-6方案轻巡洋舰 • 哈尔滨
轻航 水上飞机母舰 • 镇海 • 华甲
运输 华壬/定安级运输舰 • 定安
驱逐 西北风级驱逐舰 • 西北风 • 西南风
诗人级驱逐舰 • 阿尔弗雷多·奥里亚尼 • 文琴佐·焦贝蒂
索尔达蒂级驱逐舰 • 龙骑兵
航海家级驱逐舰 • 尼科洛索·达雷科 • 埃曼努埃尔·佩萨格诺
罗马统帅级大型驱逐舰 • 庞培·马格诺
轻巡 佣兵队长级(5批次)轻巡洋舰 • 阿布鲁齐公爵 • 朱塞佩·加里波第
重巡 特伦托级重巡洋舰 • 特伦托 • 的里雅斯特
扎拉级重巡洋舰 • 扎拉 • 波拉
博尔扎诺级重巡洋舰 • 博尔扎诺
战列 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 • 加富尔伯爵 • 朱利奥·凯撒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 维托里奥·维内托 • 利托里奥 • 罗马
UP41方案战列舰 • 马可·波罗
航母 远洋客轮改装航空母舰 • 天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改装航空母舰 • 帝国
潜艇 布林级潜艇 • 托里拆利
马可尼级潜艇 • 莱昂纳多·达·芬奇
驱逐 Pr.7型驱逐舰 • 威严 • 神速 • 雷鸣 • 洪亮
Pr.7-U型驱逐舰 • 灵敏
Pr.38型驱逐领舰 • 明斯克
Pr.48型驱逐领舰 • 基辅
Pr.20-I型驱逐领舰 • 塔什干 • 塔什干(μ兵装)
轻巡 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 • 阿芙乐尔
博加特里级防护巡洋舰 • 水星纪念
奥马哈级轻巡洋舰 • 摩尔曼斯克
Pr.26型轻巡洋舰 • 基洛夫 • 伏罗希洛夫
Pr.68/68-K型轻巡洋舰 • 恰巴耶夫 • 古比雪夫
重巡 Pr.83型重巡洋舰 • 塔林
1935年预研方案Pr."X"重巡洋舰 • 库尔斯克
超巡 Pr.69型大型巡洋舰 • 喀琅施塔得
战列 甘古特级战列舰 • 甘古特 • 塞瓦斯托波尔
复仇级战列舰 • 阿尔汉格尔斯克
Pr.23型战列舰 • 苏维埃贝拉罗斯 • 苏维埃罗西亚
航母 Pr.71B型航空母舰 • 契卡洛夫
Pr.72型航空母舰 • 伏尔加
驱逐 机敏级驱逐舰 • 福尔班
大胆级驱逐舰 • 鲁莽 • 倔强
沃克兰级大型驱逐舰 • 马耶·布雷泽
空想级大型驱逐舰 • 可怖 • 凯旋
轻巡 训练巡洋舰 • 圣女贞德
布雷巡洋舰 • 埃米尔·贝尔汀
重巡 1940年海军计划重巡洋舰 • 路易九世
超巡 敦刻尔克级原型方案大型巡洋舰 • 布雷斯特
战列 黎塞留级战列舰 • 黎塞留 • 香槟
航母 诺曼底级改装航空母舰 • 贝亚恩
潜艇 巡洋潜艇 • 絮库夫
驱逐 机敏级驱逐舰 • 勒马尔
沃克兰级大型驱逐舰 • 沃克兰 • 塔尔图
空想级大型驱逐舰 • 恶毒 • 恶毒(μ兵装) • 不屈
轻巡 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 • 拉·加利索尼埃
重巡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 • 福煦
条约型C4重巡洋舰 • 阿尔及利亚
战巡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 • 敦刻尔克
战列 黎塞留级战列舰 • 让·巴尔 • 加斯科涅 • 加斯科涅(μ兵装)
航母 霞飞级航空母舰 • 霞飞
驱逐 其他舰船 • 泛用型布里 • 试作型布里MKII • 特装型布里MKIII
风帆 风帆舰 • 皇家财富号
驱逐 群白 • 布兰 • 群白之心
轻巡 绀紫 • 涅普顿 • 绀紫之心
重巡 圣黑 • 诺瓦露 • 圣黑之心
航母 翡绿 • 贝露 • 翡绿之心
驱逐 BILI • 22 • 33
驱逐 传颂之物 • 猫音
轻巡 传颂之物 • 露露缇耶
重巡 传颂之物 • 久远
轻航 传颂之物 • 乌璐露 • 萨拉娜
航母 传颂之物 • 芙米露露
驱逐 KizunaAI • 绊爱
重巡 KizunaAI • 绊爱·Elegant
战列 KizunaAI • 绊爱·SuperGamer
航母 KizunaAI • 绊爱·Anniversary
驱逐 维纳斯假期 • 玛莉萝丝
轻巡 维纳斯假期 • 海咲 • 莫妮卡
重巡 维纳斯假期 • 
战巡 维纳斯假期 • 
战列 维纳斯假期 • 穗香 • 凪咲
轻航 维纳斯假期 • 露娜
航母 维纳斯假期 • 女天狗
轻巡 iM@S • 天海春香
重巡 iM@S • 三浦梓
战列 iM@S • 水濑伊织
航母 iM@S • 如月千早
潜艇 iM@S • 双海亚美 • 双海真美
运输 iM@S • 秋月律子
轻巡 SSSS.GRIDMAN • 宝多六花 • 
重巡 SSSS.GRIDMAN • 奈美子
SSSS.DYNAZENON • 南梦芽
战列 SSSS.GRIDMAN • 新条茜
SSSS.DYNAZENON • 
航母 SSSS.DYNAZENON • 飞鸟川千濑
轻巡 莱莎的炼金工房 • 莱莎琳·斯托特
重巡 莱莎的炼金工房 • 莉拉·德西亚斯
超巡 莱莎的炼金工房 • 卡菈·伊迪亚斯
战列 莱莎的炼金工房 • 帕特莉夏·阿贝尔海姆
轻航 莱莎的炼金工房 • 科洛蒂娅·巴兰茨
航母 莱莎的炼金工房 • 赛莉·古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