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黄蜂
阅读
2022-01-08更新
最新编辑:马汉勤王
阅读:
更新日期:2022-01-08
最新编辑:马汉勤王
基础数据
- T0
- 海大黄蜂
-
战斗机空战
T0 -
标准射速 -
-
初始 13.18s/轮 -
强化+10(满) 10.61s/轮
-
-
迎击标准射速 -
-
初始 13.18s/轮 -
强化+10(满) 10.61s/轮
-
-
航空 45 -
大型作战塞壬增伤 强化+11后获得此属性 -
-
强化+13 3%
-
-
挂载武器 -
-
4 x 20mm机炮 -
-
伤害 -
-
初始 36 -
强化+10 86 -
强化+13 101
-
-
标准射速 -
-
初始 1.06s/轮 -
强化+10(满) 0.85s/轮
-
-
机枪射程 36 -
机枪射角 80
-
-
2 x 1000lb 炸弹 -
-
单发伤害 -
-
初始 165 -
强化+10 416 -
强化+13 491
-
-
伤害范围 22 -
散布范围 40*40 -
对甲比例 80-95-115
-
-
-
装备参数 -
-
所属阵营 皇家 -
舰载机航速 60 -
舰载机耐久 -
-
初始 237 -
强化+10 595 -
强化+13 702
-
-
舰载机回避上限 10
-
-
适用舰种 驱逐轻巡重巡超巡战巡战列轻航航母航战潜母重炮潜艇维修运输风帆S风帆V风帆M
装备考究
背景介绍
作为上世纪40年代早期研制的用于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远距离战斗机,德哈维兰大黄蜂不仅是英国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快的双发重型战斗机,还是皇家空军在喷气时代到来前所使用的最后一种重型战斗机。
1942年11月,蚊式量产的一年后,德哈维兰公司开始着手新双发战斗机的设计,意在于应对太平洋上空的远距离行动。名为D.H.103的全新飞机,围绕着发挥罗-罗梅林引擎的最大功效的目标展开,最开始只是德哈维兰公司的私家项目。虽然机体很像蚊式,但体积比蚊式要小的多造型也更流线。为了节约资源,德哈维兰的设计师们决定继续使用在蚊式上获得成功的木制机体技术,因此新飞机也是用坚固的胶合板制造的。1942年末,制造出了一架模型来接受英国飞机生产部的官员审查。尽管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由于管理局当时忙于其他战时项目,所以该型飞机的生产并未立即获得批准。几个月后,1943年中,D.H.103收到了生产许可,后来被命名为“大黄蜂”
在大黄蜂的生产获批的一年后,1944年7月28日大黄蜂第一次飞向蓝天,并在平飞中创造了780km/h的速度记录。该年末,批量生产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皇家空军下了60架的订单。尽管首批60架计划配给皇家空军第64飞行中队,但飞机并没有准时到位也错过了此后就快结束的二战。但是大黄蜂后续型号参加了马来亚紧急状态的行动,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大黄蜂在皇家空军中服役了近10年,最终于1956年退役。1945年至1950年间共生产了约380架大黄蜂(包括海航版)
海大黄蜂继承了蚊式的木质机翼设计。考虑到海大黄蜂在航母上服役的可能性,为此,需要良好的低速操纵,以及飞行员良好的全方位视野。大黄蜂的本身设计很好地满足了这些要求。在第一架大黄蜂原型机飞行后不久,规范N.5/44被发布给德哈维兰,涵盖了海军服役大黄蜂的改装。与赫斯顿飞机公司签订合同,对三架早期生产的F.1进行改装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改变机翼以包含折叠机构,以便从副翼/襟翼线外侧开始的每个外侧机翼面板可以向上和向内折叠成一定角度。铰链被安装在上机翼蒙皮结构的一部分,而下机翼蒙皮包含固定闩锁,洛克希德公司的液压千斤顶被用来移动机翼面板。开缝襟翼被引入以改进低速“襟翼向下”控制。
- 德哈维兰F.1型海大黄蜂
- 性能数据
- 翼展:13.716m
- 机长:10.82m
- 机高:4.32m
- 机翼面积:33.5m²
- 重量:5,122kg
- 最大起飞重量:8,278kg
- 动力装置:2 × 劳斯莱斯(有时也被翻译为罗罗)梅林 130/131(左右旋转)V-12活塞发动机(水冷),最大出力2070马力
- 最大速度:764km/h
- 初始爬升率:25.4m/s
- 航程:4,200km
- 升限:12,600m
- 武器配备
- 机枪机炮:4 x 20毫米西斯潘诺 Mk.V机炮
- 挂载:2 x 1000磅航弹 或 8 x 60磅RP-3无制导火箭(大黄蜂F.3型配置)
- (资料来自英语维基百科-海大黄蜂)[1]
装备导航
- 其他
- 白鹰
- 皇家
- 重樱
- 铁血
- 东煌
- 撒丁帝国
- 北方联合
- 鸢尾教国
- 飓风
- KizunaAI
- Hololive
- 维纳斯假期
- 偶像大师
- SSSS
- Atelier Ryza
- 闪乱神乐NL
- To LOVE-Ru
- 特殊兵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