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的是:重樱轰炸机 彗星
关于:C级驱逐舰 彗星
参见条目:「
彗星」
MediaWiki:CopyToClipboard
指挥官大人~欢迎来到碧蓝航线WIKI,碧蓝航线彗星(轰炸机)数据由碧蓝海事局成员、众热心网友、玩家自游戏中收集整理,装备考究部分由海事局考究组编写中。登陆后可前往单个T级页面,查看或上传对应舰炮弹道、补充数据(卸下放置仓库中查看)、评价、备注。感谢您对WIKI的支持!如果是第一次来访的话,按“Ctrl+D”可以收藏WIKI随时查看更新哦~如果觉得WIKI好玩的话,记得安利给更多人哟ヾ(o◕∀◕)ノ。
基础数据
- 彗星
-
轰炸机
轰炸
|
|
T3
|
-
-
-
-
-
-
-
-
-
-
适用舰种
|
驱逐 轻巡 重巡 超巡 战巡 战列 轻航 航母 航战 潜母 重炮 潜艇 维修 运输 风帆S 风帆V 风帆M
|
SD图标
|
|
备注
- 彗星
-
轰炸机
轰炸
|
|
T2
|
-
-
-
-
-
-
-
-
适用舰种
|
驱逐 轻巡 重巡 超巡 战巡 战列 轻航 航母 航战 潜母 重炮 潜艇 维修 运输 风帆S 风帆V 风帆M
|
SD图标
|
|
备注
- 彗星
-
轰炸机
轰炸
|
|
T1
|
-
-
-
-
-
-
-
-
适用舰种
|
驱逐 轻巡 重巡 超巡 战巡 战列 轻航 航母 航战 潜母 重炮 潜艇 维修 运输 风帆S 风帆V 风帆M
|
SD图标
|
|
备注
装备考究
背景介绍
1944年4月29日突袭特鲁克的行动中,一架日本空技厂的D4Y1 彗星在特鲁克海域向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发动攻击。
IJN在1936年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开始加紧备战进度,然而长期受到限制的军舰总量无法与当时的太平洋强权美国相比,用兵弹性无法提升(可以理解为准预备役,用以填补开战后的损失)。为此IJN开始大力发展可抢先于敌军舰队打击敌主力舰艇的攻击机,俯冲轰炸机的任务是破坏敌军航母,为了由更大的主动权以及相对的空中优势,海军的攻击机被要求要有战斗机拥有更大的航程怕不是在暗示某109小短腿,可以与战斗机匹敌的速度,由于国内技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IJN转而看向当时即是同一阵营,又是工业强国的德三以寻求帮助。
1936年,日本引进了两架因为“一”点小问题(指在空中解体)而被竞争对手Ju87斯图卡淘汰的He118的原型机,然后买回来之后日方开始实验和复制,在测试中该机又在空中解体,这次,这位飞行员没有当初德方试飞员那么幸运,他没有存活下来。
但是日本陆军和海军在买下该机后还是利用这架有问题的飞机研发出了类似机型,海军的最初评估认为He118太大,不适合在航母上运用,但后来舰载机大型化后,它却成了大型机部署上舰提供宝贵的经验,海军航空技术厂(简称空技厂)的日本工程师借鉴该机经验作为九九舰爆的后继机型彗星的研发,空技厂根据He118翼展过大的问题,在十三式舰爆上重新设计了一款较小且紧凑的机翼,不但配置了俯冲减速板以及大容量整体式燃料箱,且整合了可收式起落架。空技厂还将许多依靠液压和机械的设备改为电驱,一方面减少了飞机重量,一方面因为电学知识尚未普及导致前线维修时无法正常维护,必须返厂维修的现象。
1940年11月15日,装备了AE2A发动机(戴姆勒-奔驰DB600G发动机授权版,又称热田11型)的十三式舰爆原型机出厂。后来发动机出现问题,换装了AE1A(戴姆勒-奔驰DB 601的授权型,又称热田21型)虽然动力一直有毛病,但是新型机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它的续航力非常适合没有PBY卡特琳娜的IJN。
一直缺少优秀侦察机的IJN甚至等不及飞机完成测试,便在1941年11月和空技厂订购了40架十三式舰爆原型机,甚至还要走了(征用了)还在测试了2,3,4号原型机,将这三架的炸弹舱改为侦照舱,并参考零式加挂副油箱的方式增加燃料以求尽快服役以便投入偷袭珍珠港的作战中,但因为改装时程赶不及因此没有实现:4号机于1942年1月编入第三航空队,后来转调给了
鹬上执勤;2,3号被调给了
蛟上。
但十三式舰爆原型机在1942年8月15日测试俯冲时出现机翼震动导致飞机解体,随后评估是翼梁结构强度不够,虽然不影响正常飞行,但无法作为俯冲轰炸机使用,因此首批原型机全部被作为侦查级使用,即二式舰上侦察机一一型(D4Y1-C),在彩云舰上侦察机实装前,有效解决了日本舰载机部队的侦查手段不足的问题,强化机身结构的彗星一一型于1943年6月开始量产。
由于发动机制造的问题,彗星在1943年开始面临无发动机可用,只能摆在工厂里的境地,而九九式舰爆的需要更新换代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尽快让这些在工厂里的战机投入作战,IJN决定将以能够量产的发动机替换那些发动机生产缓慢的机种,其中就包括天山和彗星,但爱知依旧维持热田发动机的生产线,水冷型的彗星也在生产以提供给特殊部队使用,IJN还将三菱有生产余裕的金星六二型风冷式发动机改装给彗星使用,其整体性能弱于水冷版本,但非常实用,测试后便进入量产,称为彗星三三型。
彗星是IJN第一款内置炸弹的舰载机,其他的九九式和九七式都是外挂炸弹或鱼雷,所以速度快了很多。虽然彗星的性能很好,俯冲性能优秀,但因为保障航程,彗星使用了整体式油箱,无法折叠,并且依旧没有防弹油箱,完全依靠自己的机动性和速度和零式一样,面对盟军的防空网时弱势尽显。
彗星最大的缺点就是使用很多电驱系统,这些配套需要高精密度的工业水准,德国也尝试过电驱虎式(虎P)但失败了,可见其技术含量之高,这些技术问题以及前面提到的电学知识的没有普及,导致彗星的问题相当严重,许多彗星趴窝无法出动,很多飞行员只能选择当时已经性能落后的九九式舰上轰炸机出击。
首先投入实战的二式舰载侦察机有两架在苍龙号上,随其参加了中途岛战役,期间对美军舰队实施了侦查任务,然后苍龙号在战役期间被击沉,这两架侦察机也随其沉入海底,该款侦察机没有改变中途岛战役,却也获得了极为卓越的评价,随后其和彩云侦察机和陆军借来的百式侦查机一起成为三大主力侦察机。
彗星俯冲轰炸机于1943投入所罗门海战以及后续的马里亚纳海沟大海战以及莱特湾大决战,这时IJN精英飞行员已经损失殆尽,缺乏空中保护的轰炸机成为了美军战斗机的靶子,唯一战果是在莱特湾海战期间击沉美国轻航普林斯顿号航母,随着莱特湾海战结束,IJN几乎无航可用,由于1943年春,一航空队将二式陆侦的20毫米机枪改为对准斜上方并在5月21日夜在布干维尔击落两架B-17事件的影响,在1944年开始有100架彗星一二型和三三型被改为夜间战斗机,使用二式陆侦的方式改装后前往对付B-29,冲绳岛战役期间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夜袭的芙蓉部队,他们通过自行拆解飞机残骸和学习整备方法,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将彗星这种贵族机的可用性提升至80%,自行研发武器对付美军大型轰炸机,甚至使用三式一番二八号火箭弹攻击地面目标(IJN王牌曾使用该武器击落一架B24),他们袭击美军机场,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美军将一些F6F战斗机改为夜间巡逻机(F6F-5N)以应付他们的威胁后来甚至使用全身涂黑的P61黑寡妇,然后还是被击落好几架。
伴随着盟军攻克塞班岛,天宁岛,关岛以及硫磺岛,B29超级堡垒战略轰炸机以及护航P51野马战斗机犹如出入无人之境一般横扫日本本土,各类飞机制造厂以及飞机场均遭到毁灭性打击,不久之后,日本投降,少数在最后的轰炸之中存活的彗星被盟军所缴获。
补充
1.彗星的层流翼与富勒襟翼:严格来说,层流翼型并没有明确的几何形状定义,好比从彗星所使用下缘仍有一定直线段的准层流到xp51j(野马的某衍生,彻底重设计,但性能对比h型提升甚小,为投产)所使用下缘微微呈s型的超临界翼型都称为层流翼型。
在一定空速下,来流在层流过翼型最高点后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湍流,因为在前半程的能量损失,部分气流无法继续在后半逆压梯度层流。相对于其他亚声速翼型,层流翼型上最大厚度的所在位置会更为靠后,下缘也有更饱满的弧度,从而推迟湍流的发生(转捩),改善翼面上的流动情况。优点在于有效地减少了高速飞行时的零升阻力,并减少了翼身之间的流动干扰(参考烈風内翼段层流,外翼段常规)。而代价则是因为几何形状的特点,翼型等效的点涡环量较小(可按压差小理解),低速环境下升力产生不甚理想。
富勒襟翼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算是一类后退襟翼,特点为展开的襟翼部分同样具有类似或完善的翼型,而展开的开缝完全连同上下翼面。在襟翼展开时,主翼下翼面的部分高压气流会顺着开缝流向襟翼,提供额外的优质来流从而增升。但根据设计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对机体产生额外的俯仰气动力矩。这点在彗星上体现较为明显。由于高速化的设计,彗星在俯冲时操纵性和稳定性表现并不如九九。可能正是富勒襟翼的倾斜升力影响,彗星很难在一般操作下进行九九一般极限角度的俯冲,加上高速下俯冲时间的减少,飞行员经验的不足,甚至垂尾疑似效率不足的设计,导致彗星的俯冲轰炸上的表现并不出彩。
2.彗星衍生版本:除去使用风冷发动机的三三型和花式插斜炮的夜战系列,彗星最有面子的后继机应当属艦侦的彩云。虽说已改得面目全非,从机翼的形状和较细长的机身仍依稀可辨彗星之形。另有计划作为高速舰攻的彩云改,似乎并未建造实机。次之就是伊400级专用机,特殊攻击机的晴嵐。保有550上下最大平飞的神奇水上机,还能带500kg航弹或等重鱼雷。晴嵐也是命途多舛的一型机体,在从彗星修改的过渡阶段被称为景星,维持了彗星的前置武备,护尾方面未知,基本上还只是一型高性能水上机。随着战局恶化,晴嵐被要求能在起飞后抛弃浮筒,返航时迫降水面,再由母舰回收飞行员。为妥协飞行速度和体积,撤销全部武备防护,大幅减少机身强度,也由此丧失俯冲轰炸能力。————以上补充来自荒野的寿飞行队:夏生整备班长的战斗机讲座03下面评论区内的'NoirDrei'的评论。视频地址
1945年,战争结束,美军登陆日本,许多彗星被盟军缴获,战后日本发现不知道从哪里发现了一架彗星一一型,经过几年的寻找零件,在1980年成功复原这架彗星(有照片指出可以启动引擎,但不知道能否起飞相关新闻报道)
空技厂D4Y1彗星一一型
- 性能数据
- 翼展:11.5m
- 机长:10.22m
- 机高:3.74m
- 机翼面积:23.6m²
- 重量:2,440kg
- 最大起飞重量:4,250kg
- 动力装置:爱知AE1A热田11型发动机(水冷),最大出力1175匹马力。
- 最大速度:550km/h
- 初始爬升率:待补充
- 航程:3,426km
- 升限:10,700m
- 武器配备
- 机枪机炮:97式7.7mm×2,92式7.7mm×1
- 挂载:第25号炸弹×1或第50号炸弹×1或第3号炸弹×2
装备导航
-
其他
-
白鹰
-
皇家
-
重樱
-
铁血
-
东煌
-
撒丁帝国
-
北方联合
-
鸢尾教国
-
郁金王国
-
飓风
-
KizunaAI
-
Hololive
-
维纳斯假期
-
偶像大师
-
SSSS
-
Atelier Ryza
-
闪乱神乐NL
-
To LOVE-Ru
-
Atelier Yumia
-
特殊兵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