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声呐
阅读
2019-06-19更新
最新编辑:
阅读:
更新日期:2019-06-19
最新编辑:
基础数据
- T3
- T2
- T1
- 改良声呐
-
唯一装备设备-
T2 -
反潜 -
-
初始 9 -
强化+10(满) 24
-
-
命中 -
-
初始 5 -
强化+10(满) 10
-
-
额外侦测范围 5 -
装备参数 -
-
所属阵营 其他
-
-
适用舰种 驱逐轻巡重巡超巡战巡战列轻航航母航战潜母重炮潜艇维修运输风帆S风帆V风帆M
- 改良声呐
-
唯一装备设备-
T1 -
反潜 -
-
初始 4 -
强化+6(满) 10
-
-
命中 -
-
初始 3 -
强化+6(满) 6
-
-
额外侦测范围 5 -
装备参数 -
-
所属阵营 其他
-
-
适用舰种 驱逐轻巡重巡超巡战巡战列轻航航母航战潜母重炮潜艇维修运输风帆S风帆V风帆M
装备考究
声呐(英:sonar),曾称声纳,指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电声转化和信息处理,完成测量距离,测探动态和通讯的电子设备。声呐是在水声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设备,可以粗略的概括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
中文译名
英文词“sonar”原有“声拿”、“声纳”、“水声测位仪”和“声呐”的译名,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由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规范名“声呐”。
清朝末年,1908年学部审定科《物理学语汇》未收sonar的中文译名。 1932年萨本栋审订《物理学名词》未收sonar的中文译名,但收susceptance为“电纳”,收admittance为“导纳”,这两个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重订《物理学名词》收sonar为“声拿”,收acoustic admittance为“声导纳”,这个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1975年科学出版社的《英汉物理学词汇》收sonar为“声纳”“水声测位仪”,也收acoustic susceptance为“声纳”,这个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1985年科学出版社的《英汉物理学词汇》改收sonar为“声呐”“水声测位仪”。 1988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收sonar为“声呐”。
将“声纳”重新定名为“声呐”可以避免与在先acoustic susceptance的译名冲突。用“呐”字表达声学现象也发挥了汉语声义兼顾的特点。
历史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动物利用声音进行勘测的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年,但是在人类当中有明确记载的是达芬奇于1490年将一根管子插入水中并把耳朵贴上去以此来探测血管的位置。
十九世纪末,潜水钟用于灯船,以提供危险警告。
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声呐的发展。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一个月后,英国气象学家:路易斯·弗莱·理查德森(Lewis Fry Richardson)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下回声测距仪的专利。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姆(Alexander Behm)又获得了这项专利。
加拿大工程师雷金纳德·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于1914年在美国进行了一次测试,又来他们又将这个设备取名为:“费森登振荡器”。该设备在这次测试中测出在正常情况下约在500Hz的频率下工作,并且可以探测到3.5公里外的冰山,但是无法取得冰山的详细方位。1915年,英国人又把该设备装在了H级潜艇上。
一战期间,由于反潜的需要,使得人们对于“声音”这一特性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利用。英国人很早就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水听器”(详见基础声呐)的监听设备。后来,法国物理学家:保罗·兰格文(Paul Langevin)与俄国电气工程师:康斯坦丁·奇洛夫斯基(Constantin Chilowsky)合作,于1915年开发了监听潜艇的有源声音设备。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程师开发了自己的水下声音探测技术,并取得了重要发现,如温跃层的存在及其对声波的影响。由于技术发展方向开始出现了分化,美国人便将自己的水下声音探测系统取名为“SONAR”区别于其它国家的水下声音探测系统。
装备导航
- 其他
- 白鹰
- 皇家
- 重樱
- 铁血
- 东煌
- 撒丁帝国
- 北方联合
- 鸢尾教国
- 飓风
- KizunaAI
- Hololive
- 维纳斯假期
- 偶像大师
- SSSS
- Atelier Ryza
- 闪乱神乐NL
- 特殊兵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