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Pr.23型战列舰介绍

阅读

    

2022-04-05更新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阅读:

  

更新日期:2022-04-05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Leo丶莱茵
巫马白

Pr.23型战列舰

Pr.23型战列舰(战舰世界)

  苏维埃联盟级战列舰(Sovetsky Soyuz-class,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是苏联于1930年代中后期设计并开工建造的一型战列舰,项目工程代号“Project 23(проекта 23)”。该型战列舰以苏维埃联盟和苏联各加盟国命名,总计开工4艘,但因德国入侵苏联,二战爆发而停工,最终无一完成。
  战后苏联人曾经(可能)计划完成Pr.23型的苏维埃俄罗斯,但在斯大林新的“大舰队”计划下,始于1941年的工程代号为“Project 24(проекта 24)”的新型超级战列舰计划很快取代了Pr.23型的地位,然而Pr.24型最后也无疾而终。

  根据原计划,将有8艘“A”型战列舰在Pr.23下舰造,其中4艘将于1941年交付海军。但结果是这些计划过于乐观。国防委员会对自己的资产和能力采取更加平衡的做法,授权建造4艘舰艇。
  2艘舰在1938年安放龙骨:首舰苏维埃联盟号(Sovetsky Soyuz)在列宁格勒的189号造船厂(奥尔忠尼启则工厂),次舰在尼古拉耶夫的198号造船厂(马蒂/南方造船厂)。1939至1940年期间,3号与4号舰均在莫托洛夫斯克的402号造船厂安放龙骨。然而,其中苏维埃白俄罗斯号(Sovetskaya Belorussiya)的建造由于质量事故被取消。根据计划,这些主力舰将于1943年下水并于1945年投入服役。但是战争因素扰乱了许多外国推进装置和装甲元件的订单,船厂也疲于修理受损船只和防空任务,无暇建造该型战列舰。同时,德军的空袭也使未完成的各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尼古拉耶夫沦陷使仍在船台的苏维埃乌克兰号(Sovetskaya Ukraina)被俘获,德军撤退时被炸毁,3艘苏联级战列舰只有远在北极的苏维埃俄罗斯号(Sovetskaya Rossiya)没有受损但进度也最低。
  战后Pr.23型战列舰没有继续建造:1947年3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立即解体毁坏的苏维埃乌克兰号和进度极低的苏维埃俄罗斯号;1948年5月29日,进度21.19%的苏维埃联盟号解体。

Pr.23型苏维埃联盟级战列舰设计史展开/折叠

斯大林的超级战列舰——Pr.23型设计史

【先决条件】

  在苏联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重工业有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冶金工业,这为苏联军备拓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却饱受经济危机折磨。随着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订,世界上开始了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以及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希特勒上台掌权等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正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而此时的苏联军备力量仍十分落后,尤其是海军,虽然苏联红海军从1931年开始着手进行甘古特级战列舰的现代化改造工作,Pr.1型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也已陆续开始建造。但此时的红海军显然不足以抵抗任何海军大国。
  基于以上情况,斯大林认为有必要加快重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应对海上威胁、保卫国土。另外,除了保卫国土之外,更多还是出于政治考量——在当时,对大国来说,拥有强大的战列舰和战后拥有核武器一样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斯大林钟情于建造最大最强的战列舰。

【初期方案】

  虽然1930年代初期。苏联重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仍然无法承担战列舰级别的大型舰艇的建造工作,事实上,光是维修和改装旧的战列舰已经破费人力物力了。因此在正式场合中,关于“战列舰建造”课题的讨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红海军司令部(УМС)的鼓励:甚至在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НИВК)的研究计划中也无一例外地排除了关于建造新战列舰的课题。
  然而,早在1934年,先是在红海军司令部的默许下,后来在其鼓励下,由А.И.马斯洛夫В.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领导的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ЦКБС-1)就已经开始了有关“重型炮舰”的设计研究——即日后大名鼎鼎的“巡洋舰X”最初的计划案设计了一种介于重巡洋舰和战列舰之间的战舰(1934年3月设计的X项目“大巡洋舰”排水量达16500吨,配备240mm火炮,12架水上飞机,甚至还有两艘超小型潜艇),而后是设计指标更大的计划案。因此,1935年8月24日,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负责人В.Л.布热津斯基海军重型机械制造委员会(НКТМ)的负责人Р.А.穆克列维奇报告了该局的未来工作计划,并提出了四种有关于“大巡洋舰”以及其他船只的方案。这些方案深刻的影响了后续Pr.22型重巡洋舰B型战列舰的设计。
  根据1935年4月1日苏联红海军司令В.М.奥尔洛夫的命令,至1935年9月,海军学院的工作人员在以院长П.Г.斯塔塞维奇为总监督的情况下完成了有关“大型炮舰”的论证工作。所有参与该工作的人员一致认为,苏联海军需要战列舰

1935年12月至1936年初的初期方案

  1935年12月,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层就制定“大舰队”的最初计划作出了直接指示。不久后,造船部下属的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ЦКБС-1)的В·П·卡萨科夫В·Л·贝琴斯基向上级提交了6个战列舰初步设计方案。其中除了主炮口径的大小略有不同以外,其余的舰船武备,以及装甲、主要动力装置和续航在所有方案中都是相同的。这些舰艇方案的排水量从43000吨到75000吨不等,全速分别从28.5节递减至26节。有意思的是除了3号方案外,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四联装主炮的设计,这实际上体现了沙俄时期工程师们对四联装主炮设计的偏爱。
  1936年初,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НИВК)的二级工程师Н.В.阿利亚克林斯基完成了对“太平洋战列舰”的论证,这种战舰的设计专注于对抗日本战列舰。“太平洋战列舰”有3种方案,排水量从57000吨递增至68000吨,由于采用高航速船体,航速可达32至33节,配备9至12门口径为406或460mm的主炮组与130mm或152mm的副炮组,而改进后的装甲设计可以抵御406mm炮弹的袭击。
  苏联战列舰的所有“初期”方案(即1935-1936年间设计的战舰方案)的一个特征是高估了最高航速,这是由于苏联完全缺乏此类舰艇的设计经验以及过度依赖外国出版的相关刊物。
  以上初期方案的主要作用是给苏联海军制定战列舰的相关技术指标作参考,正式的设计工作稍后才能进行。

【“大舰队”计划起步】
1936年2月和5月的技战术指标

  随着1935年12月,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层对苏联海军未来建设提出新的规划,“大舰队(Большой флот)”计划正式上路。根据1936年7月16日批准的“大舰队”造舰计划,在10年内将要把530艘各型舰艇投入现役,总吨位达到130万吨,其中一半吨位将分配给各型战列舰。
  1936年2月21日,通过参照世界其他海军强国于30年代中期建造的战列舰以及前期预研的经验,奥尔洛夫司令发布了第一批新型战舰的技战术指标,并分配了相应的工程编号,分别为:
  1、计划于太平洋舰队服役的战列舰“Project 23”,标准排水量55000吨,配备9门457mm主炮,450mm侧舷装甲;
  2、计划于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的战列舰“Project 21”,标准排水量35000吨,配备9门406mm主炮,350mm侧舷装甲;
  3、新型重型巡洋舰“Project 22”,标准排水量18000-19000吨,配备9门254mm主炮;
  战列舰的设计委托给列宁格勒的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第四设计局(КБ-4),而重巡洋舰的设计委托给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ЦКБС-1)。不过很快,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也参与了战列舰的设计。在1935年冬季至1936年春季,战列舰的设计是在完全没有前代舰与自己的武器和动力系统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这些设计还基于不可靠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外国船只的数据。而后,人们发现要达到1936年2月提出的目标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指标中要求的36节航速。
  1936年5月15日,海军二级副司令И.М.卢德里批准了由红海军司令部造船部门起草的《战列舰与重巡洋舰设计草图的初步技战术任务书》,其中,对2月的技战术指标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为降低了航速要求(降至30-32节),装甲的削减以及副武器的削减于调整。此外,还新增了一种标准排水量达到80000吨的巨型超级战列舰,配备6-9门530mm主炮,500mm侧舷装甲,最高航速24-28节。相应的,新型重巡洋舰的技术指标也有一定调整。
  此时,有关未来新舰的基本要素仍然不是十分清楚,80000吨级的超级战列舰项目仅停留在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初步论证阶段。55000吨级的战列舰项目在这一时期也没有任何发展。对此海军司令部十分着急。

【加入条约体系与Pr.21型】
Pr.21型战列舰设计草案(КБ-4)

  考虑到苏联最高政治领导人对苏联加入国际海事协定的积极看法,以及苏英开始谈判,准备缔结双边海事协定(后来的《英苏海军协定》),至少有必要正式考虑现有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战列舰最高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最高不超过406mm。
  符合这些标准的只有计划于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的Pr.21型,而其设计工作自1936年2月就开始了。同年5月,它成为一艘 "最强的战列舰",并成为波罗的海造船厂第四设计局和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主要工作重点。
  1936年6月,35000吨级条约战列舰的Pr.21型设计草案被提交,两个设计局均使用了“纳尔逊”式主炮布局,但在装甲和鱼雷防护设计上存在不同。经过多次激烈的争论,“纳尔逊”式的布局被大多数海军专家“出于战术原因”以及堪忧的生存性而被拒绝,Pr.21型就此取消。设计经验将被用于后续的设计工作。
  【Pr.21型方案也成为了《战舰世界》中苏联VIII级金币战列舰列宁的原型】
  新型重巡方面,1936年4月,两个设计局的Pr.22型巡洋舰的设计已经膨胀到了搭载9门305mm主炮的26000吨级或29000吨级超级重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对标德国沙恩霍斯特级和法国敦刻尔克级的类型,即所谓战列巡洋舰。

【“A”型战列舰和“B”型战列舰】

  1936年5月27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劳动国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命令,决定建造8艘标准排水量为35000吨、配备9门406mm主炮的战列舰与18艘标准排水量为26000吨、配备9门305mm主炮的重巡洋舰。红海军司令部与海军重型机械制造委员会被指示立即开始设计。很快,35000吨的战列舰被归类为“A”型战列舰,而配备305mm火炮的“重巡洋舰”被归类为“B”型战列舰(在考虑条约规定后,此时原Pr.22由新立项的小型战列舰“Project 25”替代)。“B”型战列舰被要求尽量以“A”型为基准进行缩小设计以降低设计成本与时间。
  根据该命令,苏联人民委员会重工业部于6月14日发布命令,下令“A”型战列舰与“B”型战列舰的研究工作于1936年10月15日同时开始,并要求于1937年3月15日完成。由于Pr.21此前被毙掉,此时的“A”型战列舰实际上在Pr.23下进行,“B”型战列舰则在Pr.25下进行。换而言之,Pr.23的指标与最初指标相比已经大幅缩水了。
  1936年6月26日,奥尔洛夫司令提出了1937-1943年的舰队发展远景计划,该计划得到了苏联人民委员会所签署法令的批准。其中“A”型战列舰数量与劳动国防委员会5月的决定相同,而“B”型战列舰的数量减少至16艘。
  在先前命令的基础上,1936年7月16日,劳动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另一份文件——《大舰队计划》,该文件确认了早前关于战列舰数量的决策,并制定了建造进程:1937至1938年间,将下水4艘“A”型战列舰与4艘“B”型战列舰,这8艘舰艇将于1941年间交付海军。这些战舰应该在列宁格勒造船厂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建造。虽然技术人员不得不在失去十月革命之前的大型船舶制造经验的情况下设计这两艘战舰,但与设计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时一样,经验的缺乏可以通过向国外借用材料来弥补。
  早在1936年3月,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就收到了苏联方面提出的参观建议,同时由第一中央船舶设计局的В.Л.布热津斯基带队前往意大利进行商谈。前往意大利考察的团队设法获得了一份标准排水量29000吨、航速29.5节、配备9门343mm主炮的战列舰的资料和排水量分别为22000吨与19000吨、配备254mm主炮的大型巡洋舰的资料(一定程度上是Pr.22的原型),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资料是十分宝贵的。此外,安萨尔多公司还应В.Л.布热津斯基的要求,于1936年6月14日提交了一艘标准排水量42000吨、配备9门406mm主炮、370mm的主装甲带与最高32节的航速的战舰,即U.P.41方案。双方还就在苏联战列舰上使用与意大利战列舰类似的鱼雷防护系统(即普列塞系统)上达成了一致(不过双方需缔结一项特别的政府间协议)。在团队回国后重新制定“A”型战列舰和“B”型战列舰的技战术任务书时,这些材料均可用于指导这些战舰排水量设置,同时也被用于这些战舰的进一步设计工作。

【Pr.23型/“A”型战列舰的正式设计】
1936年10月Pr.23型/“A”型战列舰竞争方案参数
1936年10月Pr.23型/“A”型战列舰(КБ-4)设计草案
1936年11月-1941年 Pr.23型战列舰各方案
Pr.23型战列舰线图-1938年3月设计方案IIIу
Pr.23型战列舰模型-1938年3月设计方案IIIу

  1936年6月,为了贯彻和发展政府关于大型舰艇的决定,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被委托起草大型舰艇的技战术任务书,而海军火炮科学研究所则被指定为新型406mm、305mm、152mm和130mm火炮起草技战术任务书,同时开发相关的火控系统。
  1936年8月3日,苏联海军总司令奥尔洛夫提出了未来“A型”战列舰(Pr.23型)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标准排水量41500吨,使用9门406mm主炮,主装甲带380mm,最大航速30kn。41500吨的排水量参考了意大利U.P.41方案(但实际上还是超过了条约规定)。
  “A”型战列舰(Pr.23型)计划完成以下任务:
  1.在炮战中对潜在的敌人主力部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可以为所有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振士气,以便在该舰艇存在于我舰队时能够让水手们相信作战能顺利进行。
  为此,该战舰必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能够与任何最强大的敌主力舰作战,包括现有的和将在未来几年建造的敌主力舰,并要求对其具有较大优势。
  2.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任何火炮的攻击。
  3.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水雷、鱼雷、航空炸弹和化学武器的袭击。
  设计工作由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ЦКБС-1)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KB-4)并行进行。
  截至1936年10月,两艘战列舰的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在相同的武备与最高航速下,第四设计局和中央第一设计局所设计的“A”型战列舰(Pr.23型)在排水量、主要尺寸、装甲以及总体布局和外观上略有不同。两局的设计均超过了中所规定的41500吨标准排水量,但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超量,设计局稍微偏离了规范中的装甲要求——他们减少了上装甲带的厚度;在第四设计局的设计中,主炮塔的炮垛装甲厚度减至420mm,同时外观从圆柱体变为了截柱体。
  1936年10月底至11月,红海军司令部与重工业人民委员部首席对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所设计的战列舰草案进行了联合审议。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认为,第四设计局的草图虽然还有部分未完善,但相较于其余草案仍显该草案较优,故建议将第四设计局的草图作为“A”型战列舰(Pr.23型)总体设计(ОТП)的基础。
  【第四设计局的草案也成为了《战舰世界》中苏联VIII级银币战列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原型】
  虽然战舰的标准排水量过线了,但是两个设计局的设计师们都认为这很合理,他们认为这将是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在当时他们还不知道日本正在设计460mm主炮的战列舰)。
  11月26日,作为总体设计的一部分,В.М.奥尔洛夫批准了对“A”型战列舰的与设计进行修改与补充的计划,标准排水量调整至46000吨至47000吨,第二装甲带(上装甲带)厚度调整为220mm,装甲区顶板厚度调整为180mm,舰艏装甲带厚度调整为135mm。
  在当局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批准了“A”型与“B”型战列舰后,要求两舰的总体设计于1937年3月31日前完成。
  在随后的设计工作中,第四设计局的工程师们遭遇了诸如承包商(协作方)部分数据的缺失与当时尚在开发的防御结构实验工作的滞阻,且由于设计缺陷,设计图上的战列舰排水量不断上升。当局也意识到部分指标的实现存在难度故上调了排水量到47000-47200长吨。但是,Pr.23型总设计师Б.Г.奇利金发现,尽管装甲相比所要求的有所削弱,但该舰的排水量还是再次超过了劳动与卫国委员会所给定的标准。因此,4月4日,В.М.奥尔洛夫决定,最好向当局呈报完全符合劳动与卫国委员会要求的“A”型战列舰的设计案,并准备材料说明如果该舰的装甲完全按照当局的要求进行设计,那么该舰的性能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而这也迫使第四设计局按照给定的排水量开始开发该舰的设计方案II,即使装甲明显不如设计方案I,也依然无法满足规范给定的所有要求。到1937年7月,Pr.23型基本设计完成,并于同月20日提交至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与红海军司令部进行审核。
  此时,该舰标准排水量为48415吨,并有上述所列装甲的规格偏差;同时,该舰武备符合的要求,但对副炮组进行了修改(修改为4座三联装副炮),同时将主动力装置输出功率提升至225000马力,最大航速应当为30节。在审查该项目时,观察员和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该船的标准排水量必须增加到54000吨,因此,建议对该项目进行重新设计,特别是该舰采用了部分实验性装备,但那些为该舰而开发的实验性装备目前仍然没有结果。
  1937年春,苏联领导层发现了日本与德国正在建造排水量超过50000吨的新型战列舰(大和级与H-39),认为目前的“A”型战列舰不足以对抗。由于红海军司令部急于获取比当前所有已知战列舰更为强大的战舰,便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所有的改进建议,同时忽视了排水量与指标的限制。造船工业部建议各设计局在3个月内重新设计,使排水量增加到53000吨至55000长吨(实际则不再做任何吨位限制)。
  1937年7月3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国防委员会(КО)会议(由В.М.莫洛托夫主持,И.В.斯大林出席)上,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与红海军司令部的提案得到了批准(该委员会于1937年4月27日起取代了劳动与卫国委员会);而在当天,国防委员会就签署了一项命令,对“A”型战列舰的设计进行重新修改,并对做了如下修正:标准排水量55000至57000吨,核心区上装甲带与舰艏装甲带220mm米,甲板总厚度180mm,最上层甲板厚度50mm,最大航速29节,引擎增压时为30节,经济航速下最大航程6800海里,最大吃水深度10.25米;同时还指定了完成新技术规范的截止日期——1937年10月15日。三艘“A”型战列舰的龙骨铺设推迟至2月份,另一艘则推迟至1938年的3月份,但交付期限不变——仍然为1941年。
  1937年7月,“大清洗”事件发生,红海军司令部发生了重大的变故,7月10日,В.М.奥尔洛夫被解职并被捕,他的助手们很快也被解职,但这些变故并没有影响到“A”型战列舰的命运;在总工程师被羁押期间,对战列舰设计的指示也几乎没有改动。而在关于“B”型战列舰的设计上,情况则完全不同。(见Pr.69型大型巡洋舰设计史。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斯大林本人对“A”型战列舰的重视以及“B”型战列舰本身设计的诸多问题的影响。
  国防委员会在7月与8月通过的两项关于战列舰设计的命令使第四设计局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命令要求第四设计局根据最新的第版技战术指标所设计的Pr.23型草案要在1937年10月15日之前拿出来;但另一方面,装甲与鱼雷防护带的相关试验仍在进行,而这些工作的主要部分在适当的时间点(9月15日)之前想要完成是不可能的。这从最初开始就注定了第四设计局早在7月开始的第III版设计案要被返工——特别是由于主要承包商在军备和主要机构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完成。
  1937年11月,Pr.23型战列舰设计方案III确定并提交审议。在11月27日由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召开、舰队司令员们与国防委员代表参加的一场会议上批准通过了包括水平装甲配置调整、副炮选择问题以及减少防空炮等内容。
  第4版方案(设计方案IIIу)草图继续由第四设计局接手设计,考虑到装甲实验的结果以及比之前更可靠的武备数据与动力装置数据,最新颖的变化(除去水平装甲的变化外)便是他们几乎完全删去了220mm厚的上装甲带,仅保留了第三炮塔后部的一小块区域。主装甲带为两排水平方向竖直、总高度6.4米、厚达380mm的装甲钢组成,同时以内倾5°的状态一直延伸到上层甲板。
  设计方案IIIу标准排水量为58420吨,轮机输出功率201000马力,最高航速28.5节(增压至231000马力时为29.5节),主动力装置的功率以及舰体的主要尺寸也都已确定。此外,在1928年2月,波罗的海造船厂也开始对图纸进行放样,准备建造模型。
  设计方案IIIу的开发工作主要于1938年3月完成,但在完成之前,该项目的资料不仅由海军人民委员部与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的中央办公室审查,同时一些在该领域最有权威的专家(包括А.П.舍尔绍夫、П.Ф.帕普科维奇、И.И.格连、С.П.斯塔维茨基与В.И.佩尔申)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然而,В.И.佩尔申在他的建议中强烈建议将意大利式防雷带(普列塞系统)更换为美国式防雷带,理由是在对等比例模型进行测试时,后者比起前者拥有更好的抗爆性。副海军人民委员И.С.伊萨科夫对项目的所有反馈进行了总结后认为,当前提交的设计案足够详细,现在可以着手生产工作图纸、订购钢材,随后进行船舶龙骨的铺设。
  1938年2月28日,由И.В.斯大林出席、В.М.莫洛托夫主持的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国防委员会审议了Pr.23型设计案。斯大林在会后总结时建议批准该项目,并指示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加快测试完成的速度,根据测试结果修改计划案后提交最终方案。。
  尽管伊萨科夫进行了抗议,但是国防委员会还是将100mm双联装防空炮由六座减少到了四座,并对装甲与大口径远程防空炮等会直接影响该舰性能诸元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在设计方案IIIу中修改的装甲诸元除外);但修改防空炮是Б.Г.奇利金与И.Ф.捷沃相所坚持的,保留舰尾的两个大口径远程防空炮、再加上需要装甲以满足其对弹药库防护,这些需求都会增加舰尾修型的工作量,甚至需要重新设计战舰的某些部分以抵消这些需求对战舰带来的不良影响,而这无疑也将推迟建造开始的时间。1938年3月,根据进行的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订,得到了设计方案IIIу
  1938年3月7日,国防委员会通过一项命令,批准了苏联海军人民委员部(НКВМФ)关于修改设计方案IIIу的提议,即《对“A”型战列舰的部分修改与意见》。主要是对装甲进行调整。
  国防委员会5月11日的命令决定,于1938年7月15日,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始建造首舰,并将首艘战列舰的建造完成日期定在了1942年。6月2日,在国防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决定将即将铺设龙骨的战列舰命名为“苏维埃联盟(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号,并制订了Pr.23型设计的完成日期——1938年9月1日。在波罗的海造船厂,首艘战列舰的铺设工作按时完成,“最终技术设计”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考虑到当局的相关命令与红海军司令部的大多数的命令与意见,标准排水量增加到58500吨,而满载排水量也增加到64500吨。
  但随后,第四设计局与军舰制造科学研究所通过5月进行的1:10船模试验发现,当前Pr.23型的航速只能达到27节,需要对舰艉部分的方向舵、螺旋桨等进行修改设计。1938年11月4日,红海军造船部的结论认为,“高射炮数量不足”,提议在舰艉增加两个100mm双联装防空炮。在结论中造船部还建议“在舰艏的主炮塔侧舷处采用交错式装甲方案,将装甲板垂直放置而不是水平放置”。同月22日,红海军人民委员部(НК ВМФ)下属最高军事委员会(ГВС)在审议了该项目后就Pr.23型发出了一项命令,其中就包括了在舰艉增设防空炮的指令。红海军人民委员会最高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最终方案提交给国防委员会审批,并要求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根据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于1939年5月1日前完成最终设计。
  自然,该舰的各性能诸元并没有得到当局的批准。1939年1月初,海军人民委员М.П.弗里诺夫斯基向В.М.莫洛托夫报告了Pr.23型项目的进展情况,他指出:“由于存在重大缺陷,技术设计还没有最终完成。然而,工作图纸的制作和船舶的建造……应当加快。”
  第四中央设计局(1939年初开始这样称呼波罗的海造船厂也就是第四设计局)的设计工作仍在继续进行,至1939年夏天,上述大部分问题或要求都得到了解决,包括将全速提高0.5节(通过使用新的螺旋桨),应用带有垂直装甲的新装甲系统,以及其他等等;除了在舰艉上多装两座100mm副炮——第四中央设计局果断的拒绝了这个要求。

【Pr.23型/“A”型战列舰的最终方案】
Pr.23型战列舰线图-1939年方案

  1939年7月13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下属国防委员会经审议通过,批准了Pr.23型的各项性能诸元与最终技术案。在设计过程中,标准排水量比1936年8月的技战术指标增长了25%(59150吨而不是45000至47000吨),全速下降(28节而不是30节),经济航速下最大航行里程也下降了(5580海里而不是6000至8000海里)。由于主装甲带的高度被加高了近一倍,核心区防护变得更加坚实;而尽管水平装甲的总厚度下降(从260mm下降到230mm),但装甲的薄厚分布的更为合理了。但新的设计与技战术指标相去甚远的还有高射炮系统,6座双联装100mm防空炮被削减为四座,10座四联装37mm高射炮被削减至8座。
  在项目批准前不久,于1939年6月24日新上任的海军人民委员Н.Г.库兹涅佐夫签署通过了《关于НКОП提交给КО的Pr.23型相关材料的意见》,在其中人们特别注意到《意见》并没有通过之前在舰艉增设两门Б-54 100mm双联装防空炮的要求,正因为缺少了这些防空炮,战舰的对空火力出现了部分空缺。此外,库兹涅佐夫发现得益于燃油舱的设计,战列舰的航程仍然有可以增加余地。然而,这些意见并没有在1939年7月13日国防委员会所发布的命令中出现,但库兹涅佐夫仍然不放弃,最终在1941年1月14日,国防委员会所发布的命令终于采用了他的意见。

Pr.23型战列舰 1937-1939年各方案

  就这样,在1937至1939年间,先后设计了5个“A”型战列舰(Pr.23型)的方案,而最后一个方案花了半年的时间来修改完善。1939年,随着Б.Г.奇利金那被任命为第四中央设计局的总设计师,Pr.23型总设计师的职位被分配给了В.В.阿斯卡。
  Pr.23型战列舰-1939年方案技术数据:设计标准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长/宽/吃水为269.4/38.9/10.45米;6台三角高压水管锅炉分入三个锅炉室提供动力,3台瑞士制的布朗-波维利(Brown Boveri)单轴蒸汽轮机,足以提供功率201000马力,最大功率可达231000马力,使得最大航速达到28节。武器配置:3座三联装406mm B-37 MK-1主炮,6座双联装152mm B-38 MK-17副炮,4座双联装100mm B-34 MZ-14高平两用炮,8座四联装37mm 46-K机炮,1座水上飞机弹射机配有4架KOR-2水上飞机。

  • (资料:《“苏维埃联盟”级战列舰》(Линейные корабли типа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А.М.瓦西里耶夫 著)
  • (资料:《斯大林的超级战舰》(Суперлинкоры Сталина) А.М.瓦西里耶夫与А. Б.莫林 合著)
  • (资料:《STALIN’S SUPER BATTLESHIPS: THE SOVETSKII SOIUZ CLASS》John Jordan 《Warship2021》)
  • (资料翻译:NGA论坛-多快好省地建设属于苏联的超级战列舰 译者:Every Day Is Night、虎王路过)[1][2]
  • (部分参考战舰世界官网文章《苏联主力舰:历史与游戏内舰艇模型的特色》)[3]
  • (部分参考维基百科-苏维埃同盟级战列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