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分类:特III型晓级驱逐舰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吹雪型/特型驱逐舰

概要

响号驱逐舰(IJN Hibiki)

  吹雪型驱逐舰(Fubuki-class)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背景下,加快发展辅助舰艇政策的产物。
  该型舰属于舰队驱逐舰(一等驱逐舰),在计划时期被称为特型驱逐舰(とくがたくちくかん),源于1924年在舰政本部内设立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要满足舰政本部就“新型驱逐舰”的各种苛刻要求。特型驱逐舰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强大的武装,其在约2000吨排水量的船体上安装了3座双联装127mm火炮和多达3座三联装610mm鱼雷发射器,一登场就震惊了各海军列强,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驱逐舰军备竞赛以及后续《伦敦海军条约》对驱逐舰的限制。
  于日本海军的公文中统一为吹雪型驱逐舰。在命名舰(Name Ship)“吹雪”沉没后,舰型名称改订为白雪型驱逐舰,后来再改为初雪型驱逐舰
  由于特型驱逐舰的总建造期间长(1928年~1933年陆续竣工),期间根据建造和使用经验进行过多次改进,因此可以分为多个子型号(非官方分类),即:特I型吹雪级特II型绫波级特III型晓级

特III型晓级

  虽然特型驱逐舰已经是很精练的驱逐舰了,但其排水量仍然比预计的要高200吨,其中动力系统就超重100吨。为此引入了空气预热器以提高锅炉热效率,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锅炉数量从而减重,预计只需要3座锅炉就能达到此前4座的效果,一号烟囱亦因此得以缩小,成为了外观上显著的特征。空气预热器在特II型的上进行了测试,效果良好,故决定昭和2年度计划的最后4艘特型驱逐舰按这一方案修改建造。
  此外,为了加强机能而将舰桥大型化,鱼雷发射管上的防盾也成为标准配备。以上各种的改良,提升了晓级的航行性能与续航距离,不过由于减少了1个锅炉(约50吨),再加上先前所述为了充实各种指挥装置而将舰桥大型化等,导致舰只的重心变高、复原性下降。在第四舰队事件后进行了大幅改装,包括舰桥小型化更改鱼雷发射管位置等,亦为在事件前后舰容变化得最大的特型驱逐舰。
  主炮方面,特III型最初采用的是B型炮塔,最大仰角75°,可以高射。这种炮塔相比A型大型化,取消了共鞍设计,实现了两门炮的单独俯仰,且炮塔主体更加低矮,炮塔左侧前部设置有半圆形凸起的瞄准窗、用于高仰角的瞄准,不过由于装填炮弹时需要将仰角降低至10°,对空射击效率实际较为低下。而且这种炮塔重量过高,使驱逐舰适航性下降。由于在后来的实际航行中,发现高高凸起的半圆形瞄准窗强度不足,常常受到风浪冲击而损坏,因此在“友鹤事件”后,日本海军对炮塔进行了改造,放弃了效率低下的对空射击,并将瞄准窗顶部改为平顶式,同时炮塔正面安装了加强筋。近似于后来的C型炮塔。

  鱼雷方面仍然使用3座十二年式改一型三联装610mm鱼雷发射器,从晓级开始带防盾为标准配置,可发射八年式610mm鱼雷,1935年左右升级为九〇式鱼雷,1943年后部分特型驱逐舰(薄云、白云、浦波、夕雾、曙、潮、响)经过改装获得了九三式鱼雷。

第六驱逐队

  由横须贺镇守府籍的晓・响・雷・电所编成。于1932年(昭和7年)4月1日,由4艘桦型驱逐舰所组成的第三代解队后,作为其延续成为第四代的第六驱逐队。另外,由于当时吹雪型已转为3艘体制的关系,所以“晓”正式所属于第六驱逐队的日期为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在太平洋战争中期为所属于练成部队之一的第十一水雷战队,主要从事航空母舰护卫与船团护卫等任务。
  第六驱逐舰队是十分少有的同型驱逐舰全部编成至一个舰队的例子,第六驱逐舰队最后的幸存舰响战后赔偿给苏联海军,改装后更名「Верный」(信赖),退役后又改称为「Декабрист」(十二月党人)。

同型舰

以下使用计划次序来排列
(III) あかつき 1927列入计划,1932年11月30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竣工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2月27日参加了瓜哇海战,5月26日参加基斯卡岛攻略战,随后转入瓜岛海域参加了多次海战,11月12日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于萨沃岛南方被美军炮火击沉。同年12月15日除籍。
(II) ひびき 1927年列入计划,1929年12月24日在海军舞鹤造船厂竣工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了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6月12日在基斯卡被美机炸伤,修理完成后参加了1943年的基斯卡撤退作战,其随后转入特鲁克、达沃作战。1945年3月19日在广岛湾遭遇美军大空袭,平安迎来战争结束。在完成特别输送舰(复员舰)任务后,同年10月5日除藉。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引渡到苏联,改名真实号(BepныЙ),7月7日驶抵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编入第五舰队。1948年7月初退役后被改装为“十二月党人”号(Декабрист)训练舰。1953年2月20日除籍。70年代作为苏联海军航空队的靶舰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Остров Карамзина被击沉处分。
(II) いかづち 1927年列入计划,1932年8月15日在浦贺船渠竣工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香港及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3月1日参加了泗水海战,6月7日掩护部队登陆基斯卡,并取得成功,11月12日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后前往北方岛屿作战。1944年4月14日在加罗林群岛瓦利斯诸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同年6月10日除籍。
(II) いなづま 1927年列入计划,1932年11月15日在藤永田造船厂竣工 划分为一等驱逐舰,开战时隶属第一水雷战队,参加香港及南洋攻略作战。1942年1月20日在达沃港附近与仙台丸相撞,修理完成后于3月1日参加泗水海战,11月12日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1944年5月14日在西里伯斯海西部被美军潜艇击沉。同年6月10日除籍。
  •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吹雪型驱逐舰)[1]

分类“特III型晓级驱逐舰”中的页面

以下4个页面属于本分类,共4个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