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神风级驱逐舰介绍

阅读

    

2023-09-09更新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阅读:

  

更新日期:2023-09-09

  

最新编辑:Leo丶莱茵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Leo丶莱茵
丩卩夂忄
巫马白
five再利用

神风级驱逐舰

概要

1926年第2水雷战队所属的神风级(II)驱逐舰。从左到右分别是疾风(13号)、追风(11号)、夕凪(17号)、朝凪(15号)

  神风级(II)驱逐舰(日文:かみかぜかたくちくかん,英文:IJN Kamikaze class destroyer),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旧日本海军研制的远洋驱逐舰,同级舰共9艘。
  神风级(II)是大正时期建造的峰风级改良型,设计代号为F41BF41C、第二批次舰(追风、疾风、朝凪、夕凪)F41D,为护航八八舰队而设计的驱逐舰。由于八八舰队案中的驱逐舰数量庞大,决定取消舰名,给于驱逐舰数字编号,一等驱逐舰使用单数,二等驱逐舰使用双数依序编号。由于神风级(II)驱逐舰被划分为一等驱逐舰,故使用单数编号。最后计划中止,全数驱逐舰在1928年8月1日改回固有名称。
  在1918年追加的3艘峰风型之后,实际按原计划应再追加3艘,但最后这3艘因为武器装备配置的改变等原因,后来被非正式地称为峰风改型野风型,事实证明这种武器配置比较合理。即3号主炮塔安装位置从2号烟囱之后移至3号鱼雷发射管后,以改善火炮射界。1918年日本海军所列入的远洋驱逐舰就沿用了野风型的配置。同时鉴于峰风型增加了各种舰上装备之后重心提升不利于适航性的问题,日本海军将新舰的船幅加宽(增宽9英寸至30英尺)、吃水加深,并因此增加了将近50吨的排水量,航速下降大约两节。并将增加的舰宽用在改良主机上,本级舰配置的三菱-帕森式汽轮机增加叶片直径、降低叶片转速(高压涡轮可达每分钟2,750转,前代为3,000转),舰内配置也略有调整。从外观来看,其与野风型的不同之处在于1号烟囱上加了一个盖子,后桅左舷的救生艇撤除。
  1936年有若干艘神风级(II)驱逐舰拆除部分武器,专门去空母机动部队或航空队进行“钓蜻蜓”任务。“钓蜻蜓”大部分任务与峰风级驱逐舰有关,故不在此详细介绍。

武备

  装备有4门45倍口径的三年式120mm单装炮,由英制QF 4.7英寸炮Mk.IV演变而来(QF 4.7英寸炮Mk.IV→安式→四一式→三年式→十一年式),是神风级(II)的主火力,代号为“G炮”峰风级、神风级(II)、睦月级驱逐舰均安装此炮,太平洋战争时纷纷将此落后的主炮拆除,其整体技术仍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水平。

“G炮”

  三年式120mm L/45单装炮数据:重3吨,全长5.550m,炮管长5.4m,俯仰角度 +33 至 -7度,旋回角+/- 120度,发射初速825m/s,发射速度7发/min,最大射程15,000m。
  装备有3座十年式双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神风级(II)是最后一款采用533mm口径鱼雷的驱逐舰,日本海军已经研制出十分夸张的610mm口径鱼雷,下一级远洋驱逐舰睦月级将会换装。

建造及战损情况

  神风级(II)驱逐舰共有九艘,分别为 神风头像.jpg(Kamikaze II)未实装的舰娘(Asakaze II)未实装的舰娘(Harukaze II)松风头像.jpg(Matsukaze II)旗风头像.jpg(Hatakaze II)追风头像.jpg(Oite II)未实装的舰娘疾风(Hayate II)朝凪头像.jpg(Asanagi)未实装的舰娘(Yunagi II)
  这9艘神风级(II)驱逐舰均是大正时期后期(1920年-1926年)建造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舰龄均已超过二十年。除了疾风号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个沉没,其余均残存至战争末期,战争结束时尚残存2艘。

同型舰

以下使用计划次序来排列
神风 原名1号 かみかぜ 1918年列入计划,1922年12月28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竣工 1942年6月2日参加北方阿留申群岛攻略支援作战,后在日本北方千岛群岛海域从事警戒护航工作。1945年1月10日编入联合舰队,2月22日进入新加坡,伴随羽黑号巡洋舰(妙高级三号舰,Myoko Class Haguro)一同前往安达曼群岛,5月16日与英国海军舰队相遇,羽黑号被击沉,神风号救援其落水人员后返航。6月8日救助触雷沉没的足柄号巡洋舰落水人员。8月在新加坡投降,10月5日变更为复原运输船。1946年6月7日前往静冈县御前崎湾救助触礁搁浅的海防舰国后号(占守级二号舰,Shimushu Class Ishigaki ),结果神风号同样触礁,因损害过重放弃救援,被迫弃船。6月27日除籍解体,10月31日解体完成。
朝风 原名3号 あさかぜ 1918年列入计划,1923年6月16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5水雷战队第5驱逐队,支援马来半岛登陆作战,后转战于南太平洋各海域。1943年2月25日被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继续在高雄港(现属中国台湾省)、塞班岛、吕宋岛马尼拉港之间从事护航任务。1944年8月23日在吕宋岛林加延湾西方被美潜艇“粉红鲑”号(USS Haddo SS-255)鱼雷击沉[15° 56' N,119°46' E],10月10日除籍。
春风 原名5号 はるかぜ 1918年列入计划,1923年5月31日在舞鹤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5水雷战队第5驱逐队,支援马来登陆作战,后转战于南太平洋各海域。1943年4月15日变更于预备舰,1944年4月1日被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11月4日被鱼雷炸烂舰艉(战败前未修复)。1945年4月30日再次变更为预备舰,8月在佐世保投降,11月20日除籍,战后被解体,一部分船体被用于京都府竹野港的防波堤。1948年遭热带风暴伊欧破坏,随后拆解。
松风 原名7号 まつかぜ 1920年列入计划,1924年4月5日在舞鹤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5水雷战队第5驱逐队,支援马来半岛登陆作战,后转战于南太平洋各海域。1943年转入拉包尔方面从事护航工作,1944年6月6日护送船队出横须贺港,前往形势危急的塞班岛进行支援,9日在父岛西北海面,被美军潜艇“剑鱼”号(USS Swordfish SS-193)击沉[27°14'N,145°55'E],8月10日除籍。
旗风 原名9号 はたかぜ 1920年列入计划,1924年8月30日在舞鹤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5水雷战队第5驱逐队,支援马来半岛登陆作战,1942年在拉包尔,特鲁克基地,帛硫之间从事护航工作。1944年12月10日被编入第31战队,1945年1月9日进入高雄港(现属中国台湾省),1月15日在高雄港(现属中国台湾省)被美航母特混编队舰载机炸沉,3月10日除籍。
追风 原名11号 おいて/おひて 1923年列入计划,1925年10月30日在浦贺船渠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6水雷战队第29驱逐队,参加拉包尔,萨拉莫亚等地攻略作战。1942年8月13日参加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飞机场的炮击行动,其后又参加瑙鲁攻略。上述行动均失败,后一直在拉包尔,特鲁克基地,塞班岛海域从事护航工作。1944年2月18日在特鲁克被美航母舰载机炸沉在特鲁克环礁海域[7°40'N, 151°45'E],3月31日除籍。1985年2月28日,在特鲁克泊地东南方向10公里、巴拉岛(待考究)西北方向4公里处73米深的海底发现了追风的船体。
疾风 原名13号 はやて  1923年列入计划,1925年12月21日在石川岛造船厂(播磨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6水雷战队第29驱逐队,1941年12月11日在威克岛被岸炮击沉[19°16'N, 166°37'E],是“太平洋战争中沉没的第一艘日舰”,1942年1月10日除籍。
朝凪 原名15号 あさなぎ 1923年列入计划,1924年12月29日在藤永田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6水雷战队第29驱逐队,参加马金岛,第二次威克岛攻略,拉包尔攻略,萨拉莫亚攻略等行动,后主要驻扎于拉包尔从事护航工作。 1944年5月17日护送船队出横须贺港,前往形势危急的塞班岛进行支援,22日在父岛西北被美军潜艇“狭鳕”号(USS Pollack SS-180)击中,后半部断裂沉没[28°20'N, 138°57'E],7月10日除籍。
夕凪 原名17号 ゆうなぎ/ゆふなぎ 1923年列入计划,1925年4月24日在佐世保造船厂竣工 开战时隶属于第6水雷战队第29驱逐舰,参加马金岛,第二次威克岛攻略,拉包尔,萨拉莫亚攻略,在战斗中被美机炸伤,返回佐世保修理。后来主要在拉包尔,塞班岛海域从事护航工作。1944日转战至菲律宾方面,8月25日在吕宋岛东北被美潜艇“魣鱼”号(USS Picuda SS-382)击沉[18°46'N, 120°46'E],10月10日除籍。